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缆拉丝机的润滑装置及其电缆拉丝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811510发布日期:2018-11-02 22:14阅读:156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缆拉丝机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电缆拉丝机的润滑装置及其电缆拉丝机。



背景技术:

拉丝机在进行拉丝的过程中,为了提高拉丝的效果、拉丝的速度等,需要在拉丝机拉丝的过程中对电缆进行润滑。

中国专利公告号CN201231258Y的专利公开了一种拉丝机的冷却机构,包括用于引入冷却液的进液管、出液管,进液管与出液管相连接并且相通,在出液管上还连接有至少一对与出液管的管腔相通的出液分配管,出液分配管上以间布状态地开设有喷液孔,在拉丝过程中,由冷却机构将起润滑、冷却和清洗作用的拉丝油从进液管引入到出液管,由出液管上的出液孔射出到导线上,各出液分配管上的喷液孔能使冷却液以液帘般地喷出,拉丝机的拉丝机构设在主箱腔中。

但分配管沿垂直出液管的长度方向设置且位于拉丝机构的上方,所以当操作者将被拉丝的电缆绕在拉丝机构上时,分配管有影响操作者将电缆绕在拉丝机构上的可能。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电缆拉丝机的润滑装置,其优点在于:降低了分配管干扰操作者将电缆绕在拉丝机构上的可能。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电缆拉丝机的润滑装置,包括引入润滑液的进液管、与进液管连通且固定在主箱腔内壁上的出液管、与出液管连通的分配管、开设在分配管上的若干喷液孔,所述设置有出液管的主箱腔内壁上设有与出液管长度方向垂直的固定板,所述固定板位于拉丝机构的上方,所述固定板与出液管长度方向垂直的侧面上设有转环,所述分配管靠近出液管的一端设有在转环内转动的转轴,所述转轴伸出固定板朝向地面的一侧,所述主箱腔内壁上设有驱动转轴转动的驱动件,所述转轴和转环转动处设有扭簧,所述分配管通过输送软管与出液管连通。

通过上述方案,分配管在扭簧扭力的作用下,使分配管与固定板抵触,当操作者需要将电缆绕在拉丝机构上时,通过驱动件驱动克服扭簧的扭力使转轴转动,使分配管远离固定板的一端与主箱腔内侧壁抵触,此时分配管不在拉丝机构的上方,所以降低了分配管干扰操作者将电缆绕在拉丝机构上的可能。

进一步的,所述驱动件包括设在转轴伸出固定板朝向地面一侧的齿轮、开设在主箱腔设置有出液管的内壁上的且与出液管长度方向平行的滑槽、在滑槽内滑移的第一滑块、设在第一滑块背离滑槽槽底一侧且与各个齿轮啮合的齿条、开设在滑槽靠近引线孔一侧槽壁上的第一通孔、一端设在第一滑块朝向第一通孔一侧,另一端穿过第一通孔并伸出机体的移动杆。

通过上述方案,操作者转动转轴时,给移动杆一个拉力,使第一滑块沿着朝向引线孔的方向移动,此时齿轮在和齿条的啮合下转动,转轴在转环内克服扭簧的扭力进行转动,直至分配管转到与主箱腔内壁抵触,此时操作者即方便、快捷地实现了分配管从拉丝机构上方移走。

进一步的,当所述分配管转到与主箱腔内壁抵触时,所述移动杆通过设在机体上的固定件固定在机体上,所述固定件包括设在机体上且位于第一通孔远离滑槽一端孔口处固定块、开设在固定块朝向移动杆一端的凹槽、在凹槽内滑移且部分伸出凹槽插块、开设在凹槽槽底的第二通孔、一端设在插块朝向凹槽槽底一侧,另一端穿过第二通孔并伸出第二通孔的拉杆、一端设在插块朝向凹槽槽底,另一端设在凹槽槽底的弹簧、开设在移动杆上与凹槽槽口对应的插槽。

