一种扩管机的夹紧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669820发布日期:2018-06-12 19:42阅读:218来源:国知局
一种扩管机的夹紧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分歧管加工设备,特别涉及一种扩管机的夹紧装置。



背景技术:

分歧管是制冷设备安装时常用的配件,它主要由分歧接头、分支管和集流管组合构成,为了连接时方便焊接,通常会将分支管或集流管的一端经过扩口或缩口,使分歧管在安装时方便插入到制冷液回流管内,因此在分歧管的生产过程种通常需要用到扩管机。

目前,授权公告号为205324515U,授权公告日为2016.06.22的中国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自动扩管机的智能压紧装置,包括下压模、位于下压模正上方的上压模、驱动上压模上下运动的压紧驱动机构和顶料机构,所述下压模的一侧为输入端且与上料装置的输出端对接,所述下压模的另一侧为输出端且与落料装置对接,所述下压模上设有半圆形的下凹槽,所述上压模上设有半圆形的上凹槽,上凹槽与下凹槽配合形成圆柱形的腔体;所述下凹槽的两侧设有用于感应物料是否落入下凹槽的感应探头,所述感应探头与控制器连接,所述控制器分别与压紧驱动机构和顶料驱动机构连接。

如上所述的自动扩管机的智能压紧装置,使用时待扩口的铜管经由出料板滚落到下压模上的下凹槽内,然后压紧驱动机构驱动上压模下压,将铜管压紧在下压模上,随后平移驱动气缸推动扩充头横向嵌入到铜管的管口内,在扩充头持续推进的过程中,由于扩充头的扩充作用,使铜管的直径变大,从而完成扩管的过程,但是这种压紧装置在使用的过程中发现,铜管从出料板上滚落的过程中容易出现偏移,使得铜管每次滚入下凹槽内后露出于下凹槽外的长度都不相同,而扩充头在平移驱动气缸的推动下其行程是固定的,这样就导致不同的铜管被扩充的长度都不相同,从而导致产品质量不稳定。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扩管机的夹紧装置,能够对铜管的扩口长度进行调节,使铜管的扩口长度基本保持一致,从而达到提高产品质量稳定性的目的。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扩管机的夹紧装置,包括带有下凹槽的下模组、通过驱动气缸可升降设置于扩管机上且带有上凹槽的上模组、设置于所述下模组一侧且用于调节铜管扩口长度的调节机构,所述上模组和所述下模组之间形成有用于夹持铜管的夹持口,所述调节机构包括设置于下模组远离扩管头一侧的调节座、螺纹连接于调节座上且长度方向平行于水平方向的调节螺杆、转动连接于调节螺杆靠近下模组的一端上的调节盘、固定于所述调节盘背对调节螺杆的一端上的顶杆,所述顶杆远离调节盘的一端嵌设于下凹槽内。

通过采用上述方案,当需要对铜管进行扩口时,首先将铜管放入下凹槽内,并使铜管与顶杆远离调节盘一端的端面相抵触,在放置铜管的过程中,操作人员可以过转动调节螺杆,使调节螺杆带动调节盘和固定于调节盘上的顶杆朝向靠近或远离下模座的一侧运动,进而调节顶杆位于下凹槽内的长度;由于铜管与顶杆相抵触,而下凹槽和上凹槽的长度是不变的,因此顶杆位于下凹槽内长度的变化会引起铜管露出于下凹槽外长度的变化,而铜管露出于下凹槽外的长度越长,则铜管的扩口长度也越长,因此可根据这一情况对铜管的扩口长度进行调节;在将铜管的扩口长度调节到需要的值后,通过启动驱动电机使上模组下压,与下模组一起将铜管夹紧,随后扩管机扩管装置中的扩管头伸入铜管内对铜管进行扩充,此时上模组和下模组能够限制铜管的晃动,而顶杆能够限制铜管沿下凹槽长度方向的位移,使铜管在扩口的过程中不容易产生偏移,使得铜管能够扩充出设定好的长度,从而达到提高产品质量稳定性的目的。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调节螺杆上螺纹连接有用于将调节螺杆固定于调节座上的锁紧件,所述锁紧件一侧的端面抵紧在调节座上。

