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动态对中侧导板的方法及控制装置与流程

文档序号:16387248发布日期:2018-12-22 10:00阅读:371来源:国知局
一种动态对中侧导板的方法及控制装置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热轧带钢粗轧制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动态对中侧导板的方法及控制装置。

背景技术

常规的热轧产线粗轧过程中都会用到侧导板,侧导板一般安装在轧机的两个位置,一个是入口处、一个是出口处,侧导板的结构具体是面对面的一对侧板,操作侧板和传动侧板,其中,操作侧板受到位置的限制,传动侧板既受到压力的作用也受到位置的控制。

侧导板在热轧产线中主要起到对中板坯、导向和限制板坯跑偏的作用。常规热轧产线侧导板根据板坯的位置进行时序动作,动作步骤相对繁琐。尤其是在轧机第一道次轧制时,侧导板需要对板坯进行多次对中操作,具体是在常规的轧制产线粗轧过程中需要经历多架轧机,在每架轧机前都要设置侧导板进行对中板坯,因此,会经历多次对中。

多次对中过程中粗轧纯轧的时间较长,由于时间较长,使得粗轧温降较大,因而不利于产线降本增效。

因此,如何提高热轧产线的生产效率成为亟需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鉴于上述问题,提出了本发明以便提供一种克服上述问题或者至少部分地解决上述问题的动态对中侧导板的方法及控制装置。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动态对中侧导板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在板坯运行至入口侧导板的入口处时,输入第一预设偏移量,并根据第一预设偏移量和板坯宽度控制入口侧导板闭合至第一开口度;

在板坯咬入轧机设备进行轧制时,输入第二预设偏移量,并根据所述第二预设偏移量和板坯宽度控制入口侧导板从第一开口度闭合至第二开口度,第二预设偏移量小于所述第一预设偏移量;

在板坯抛钢后,输入第三预设偏移量,并根据所述第三预设偏移量和板坯宽度控制入口侧导板从第二开口度打开至第三开口度,第三预设偏移量大于第二预设偏移量。

优选的,所述根据所述第一预设偏移量和板坯宽度控制入口侧导板闭合至第一开口度,具体为:

根据所述第一预设偏移量,调节入口侧导板的左侧导板与板坯左侧之间的第一左间距、以及调节入口侧导板的右侧导板与板坯右侧之间的第一右间距,使得所述第一左间距、所述第一右间距和板坯宽度之和为第一开口度。

优选的,根据所述第二预设偏移量,调节入口侧导板的左侧导板与板坯左侧之间的第二左间距、以及调节入口侧导板的右侧导板与板坯右侧之间的第二右间距,使得所述第二左间距、所述第二右间距和板坯宽度之和为第二开口度。

优选的,根据所述第三预设偏移量,调节入口侧导板的左侧导板与板坯左侧之间的第三左间距、以及调节入口侧导板的右侧导板与板坯右侧之间的第三右间距,使得所述第三左间距、所述第三右间距和板坯宽度之和为第三开口度。

优选的,在板坯运行至入口侧导板的入口之前,控制入口侧导板打开至极限开口度。

优选的:所述第一预设偏移量的具体范围为100nm~150nm;

所述第二预设偏移量的具体范围为5nm~15nm;

所述第三预设偏移量的具体范围为100nm~150nm。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控制侧导板的方法,应用于包含有多对侧导板的轧线中,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对轧线中的第一对入口侧导板采用对中动作控制;

在轧线中在第一对入口侧导板之后的每对入口侧导板采用上述的动态对中侧导板的方法进行控制。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动态对中侧导板的控制装置,包括:

第一控制模块,用于在板坯运行至入口侧导板的入口处时,输入第一预设偏移量,并根据所述第一预设偏移量和板坯宽度控制入口侧导板闭合至第一开口度;

第二控制模块,用于在板坯咬入轧机设备进行轧制时,输入第二预设偏移量,并根据所述第二预设偏移量和板坯宽度控制入口侧导板从第一开口度闭合至第二开口度,第二预设偏移量小于所述第一预设偏移量;

第三控制模块,用于在板坯抛钢后,输入第三预设偏移量,并根据所述第三预设偏移量和板坯宽度控制入口侧导板从第二开口度打开至第三开口度,第三预设偏移量大于第二预设偏移量。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控制侧导板的装置,包括:

对中控制模块,用于对轧线中的第一对入口侧导板采用对中动作控制;

动态对中控制模块,用于在轧线中第一对入口侧导板之后的每对入口侧导板采用上述动态对中侧导板的方法或控制侧导板的方法进行控制。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计算机设备,包括存储器、处理器及存储在存储器上并可在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程序时实现该动态对中侧导板的方法或控制侧导板的方法的步骤。

