焊接模具工装的自动移动工装架及其焊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702085发布日期:2019-01-22 21:44阅读:153来源:国知局
焊接模具工装的自动移动工装架及其焊机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工装架,特别涉及一种焊接模具工装的自动移动工装架及其焊机。



背景技术:

传统焊机对钢筋网片焊接时,人工需要推动承载有待焊接工件的焊接模具(工装、待焊接零件等)移动,以使待焊接工件移动至指定的焊接工位进行焊接;其存在以下缺点:工人的劳动强度大,工作效率低,焊接飞溅对人体构成伤害,工作条件差,另外,通过人工推移焊接模具(工装、待焊接零件等)的工装架定位效果差,焊接精准度低,直接影响焊接质量。

因此,有必要做进一步改进。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旨在提供一种能替代人工移动焊接模具(工装、待焊接零件等),能有效控制焊接位置,对待焊接工件上不同位置进行精准焊接,实现焊接模具(工装、待焊接零件等)自动移动和自动焊接,从而降低工人劳动强度,提高焊接质量和效率的焊接模具工装的自动移动工装架及其焊机,以克服现有生产实践中的不足之处。

按此目的设计的一种焊接模具工装的自动移动工装架,所述自动移动工装架设置于工作机架上,其包括上移动支架和下移动支架;上移动支架由第一驱动组件控制往复滑动在下移动支架上,待焊接工件通过相应的工装模具或工装夹具定位在上移动支架上;下移动支架由第二驱动组件控制往复滑动在工作机架上;上移动支架的滑动轨迹与下移动支架的滑动轨迹相互垂直。

所述第一驱动组件包括第一驱动电机、第一滚珠丝杆和第一驱动螺母,第一驱动电机相对下移动支架固定设置,第一滚珠丝杆相对下移动支架定位转动设置,第一驱动电机的输出轴连接并驱动第一滚珠丝杆转动,第一驱动螺母螺接于第一滚珠丝杆上,第一驱动螺母传动连接上移动支架。

所述第二驱动组件包括第二驱动电机、第二滚珠丝杆和第二驱动螺母,第二驱动电机相对工作机架固定设置,第二滚珠丝杆相对工作机架定位转动设置,第二驱动电机的输出轴连接并驱动第二滚珠丝杆转动,第二驱动螺母螺接于第二滚珠丝杆上,第二驱动螺母连接下移动支架。

所述上移动支架底部设置有第一滑块,下移动支架上设置有第一滑轨,第一滑块往复滑动在第一滑轨上。

所述下移动支架底部设置有第二滑块,工作机架上设置有第二滑轨,第二滑块往复滑动在第二滑轨上。

所述上移动支架与下移动支架之间设置有支架升降气缸,以驱动上移动支架上下升降。

所述上移动支架下方设置有升降载板,支架升降气缸的缸体固定于升降载板上,支架升降气缸的杆体连接上移动支架并驱动其上下升降,第一驱动组件依次通过升降载板和支架升降气缸驱动上移动支架往复滑动。

所述上移动支架上设置有定位气缸,该定位气缸的缸体固定于上移动支架上,定位气缸的杆体连接并驱动一定位压块上下移动,以促使定位压块压紧待焊接工件于上移动支架上。

一种焊机,包括焊接装置和工作机架,焊接装置上设置有上下对应的上电极和下电极;其特征在于:所述工作机架上设置有上述的焊接模具工装的自动移动工装架;所述焊接装置延伸有上力臂和下力臂,上电极设置于上力臂上,下电极设置于下力臂上,上力臂上设置有用于驱动上电极上下升降的上焊接升降气缸。

一种焊机,包括焊接装置和工作机架,焊接装置上设置有上下对应的上电极和下电极;其特征在于:所述工作机架上设置有上述的焊接模具工装的自动移动工装架;所述焊接装置延伸有上力臂和下力臂,上电极设置于上力臂上,下电极设置于下力臂上;上力臂上设置有用于驱动上电极上下升降的上焊接升降气缸,下力臂上设置有用于驱动下电极上下升降的下焊接升降气缸。

