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床尾座主轴的自动进给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651982发布日期:2018-10-12 23:17阅读:791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金属切削机床,特别是一种车床尾座主轴的自动进给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普通车床仍在大量使用,在普通卧式车床上进行钻孔、镗孔、铰孔作业时,一般采用传统的车床尾座主轴手动进给加工方式,即是将刀具固定到尾座主轴莫氏锥孔中,操作者用手摇动手轮进而带动丝杠转动,丝杠带动与丝杠螺母固定连接的主轴进行轴向移动,从而实现刀具的进给运动,把装卡在车床卡盘中的工件加工到图纸要求。手动进给,工作效率低,劳动强度大,刀具进给不均匀且容易损坏。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旨在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普通车床尾座主轴的自动进给装置,降低操作者的劳动强度,提高加工质量。

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车床尾座主轴的自动进给装置,包括车床尾座,丝杠,走刀器,车床尾座的尾座体的外端安装有支撑板,丝杠的外端与从动轮通过键连接;走刀器安装在支撑板下部的外侧,走刀器的输出轴孔内安装输出轴,输出轴的内端置于轴承座内,轴承座安装在支撑板的内侧;输出轴上安装有与走刀器的主动锥齿轮啮合的从动锥齿轮,从动锥齿轮通过键与输出轴连接,从动锥齿轮的轴套部的外圆周安装有主动轮,主动轮与从动锥齿轮的轴套部通过键连接,主动轮与从动轮传动连接。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有益效果是:在钻孔、镗孔、铰孔等工序中,采用自动进给,操作简单,走刀器能够实现无级调速,功耗低,速度均匀,提高加工面质量,加工效率成倍提高,降低操作者的劳动强度;在保持尾座原有功能基础上,安装快捷,改装费用低。

进一步的,本实用新型的优化方案是:主动轮和从动轮均为齿轮。

支撑板设有轴孔结构,该轴孔套装在车床尾座的轴承套上,轴孔与轴承套过盈连接。

从动轮的外侧安装有手柄。

主动轮的外侧安装有定位螺母,定位螺母与从动锥齿轮的轴套部的螺纹配合。

输出轴的轴线与丝杠的轴线平行。

附图说明

附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图中:车床尾座1;尾座体1-1;轴承套2;支撑板3;从动齿轮4;丝杠5;手柄6;从动锥齿轮7;输出轴8;主动齿轮9;走刀器10;轴承座11;主动锥齿轮12;定位螺母13。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进一步详述本实用新型。

参阅附图1,本实施例是一种普通车床尾座主轴的自动进给装置,车床尾座1内安装丝杠5,丝杠5通过轴承套2与车床尾座1的尾座体1-1连接,轴承套2的内孔安装有推力轴承,轴承套2安装弹子油杯,轴承套2为阶梯轴结构。支撑板3安装在车床尾座1的尾座体1-1的外端,支撑板3的上部加工有轴孔结构,支撑板3的轴孔套装在车床尾座1的轴承套3上,支撑板3的轴孔与轴承套3过盈连接。丝杠5的外端安装从动齿轮4,从动齿轮4与丝杠5通过键连接,从动齿轮4的外侧安装有手柄6。

走刀器10安装在支撑板3下部的外侧,走刀器10与支撑板3通过螺栓连接,走刀器10的输出轴孔内安装输出轴8,输出轴8的内端置于轴承座11内,轴承座11内安装球轴承,输出轴8与球轴承的内圈配合,输出轴8的轴线与丝杠5的轴线平行。轴承座11安装在支撑板3的内侧,轴承座11与支撑板3通过螺栓连接。

输出轴8上安装有从动锥齿轮7,从动锥齿轮7与走刀器10的主动锥齿轮12啮合,从动锥齿轮12通过键与输出轴8连接。从动锥齿轮12的轴套部的外圆周安装有主动齿轮9,主动齿轮9与从动锥齿轮7的轴套部通过键连接,主动齿轮9的外侧安装有定位螺母13,定位螺母13与从动锥齿轮7的轴套部的螺纹配合,主动齿轮9与从动齿轮4啮合。

本实施例的工作过程为:走刀器10通电后通过主动锥齿轮12输出动力驱动从动锥齿轮7转动,从动锥齿轮7带动主动齿轮9转动,主动齿轮9带动从动齿轮4转动,从动齿轮4带动丝杠5转动实现自动进给。从动齿轮4上铆接手柄6,实行原尾座的功能。走刀器10具有正反向工进和正反向快速运动、过载保护功能。齿轮减速装置的主动齿轮9和从动齿轮4具有减速和扭矩放大功能,弥补走刀器低速运转不稳定和输出扭矩小的不足。

本实施例由机械减速装置和走刀器两部分组成,用支撑板进行连接。将尾座上原法兰和手轮拆除,用支撑板和从动齿轮分别替换,实现尾座主轴的无级调速自动进给。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可行的实施例而已,并非因此局限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范围,凡运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化,均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