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层板加工生产线的打塞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178323发布日期:2018-08-14 18:43阅读:112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层板加工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用于层板加工生产线的打塞装置。



背景技术:

家具生产中,层板常常作为隔层板安装在家具框架内,但由于层板的两侧是空心的,因此在安装层板前,需在层板的两侧安装铁塞,并将铁塞与层板焊接,使层板通过铁塞以安装到家具框架上,图1所示的层板101,其两侧边缘经过多次弯折形成为矩形筒状的边框102,经过将边缘首端焊接固定后,矩形筒状的边框102固定,然后在边框102的两端打塞加入铁塞103,然后在通过焊接机构将铁塞103与边框102的内表面焊接,如此,铁塞103固定地设置在边框102内两端,如此以便于层板的使用。然而,目前的家具生产中,大多采用人工的方式为层板安装铁塞,加工的效率慢。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提高加工效率的用于层板加工生产线的打塞装置。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用于层板加工生产线的打塞装置,包括机架、设置在机架顶面的输送装置以及用于安装铁塞的打塞机构;输送装置用于输送层板,打塞机构相对地设置在机架的顶面于输送装置的两侧,打塞机构包括安装板以及打塞组件,安装板设置在机架顶面于输送装置的一侧,打塞组件包括双层安装座、振动盘以及推塞结构,双层安装座可滑动地安装在安装板上,双层安装座的顶层两端各安装有一振动盘,双层安装座的底层两端各滑动地安装有一推塞结构,振动盘与推塞结构之间设有入料轨道,入料轨道两端分别连接振动盘与推塞结构,铁塞从振动盘振出后,沿入料轨道输送至推塞结构内,推塞结构推动铁塞安装至层板两侧的边框一端内。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技术方案:输送装置包括导轨结构、滑动件以及驱动装置,滑动件滑动安装在导轨结构上,驱动装置设置在滑动件的一侧,用于驱动滑动件于导轨结构上来回滑动。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技术方案:导轨结构包括两滑轨、支撑架以及挡条架,两滑轨沿层板输送方向平行设置在机架顶面,支撑架设置在滑轨的两侧,用于承载层板,挡条架设置在支撑架的两侧,防止层板掉落。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技术方案:滑动件上等间距地设有若干托板,每一托板下设有升降气缸,升降气缸带动托板于滑动件上升降。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技术方案:推塞结构包括主体块、顶推气缸、侧推气缸以及顶塞气缸,主体块的顶部与入料轨道连接,主体块内垂直设有送料道,送料道的顶端与入料轨道连通,送料道的底端于一侧设有打塞位,顶推气缸设置在主体块的一端面,用于将铁塞从送料道的底端推动至打塞位,顶推气缸位于主体块的下方,并垂直设置在主体块临近输送装置的一侧,用于将层板顶起,顶塞气缸设置在主体块远离输送装置的一侧,用于推动位于打塞位的铁塞,使铁塞从打塞位安装至层板的一侧的边框内。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技术方案:主体块临近输送装置的侧面上设有定位块,主体块的一端面设有卡位气缸,卡位气缸上设有卡位活动块,定位块与卡位活动块之间设有卡位空间,卡位空间与打塞位对应;顶推气缸将层板顶起,将层板的每一侧的边框对应卡持至卡位空间内。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用于层板加工生产线的打塞装置,通过输送装置与打塞机构之间的配合,实现铁塞的自动化安装,有效地提高了层板的加工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层板打塞过程的示意图。

图2为用于层板加工生产线的打塞装置立体图。

图3为打塞装置的打塞机构结构图。

图4为打塞机构的主体块的局部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请参阅图2、图3,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用于层板加工生产线的打塞装置,包括机架10、设置在机架10顶面的输送装置20以及用于安装铁塞的打塞机构30。其中,输送装置20设有进料段201、打塞段202以及出料段203,层板从进料段201输送至打塞段202,随后从打塞段202输出至出料段203;打塞机构30相对地设置在机架10顶面于输送结构20的打塞段202两侧,以供层板输送至打塞段202时,打塞机构30向层板的两侧安装铁塞。

输送装置20包括导轨结构21、滑动安装在导轨结构21上的滑动件22以及用于驱动滑动件22于导轨结构21上来回滑动的驱动装置23,导轨结构21包括平行设置的两滑轨211、设置在滑轨211两侧的支撑架212以及设置在支撑架212两侧的挡条架213,滑轨211沿层板输送方向设置在机架10顶面,支撑架212用于承载层板,挡条架213防止层板掉落。

滑动件22上等间距地设有若干托板221,每一托板221下设有升降气缸(图未示),升降气缸带动托板221于滑动件22上相对于支撑架212升降。当升降气缸带动托板221上升时,托板221托起承载于支撑架212的层板,层板从支撑架212上脱离,以托板221承载层板;当升降气缸带动托板221下降时,则层板从托板221上脱离,以支撑架212承载层板。