本实用新型采用两套呈十字型且在XY轴上布置的驱动组件驱动工装架自动移动,进而促使工装架上的工装模具或工装夹具按照设定程序做X轴和 Y轴双向自动移动工作,代替传统人工推动工装模具或工装夹具进行定位再焊接的繁琐操作,而且本结构的定位是由系统控制,因此定位精准、定位效率高,进而提高焊接质量、效率;工人工作时,只要完成工装模具上待焊接工件的排布即可,大大降低了人工劳动强度。为了避免工装架移动时待焊接工件与下电极发生碰撞,导致损坏带焊接工件或下电极,因此设置有本自动移动工装架的焊机对上移动支架或下电极进行升降控制,有效的确保待焊接工件随意移动。实际工作中,可同时设置两套本实用新型中的焊机,使两组工装架可交替自动焊接,即一个工装架进行移动焊接工作的同时,工人可对另一个工装架排布待焊接工件,由此克服传统排布工件和焊接不能同时进行的缺陷,本焊接系统极大地提高了焊机的利用率(提高40%-50%)。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中自动移动工装架与两驱动组件的组装结构立体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中自动移动工装架与两驱动组件的组装结构俯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组装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组装结构俯视图。

图5-图7分别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工作状态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中自动移动工装架与两驱动组件的组装结构立体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中自动移动工装架与两驱动组件的组装结构俯视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组装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组装结构俯视图。

图12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中焊接装置的立体图。

图13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中焊接装置的侧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第一实施例

参见图1和图2,本实施例的焊接模具工装的自动移动工装架设置于工作机架11上,其包括矩形的上移动支架6和矩形的下移动支架12;上移动支架6由第一驱动组件控制往复滑动在下移动支架12上方,待焊接工件通过相应的工装模具或工装夹具定位在上移动支架6上;下移动支架12由第二驱动组件控制往复滑动在工作机架11上;上移动支架6的滑动轨迹与下移动支架12的滑动轨迹相互垂直,系统通过分别对X轴和Y轴数据的组合,有效、精准控制待焊接工件移动至指定位置进行焊接;待焊接工件随自动移动工装架每到达一个坐标(X,Y)点,焊机中的控制器会触发电阻焊机的气缸动作,变压器导通完成一个坐标(X,Y)点的焊接,如此重复执行完成待焊接工件的自动移动和自动焊接工作。

进一步说,第一驱动组件包括第一驱动电机7、第一滚珠丝杆19和第一驱动螺母20,第一驱动电机7相对下移动支架12固定设置,第一滚珠丝杆 19相对下移动支架12定位转动设置,第一驱动电机7的输出轴连接并驱动第一滚珠丝杆19转动,第一驱动螺母20螺接于第一滚珠丝杆19上,第一驱动螺母20传动连接上移动支架6。

进一步说,第二驱动组件包括第二驱动电机8、第二滚珠丝杆9和第二驱动螺母,第二驱动电机8相对工作机架11固定设置,第二滚珠丝杆9相对工作机架11定位转动设置,第二驱动电机8的输出轴连接并驱动第二滚珠丝杆9转动,第二驱动螺母螺接于第二滚珠丝杆9上,第二驱动螺母连接下移动支架12。

进一步说,第一驱动电机7和第二驱动电机8分别为伺服电机。

进一步说,上移动支架6底部设置有第一滑块18,下移动支架12上设置有沿X轴延伸的第一滑轨16,第一滑块18往复滑动在第一滑轨16上。下移动支架12底部设置有第二滑块13,工作机架11上设置有沿Y轴延伸的第二滑轨10,第二滑块13往复滑动在第二滑轨10上。

