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齿轮加工设备的上下料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413709发布日期:2019-08-13 19:04阅读:209来源:国知局
一种齿轮加工设备的上下料机构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万能式智能断路器配件的加工设备,尤其涉及一种齿轮加工设备的上下料机构。



背景技术:

万能式断路器又称框架式断路器,是一种能接通、承载以及分断正常电路条件下的电流,也能在规定的非正常电路条件下接通、承载一定时间和分断电流的机械开关电器。现有的万能式断路器操作机构用电机储能装置结构一般包括:电机、齿轮减速装置、储能介质(弹簧)、止挡(合闸锁扣)及微动开关等。电动机提供动力,通过齿轮减速装置降低转速,提高扭矩,将储能介质(弹簧)拉伸、压缩或旋转储能,当储能机构快转到止挡位置时,微动开关动作,电机电流被切断,储能机构最终停在止挡位置上,及储能机构输出力作用在止挡(合闸锁扣)上。

上述万能式断路器中的齿轮包括外圈的齿体和内圈的环体,环体与齿体之间通过销轴卡接,环体中心设有轴孔套接转轴。针对于上述齿轮,目前所采用的都是人工开孔、装销和压铆工艺使销轴将环体与齿体卡接,并同时通过人工对轴孔进行抛光打磨。因此,该齿轮现有的加工效率较低,且产品质量不高,急需引入机械化加工来改变上述现状。基于上述目的,针对机械化流水线需提供一种上下料机构。

参照专利文件cn207052539u中的上料机构,仅实现了自动化上料过程,在齿轮加工完成后,需人工将已加工齿轮一个一个取下,同时,整个上料过程未精确确保齿轮的摆放位置和转向,对后续的自动化加工造成一定影响,降低了齿轮的加工精度。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齿轮加工设备的上下料机构。

为了实现上述的目的,本发明采用了以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齿轮加工设备的上下料机构,包括:

底盘;

旋转盘,所述旋转盘通过第一旋转轴、第二旋转轴、第一支撑柱、第二支撑柱、第三支撑柱和第四支撑柱与底盘连接,所述第一旋转轴和第二旋转轴位于旋转盘两端,所述第一支撑柱和第二支撑柱靠近第一旋转轴,所述第三支撑柱和第四支撑柱靠近第一旋转轴;

装置a,包括上料组件、第一驱动机构和齿轮定向组件,所述上料组件设于底盘与旋转盘之间,所述齿轮定向组件设于旋转盘上端面,所述第一驱动机构用于控制上料组件;

装置b,包括转向机械手、真空发生器组件和第二驱动机构,所述转向机械手和真空发生器组件设于旋转盘上端面,所述第二驱动机构用于控制转向机械手;

装置c,包括下料组件和第三驱动机构,所述下料组件设于底盘与旋转盘之间,第三驱动机构用于控制下料组件;

本发明相较于现有技术,将齿轮加工设备过程中的上料步骤和下料步骤完美结合,使得上料过程和下料过程能同时自动进行,且无论是上料机构或是下料机构都能储存大批量齿轮,整个设备高度自动化,极大的提高了齿轮加工的效率,满足工业生产。

进一步地,所述上料组件包括第一圆盘、第二圆盘和第一旋转轴,第二圆盘高于第一圆盘且轴向对应,第一旋转轴位于第一圆盘和第二圆盘中心,所述第一旋转轴下端和上端分别套有第一轴承、第二轴承、第一旋转轴抱圈和第二旋转轴抱圈,第一轴承固定于底盘上,所述第一旋转轴抱圈位于第一轴承上端面且与第一圆盘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旋转轴与第一旋转轴抱圈连接处设有键槽,所述第一旋转轴与第一旋转轴抱圈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旋转轴抱圈位于第二圆盘下端与第二圆盘固定,所述第一圆盘设有若干限位孔且下端固定连接有若干圆弧块,所述第二圆盘设有若干圆孔,所述各圆孔周围均设有若干支撑轴且各圆孔中心设有齿轮串芯轴,所述支撑轴上下两端分别与第二圆盘和第一圆盘固定,所述第一齿轮串芯轴穿过第一圆盘和第二圆盘,顶端稍高于第二圆盘,底端固定于圆弧块上,且相邻的第一齿轮串芯轴固定于同一圆弧块上,所述齿轮串芯轴还套有第一定位套,所述定位套上端与下端宽,中间部分窄。