通过上述方案,当分配管转到与主箱腔内壁抵触后,在扭簧扭力的作用下,转轴有在转环内转动的趋势,所以为了便于操作者将电缆绕在拉丝机构上,移动杆通过固定件固定在机体上,移动杆固定在机体上后,降低了第一滑块在滑槽内滑动的可能,此时在齿条和齿轮的啮合下,将低了转轴在转环在转动的可能;当操作者沿着朝向引线孔的方向拉动移动杆的时候,插块在弹簧的弹力作用下抵触在移动杆上,当分配管转到与主箱腔内壁抵触时,凹槽的槽口与插槽的槽口对应,插块在弹簧弹力的作用下插入插槽内,此时完成了移动杆在机体上的固定,具有固定方便、快捷的优点;当操作者需要将分配管移动到拉丝机构上方时,操作者首先给拉杆一个了拉力,使拉杆沿着背离插槽槽底的方向移动直至插块与插槽分离,然后给移动杆一个推力,使第一滑块沿着远离引线孔的方向移动,此时转轴在齿条和齿轮的配合下以及扭簧扭力的作用下转动,直至分配管与固定板抵触。

进一步的,所述固定板上与分配管接触部位设有缓冲部,所述缓冲部包括设在固定板上的缓冲块、开设在缓冲块背离固定板一侧的缓冲槽、在缓冲槽内滑移且部分伸出缓冲槽的第二滑块,一端设在第二缓冲块朝向缓冲槽槽底一侧,另一端设在缓冲槽槽底的缓冲弹簧。

通过上述方案,由于分配管在扭簧扭力的作用下与固定板抵触,所以分配管与固定板突然接触时,有对分配管和固定板产生损坏的可能,为了降低了分配管和固定板产生损坏的可能,固定板上与分配管接触部位设有缓冲部;在分配管朝向固定板转动的过程中,分配管首先与第二滑块抵触,第二滑块在缓冲弹簧的作用下朝向缓冲槽槽底移动,此时缓冲弹簧起到缓冲的作用,将低了分配管和固定板产生损坏的可能。

进一步的,所述缓冲块背离缓冲槽槽底一侧设有缓冲板,所述缓冲板背离缓冲块的一侧设有橡胶垫。

通过上述方案,缓冲板增加了第二滑块与分配管的接触面积,降低了第二滑块与分配管之间产生的压强,进而进一步降低了分配管和固定板产生损坏的可能,由于橡胶垫具有弹性,所以橡胶垫也起到缓冲的作用。

进一步的,所述分配管上设有压力传感器,当所述分配管转到与缓冲部抵触时,所述压力传感器与橡胶垫抵触,所述移动杆上设有接收压力传感器信号的报警器。

通过上述方案,由于操作者给移动杆提供推力,使移动杆沿着背离引线孔的方向移动,所以当操作者将分配管和第二滑块抵触后,由于分配管位于主箱腔内,所以操作者有继续施加推力的可能,进而增加了分配管和固定板损坏的可能;当分配管转到与主箱腔内壁抵触后,压力传感器发出信号,位于移动杆上的报警器接收到来自压力传感器的信号后,发出警示,操作者根据这个警示,撤去施加在移动杆上的推力,降低了分配管和固定板损坏的可能。

进一步的,所述分配管上且位于喷液孔朝向电缆一侧的孔口处设有喷头。

通过上述方案,喷头使润滑液不仅沿着分配管向下洒落,而且使主箱腔内不处在分配管下方的电缆也可以与润滑液接触,所以喷头增大了拉丝机构上的电缆与润滑液接触的可能,提高了润滑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电缆拉丝机,包括上述的电缆拉丝机的润滑装置。

