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池盒焊接固定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802788发布日期:2018-06-30 02:25阅读:195来源:国知局
一种电池盒焊接固定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电池技术领域,涉及一种电池盒焊接固定装置。



背景技术:

电池盒可以用于装填电池,进而让电池组保持固定。现有的电池盒基本呈盒状结构,在生产加工的时候,需要将原先一个如图1所示的板材,沿着虚线的位置往内弯折,形成盒装结构如图6所示,即包括有一个底壁61和多个侧壁62,侧壁62垂直分布在底壁61周围。然后再利用焊接机将侧壁交界处的棱边焊接固定,即可形成电池盒。

现有中国专利(公告号为:CN105171216A,公布日为:2015.12.23)公开了一种气动碰焊机,包括工作台,工作台上设置有用于将工件夹紧固定的夹紧装置,夹紧装置有两套,一套固定在工作台上,另一套设置推进机构上,在推进机构的带动下,两套夹紧装置相互靠拢,进而在工件上产生夹紧力,使得工件能够被夹紧。

由于电池盒的焊接将两个相邻侧壁焊接固定,这样就需要将两个侧壁相互抵触合拢,上述技术方案中单纯的挤压推动装置不能够有效的实现对电池盒的固定,需要设计一套能够将电池盒自动化固定住的夹具结构。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的技术存在上述问题,提出了一种电池盒焊接固定装置,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如何自动、快速的将电池盒焊接成型。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可通过下列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电池盒焊接固定装置,电池盒呈方盒状,电池盒具有一侧呈开口状的内腔,内腔由底壁和多个分布在底壁周围的侧壁构成,相邻两侧壁之间的夹角为边角,焊接固定装置包括工作台,其特征在于,所述工作台上固定设置有第一驱动件和第二卡接块,所述工作台上活动设置有受第一驱动件驱动的第一卡接块,所述第二卡接块用于卡接在电池盒内腔侧壁的其中一边角,所述第一驱动件用于驱动第一卡接块卡接在电池盒内腔侧壁的其余各边角;所述工作台上活动设置用于与电池盒外壁抵触的挤压块,所述工作台上设置有用于驱动挤压块进而将电池盒侧壁抵靠在第一卡接块及第二卡接块上的第二驱动件。

与现有技术相比,活动设置的第一卡接块可以通过第一驱动件的卡接在电池盒多个边角,同时配合上固定设置的第二卡接块,使每一个边角受到卡接块的卡接力,这样每个边角都能够形成稳定的角度,使得电池盒上部分弯折过度的侧壁能够得到张开到合适的位置。同时配合上外部的挤压块,挤压块能够配合第一卡接块与第二卡接块将其余弯折不够的电池盒侧壁挤压到原位。这样,挤压块与第一卡接块及第二卡接块的相互作用下电池盒的侧壁均能够保持精确对准,便于焊接头对于棱边的焊接。而且这种结构能够一次性将所有的棱边均保持精确固定,焊接头可以一次性焊接所有的棱边。

还有,利用上述结构,能够实现电池盒的快速安装、拆卸。安装的时候只需要将电池盒内壁的其中一个角卡接对齐在第二卡接块上,由于第一卡接块位置较为靠内,不会影响未焊接电池盒将第一卡接块与第二卡接块均罩在里面。此后,第一驱动件会自行驱动第一卡接块与电池盒内壁边角抵触,电池盒能够自行微微位移到准确位置,进而实现定位的自动化。然后第二驱动件驱动挤压块按压在电池盒外壁,调整结构的同时对电池盒形成稳定的夹紧力,完成安装固定。当电池盒焊接完毕之后,第一卡接块与挤压块分别与电池盒分离,电池盒即可自由的脱出,这样,由于焊接发热在电池盒上形成的微小形变不会影响电池盒的脱出。

在上述的电池盒焊接固定装置中,所述第一卡接块与第二卡接块均竖直设置两个用于抵触在电池盒棱边相邻两侧壁的卡接面,所述挤压块与卡接面一一对应,且挤压块上用于与电池盒外壁的接触部分与卡接面正对。将挤压块设置的与卡接面相对的结构能够产生较为稳定的夹紧力,而且也让夹紧力保持在棱边附近,两个夹紧力间距较近,能够稳定的传递到棱边位置,进而让两侧壁的棱边在焊接的时候能够较为精确的对齐,便于焊接的稳定。同时卡接面的结构也便于稳定边角角度,使得电池盒能够保持稳定的形状。

在上述的电池盒焊接固定装置中,所述挤压块上沿竖直方向阵列设置有水平凸出的压脚。压脚能够增加挤压块的与电池盒外壁的基础面积,确保力量均匀的分散开来。同时竖直设置的压脚也能够与竖直的棱边结构相配合,使得让相邻的侧壁棱边位置能够保持较高的稳定性。