本发明第一圆盘和第二圆盘间设有若干支撑轴,使得第一圆盘和第二圆盘间及其固定,且相邻的齿轮串芯轴固定于同一圆弧块上,极大的提升了齿轮串芯轴的稳定性,所述定位套上端与下端宽,中间部分窄使得定位套方便被夹住。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驱动机构包括第一旋转驱动组件、第一限位驱动组件和上料驱动组件,所述第一旋转驱动组件包括第一气缸和第一分度旋转拨叉,所述第一气缸固定于底盘下端,所述第一分度旋转拨叉套在第一旋转轴上且位于底盘下端,所述第一气缸和第一分度旋转拨叉固定连接;所述第一限位驱动组件包括第二气缸和第一限位套,所述第二气缸固定于底盘下端面,所述第二气缸连接头穿过底盘且与第一限位套连接,所述第一限位套上端为圆轴型,所述上料驱动组件包括第一电机、第一丝杆、第八气缸、第一抬板、第一提升板、第一法兰轴承和第二法兰轴承,所述第一法兰轴承套在第一支撑柱上,所述第二法兰轴承套在第二支撑柱上,所述第一提升板同时固定于第一法兰轴承上端和第二法兰轴承上端,所述第八气缸固定于第一提升板上端面,所述第八气缸连接部分为u型块,用于夹住定位套,所述第一丝杆穿过底盘和旋转盘,所述第一丝杆上端与第一电机连接,所述第一抬板一端套在第一丝杆上,另一端与第一提升板固定连接。

本发明中设有第一分度旋转拨叉使得仅采用气缸推动就实现了上料机构的旋转,节约了制造成本,同时用第二气缸推动限位套升至第一圆盘限位孔内,使得齿轮定位精确,同时使用第八气缸连接部分夹住定位套,则丝杆转动带动第一抬板升降也使得齿轮实现升降,即实现上料过程。

进一步地,所述下料组件包括第三圆盘、第四圆盘和第二旋转轴,第四圆盘高于第三圆盘且轴向对应,第二旋转轴位于第三圆盘和第四圆盘中心,所述第二旋转轴下端和上端分别套有第三轴承、第四轴承、第三旋转轴抱圈和第四旋转轴抱圈,第三轴承固定于底盘上,所述第三旋转轴抱圈位于第三轴承上端面且与第三圆盘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旋转轴与第三旋转轴抱圈连接处设有键槽,所述第二旋转轴与第三旋转轴抱圈固定连接,所述第四旋转轴抱圈位于第四圆盘下端与第四圆盘固定,所述第三圆盘设有若干限位孔且下端固定连接有若干圆弧块,所述第四圆盘设有若干圆孔,所述各圆孔周围均设有若干支撑轴且各圆孔中心设有齿轮串芯轴,所述支撑轴上下两端分别与第四圆盘和第三圆盘固定,所述第二齿轮串芯轴穿过第三圆盘和第四圆盘,顶端稍高于第四圆盘,底端固定与圆弧块上,且相邻的第二齿轮串芯轴固定于同一圆弧块上,所述第二齿轮串芯轴还套有第二定位套,所述第二定位套上端与下端宽,中间部分窄。

本发明第三圆盘和第四圆盘间设有若干支撑轴,使得第三圆盘和第四圆盘间及其固定,且相邻的齿轮串芯轴固定于同一圆弧块上,极大的提升了齿轮串芯轴的稳定性,所述定位套上端与下端宽,中间部分窄使得定位套方便被夹住。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驱动机构包括第二旋转驱动组件、第二限位驱动组件和下料驱动组件,所述第二旋转驱动组件包括第三气缸和第二分度旋转拨叉,所述第三气缸固定于底盘下端,所述第二分度旋转拨叉套在第二旋转轴上且位于底盘下端,所述第三气缸和第二分度旋转拨叉固定连接;所述第二限位驱动组件包括第四气缸和第二限位套,所述第四气缸固定于底盘下端面,所述第四气缸连接头穿过底盘且与第二限位套连接,所述第二限位套上端为圆轴型,所述下料驱动组件包括第二电机、第二丝杆、第九气缸、第二抬板、第二提升板、第三法兰轴承和第四法兰轴承,所述第三法兰轴承套在第三支撑柱上,所述第四法兰轴承套在第四支撑柱上,所述第二提升板同时固定于第三法兰轴承上端和第四法兰轴承上端,所述第九气缸固定于第二提升板上端面,所述第九气缸连接部分为u型块,用于夹住第二定位套,所述第二丝杆穿过底盘和旋转盘,所述第二丝杆上端与第二电机连接,所述第二抬板一端套在第二丝杆上,另一端与第二提升板固定连接。