通过采用上述方案,在将顶杆调节到需要的位置时,通过拧转锁紧件,使锁紧件抵紧在调节座上,由于调节螺杆螺纹连接于调节座上,且锁紧件螺纹连接于调节螺杆上,因此在锁紧件抵紧在调节座上后,调节座和锁紧件之间产生的挤压力会将调节螺杆向两端拉扯,使调节螺杆上的螺纹抵紧在调节螺纹孔内的螺纹上,使调节螺杆不容易产生转动,从而顶杆的位置不容易发生变化。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锁紧件的侧壁上开设有用于方便扳手卡入的圆弧槽。

通过采用上述方案,锁紧件侧壁上的圆弧槽能够供扳手之类的工具嵌入,使操作人员在拧转锁紧件的过程中能够通过圆弧槽借力,从而达到方便拧转锁紧件的目的。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下模组包括下模座、开设于所述下模座靠近所述上模组一侧的端面上的下嵌槽、嵌设于所述下嵌槽内的下夹模,所述下凹槽开设于所述下夹模背对下模座一侧的端面上,且在所述下模座上设置有用于将下夹模固定于下模座上的第一固定组件。

通过采用上述方案,采用模块式的组合结构,使得下模组能够根据铜管直径规格的不同,对下夹模进行更换,使下夹模能够适配于不同直径铜管的安装,从而使这种夹紧装置具有更大的适用范围。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下模座背对所述调节盘一侧的端面上开设有与下嵌槽连通的下挡槽,所述下夹模远离调节盘一端的侧壁上固定有用于嵌入下挡槽内的下挡块。

通过采用上述方案,由于扩管机上的扩管装置在对铜管进行扩管时需要将扩管头嵌入铜管的内腔,通过挤压使铜管的口径产生扩大,因此在扩管头嵌入铜管内腔的过程中会施加给铜管一个朝向远离扩管头运动的驱动力,并且由于铜管是通过上模组和下模组来固定位置的,因此扩管装置施加给铜管的推动力会传递到下夹模上,容易引起下夹模与下模座之间产生相对滑动,而在设置了下挡槽和下挡块后,当下挡块嵌入下挡槽内后,由于下挡块抵触在下模座靠近扩管装置一侧的侧壁上,因此下模座位于下挡槽内的侧壁能够限制下夹模在扩管头的推动下产生后溜,使得铜管不容易跟随下夹模一起后溜,使铜管能够扩充出设定好的长度,从而达到进一步提高产品质量稳定性的目的。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一固定组件包括开设于所述下模座的侧壁上且与所述下挡槽相邻的第一螺纹孔、螺纹连接于所述第一螺纹孔内的第一螺栓,所述第一螺栓穿过第一螺纹孔的一端抵紧在下夹模的侧壁上。

通过采用上述方案,当第一螺栓抵紧在下夹模的侧壁上后,第一螺栓与下夹模接触时产生的摩擦力能够限制下夹模在下模座上的移动,使下夹模不容易在工作的过程中从下模座上的下嵌槽内脱出,从而达到固定下夹模的目的。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上模组包括上模座、开设于所述上模组靠近下模组一侧的端面上的上嵌槽、嵌设于所述上嵌槽内的上夹模,所述上凹槽开设于所述上夹模背对上模座一侧的端面上,且在所述上模座上设置有用于将上夹模固定于上模座上的第二固定组件。

通过采用上述方案,将上模组也设置成模块化后能够与下模组形成配合,使得操作人员在更换下夹模时,能够将上夹模一起更换掉,使得上夹模与下夹模能够成套配合,使铜管的夹持更加稳定,从而使铜管在扩管的过程中更加不容易产生晃动。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上模座背对所述调节盘一侧的端面上开设有与上嵌槽连通的上挡槽,所述上夹模远离调节盘一端的侧壁上固定有用于嵌入上挡槽内的上挡块。

通过采用上述方案,与下模座及下夹模之间的配合关系类似,上模座上的上挡槽用于供上夹模上的上挡块嵌入,当上挡块嵌入上挡槽内后,上模座位于上挡槽内的侧壁能够阻挡上夹模在扩管装置的推动下朝向靠近调节盘的一侧运动,使上夹模不容易与上模座之间产生相对位移,使得铜管不容易产生后溜,使得铜管能够扩充出设定的长度,从而达到更进一步提高产品质量稳定性的目的。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二固定组件包括开设于所述上模座的侧壁上且与所述上挡槽相邻的第二螺纹孔、螺纹连接于所述第二螺纹孔内的第二螺栓,所述第二螺栓穿过第二螺纹孔的一端抵紧在上夹模的侧壁上。