一种设置有上述焊接模具工装的自动移动工装架的焊机,该焊机用于焊接钢筋网片;参见图3和图4,其包括焊接装置和工作机架11,焊接装置上设置有上下对应的上电极3和下电极4,焊接装置相对工作机架11固定设置;工作机架11上设置有上述的自动移动工装架;焊接装置延伸有上力臂1和下力臂17,上电极3设置于上力臂1上,下电极4设置于下力臂17上,上力臂1上设置有用于驱动上电极3上下升降的上焊接升降气缸2。本实施例的待焊接工件由于有若干钢筋定位条,故待焊接工件自动移动时可能会与下电极4发生碰撞,为防止待焊接工件随自动移动工装架移动时与下电极4发生碰撞,上移动支架6与下移动支架12之间设置有支架升降气缸15,以驱动上移动支架6相对下电极4上下升降。

进一步说,上移动支架6与下移动支架12之间设置有支架升降气缸15,以驱动上移动支架6上下升降;上移动支架6下方设置有升降载板14,支架升降气缸15的缸体固定于升降载板14上,支架升降气缸15的杆体连接上移动支架6并驱动其上下升降,第一驱动组件依次通过升降载板14和支架升降气缸15驱动上移动支架6往复滑动。第一驱动螺母20通过一驱动块21 连接升降载板14,实现第一驱动螺母20与上移动支架6的传动连接。第一滑块18设置于上移动支架6底部的升降载板14上。

进一步说,上移动支架6顶部左右侧分别设置有定位气缸5,该定位气缸5的缸体固定于上移动支架6上,定位气缸5的杆体连接并驱动一定位压块上下移动,以促使定位压块压紧待焊接工件于上移动支架6上,保证待焊接工件焊接过程中不会移位。

工作原理:

参见图5-图7,工人按指定位置将钢筋排布于自动移动工装架上的工装模具或工装夹具上;系统根据预先设定的程序控制自动移动工装架移动,确保待焊接工件自动移动至指定的焊接位置上自动焊接。

为避免与下电极4发生碰撞,系统根据预先设定的程序自动辨别待焊接工件与下电极发生碰撞的位置,待焊接工件即将到达碰撞位置时,系统立即控制支架升降气缸15工作将上移动支架6升起,从而避开下电极4;待焊接工件移动到设定的焊接坐标(X,Y)点时,系统再次控制支架升降气缸15 工作将上移动支架6下降,以便待焊接工件与下电极4接触进行焊接。

第二实施例

参见图8和图9,本焊接模具工装的自动移动工装架不同于第一实施例之处在于:上移动支架6由第一驱动组件控制沿Y轴往复滑动在下移动支架 12上,下移动支架12由第二驱动组件控制沿X轴往复滑动在工作机架11 上。

一种设置有上述焊接模具工装的自动移动工装架的焊机,参见图10-图 13,其包括焊接装置和工作机架11,焊接装置上设置有上下对应的上电极3 和下电极4;工作机架11上设置有上述的自动移动工装架;焊接装置延伸有上力臂1和下力臂17,上电极3设置于上力臂1上,下电极4设置于下力臂 17上;上力臂1上设置有用于驱动上电极3上下升降的上焊接升降气缸2,下力臂17上设置有用于驱动下电极4上下升降的下焊接升降气缸22。其中,下焊接升降气缸22可有效驱动下电极4相对上移动支架6上下升降;第一驱动螺母20直接连接上移动支架6并带动其滑动;第一滑块18设置于上移动支架6底部。

工作原理:

工人按指定位置将钢筋排布于自动移动工装架上的工装模具或工装夹具上;系统根据预先设定的程序控制自动移动工装架移动,确保待焊接工件自动移动至指定的焊接位置上自动焊接。

为避免与下电极4发生碰撞,系统根据预先设定的程序自动辨别待焊接工件与下电极发生碰撞的位置,待焊接工件即将到达碰撞位置时,系统立即控制下焊接升降气缸22工作将下电极4下降,从而避开待焊接工件上的碰撞结构;待焊接工件移动到设定的焊接坐标(X,Y)点时,系统再次控制下焊接升降气缸22工作将下电极4升起,以便待焊接工件与下电极4接触进行焊接。

其他未述部分同第一实施例,这里不再分析说明。

上述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同物界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