本发明中设有第二分度旋转拨叉使得仅采用气缸推动就实现了上料机构的旋转,节约了制造成本,同时用第四气缸推动限位套升至第三圆盘限位孔内,使得齿轮定位精确,同时使用第九气缸连接部分夹住定位套,则丝杆转动带动第二抬板升降也使得齿轮实现升降,即实现上料过程。

进一步地,所述齿轮定向组件包括竖直驱动组件、第一水平驱动组件和第二水平驱动组件,所述竖直驱动组件包括第一支撑架、第五气缸和第一滑块,所述第一支撑架固定于旋转盘上,所述第一水平驱动组件包括第二支撑架、第六气缸和第二滑块,所述第二支撑架固定于第一滑块上,所述第二支撑架与第五气缸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水平驱动组件包括第三支撑架、第四支撑架、第七气缸、和齿条,所述第三支撑架固定于第二滑块上,所述第三支撑架与第六气缸固定连接,所述第四支撑架与第七气缸固定连接且下端面与齿条固定。

本发明中竖直驱动组件和第一驱动组件用于带动第二驱动组件上下前后移动,第二驱动组件用于控制齿条前后移动,从而能精确的对齿轮进行对齿定向。

进一步地,所述转向机械手包括第三旋转轴、直角支架、第一深沟球轴承、第一轴承座、第一真空吸盘和第二真空吸盘,所述直角支架固定套在第三旋转轴上,所述第一真空吸盘和第二真空吸盘分别位于直角支架两端下侧,所述第一深沟球轴承和第一轴承座套在第三旋转轴上,所述第一轴承座位于旋转盘上,所述第一深沟球轴承位于第一轴承座内。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驱动机构包括第三电机、减速机、第十气缸和第十一气缸,所述第三电机和减速机位于第三旋转轴下端,用于提供转动,所述第十气缸用于控制第一真空吸盘,所述第十一气缸用于控制第二真空吸盘。

本发明中所述机械手采用直角支架,第一真空吸盘将半成品齿轮送至加工位时,第二真空吸盘同时将以加工齿轮从加工位送至下料机构,极大的提升了工作效率。

进一步地,所述真空发生器组件包括第一真空发生器、第二真空发生器和第三真空发生器,所述第一真空发生器为第一真空吸盘提供负压,所述第二真空发生器为第二真空吸盘提供负压,所述第三真空发生器备用。

本发明中真空发生器两用一备,避免了因为真空发生器发生故障而导致整个加工设备停产的发生。

进一步地,还设有第一感应块和第二感应块,所述第一感应块和第二感应块分别固定在旋转盘两端,所述第一感应块内有第一感应圆孔,所述第一感应圆孔直径不小于第二圆盘上若干圆孔直径,所述第一感应圆孔与第二圆盘上所述若干圆孔中第一真空吸盘所能到达圆孔同轴,所述第二感应块内有第二感应圆孔,所述第二感应圆孔直径不小于第四圆盘上若干圆孔直径,所述第二感应圆孔与第四圆盘上所述若干圆孔中第二真空吸盘所能到达圆孔同轴。

本发明设有感应块,提高了齿轮加工精度。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齿轮加工设备的上下料机构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齿轮加工设备的上下料机构的正视图。

图3为本发明齿轮加工设备的上下料机构的俯视图。

图4为本发明齿轮加工设备的上下料机构的仰视图。

图5为本发明齿轮加工设备的上下料机构中的上料驱动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齿轮加工设备的上下料机构中的下料驱动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齿轮加工设备的上下料机构中的齿轮定向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齿轮加工设备的上下料机构中的齿轮定向组件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1-8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但它们不是对本发明的限制。

实施例一

如图1所示的一种齿轮加工设备的上下料机构,包括:

一种齿轮加工设备的上下料机构,包括:

底盘1;

旋转盘2,所述旋转盘2通过第一旋转轴21、第二旋转轴22、第一支撑柱23、第二支撑柱24、第三支撑柱25和第四支撑柱26与底盘1连接,所述第一旋转轴21和第二旋转轴22位于旋转盘2两端,所述第一支撑柱23和第二支撑柱24靠近第一旋转轴21,所述第三支撑柱25和第四支撑柱26靠近第一旋转轴21;

装置a,包括上料组件3、第一驱动机构4和齿轮定向组件5,所述上料组件3设于底盘1与旋转盘2之间,所述齿轮定向组件5设于旋转盘2上端面,所述第一驱动机构4用于控制上料组件3;

装置b,包括转向机械手6、真空发生器组件10和第二驱动机构7,所述转向机械手6和真空发生器组件10设于旋转盘2上端面,所述第二驱动机构7用于控制转向机械手6;

装置c,包括下料组件8和第三驱动机构9,所述下料组件8设于底盘1与旋转盘2之间,第三驱动机构9用于控制下料组件8;

具体的,所述上料组件3包括第一圆盘31、第二圆盘32和第一旋转轴21,第二圆盘32高于第一圆盘31且轴向对应,第一旋转轴21位于第一圆盘31和第二圆盘32中心,所述第一旋转轴21下端和上端分别套有第一轴承211、第二轴承212、第一旋转轴抱圈213和第二旋转轴抱圈214,第一轴承211固定于底盘1上,所述第一旋转轴抱圈213位于第一轴承211上端面且与第一圆盘31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旋转轴21与第一旋转轴抱圈213连接处设有键槽,所述第一旋转轴21与第一旋转轴抱圈213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旋转轴抱圈214位于第二圆盘32下端与第二圆盘32固定,所述第一圆盘31设有若干限位孔且下端固定连接有若干圆弧块34,所述第二圆盘32设有若干圆孔,所述各圆孔周围均设有若干支撑轴且各圆孔中心设有第一齿轮串芯轴33,所述支撑轴上下两端分别与第二圆盘32和第一圆盘31固定,所述第一齿轮串芯轴33穿过第一圆盘31和第二圆盘32,顶端稍高于第二圆盘32,底端固定于圆弧块34上,且相邻的第一齿轮串芯轴33固定于同一圆弧块34上,所述第一齿轮串芯轴33还套有第一定位套35,所述第一定位套35上端与下端宽,中间部分窄。

具体的,所述第一驱动机构4包括第一旋转驱动组件41、第一限位驱动组件42和上料驱动组件43,所述第一旋转驱动组件41包括第一气缸411和第一分度旋转拨叉412,所述第一气缸411固定于底盘1下端,所述第一分度旋转拨叉412套在第一旋转轴21上且位于底盘1下端,所述第一气缸411和第一分度旋转拨叉412固定连接;所述第一限位驱动组件42包括第二气缸421和第一限位套422,所述第二气缸421固定于底盘1下端面,所述第二气缸421连接头穿过底盘1且与第一限位套422连接,所述第一限位套422上端为圆轴型,所述上料驱动组件43包括第一电机431、第一丝杆432432、第八气缸433、第一抬板434、第一提升板435、第一法兰轴承436和第二法兰轴承437,所述第一法兰轴承436套在第一支撑柱23上,所述第二法兰轴承437套在第二支撑柱24上,所述第一提升板435同时固定于第一法兰轴承436上端和第二法兰轴承437上端,所述第八气缸433固定于第一提升板435上端面,所述第八气缸433连接部分为u型块,用于夹住第一定位套35,所述第一丝杆432432穿过底盘1和旋转盘2,所述第一丝杆432432上端与第一电机431连接,所述第一抬板434一端套在第一丝杆432432上,另一端与第一提升板435固定连接。