本发明实施例中的一个或多个技术方案,至少具有如下技术效果或优点: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动态对中侧导板的方法,在板坯运行过程中,通过对板坯的偏移量进行设定输入,并根据该输入的偏移量控制轧机的入口侧导板的开口度,使得板坯直接以某一速度咬入轧机进行轧制,从而减少粗轧纯轧时间,减少了粗轧温降,使得产线降本增效。

附图说明

通过阅读下文优选实施方式的详细描述,各种其他的优点和益处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将变得清楚明了。附图仅用于示出优选实施方式的目的,而并不认为是对本发明的限制。而且在整个附图中,用相同的参考图形表示相同的部件。在附图中:

图1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中的动态对中侧导板的方法的步骤流程示意图;

图2a、图2b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中侧导板采用对中动作控制和动态对中动作控制的对比图;

图3a、图3b示出了第一轧机r1前入口侧导板采用本发明第一实施例前后的轧制效果对比图;

图3c、图3d示出了第二轧机r2前入口侧导板采用本发明第一实施例前后的轧制效果对比图;

图4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控制侧导板的方法的步骤示意图;

图5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中的动态对中侧导板的控制装置的结构图;

图6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控制侧导板的装置的结构图;

图7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中的对中控制模块的结构图;

图8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中的计算机设备的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参照附图更详细地描述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虽然附图中显示了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然而应当理解,可以以各种形式实现本公开而不应被这里阐述的实施例所限制。相反,提供这些实施例是为了能够更透彻地理解本公开,并且能够将本公开的范围完整的传达给本领域的技术人员。

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提供一种动态对中侧导板的方法,如图1所示,该方法包括:

s101,在板坯运行至入口侧导板的入口处时,输入第一预设偏移量,并根据所述第一预设偏移量和板坯宽度控制入口侧导板闭合至第一开口度。

s102,在板坯咬入轧机设备进行轧制时,输入第二预设偏移量,并根据该第二预设偏移量和板坯宽度控制入口侧导板从第一开口度闭合至第二开口度,第二预设偏移量小于第一预设偏移量。

s103,在板坯抛钢后,输入第三预设偏移量,并根据第三预设偏移量和板坯宽度控制入口侧导板从第二开口度打开至第三开口度,第三预设偏移量大于第二预设偏移量。

在具体的实施方式中,对侧导板的动态对中均是对轧机入口侧导板进行控制,对轧机出口侧导板均不需要进行此类控制。具体的,每对入口侧导板包括右侧导板与左侧导板。

具体的控制中,板坯在如下位置时控制入口侧导板的开口度:

未到达入口侧导板,到达入口侧导板的入口处即等待咬入、轧制位置,咬入、轧制位置,到达下道次等待位的四个具体位置。

首先,在板坯未到达入口侧导板时,入口侧导板首先会接收到二级数据,使得此时的入口侧导板开口最大,即入口侧导板打开至极限开口度,针对具体的设备,入口侧导板的极限开口度并不相同,比如,有些入口侧导板的极限开口度是1650mm,还有些侧导板的极限开口度是2250mm。

接着,板坯运行至入口侧导板的入口处,即板坯当前处于等待咬入、轧制位置时,输入第一预设偏移量,并根据第一预设偏移量和板坯宽度控制入口侧导板闭合至第一开口度。具体的,就是根据该第一预设偏移量,调节入口侧导板的左侧导板与板坯左侧之间的第一左间距、以及调节入口侧导板的右侧导板与板坯右侧之间的第一右间距,使得该第一左间距、第一右间距和板坯宽度这三者之和为第一开口度。

然后,板坯运行至轧机进行轧制时,即板坯处于咬入、轧制位置时,输入第二预设偏移量,并根据该第二预设偏移量和板坯宽度控制入口侧导板从第一开口度闭合至第二开口度,第二预设偏移量小于第一预设偏移量。具体地,第一预设偏移量的具体范围为100nm~150nm,第二预设偏移量的具体范围为5nm~15nm。

具体的,在调节入口侧导板的第二开口度时,根据该第二预设偏移量,调节入口侧导板的左侧导板与板坯左侧之间的第二左间距、以及调节入口侧导板的右侧导板与板坯右侧之间的第二右间距,使得该第二左间距、第二右间距和板坯宽度这三者之和为第二开口度。

最后,在板坯抛钢后,即下道次等待位,输入第三预设偏移量,并根据第三预设偏移量和板坯宽度控制入口侧导板从第二开口度打开至第三开口度,第三预设偏移量大于第二预设偏移量。

