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推力杆卡圈压装双工位自动上料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437532发布日期:2019-04-17 04:19阅读:253来源:国知局
一种推力杆卡圈压装双工位自动上料机构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属于机械零件装配领域,具体地指一种推力杆卡圈压装双工位自动上料机构。适用于汽车零部件装配及其它机械装配等领域。



背景技术:

推力杆等零部件在汽车等机械领域应用广泛,而卡圈的压装上料是该零件组装中的重要一个环节。

卡圈压装上料的装配中,卡圈开口的方向是有特定要求的,现有技术中的压装上料一般采用人工上料或一个工位上料。

人工上料存在上料效率低,工人劳动强度大,而且由于卡圈需放置于压装机压头下,工人一旦注意力不集中,易出现压头压伤工人手指的安全隐患事故等问题。

一个工位上料也存在问题,由于卡圈开口方向固定,如果受料工件有两个部位需要装配开口方向不同的卡圈,就只能在一台卡圈装配机器上装配完一个部位的卡圈后,再将工件拿到另一台卡圈装配机器上将开口方向不同的卡圈装配到零件的另一个部位,这样既增加了装配机器的数量、车间占地面积、工人劳动强度和投入及维护成本,也降低了装配效率。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就是要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到的现有技术存在装配效率不高、存在安全隐患和工件需装夹多次才能在不同部位压装卡圈的问题,提供一种推力杆卡圈压装双工位自动上料机构,工件只需装夹一次,即可在一台压装机上装配两个开口方向不同的卡圈。

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推力杆卡圈压装双工位自动上料机构,包括托板、料仓、推料板、缩模和气缸,所述托板位于压装机压头下方,所述托板与压装机压头座连接,所述托板上表面设有一个水平通槽,所述推料板设置在水平通槽内并与其滑动配合,所述托板水平通槽中部设有一个与压头同轴的缩模孔,所述缩模同轴固定在缩模孔中,所述料仓位于压头左右两侧并固定在托板的上表面,所述料仓为竖直设立的筒体结构,出料口位于筒体结构敞开的下端,所述卡圈沿筒体轴向叠放于筒体内,所述推料板位于料仓出料口的下方,所述推料板中设有左右两个携料孔,所述左携料孔在推料板滑动到特定位置时与左侧料仓出料口对应,所述右携料孔在推料板滑动到特定位置时与右侧料仓出料口对应,当携料孔滑动到特定位置时,卡圈从出料口落入携料孔中,当左携料孔滑动到左料仓出料口正下方时,右携料孔在缩模的正上方,当右携料孔滑动到右料仓出料口正下方时,左携料孔在缩模的正上方,所述气缸安装在托板上,所述气缸驱动推料板在水平通槽内左右滑动。

进一步地,所述左、右侧料仓筒体内壁沿轴向均设有卡圈定向键,所述左侧料仓定向键的方向与推力杆一个安装部位对应,所述右侧料仓定向键的方向与推力杆另一个安装部位对应,所述卡圈置于料仓内时,卡圈开口插在定向键上,所述推料板左右两个携料孔从上端至下端沿内壁轴向设有卡圈导向键,所述左携料孔中的卡圈导向键与左侧料仓中的定向键对应,所述右携料孔中的卡圈导向键与右侧料仓中的定向键对应。

进一步地,所述料仓对称位于托板缩模孔的两侧,所述料仓底部与托板通槽两侧的顶面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料仓的卡圈定向键在料仓筒体内壁布置方式为,从料仓进料口端沿料仓筒体中轴线平行方向布置到料仓出料口端。

进一步地,所述推料板的厚度与一个卡圈的厚度相同;

进一步地,所述托板水平通槽在托板两端为敞开的。

进一步地,所述缩模外部尺寸与缩模孔尺寸一致,所述缩模内部为大端朝上的锥孔,所述锥孔上端仅能放入卡圈,所述锥孔下端尺寸与被装配工件的卡环槽内孔尺寸一致。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a、解决了人工上料存在上料效率低,工人劳动强度大的问题,解决了工件只需要一次装夹即可在一台压装机装配开口方向不同的卡圈的问题,提高了工作效率。

b、上料机构结构简单,维护方便;机构制造成本低。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正视图。

图2为本发明的侧视图。

图3为本发明的俯视图。

图4为本发明的推料板。

图5为本发明的压装机构的总装图。

图中:1-料仓;2-推料板;3-托板;4-缩模;5-定向键,6-气缸;;7-螺栓;8-主油缸;9-压头;10-推力杆;11-移动缸。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便于清楚地了解本发明,但它们不对本发明构成限定。

