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封闭式铜线拉丝退火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811537发布日期:2018-11-02 22:14阅读:255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属于铜线拉丝及退火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封闭式铜线拉丝退火装置。



背景技术:

对铜线材施加拉力,使之通过模孔,以获得与模孔尺寸形状相同的制品的塑性加工方法称拉丝。拉丝的铜线的生产长度可以很长,直径可以很小,并且在整个长度上断面完全一致。拉丝能提高铜线的机械性能。因而广泛地应用在电缆生产中。拉丝后,经拉丝机冷拔加工后会变硬,必须进行退火处理,以消除导线内的应力及缺陷,使之恢复到冷加工前的物理及机械性能。

通常铜线退火后需要进行冷却,现有的铜线冷却方法多采用喷淋冷水或乙醇的方法。这种方法的缺陷是,如果烘干不充分,使得铜线表面残留水分,易发生腐蚀生产氧化膜,从而影响生产出的电缆的质量。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中如果烘干不充分,使得铜线表面残留水分,易发生腐蚀生产氧化膜,从而影响生产出的电缆的质量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封闭式铜线拉丝退火装置,其目的在于:采用导热辊传导热量,实现铜线的降温,避免铜线与冷却水接触,从而减少了铜线的腐蚀。

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封闭式铜线拉丝退火装置,包括顺序连接的送线机构、拉丝机构、加热室、冷却室和收线机构,所述冷却室内设置有多个张紧导热辊和多组换热翅片,所述张紧导热辊设置有用于张紧铜线的导线槽和用于与换热翅片构成滑动接触的换热槽,所述换热翅片上贯通设置有冷却水管。

采用该技术方案后,从加热室中进行了退火处理的铜线进入冷却室中。冷却室中的张紧导热辊具有张紧铜线和传导热量的两种功能,因此,张紧导热辊的制作材料优选为导热性能好且硬度高的材料(例如碳化硅)。铜线由多个张紧导热辊限制反复在冷却室中折回,在张紧导热辊转动运行的过程中,铜线上的热量经由张紧导热辊和换热翅片传递至冷水管,从而实现了降温冷却。由于铜线的冷却不与冷却水接触,因而在保证了冷却效果的前提下避免了残留水分导致的铜线腐蚀现象。

优选的,冷却室上部设置有进气管Ⅲ,冷却室下部设置有出气管Ⅲ,进气管Ⅲ和出气管Ⅲ之间设置有制冷装置。采用该优选方案后,一方面能够向冷却室中充入惰性气体保护铜丝不被空气中的氧气氧化,另一方面能够通过输入冷却的气体提高铜线的冷却效果。

优选的,加热室中设置有多个张紧轮,张紧轮两侧设置有加热装置,所述加热室的外壁设置有隔热层。采用该优选方案利用多个张紧轮使铜线反复折回,增加加热时间从而提高了加热的效果。

优选的,还包括拉丝室和收线室,所述送线机构和拉丝机构设置在拉丝室中,所述收线机构设置在收线室中。

进一步优选的,拉丝室上部设置有进气管Ⅰ,拉丝室下部设置有出气管Ⅰ;所述加热室上部设置有进气管Ⅱ,加热室下部设置有出气管Ⅱ;所述收线室上部设置有进气管Ⅳ,收线室下部设置有出气管Ⅳ。

采用上述优选方案后,所有的工艺流程均在密封室内进行,与外界隔绝,通过填充惰性气体,能够全程避免铜线与氧气接触,避免氧化。

进一步优选的,进气管Ⅳ和出气管Ⅳ之间设置有制冷装置。采用该优选方案后,能够在收丝阶段辅助冷却,进一步避免了冷却室中冷却不充分。

综上所述,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铜线上的热量经由张紧导热辊和换热翅片传递至冷水管,从而实现了降温冷却。由于铜线的冷却不与冷却水接触,因而在保证了冷却效果的前提下避免了残留水分导致的铜线腐蚀现象。

2.在冷却室中,一方面能够向冷却室中充入惰性气体保护铜丝不被空气中的氧气氧化,另一方面能够通过输入冷却的气体提高铜线的冷却效果。

3.多个张紧轮使铜线反复折回,增加加热时间从而提高了加热的效果。

4.所有的工艺流程均在密封室内进行,与外界隔绝,通过填充惰性气体,能够全程避免铜线与氧气接触,避免氧化。

5.能够在收丝阶段辅助冷却,进一步避免了冷却室中冷却不充分。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将通过例子并参照附图的方式说明,其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中张紧导热辊的结构示意图。

1-拉丝室,11-进气管Ⅰ,12-送线机构,13-拉丝机构,14-出气管Ⅰ,2-加热室,21-进气管Ⅱ,22-张紧轮,23-隔热层,24-出气管Ⅱ,3-冷却室,31-进气管Ⅲ,32-换热翅片,33-冷却水管,34-张紧导热辊,341-导线槽,342-换热槽,343-转轴,35-出气管Ⅲ,4-收线室,41-进气管Ⅳ,42-收线机构,43-出气管Ⅳ。

具体实施方式

本说明书中公开的所有特征,或公开的所有方法或过程中的步骤,除了互相排斥的特征和/或步骤以外,均可以以任何方式组合。

下面结合图1、图2对本实用新型作详细说明。

实施例1

一种封闭式铜线拉丝退火装置,包括顺序连接的送线机构12、拉丝机构13、加热室2、冷却室3和收线机构42,加热室2和冷却室3的侧壁上设置有让铜线通过的小孔。所述冷却室3内设置有多个张紧导热辊34和多组换热翅片32,张紧导热辊34两端设置有用于固定的转轴343,张紧导热辊34上设置有用于张紧铜线的导线槽341和用于与换热翅片32构成滑动接触的换热槽342,换热翅片32插入换热槽342内并且与换热槽342内壁接触,换热翅片32与换热槽342内壁足够润滑,从而不影响张紧导热辊34的转动。所述换热翅片32上贯通设置有冷却水管33。所述冷却室3上部设置有进气管Ⅲ31,冷却室3下部设置有出气管Ⅲ35。加热室2中设置有多个张紧轮22,张紧轮22两侧设置有加热装置,所述加热室2的外壁设置有隔热层23。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进气管Ⅲ31和出气管Ⅲ35在冷却室3外部构成一个闭合的气体回路,气体回路上设置有制冷装置。

从加热室2中进行了退火处理的铜线进入冷却室3中。冷却室3中的张紧导热辊34具有张紧铜线和传导热量的两种功能,因此,张紧导热辊34的制作材料优选为导热性能好且硬度高的材料(例如碳化硅)。铜线由多个张紧导热辊34限制反复在冷却室3中折回,在张紧导热辊34转动运行的过程中,铜线上的热量经由张紧导热辊34和换热翅片32传递至冷水管33,从而实现了降温冷却。

实施例2

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还包括拉丝室1和收线室4,所述送线机构12和拉丝机构13设置在拉丝室1中,所述收线机构42设置在收线室4中。拉丝室1、加热室2、冷却室3和收线室4各腔室之间的侧壁上设置有用于通过铜线的小孔,各腔室紧贴设置,避免铜线与空气接触。

拉丝室1上部设置有进气管Ⅰ11,拉丝室1下部设置有出气管Ⅰ14;所述加热室2上部设置有进气管Ⅱ21,加热室2下部设置有出气管Ⅱ24;所述收线室4上部设置有进气管Ⅳ41,收线室4下部设置有出气管Ⅳ43。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进气管Ⅳ41和出气管Ⅳ43在收线室4外构成一个闭合的气体回路,气体回路上设置有制冷装置。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申请保护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申请技术方案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