通过采用上述方案,当第二螺栓抵紧在上夹模的侧壁上时,第二螺栓能够推挤上夹模抵紧在上模座位于上嵌槽内的侧壁上,此时上模座与第二螺栓能够将上夹模固定于上模座上,使上夹模不容易在重力的作用下从上嵌槽内掉落,从而达到固定上夹模的目的。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调节盘包括转动连接于调节螺杆上的盘体和固定于所述盘体背对调节螺杆一侧端面上的连接螺柱,所述顶杆螺纹连接于所述连接螺柱上。

通过采用上述方案,由于上夹模与下夹模需要根据铜管的直径规格进行更换,因此在将顶杆与调节盘设置为螺纹连接后,使顶杆可进行拆卸更换,使得上夹模和下夹模更换上不同的尺寸后,顶杆也能够更换上与上夹模以及下夹模相匹配的尺寸,进而使铜管在扩口的过程中顶杆能够对铜管起到更好的支撑作用。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调节机构能够对铜管形成支撑,使铜管在进行扩口的过程中不容易被扩管装置推动,使铜管能够扩充出设定好的长度,从而达到提高产品质量稳定性的目的;并且操作人员能够通过调节顶杆位于下凹槽内的长度来调节铜管露出于下凹槽外的长度,进而调节铜管的扩管长度,从而使操作人员能够方便对扩管长度进行调节;

2.组合式的上模组和下模组,使夹紧装置能够根据铜管直径规格的变化随时更换与铜管的直径相匹配的上夹模和下夹模,进而使夹紧装置在夹持铜管时能够更好地限制铜管产生晃动,从而达到进一步提高产品质量稳定性的目的;

3.调节盘与顶杆之间采用连接螺柱连接的方式使得顶杆能够根据上夹模和下夹模尺寸的变化对顶杆进行更换,使顶杆的尺寸能够与上夹模上的上凹槽和下夹模上的下凹槽相匹配,从而使得顶杆能够更好地对铜管起到支撑的作用。

附图说明

图1是扩管机的整体结构图;

图2是本实施例夹紧装置的整体结构图;

图3是本实施例调节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机架;2、扩管装置;21、扩管头;3、下模组;31、下模座;311、下挡槽;32、下嵌槽;33、下夹模;331、下挡块;332、下凹槽;4、上模组;41、上模座;411、上挡槽;42、上嵌槽;43、上夹模;431、上挡块;432、上凹槽;5、调节机构;51、调节座;511、调节螺纹孔;52、调节螺杆;521、手轮;53、调节盘;531、盘体;532、连接螺柱;54、顶杆;6、第一固定组件;61、第一螺纹孔;62、第一螺栓;7、第二固定组件;71、第二螺纹孔;72、第二螺栓;8、夹持口;9、锁紧件;91、圆弧槽。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如图1所示,扩管机主要包括安装于机架1上的扩管装置2、安装于机架1上且位于扩管装置2一侧的夹紧装置,夹紧装置主要用于夹持铜管,使铜管在被扩口的过程中不容易产生晃动;而扩管装置2上的扩管头21用于嵌入铜管的内腔,并且在推动机构的推动下不断深入铜管内,将铜管的口径扩大,以达到扩管的目的,但是现有的扩管机在使用过程中常常会出现铜管后溜的情况,因此本实施例针这个问题对扩管机的夹紧装置进行了改进。

如图1和图2所示,一种扩管机的夹紧装置,包括下模组3、上模组4、调节机构5,下模组3包括下模座31、下嵌槽32、下夹模33,下模座31固定于机架1上,在下模座31靠近扩管头21一侧的侧壁上开设有下挡槽311;下嵌槽32开设于下模座31的上表面上且长度方向平行于机架1的长度方向,此时下嵌槽32与下挡槽311相连通,且下挡槽311的截面积大于下嵌槽32的截面积;下夹模33的形状与下嵌槽32相匹配,在下夹模33一端的侧壁上一体化设置有用于嵌入下挡槽311内的下挡块331,下夹模33嵌设于下嵌槽32内,且通过第一固定组件6固定于下模座31上,此时下夹模33上的下挡块331位于下挡槽311内,且下挡块331抵触在下模座31位于下挡槽311内的侧壁上;在下夹模33背对下模座31一侧的表面上还开设有两个长度方向平行于下嵌槽32的长度方向且呈圆弧状的下凹槽332。

