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矩形管的冲孔折边一体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787465发布日期:2019-02-01 19:28阅读:218来源:国知局
一种矩形管的冲孔折边一体机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冲孔折边一体机,尤其涉及一种对矩形管进行冲孔再折边的一体机。



背景技术:

矩形管(方管)是一种常用的型材,目前对于矩形管的冷加工主要有锯切、冲孔和折边,然目前的冷加工都是离散的工序,先通过锯切机锯切成指定长度的矩形管段,然后将矩形管段移动到冲孔机上进行冲孔,冲孔的方式一般是采用由上而下的冲孔方式冲孔。冲孔之后的矩形管段再收集同一送至折边处折边,折边的方式采用由上而下冲压使管材的端部进行折边。

然用于汽车的车身的矩形管需要矩形管的其中两个相对板部的端部冲孔,而另外两个相对板部的端部折边收口,目前并没有能完成上述加工的自动化设备,加工非常繁琐,需要在冲孔机上冲孔一次后转换矩形管的位置后再进行冲孔,同理也需要在折边机上进行两次折边,折边时需要调节矩形管的位置,操作非常复杂,效率低,并且由于调整了矩形管的位置造成每次折边或冲孔时位置都有可能发生改变,导致同一根矩形管上的冲孔或折边的一致性难以保证。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矩形管的冲孔折边一体机,该冲孔折边一体机可以完成矩形管端部的两个相对板部的冲孔和另外两个相对板部的折边,从而实现冲孔和折边的自动化,提高了加工精度效率。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矩形管的冲孔折边一体机,包括机架;

冲孔主机,该冲孔主机设置于机架的端部,冲孔主机包括冲孔机座,所述冲孔机座的一侧部设置有冲孔模具,所述冲孔模具包括固定于冲孔机座上的上凹模和下凹模,所述冲孔机座上竖直滑动安装有冲孔滑块,所述冲孔机座上固定有驱动冲孔滑块竖直升降的冲孔动力装置,所述冲孔滑块上设置有上冲头和下冲头,上冲头和下冲头位于上凹模和下凹模之间,所述上凹模和下凹模上均设置有与上冲头和下冲头位置适配的上通孔和下通孔,所述冲孔机座上设置有下废料掉落口和上废料导出通道,所述下废料掉落口与所述下通孔位置对应;所述上废料导出通道与上通孔连通,所述上废料导出通道上设置有主动将废料导出的上废料主动导出机构;

冲孔升降支撑平台,所述冲孔升降平台设置于机架上且位于冲孔工位,冲孔升降平台与与冲孔模具适配,冲孔升降支撑平台用于放置矩形管并升降选择矩形管的上板部冲孔或下板部冲孔;

折边主机,该折边主机设置于机架的端部且位于冲孔主机的下游测,用于对矩形管的上板部或下板部折边;

折边喂料平台;所述折边喂料平台设置于机架上且与折边主机适配,矩形管设置在折边喂料平台处于折边工位,折边喂料平台用于夹持该平台上的矩形管喂料使矩形管端部与折边主机配合折边;

90°翻身装置,该90°翻身装置设置于折边主机和冲孔主机之间的翻身工位,该90°翻身装置包括固定于机架上且位于翻身工位的翻身支撑平台,该翻身支撑平台的一端设置有夹持矩形管旋转90°的90°翻身机构,该90°翻身机构的旋转中心线与翻身工位上的矩形管的其中一条棱共线;

第一机械手,该第一机械手设置在冲孔主机的上游侧,用于夹持方管送入到冲孔支撑平台上并轴向移动套在上冲头或下冲头上配合冲孔,同时也用于将完成冲孔的矩形管移送到翻身支撑平台上;

第二机械手,该第二机械手设置在折边主机的下游侧,用于夹持翻身工位上的矩形管送至折边喂料平台上,同时也用于将折边喂料平台上已折边的矩形管移出。

优选的,所述折边主机包括固定于机架上的折边机座,折边机座上固定有导向座,所述导向座上滑动安装有芯模固定块,所述芯模固定块上固定安装有若干个不同规格的芯模,各芯模沿导向座的滑动方向布置,每个芯模的上表面和下表面的肩部均设置有上凹口和下凹口,所述芯模固定块由换模驱动装置驱动直线滑动使芯模固定块上的其中一个芯模准确停留在折边工位,所述机座上位于折边工位的芯模的上方和下方分别竖直滑动安装有上冲板和下冲板,上冲板和下冲板分别与上凹口和下凹口位置对应匹配,所述上冲板由上冲压动力装置驱动,下冲板由下冲压动力装置驱动,所述折边机座上设置有用于上下辅助压紧方管的辅助压紧装置。