在上述的电池盒焊接固定装置中,所述工作台上用于夹持电池盒侧壁的夹持组件,所述夹持组件数量为两个且分别用于夹持在电池盒相对的侧壁上。夹持组件可以在侧壁的位置提供额外的夹持力,进而使得电池盒能够更为稳定的固定工作台上。

在上述的电池盒焊接固定装置中,所述夹持组件包括固定设置在工作台上的第一夹持块和活动设置在工作台上的第二夹持块,第一夹持块用于与电池盒内壁贴合,所述工作台上设置有用于驱动第二夹持块贴合在电池盒外壁的第三驱动件。第三驱动件可以通过第二夹持块使其让电池盒侧壁贴合在第一夹持块上,进而在电池盒侧壁上产生夹持力,确保安装固定的稳定性。

在上述的电池盒焊接固定装置中,所述第一驱动件、第二驱动件和第三驱动件为气缸或者液压缸。气缸或者液压缸能够产生稳定的推力,进而使得所驱动的部件能够稳定的直线运动,满足运动要求。

在上述的电池盒焊接固定装置中,焊接固定装置包括支架,所述工作台通过转轴与支架连接,所述支架上设置有用于固定工作台位置的固定组件。工作台可以通过支架翻转,这样可以让电池盒进行不同角度的焊接,免去了焊接设备的整体位移,而且翻转较为方便。

在上述的电池盒焊接固定装置中,所述固定组件数量为两个,且分别将工作台固定在水平位置及竖直位置。翻转至水平或者竖直状态下,能够分别对电池盒的两侧棱边进行焊接固定,只需要切换两种状态即可让电池盒上的棱边均得到焊接固定。

在上述的电池盒焊接固定装置中,所述固定组件包括基座,所述基座上铰接有摇臂,所述摇臂上连接有插销,所述工作台侧壁上设置有与插销轴配合的销孔,所述摇臂通过摇动驱动插销插入销孔。插销与销孔的配合能够较为稳定的将工作台位置固定,如果需要切换工作台位置的时候,只需要通过摇臂将插销抽出即可。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

1、能够快速对电池盒进行定位,而且安装固定之后棱边结构精确。

2、焊接过程中对电池盒固定较为稳定,不易松动。

3、可自由翻转,实现多角度焊接。

附图说明

图1是背景技术中所述的未焊接电池盒打开状态下的结构图。

图2是本实施例中电池盒安装在工作台上的结构图。

图3是本实施例中除去电池盒的结构图。

图4是本实施例中第一卡接块与第二卡接块的结构图;

图5是图2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6是背景技术中所述的未焊接电池盒弯折完毕状态下的结构图。

图中,1、工作台;11、转轴;12、销孔;21、第一驱动件;22、第二卡接块;23、第一卡接块;24、卡接面;31、挤压块;32、第二驱动件;33、压脚;41、第一夹持块;42、第二夹持块;43、第三驱动件;5、固定组件;51、支架;52、基座;53、摇臂;54、插销;6、电池盒;61、底壁;62、侧壁;63、内腔。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是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描述,但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这些实施例。

如图2与图3所示,一种电池盒焊接固定装置,电池盒6呈方形的盒装,电池盒上设置有一侧呈开口状的内腔63,内腔63由底壁61和四个分布在底壁61周围的侧壁62构成,相邻两侧壁62之间的夹角为边角,且边角为90°,四个侧壁62均垂直于底壁61,焊接固定装置包括工作台1,工作台1上设置有第一卡接块23和第二卡接块22,第一卡接块23数量为三个,第二卡接块22数量为一个,三个第一卡接块23和一个第二卡接块22分别用于卡接电池盒6内壁的四个角。第二卡接块22固定在工作台1上,第一卡接块23活动设置在工作台1上,工作台1上设置有与第一卡接块23一一对应的第一驱动件21,第一驱动件21为液压缸,第一卡接块23驱动第一卡接块23沿着电池盒6对角线的方向移动固定长度,使得第一卡接块23与电池盒6内壁的边角两侧壁抵触。第一卡接块23与第二卡接块22分别抵触在四个电池盒6边角上,进而确保电池盒6的侧壁能够处于稳定张开状态。

如图3与图4所示,第一卡接块23与第二卡接块22上面均设置有两个竖直状态的卡接面24,同一个卡接块上的两个卡接面24相互之间的夹角与电池盒6边角的角度一样,在本实施例中,两个卡接面24相互垂直。第一卡接块23与第二卡接块22均通过卡接与电池盒6内壁接触。