具体的,在调节入口侧导板的第三开口度时,根据该第三预设偏移量,调节入口侧导板的左侧导板与板坯左侧之间的第三左间距、以及调节入口侧导板的右侧导板与板坯右侧之间的第三右间距,使得该第三左间距、第三右间距和板坯宽度这三者之和为第三开口度。该第三预设偏移量的具体范围为100nm~150nm。

在上述实现粗轧区域侧导板(sg)动态对中过程中,理想状态是粗轧区域对中设备与轧机设备中心线一致。如图2a、图2b所示,为对中设备采用本申请的实施例调整前后的对比图。可以看出,在采用本申请的实施例之前,现有的对中操作使得中心线偏差幅度较大,在采用本申请的实施例之后,使得中心线偏差幅度较小。可见,本申请的实施例能够实现有效对中。

以某热轧厂粗轧采用1/2式热连轧机为例,分别对第一轧机r1、第二轧机r2前sg采用本申请的实施例方案前后轧制效果对比,具体如图3a-图3d所示,可见,第一轧机r1前的入口侧导板在正常对中时动作耗时为21.8秒,在动态对中时动作耗时15.6秒,节省了6.2秒。第二轧机r2前的入口侧导板在正常对中时动作耗时26.8秒,在动态对中时动作耗时16.3秒,节省了10.5秒。

通过对r1、r2前的入口侧导板采用本申请的实施例之后,可减少粗轧纯轧时间16秒,减少粗轧温降20℃,减少侧导板设备维护,有效避免较宽、较重规格板坯打滑废钢的问题,实现热轧顺稳生产,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市场竞争优势。

基于同一发明构思,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提供一种控制侧导板的方法,如图4所示,该方法还包括:

s401,对轧线中的第一对入口侧导板采用对中动作控制;

s402,在轧线中第一对入口侧导板之后的每对入口侧导板采用上述动态对中侧导板的方法进行控制。

具体地,对轧线中的第一对入口侧导板采用对中动作控制,其余入口侧导板进行动态对中控制。具体的,每对入口侧导板包括右侧导板与左侧导板。

在上述对中动作控制中,需在板坯处于如下位置时对第一对侧导板的开口度进行控制:

在板坯运行至第一对入口侧导板的入口之前,在板坯运行至第一对入口侧导板入口时,在板坯头部运行至第一对入口侧导板出口时,在板坯处于等待咬入位置时,在板坯咬入轧机时,在板坯抛钢后。

上述5个位置处分别对第一对入口侧导板进行开口度调整控制,具体步骤包括如下:

在板坯运行至第一对入口侧导板入口之前,控制第一对入口侧导板处于极限开口度,即最大开口度,此时就是第一对入口侧导板接收到二级数据,使得第一对入口侧导板处于最大开口度。

在板坯运行至第一对入口侧导板的入口处时,输入第四预设偏移量,并根据该第四预设偏移量和板坯宽度控制第一对入口侧导板闭合至第四开口度。在该过程中,板坯降速。

控制第一对入口侧导板闭合至第四开口度具体为:根据该第四预设偏移量,调节第一对入口侧导板的左侧导板与板坯左侧之间的第四左间距、以及调节第一对入口侧导板右侧导板与板坯右侧之间的第四右间距,使得该第四左间距、第四右间距和板坯宽度之和为第四开口度。

在板坯头部运行至第一对入口侧导板出口时,板坯停止运行,输入第五预设偏移量,并根据该第五预设偏移量和板坯宽度控制第一对入口侧导板由第四开口度闭合至第五开口度,第五预设偏移量小于第四预设偏移量,且第一对入口侧导板此时停止运行,完成对中。

控制第一对入口侧导板闭合至第五开口度具体为:根据该第五预设偏移量,调节第一对入口侧导板的左侧导板与板坯左侧之间的第五左间距、以及调节第一对入口侧导板的右侧导板与板坯右侧之间的第五右间距,使得该第五左间距、第五右间距和板坯宽度之和为第五开口度。其中,该第五左间距、第五右间距之和足够小,满足板坯宽度正好与第五开口度相当,从而实现对中。

在板坯处于等待咬入位置时,即对中完成之后,输入第六预设偏移量,并根据该第六预设偏移量和板坯宽度控制第一对入口侧导板由第五开口度打开至第六开口度,此时板坯由0m/s提速至咬入速度。