具体的,所述下料组件8包括第三圆盘81、第四圆盘82和第二旋转轴22,第四圆盘82高于第三圆盘81且轴向对应,第二旋转轴22位于第三圆盘81和第四圆盘82中心,所述第二旋转轴22下端和上端分别套有第三轴承221、第四轴承222、第三旋转轴抱圈223和第四旋转轴抱圈224,第三轴承221固定于底盘1上,所述第三旋转轴抱圈223位于第三轴承221上端面且与第三圆盘81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旋转轴22与第三旋转轴抱圈223连接处设有键槽,所述第二旋转轴22与第三旋转轴抱圈223固定连接,所述第四旋转轴抱圈224位于第四圆盘82下端与第四圆盘82固定,所述第三圆盘81设有若干限位孔且下端固定连接有若干圆弧块34,所述第四圆盘82设有若干圆孔,所述各圆孔周围均设有若干支撑轴且各圆孔中心设有第二齿轮串芯轴83,所述支撑轴上下两端分别与第四圆盘82和第三圆盘81固定,所述第二齿轮串芯轴83穿过第三圆盘81和第四圆盘82,顶端稍高于第四圆盘82,底端固定与圆弧块34上,且相邻的第二齿轮串芯轴83固定于同一圆弧块34上,所述第二齿轮串芯轴83还套有第二定位套85,所述第二定位套85上端与下端宽,中间部分窄。

具体的,所述第三驱动机构9包括第二旋转驱动组件91、第二限位驱动组件92和下料驱动组件93,所述第二旋转驱动组件91包括第三气缸911和第二分度旋转拨叉912,所述第三气缸911固定于底盘1下端,所述第二分度旋转拨叉912套在第二旋转轴22上且位于底盘1下端,所述第三气缸911和第二分度旋转拨叉912固定连接;所述第二限位驱动组件92包括第四气缸921和第二限位套922,所述第四气缸921固定于底盘1下端面,所述第四气缸921连接头穿过底盘1且与第二限位套922连接,所述第二限位套922上端为圆轴型,所述下料驱动组件93包括第二电机931、第二丝杆932、第九气缸933、第二抬板934、第二提升板935、第三法兰轴承936和第四法兰轴承937,所述第三法兰轴承936套在第三支撑柱25上,所述第四法兰轴承937套在第四支撑柱26上,所述第二提升板935同时固定于第三法兰轴承936上端和第四法兰轴承937上端,所述第九气缸933固定于第二提升板935上端面,所述第九气缸933连接部分为u型块,用于夹住第一定位套35,所述第二丝杆932穿过底盘1和旋转盘2,所述第二丝杆932上端与第二电机931连接,所述第二抬板934一端套在第二丝杆932上,另一端与第二提升板935固定连接。

具体的,所述齿轮定向组件5包括竖直驱动组件51、第一水平驱动组件52和第二水平驱动组件53,所述竖直驱动组件51包括第一支撑架511、第五气缸512和第一滑块513,所述第一支撑架511固定于旋转盘2上,所述第一水平驱动组件52包括第二支撑架521、第六气缸522和第二滑块523,所述第二支撑架521固定于第一滑块513上,所述第二支撑架521与第五气缸512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水平驱动组件53包括第三支撑架531、第四支撑架532、第七气缸533和齿条534,所述第三支撑架531固定于第二滑块523上,所述第三支撑架531与第六气缸522固定连接,所述第四支撑架532与第七气缸533固定连接且下端面与齿条534固定。

具体的,所述转向机械手6包括第三旋转轴61、直角支架62、第一深沟球轴承63、第一轴承座64、第一真空吸盘65和第二真空吸盘66,所述直角支架62固定套在第三旋转轴61上,所述第一真空吸盘65和第二真空吸盘66分别位于直角支架62两端下侧,所述第一深沟球轴承63和第一轴承座64套在第三旋转轴61上,所述第一轴承座64位于旋转盘2上,所述第一深沟球轴承63位于第一轴承座64内。

具体的,所述第二驱动机构7包括第三电机71、减速机72、第十气缸73和第十一气缸74,所述第三电机71和减速机72位于第三旋转轴61下端,用于提供转动,所述第十气缸73用于控制第一真空吸盘65,所述第十一气缸74用于控制第二真空吸盘66。

具体的,所述真空发生器组件10包括第一真空发生器101、第二真空发生器102和第三真空发生器103,所述第一真空发生器101为第一真空吸盘65提供负压,所述第二真空发生器102为第二真空吸盘66提供负压,所述第三真空发生器103备用。