通过上述方案,润滑装置给在电缆拉丝机内进行拉丝的电缆提供润滑效果,提高了电缆拉丝的效果、拉丝的速度、拉丝的质量。

综上,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当操作者需要将电缆绕在拉丝机构上时,通过驱动件驱动克服扭簧的扭力使转轴转动,使分配管远离固定板的一端与主箱腔内侧壁抵触,此时分配管不在拉丝机构的上方,所以降低了分配管干扰操作者将电缆绕在拉丝机构上的可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施例用于体现驱动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施例用于体现压力传感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施例用于体现固定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施例用于体现缓冲部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施例用于体现喷液孔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进液管;11、主箱腔;12、出液管;13、分配管;14、喷液孔;15、固定板;16、拉丝机构;17、转环;18、转轴;19、驱动件;191、扭簧;192、输送软管;2、齿轮;21、滑槽;22、第一滑块;23、齿条;24、引线孔;25、第一通孔;26、移动杆;27、机体;3、固定件;31、固定块;32、凹槽;33、插块;34、第二通孔;35、拉杆;36、弹簧;37、插槽;4、缓冲部;41、缓冲块;42、缓冲槽;43、第二滑块;44、缓冲弹簧;5、缓冲板;51、橡胶垫;6、压力传感器;61、报警器;7、喷头。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其中相同的零部件用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需要说明的是,下面描述中使用的词语“前”、“后”、“左”、“右”、“上”和“下”指的是附图中的方向,词语“底面”和“顶面”、“内”和“外”分别指的是朝向或远离特定部件几何中心的方向。

实施例1:

一种电缆拉丝机的润滑装置,如图1,包括引入润滑液的进液管1、与进液管1连通且固定在主箱腔11内壁上的出液管12、与出液管12连通的分配管13、开设在分配管13上的若干喷液孔14(如图6)。设置有出液管12的主箱腔11内壁上设有与出液管12长度方向垂直的固定板15,固定板15位于拉丝机构16的上方,固定板15与出液管12长度方向垂直的侧面上设有转环17。如图2,分配管13靠近出液管12的一端设有在转环17内转动的转轴18,转轴18伸出固定板15朝向地面的一侧,主箱腔11内壁上设有驱动转轴18转动的驱动件19,转轴18和转环17转动处设有扭簧191,分配管13通过输送软管192与出液管12连通。

如图2,分配管13在扭簧191扭力的作用下,使分配管13与固定板15抵触,当操作者需要将电缆绕在拉丝机构16上时,通过驱动件19驱动转轴18转动,使分配管13远离固定板15的一端与主箱腔11内侧壁抵触,此时分配管13不在拉丝机构16的上方,所以降低了分配管13干扰操作者将电缆绕在拉丝机构16上的可能。

如图2,驱动件19包括设在转轴18伸出固定板15朝向地面一侧的齿轮2、开设在主箱腔11设置有出液管12的内壁上的且与出液管12长度方向平行的滑槽21、在滑槽21内滑移的第一滑块22、设在第一滑块22背离滑槽21槽底一侧且与各个齿轮2啮合的齿条23、开设在滑槽21靠近引线孔24一侧槽壁上的第一通孔25、一端设在第一滑块22朝向第一通孔25一侧,另一端穿过第一通孔25并伸出机体27的移动杆26。操作者转动转轴18时,给移动杆26一个拉力,使第一滑块22沿着朝向引线孔24的方向移动,此时齿轮2在和齿条23的啮合下转动,转轴18在转环17内克服扭簧191的扭力进行转动,直至分配管13转到与主箱腔11内壁抵触,此时操作者即方便、快捷地实现了分配管13从拉丝机构16上方移走。

如图2,当分配管13转到与主箱腔11内壁抵触时,移动杆26通过设在机体27上的固定件3固定在机体27上。当分配管13转到与主箱腔11内壁抵触后,在扭簧191扭力的作用下,转轴18有在转环17内转动的趋势,所以为了便于操作者将电缆绕在拉丝机构16上,移动杆26通过固定件3固定在机体27上,移动杆26固定在机体27上后,降低了第一滑块22在滑槽21内滑动的可能,此时在齿条23和齿轮2的啮合下,将低了转轴18在转环17在转动的可能。