第一固定组件6包括第一螺纹孔61、第一螺栓62,第一螺纹孔61开设于下模座31的侧壁上且分别与下嵌槽32和下挡槽311相邻;第一螺栓62螺纹连接于第一螺纹孔61内,且第一螺栓62穿过第一螺纹孔61的一端抵紧在下夹模33的侧壁上。

上模组4包括上模座41、上嵌槽42、上夹模43,上模座41通过驱动气缸可升降设置于机架1上且位于下模座31的正上方,在上模座41靠近扩管头21一侧的侧壁上开设有上挡槽411;上嵌槽42开设于上模座41正对下模座31一侧的表面上,且与上挡槽411相连通;上夹模43嵌设于上嵌槽42内,且通过第二固定组件7固定于上模座41上;在上夹模43一端的侧壁上一体化设置有用于嵌入上挡槽411内的上挡块431,在上挡块431嵌入上挡槽411内后,上挡块431抵触在上夹模43位于上挡槽411内的侧壁上;在上夹模43正对下夹模33一侧的表面上开设有两个用于与下凹槽332形成配合的上凹槽432,此时上夹模43和下夹模33之间形成用于夹持铜管的夹持口8。

第二固定组件7包括第二螺纹孔71、第二螺栓72,第二螺纹孔71开设于上模座41的侧壁上且分别与上挡槽411和上嵌槽42相邻;第二螺栓72螺纹连接于第二螺纹孔71内,且第二螺栓72穿过第二螺纹孔71的一端抵紧在上夹模43的侧壁上。

如图2和图3所示,调节机构5包括调节座51、调节螺杆52、调节盘53、顶杆54,调节座51固定于机架1上且位于下模座31远离扩管头21的一侧,在调节座51上开设有调节螺纹孔511;调节螺杆52螺纹连接于调节螺纹孔511内,且调节螺杆52的长度方向平行于下凹槽332的长度方向,在调节螺杆52远离下模座31的一端上固定有用于方便转动调节螺杆52的手轮521;在调节螺杆52上且位于调节座51远离下模座31的一端上还螺纹连接有呈圆环状的锁紧件9,在锁紧件9的侧壁上均匀间隔地开设有多个方便转动锁紧件9的圆弧槽91;调节盘53包括盘体531、连接螺柱532,盘体531转动连接于调节螺杆52靠近下模座31的一端上;连接螺柱532固定于盘体531背对调节螺杆52一侧的表面上,且两根连接螺柱532之间的中心距等于两个下凹槽332之间的中心距;顶杆54螺纹连接于连接螺柱532上,且两根顶杆54远离盘体531的一端分别嵌设于两个下凹槽332内。

具体实施过程:当需要对铜管进行扩口时,首先根据铜管需要扩口的长度对顶杆54嵌设于下凹槽332内的长度进行调节,由于顶杆54远离调节盘53的一端是嵌设于下凹槽332内的,并且铜管在装入下凹槽332内后是与顶杆54相抵触的,而下凹槽332和上凹槽432的长度是固定的,因此顶杆54嵌入下凹槽332内的长度越长,则铜管露出于下凹槽332外的长度也越长,即铜管的扩口长度越长,根据这一情况可对铜管的扩口长度进行调节;在将铜管的扩口长度调节到需要的长度后,将待扩口的铜管放入下凹槽332内,然后启动驱动气缸,驱动气缸的活塞杆驱动上模座41下压,使上夹模43和下夹模33之间所形成的支持口合拢,将铜管夹持住,此时上夹模43位于上凹槽432内的侧壁和下夹模33位于下凹槽332内的侧壁均抵触在铜管的侧壁上,使得扩管头21嵌入铜管内腔的过程中铜管不容易产生晃动,并且此时顶杆54支撑在铜管远离扩管头21的一端,能够限制铜管在扩管头21的推动下沿下凹槽332的长度方向进行位移,因此上夹模43、下夹模33和顶杆54的共同作用能够限制铜管沿各方向的偏移,使得扩管头21能够在铜管上扩充出设定好的长度,从而达到提高产品质量稳定性的目的。

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