滑动件22的一侧设有齿条或推板,用于与驱动装置23配合。驱动装置23设置在机架10顶面于滑动件22一侧,并根据不同情况,驱动装置23可采用驱动电机或液压缸。具体地,当滑动件22的一侧设为齿条时,驱动装置23采用转轴设有齿轮的驱动电机,以驱动电机的齿轮与滑动件22的齿条构成齿轮齿条传动结构;当滑动件22的一侧设为推板时,驱动装置23采用液压缸,并使液压缸的推杆与滑动件22的推板连接。本实施例中,滑动件22的外侧设置为齿条,驱动装置23采用设有齿轮的驱动电机。

可以理解的,当所述打塞装置安装于层板加工生产线时,所述打塞装置在输送装置20的进料段201设置层板进料装置,使层板从层板进料装置输送至支撑架212上;在输送装置20的出料段203设置层板加工生产线的后续加工设备,以供层板从所述打塞装置输出后,继续进行加工。

可以理解的,输送装置20的运作原理,如下:驱动装置23带动滑动件22在进料段201与出料段203之间来回滑动,并在滑动件22来回滑动的过程中,通过升降气缸带动托板221于滑动件22上进行上升或下降,以实现层板的输送。具体地,当滑动件22从出料段203滑动至进料段201后,升降气缸带动托板221上升,层板从导轨结构21的支撑架212上脱离,以托板221承载层板,使托板221上的层板随同滑动件22的滑动而移动;而当滑动件22从进料段201滑动至出料段203后,升降气缸带动托板221下降,层板从托板221上脱离,以支撑架212承载,使层板于支撑架212上完成一次移动。随后,多次重复上述流程,托板221承载层板依次进行多次移动,使层板从进料段201输送至出料段203,并在层板输送至打塞段202时,通过打塞机构30向层板的两侧边框安装铁塞。

每一打塞机构30包括安装板31以及打塞组件32,安装板31设置在机架10顶面于输送结构20的打塞段202一侧,打塞组件32包括双层安装座40、振动盘41以及推塞结构42。双层安装座40可滑动地安装在安装板31上,双层安装座40的顶层两端各安装有一所述振动盘41,双层安装座40的底层两端各滑动地安装有一所述推塞结构42,振动盘41与推塞结构42之间设有入料轨道43,入料轨道43两端分别连接振动盘41与推塞结构42,铁塞从振动盘41振出后,沿入料轨道43输送至推塞结构42内,推塞结构42推动铁塞安装至层板两侧的边框一端内。

每一推塞结构42包括主体块421、顶板气缸422、侧推气缸423以及顶塞气缸424,主体块421的顶部与入料轨道43连接,结合参阅图4,主体块421内垂直设有送料道51,送料道51的顶端与入料轨道43连通,铁塞进过入料轨道43输送至送料道51内,送料道51的底端于一侧设有打塞位52;主体块421临近输送装置20的侧面上设有定位块53,主体块421临近相邻推塞结构42的端面设有卡位气缸54,卡位气缸54上设有卡位活动块55,定位块53与卡位活动块55之间设有用于固定层板的卡位空间56,卡位空间56与打塞位52对应;侧推气缸423设置在主体块421的另一端面,用于将铁塞从送料道51的底端推动至打塞位52;顶板气缸422位于主体块421的下方,并垂直设置在主体块421临近输送装置20的一侧,以供层板输送至打塞段202于两打塞机构32之间时,顶板气缸422将层板顶起,使层板的每一侧的边框对应卡持至卡位空间56内;顶塞气缸424设置在主体块421远离输送装置20的一侧,以供层板的一侧卡持于卡位空间56内时,顶塞气缸42推动位于打塞位52的铁塞,使铁塞从打塞位52安装至层板的一侧的边框内。

具体地,打塞机构30向层板的两侧安装铁塞的运作过程,如下:振动盘41振出铁塞,铁塞沿入料轨道43输送至推塞结构42的送料道51内;当层板输送至输送装置20的打塞段202,位于两打塞机构30之间时,每一打塞机构30的两推塞结构42启动,顶板气缸422将层板顶起;卡位气缸54带动卡位活动块55向定位块53移动,卡位空间56收缩,将层板的每一侧的边框对应卡持至卡位空间56内;侧推气缸423将铁塞从送料道51的底端推动至打塞位52,顶塞气缸424推动位于打塞位52的铁塞,使铁塞从打塞位52安装至层板的一侧的边框内。然后,卡位气缸54带动卡位活动块55回位,卡位空间56扩大,层板从卡位空间56脱离,顶板气缸422下降并带动层板回位至托板221上,输送装置20继续运作以将层板输送至出料段203。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用于层板加工生产线的打塞装置,通过输送装置20与打塞机构30之间的配合,实现铁塞的自动化安装,有效地提高了层板的加工效率。

只要不违背本实用新型创造的思想,对本实用新型的各种不同实施例进行任意组合,均应当视为本实用新型公开的内容;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构思范围内,对技术方案进行多种简单的变型及不同实施例进行的不违背本实用新型创造的思想的任意组合,均应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