如图4,固定件3包括设在机体27(如图1)上且位于第一通孔25(如图2)远离滑槽21(如图2)一端孔口处固定块31、开设在固定块31朝向移动杆26一端的凹槽32、在凹槽32内滑移且部分伸出凹槽32插块33、开设在凹槽32槽底的第二通孔34、一端设在插块33朝向凹槽32槽底一侧,另一端穿过第二通孔34并伸出第二通孔34的拉杆35、一端设在插块33朝向凹槽32槽底,另一端设在凹槽32槽底的弹簧36、开设在移动杆26上与凹槽32槽口对应的插槽37。

如图4,当操作者沿着朝向引线孔24(如图2)的方向拉动移动杆26的时候,插块33在弹簧36的弹力作用下抵触在移动杆26上,当分配管13转到与主箱腔11(如图2)内壁抵触时,凹槽32的槽口与插槽37的槽口对应,插块33在弹簧36弹力的作用下插入插槽37内,此时完成了移动杆26在机体27(如图2)上的固定,具有固定方便、快捷的优点。

如图2,固定板15上与分配管13接触部位设有缓冲部4(如图5)。由于分配管13在扭簧191扭力的作用下与固定板15抵触,所以分配管13与固定板15突然抵触时,有对分配管13和固定板15产生损坏的可能,为了降低了分配管13和固定板15产生损坏的可能,固定板15上与分配管13接触部位设有缓冲部4。

如图5,缓冲部4包括设在固定板15(如图2)上的缓冲块41、开设在缓冲块41背离固定板15一侧的缓冲槽42、在缓冲槽42内滑移且部分伸出缓冲槽42的第二滑块43,一端设在第二缓冲块41朝向缓冲槽42槽底一侧,另一端设在缓冲槽42槽底的缓冲弹簧44。在分配管13(如图2)向着远离固定板15转动的过程中,分配管13首先与第二滑块43抵触,第二滑块43在缓冲弹簧44的作用下朝向缓冲槽42槽底移动,此时缓冲弹簧44起到缓冲的作用,将低了分配管13和固定板15产生损坏的可能。

如图5,缓冲块41背离缓冲槽42槽底一侧设有缓冲板5,缓冲板5背离缓冲块41的一侧设有橡胶垫51。缓冲板5增加了第二滑块43与分配管13的接触面积,降低了第二滑块43与分配管13之间产生的压强,进而进一步降低了分配管13和固定板15产生损坏的可能,由于橡胶垫51具有弹性,所以橡胶垫51也起到缓冲的作用。

如图2,分配管13上设有压力传感器6,当压力传感器6与橡胶垫51(如图5)抵触时,压力传感器6发出信号,移动杆26上设有接收压力传感器6信号的报警器61(如图3)。由于操作者给移动杆26提供推力,使移动杆26沿着背离引线孔24(如图1)的方向移动,所以当操作者将分配管13和橡胶垫51抵触后,由于分配管13位于主箱腔11内,操作者不能时刻观察分配管13的状态,所以操作者有继续施加推力的可能,进而增加了分配管13损坏的可能;当分配管13转到与橡胶垫51抵触后,压力传感器6发出信号,位于移动杆26上的报警器61接收到来自压力传感器6的信号后,发出警示,操作者根据这个警示,撤去施加在移动杆26上的推力,降低了分配管13损坏的可能。

如图6,分配管13上且位于喷液孔14朝向电缆一侧的孔口处设有喷头7。喷头7使润滑液不仅沿着分配管13向下洒落,而且使主箱腔11内不处在分配管13下方的电缆也可以与润滑液接触,所以喷头7增大了拉丝机构16上的电缆与润滑液接触的可能,提高了润滑效果。

实施例2:

一种电缆拉丝机,包括拉丝机的拉丝机机体27、开设在拉丝机机体27内的主箱腔11、设在主箱腔11中的拉丝机构16以及上述实施例1。

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