如图2与图3所示,同时在工作台1上设置有第二驱动件32,第二驱动件32为气缸,每个第二驱动件32上连接有挤压块31,挤压块31的数量与卡接面24数量一样,均为8个。挤压块31表面与卡接面24相互垂直,第二驱动件32可以驱动挤压块31按压在电池盒6外壁上,挤压块31与电池盒6外壁的接触部分正对卡接面24与电池盒6内壁的接触部分。每一组相互对应的挤压块31与卡接面24能够在电池盒6的边角附近形成较为稳定的夹持力,进而让电池盒6边角的两侧壁精确对准形成棱边,便于焊接头对棱边的焊接固定。

其中,挤压块31上沿竖直方向阵列设置有水平凸出的压脚33,压脚33与挤压块31共同贴合在电池盒6侧壁上,进而提高挤压块31对电池盒6的接触面积,使得力量能够稳定的传递。

如图3所示,工作台1还设置有用于夹持电池盒6侧壁的夹持组件,夹持组件数量为两个,两个夹持组件分别夹持在电池盒6相对的且较大的侧壁上。每一个夹持组件包括固定设置在工作台1上的第一夹持块41和活动设置在工作台1上的第二夹持块42,工作台1上固定设置有第三驱动件43,第三驱动件43为气缸,第三驱动件43驱动第二夹持块42往第一夹持块41运动,进而在电池盒6固定在工作台1上之后,第三驱动件43能够驱动第二夹持块42将电池盒6侧壁夹持住,进而让电池盒6侧壁保持稳定,也能够避免面积较大的侧壁在焊接过程中出现形变。

如图3与图5所示,该电池盒焊接固定装置还包括支架51,支架51用于安放在地面上,工作台1的两侧设置有转轴11,支架51上设置有与转轴11配合的轴承座,进而工作台1即可沿着转轴11的轴线进行转动,便于让工作台1上的电池盒6进行不同角度的焊接。

如图3与图5所示,在支架51上设置有两组固定组件5,每一组固定组件5包括一个基座52,基座52上铰接有摇臂53,同时基座52上还设置有一个可自由伸缩滑动的插销54,摇臂53与插销54连接,摇臂53可以驱动插销54运动。在工作台1上设置有与插销54配合的销孔12,摇臂53的摆动可以带动插销54插入到工作台1的销孔12内,进而让工作台1相对支架51保持固定。

两组固定组件5分别设置在支架51的上方与下方,可以分别将工作台1固定在竖直状态与水平状态下,通过将插销54抽出然后手动翻转工作台1即可实现不同状态的切换。

利用该电池盒焊接固定装置进行电池盒焊接的工作过程如下:将电池盒6内壁的其中一个角卡接对齐在第二卡接块22上,此时,第一驱动件21驱动所有的第一卡接块23收缩,进而让电池盒6将所有的第一卡接块23与第二卡接块22都罩在里面。之后第一驱动件21驱动第一卡接块23运动至指定的位置,使其能够卡接在电池盒6内壁的其余的各个角上。然后,第二驱动件32驱动挤压块31按压在电池盒6外壁,与第一卡接块23及第二卡接块22形成夹持力,进而将电池盒6棱边处的两侧壁保持稳定。最后第三驱动件43驱动第二夹持块42按压在电池盒6外壁上,可以与第一夹持块41形成夹紧力,固定电池盒6位置。

等到电池盒6安装固定完毕之后,焊接头可以对电池盒6的棱边进行电焊固定,等到电池盒6一侧的棱边电焊完毕之后,人们可以通过摆动摇臂53,使得插销54与工作台1分离,再将工作台1转动至竖直状态,将利用支架51另一个固定组件5的插销54将工作台1固定,进而便于焊接另一侧的棱边。等到电池盒6的棱边均焊接完毕之后,第一驱动件21、第二驱动件32和第三驱动件43分别驱动所连接的部分与电池盒6分离,焊接完毕的电池盒6即可脱出。整个过程自动化程度较高,可以实现自动定位,一次固定能够将全部的棱边都焊接完毕。

本文中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精神作举例说明。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但并不会偏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者超越所附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

尽管本文较多地使用了1、工作台;11、转轴;12、销孔;21、第一驱动件;22、第二卡接块;23、第一卡接块;24、卡接面;31、挤压块;32、第二驱动件;33、压脚;41、第一夹持块;42、第二夹持块;43、第三驱动件;5、固定组件;51、支架;52、基座;53、摇臂;54、插销;6、电池盒;61、底壁;62、侧壁;63、内腔等术语,但并不排除使用其它术语的可能性。使用这些术语仅仅是为了更方便地描述和解释本实用新型的本质;把它们解释成任何一种附加的限制都是与本实用新型精神相违背的。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