控制第一对入口侧导板打开至第六开口度具体为:根据该第六预设偏移量,调节第一对入口侧导板的左侧导板与板坯左侧之间的第六左间距、以及调节第一对入口侧导板的右侧导板与板坯右侧之间的第六右间距,使得该第六左间距、第六右间距和板坯宽度之和为第六开口度。

在板坯咬入扎机时,输入第七预设偏移量,并根据该第七预设偏移量和板坯宽度控制第一对入口侧导板由第六开口度闭合至第七开口度,此时板坯由咬入速度提升至轧制速度。

控制第一对入口侧导板闭合至第七开口度具体为:根据第七预设偏移量,调节第一对入口侧导板的左侧导板与板坯左侧之间的第七左间距、以及调节第一对入口侧导板的右侧导板与板坯右侧之间的第七右间距,使得该第七左间距、第七右间距和板坯宽度之和为第七开口度。

在板坯抛刚后,输入第八预设偏移量,并根据第八预设偏移量和板坯宽度控制第一对入口侧导板由第七开口度闭合至第八开口度。

控制该第一对入口侧导板闭合至第八开口度具体为:根据第八预设偏移量,调节第一对入口侧导板的左侧导板与板坯左侧之间的第八左间距、以及调节第一对入口侧导板的右侧导板与板坯右侧之间的第八右间距,使得该第八左间距、第八右间距和板坯宽度之和为第八开口度。

其中,由于在整个轧线过程中,除了第一对入口侧导板是采用对中动作控制,其他每对入口侧导均采用动态对中侧导板的方法进行控制,采用这样的控制方法相较于原有针对每对入口侧导板均采用对中动作控制的方法,能够节约更多的时间,因此,效率会更高。

基于同一发明构思,本发明的第三实施例提供一种动态对中侧导板的控制装置,如图5所示,包括:

第一控制模块501,用于在板坯运行至入口侧导板的入口处时,输入第一预设偏移量,并根据第一预设偏移量和板坯宽度控制入口侧导板闭合至第一开口度。

第一控制模块501在根据第一预设偏移量和板坯宽度控制入口侧导板闭合至第一开口度中,具体是根据第一预设偏移量,调节入口侧导板左侧导板与板坯左侧之间的第一左间距、以及调节入口侧导板右侧导板与板坯右侧之间的第一右间距,使得该第一左间距、第一右间距和板坯宽度这三者之和为第一开口度。

第二控制模块502,用于在板坯咬入轧机设备进行轧制时,输入第二预设偏移量,并根据第二预设偏移量和板坯宽度控制入口侧导板从第一开口度闭合至第二开口度,第二预设偏移量小于第一预设偏移量。

第二控制模块502在根据第二预设偏移量和板坯宽度控制入口侧导板由第一开口度闭合至第二开口度中,具体是根据第二预设偏移量,调节入口侧导板的左侧导板与板坯左侧之间的第二左间距、以及调节入口侧导板的右侧导板与板坯右侧之间的第二右间距,使得该第二左间距、第二右间距和板坯宽度这三者之和为第二开口度。

第三控制模块503,用于在板坯抛钢后,输入第三预设偏移量,并根据第三预设偏移量和板坯宽度控制入口侧导板从第二开口度打开至第三开口度,第三预设偏移量大于第二预设偏移量。

第三控制模块503在根据第三预设偏移量和板坯宽度控制入口侧导板由第二开口度打开至第三开口度中,具体是根据第三预设偏移量,调节入口侧导板的左侧导板与板坯左侧之间的第三左间距、以及调节入口侧导板的右侧导板与板坯右侧之间的第三右间距,使得第三左间距、第三右间距和板坯宽度这三者之和为第三开口度。

在具体的实施方式中,该控制装置还包括第四控制模块,用于在板坯运行至入口侧导板的入口之前,控制入口侧导板打开至极限开口度。

优选的,该第一预设偏移量的具体范围为100nm~150nm,第二预设偏移量的具体范围为5nm~15nm,第三预设偏移量的具体范围为100nm~150nm。

基于同一发明构思,本发明的第四实施例提供一种控制侧导板的装置,如图6所示,包括:

对中控制模块601,用于对轧线中的第一对入口侧导板采用对中动作控制;

动态对中控制模块602,用于在轧线中第一对入口侧导板之后的每对入口侧导板采用上述动态对中侧导板的方法进行控制。

优选的,如图7所示,该对中控制模块601具体包括:

第一控制单元6011,用于在板坯运行至第一对入口侧导板入口之前,控制第一对入口侧导板处于极限开口度。

第二控制单元6012,用于在板坯运行至第一对入口侧导板的入口处时,输入第四预设偏移量,并根据该第四预设偏移量和板坯宽度控制第一对入口侧导板闭合至第四开口度。

优选的,根据该第四预设偏移量,调节入口侧导板的左侧导板与板坯左侧之间的第四左间距、以及调节第一对入口侧导板的右侧导板与板坯右侧之间的第四右间距,使得该第四左间距、第四右间距和板坯宽度之和为第四开口度。

第三控制单元6013,用于在板坯头部运行至第一对入口侧导板出口时,板坯停止运行,输入第五预设偏移量,并根据该第五预设偏移量和板坯宽度控制第一对入口侧导板由第四开口度闭合至第五开口度,第五预设偏移量小于第四预设偏移量。

优选的,根据该第五预设偏移量,调节第一对入口侧导板的左侧导板与板坯左侧之间的第五左间距、以及调节第一对入口侧导板的右侧导板与板坯右侧之间的第五右间距,使得该第五左间距、第五右间距和板坯宽度之和为第五开口度。

第四控制单元6014,用于在板坯处于等待咬入位置时,输入第六预设偏移量,并根据该第六预设偏移量和板坯宽度控制第一对入口侧导板由第五开口度打开至第六开口度。

优选的,根据该第六预设偏移量,调节第一对入口侧导板的左侧导板与板坯左侧之间的第六左间距、以及调节第一对入口侧导板的右侧导板与板坯右侧之间的第六右间距,使得该第六左间距、第六右间距和板坯宽度之和为第六开口度。

第五控制单元6015,用于在板坯咬入扎机时,输入第七预设偏移量,并根据该第七预设偏移量和板坯宽度控制第一对入口侧导板由第六开口度闭合至第七开口度,此时板坯由咬入速度提升至轧制速度。

优选的,根据第七预设偏移量,调节第一对入口侧导板的左侧导板与板坯左侧之间的第七左间距、以及调节第一对入口侧导板的右侧导板与板坯右侧之间的第七右间距,使得该第七左间距、第七右间距和板坯宽度之和为第七开口度。

第六控制单元6016,用于在板坯抛刚后,输入第八预设偏移量,并根据第八预设偏移量和板坯宽度控制第一对入口侧导板由第七开口度打开至第八开口度。

优选的,根据第八偏移量,调节第一对入口侧导板的左侧导板与板坯左侧之间的第八左间距、以及调节第一对入口侧导板的右侧导板与板坯右侧之间的第八右间距,使得该第八左间距、第八右间距和板坯宽度之和为第八开口度。

基于同一发明构思,本发明第五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设备,如图8所示,为了便于说明,仅示出了与本发明实施例相关的部分,具体技术细节未揭示的,请参照本发明实施例方法部分。该计算机设备可以为包括个人计算机、手机、平板电脑、pda(personaldigitalassistant,个人数字助理)、pos(pointofsales,销售终端)等任意终端设备,以计算机设备为个人计算机为例:

图8示出的是与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计算机设备相关的部分结构的框图。参考图8,该计算机设备包括:存储器801和处理器802。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图8中示出的计算机设备结构并不构成对计算机设备的限定,可以包括比图示更多或更少的部件,或者组合某些部件,或者不同的部件布置。

下面结合图8对计算机设备的各个构成部件进行具体的介绍:

存储器801可用于存储软件程序以及模块,处理器802通过运行存储在存储器801的软件程序以及模块,从而执行各种功能应用以及数据处理。存储器801可主要包括存储程序区和存储数据区,其中,存储程序区可存储操作系统、至少一个功能所需的应用程序(比如声音播放功能、图像播放功能等)等;存储数据区可存储数据(比如音频数据、电话本等)等。此外,存储器801可以包括高速随机存取存储器,还可以包括非易失性存储器,例如至少一个磁盘存储器件、闪存器件、或其他易失性固态存储器件。

处理器802是计算机设备的控制中心,通过运行或执行存储在存储器801内的软件程序和/或模块,以及调用存储在存储器801内的数据,执行各种功能和处理数据。可选的,处理器802可包括一个或多个处理单元;优选的,处理器802可集成应用处理器和调制解调处理器,其中,应用处理器主要处理操作系统、用户界面和应用程序等,调制解调处理器主要处理无线通信。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该计算机设备所包括的处理器802可以具有前述第一实施例或第二实施例中任一方法步骤所对应的功能。

尽管已描述了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但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一旦得知了基本创造性概念,则可对这些实施例作出另外的变更和修改。所以,所附权利要求意欲解释为包括优选实施例以及落入本发明范围的所有变更和修改。

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发明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发明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发明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发明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