具体的,还设有第一感应块104和第二感应块105,所述第一感应块104和第二感应块105分别固定在旋转盘2两端,所述第一感应块104内有第一感应圆孔,所述第一感应圆孔直径不小于第二圆盘32上若干圆孔直径,所述第一感应圆孔与第二圆盘32上所述若干圆孔中第一真空吸盘65所能到达圆孔同轴,所述第二感应块105内有第二感应圆孔,所述第二感应圆孔直径不小于第四圆盘82上若干圆孔直径,所述第二感应圆孔与第四圆盘82上所述若干圆孔中第二真空吸盘66所能到达圆孔同轴。

综上所述,本实施例工作时,具体的准备工作如下:将半成品齿轮通过第一齿轮串芯轴33固定在上料机构上,其次上料机构所有第一齿轮串芯轴33都应装满齿轮,同时下料机构所有第一齿轮串芯轴33应全部空置;第一气缸411推动第一分度旋转拨叉412,使得第二圆盘32上某一孔到达第一感应块104位置,第一气缸411停止工作,同时第二气缸421推动限位套使得限位套进入第一圆盘31上的限位孔,使得第一圆盘31和第二圆盘32固定且不会因惯性或其他原因转动,影响加工精度;第八气缸433推动u型块,从而夹住第一定位套35;第三气缸711推动第二分度旋转拨叉712,使得第四圆盘82上某一孔到达第二感应块105位置,第三气缸711停止工作,同时第四气缸721推动限位套使得限位套进入第三圆盘81上的限位孔,使得第三圆盘81和第四圆盘82固定且不会因惯性或其他原因转动;第九气缸733推动u型块,从而夹住第一定位套35。

完成以上准备工作后,第一电机431启动,带动第一丝杆432432旋转,使得第一抬板434上升一个齿轮高度,从而第一提升板435上升一个齿轮高度,第八气缸433上升一个齿轮高度,第一定位套35上升一个齿轮高度,从而齿轮上升;随后第五气缸512推动第一水平驱动组件52和第二水平驱动组件53向下移动,第六气缸522推动第二水平驱动组件53向前移动,使得齿条534到达指定位置,第七气缸533推动齿条534对已上升齿轮进行对齿定向步骤,完成后,第五气缸512拉动第一水平驱动组件52和第二水平驱动组件53向上移动,第六气缸522拉动第二水平驱动组件53向后移动,第六气缸522拉动第二水平驱动组件53向后移动;第三电机71启动,减速机72启动,带动转向机械手6转动,使得直角支架62a端到达第一感应块104处,b端位于加工处,第十气缸73推动第一真空吸盘65向下移动,直至第一真空吸盘65抵住齿轮,此时,第一真空发生器101启动,给第一真空吸盘65提供负压,第十气缸73拉动第一真空吸盘65向上移动,随后在第三电机71和减速机72的共同作用下,转向机械手6转动,使得a端到达加工处,b端到达第二感应块105处,从而完成上料过程。

实施例二

对于实施例一,该过程为本发明的起始阶段,只有上料过程而无下料过程,本实施例为本发明的中间阶段,既有上料过程也有下料过程,其中,上料过程与实施例一无异,本实施例针对下料过程进行描述。

本过程中,第一真空发生器101和第二真空发生器102同时启动,其中,第一真空发生器101给第一真空吸盘65提供负压,第二真空发生器102给第二真空吸盘66提供负压,第十气缸73拉动第一真空吸盘65向上移动,同时第十一气缸74拉动第二真空吸盘66向上移动,随后在第三电机71和减速机72的共同作用下,带动转向机械手6转动,使得a端半成品齿轮到达加工处,同时使得b端已加工齿轮达到第二感应块105处,第十气缸73推动第一真空吸盘65向下移动,同时第十一气缸74推动第二真空吸盘66向下移动,到达指定位置后,第一真空发生器101和第二真空发生器102同时关闭,半成品齿轮进入加工装置,已加工齿轮进入下料机构,第二电机731启动,带动第二丝杆732旋转,使得第二抬板734下降一个齿轮高度,从而第二提升板735下降一个齿轮高度,第八气缸433下降一个齿轮高度,第一定位套35下降一个齿轮高度,从而齿轮下降;完成一次下料过程。

总之,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凡依本发明申请专利的范围所作的均等变化与修饰,皆应属本发明的涵盖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