附图1-4表示了本发明的一种推力杆卡圈压装双工位自动上料机构内部结构及其相互配合关系,其主要结构包括托板3、料仓1、推料板2、缩模4和气缸6。

如图1和图2所示:所述托板3位于压装机压头下方,所述托板3与压装机机身通过螺栓7连接,所述托板3上表面设有一个水平通槽,所述托板3水平通槽在托板3两端为敞开的,所述推料板2设置在水平通槽内并与其滑动配合,所述推料板2的厚度与一个卡圈的厚度相同,所述料仓1位于压头左右两侧并固定在托板3的上表面,所述料仓1为竖直设立的筒体结构,出料口位于筒体结构敞开的下端,所述卡圈沿筒体轴向叠放置于筒体内。

如图3和图4所示:所述推料板2中设有左右两个携料孔,所述左携料孔在推料板2滑动到特定位置时与左侧料仓1出料口对应,所述右携料孔在推料板2滑动到特定位置时与右侧料仓1出料口对应,当携料孔滑动到特定位置时,卡圈从出料口落入携料孔中,所述左携料孔滑动到左料仓1出料口正下方时,右携料孔在缩模4的正上方,所述右携料孔滑动到右料仓1出料口正下方时,左携料孔在缩模4的正上方。

如图1和图3所示:所述料仓1对称位于托板3缩模孔的两侧,所述料仓1底部与托板3通槽两侧的顶面连接,所述左、右料仓1筒体内壁沿轴向均设有卡圈定向键5,所述料仓1的卡圈定向键5在料仓筒体内壁布置方式为,从料仓1进料口端沿料仓1筒体中轴线平行方向布置到料仓1出料口端,所述左侧料仓定向键5的方向与推力杆10一个安装部位对应,所述右侧料仓定向键5的方向与推力杆10另一个安装部位对应,所述卡圈置于料仓1内时,所述卡圈开口沿定向键5方向排列,卡圈开口插在定向键5上,所述托板3水平通槽中部设有一个与压头同轴的缩模孔,所述缩模4同轴固定在缩模孔中,所述压头通过携料孔和缩模4将卡圈压缩压装进被装配工件的卡环槽内,所述推料板2位于料仓1出料口的下方,所述缩模4外部尺寸与缩模孔尺寸一致,所述缩模4内部为大端朝上的锥孔,所述锥孔上端仅能放入卡圈,所述锥孔下端尺寸与被装配工件的卡环内孔槽尺寸一致。所述气缸6安装在托板3上,所述气缸驱动推料板2在水平通槽内左右滑动。

如图2、图3和图4所示:所述推料板2左右两个携料孔从上端至下端沿内壁轴向设有卡圈导向键,所述推料板2其中一个携料孔移动到对应的卡圈料仓1底部正下方时,另一个携料孔的位置在缩模4的正上方,所述左携料孔中的卡圈导向键与左侧料仓1中的定向键5对应,所述右携料孔中的卡圈导向键与右侧料仓1中的定向键5对应。

推力杆10左端卡圈槽压装卡圈的实施例

如图1、图3和图4所示,推力杆10固定后,移动缸11驱动工作台使推力杆10左端杆头移动到缩模正下方位置;推料杆2在气缸6的推动下移动到左侧料仓1正下方,左侧料仓1内的最下面一个卡圈在料仓定向键5和携料孔定向键的导向作用下落入左携料孔内;然后,推料板2在气缸6的推动下向右移动,当推料板2左携料孔携带卡圈移动到缩模4正上方时,此时,推料板2右携料孔正好位于右侧料仓1的正下方,右侧料仓内1内最下面的一个卡圈在料仓定向键5和携料孔定向键的导向作用下落入右携料孔内,随后,压装机压头向下运动,压装机压头将卡圈压入推力杆10左端卡圈环槽内。

推力杆10右端卡圈槽压装卡圈的实施例

接上步骤:移动缸11驱动工作台使推力杆10向左移动,直到推力杆10右端杆头移动到缩模正下方;(此时推料板2右携料孔内已经装有卡圈)推料板2在气缸6的推动下向左移动,当推料板2右携料孔携带卡圈移动到缩模4正上方时,推料板2左携料孔正好位于左料仓1的正下方,左料仓内最下面的一个卡圈在料仓1定向键和左携料孔定向键的导向作用下落入左携料孔内,同时,压装机压头向下运动,压装机压头将卡圈压入推力杆10右端卡圈环槽内。

结束以上步骤后,推力杆10左右两端卡圈环槽内均已装配了卡圈。

本说明书中未作详细描述的内容属于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公知的现有技术。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