优选的,所述芯模包括模座和芯模本体,所述模座通过紧固件可拆卸固定在芯模固定块上,所述芯模本体设置于模座上,所述上凹口和下凹口设置于芯模本体和模座之间的连接处,所述模座上位于芯模本体的两侧设置有辅助支撑块,该辅助支撑块与芯模本体之间形成了方便方管端部插入的插入间隙,辅助支撑块上表面和下表面与模座的相连接处的设置有上辅助凹口和下辅助凹口,该上辅助凹口与上凹口的底部平齐,下辅助凹口与下凹口的底部平齐。

优选的,所述折边喂料平台包括固定于折弯机座上的折弯底座,所述折弯底座上沿X方向水平滑动安装有X滑座,所述折弯底座上安装有驱动X滑座沿X方向水平往复移动的X动力装置,该X方向与处于折边工位上的管材的长度方向一致;所述X滑座上沿Z方向竖直滑动安装有Z滑座,所述X滑座上安装有驱动Z滑座竖直往复移动的Z动力装置,所述Z滑座上沿Y方向水平滑动安装有Y滑座,所述Y滑座上设置有两个用于放置支撑管材的折边放置平台,所述Z滑座上安装有驱动 Y滑座沿Y方向往复移动的Y动力装置,在Y滑座的移动路径中包含处于折边工位两侧极限位置的出放料工位,该Y动力装置驱动Y滑座移动使两个折边放置平台在折边工位和两个出放料工位之间水平移动切换,所述Y滑座上滑动安装有两组与折边放置平台一一对应的折弯夹具,每组折弯夹具由对应的夹持动力装置驱动从两侧夹紧折边放置平台上的管材。

优选的,所述折弯夹具包括第一折弯夹块和第二折弯夹块,所述Y 滑座上设置有沿Y方向延伸的直线导轨和与该直线导轨配合的滑块,第一折弯夹块和第二折弯夹块固定在对应的滑块上,所述夹持动力装置为直线动力装置,该直线动力装置与第一折弯夹块和第二折弯夹块中的一个传动连接,所述第一折弯夹块和第二折弯夹块之间设置有同步开合机构实现相互靠拢或张开,所述同步开合机构包括转动安装于Y滑座上的过渡齿轮,所述第一折弯夹块和第二折弯夹块上分别安装有第一齿条和第二齿条,第一齿条和第二齿条相互平行且均与过渡齿轮啮合,第一齿条和第二齿条均沿Y方向延伸。

优选的,所述上废料主动导出机构包括滑动安装于上废料导出通道内的导出推杆,该导出推杆从上废料导出通道的一端伸入上废料导出通道内,上废料导出通道的另一端为废料出口,所述导出推杆的滑动方向与上废料导出通道的延伸方向相同,所述导出推杆由废料导出动力装置驱动将废料从废料出口处导出。

优选的,所述上废料主动导出机构包括固定于冲孔机座上的出料喷嘴,该出料喷嘴的一端伸入到上废料导出通道内且靠近上通孔,所述出料喷嘴内设置有喷吹通道,所述出料喷嘴的另一端固定有进气嘴,该进气嘴与供气系统连通。

优选的,所述出料喷嘴包括一个喷吹主通道和若干个喷吹分通道,该喷吹主通道从出料喷嘴的进气端向出气端延伸,所述喷吹分通道设置于出料喷嘴的出气端,所述出料喷嘴上设置有径向延伸的连通通道,该连通通道将喷吹分通道与喷吹主通道连通,该连通通道的一端为盲端,另一端螺纹安装有封堵头。

优选的,所述上废料导出通道的废料出口处设置有导料溜槽,该导料溜槽的一端与废料出口衔接,另一端延伸至废料输送带,所述废料输送带处于下废料掉落口的下方用于接收下废料掉落口掉落的废料。

优选的,所述90°翻身机构包括转动安装于翻身支撑平台上的翻身座,所述翻身座和翻转支撑平台之间设置有驱动翻身座翻转90°的翻身动力装置,所述翻身座上设置有由翻身夹持动力装置驱动的翻身夹具,该翻身夹具包括一个定夹块和动夹块,定夹块为L形,且定夹块的水平板部与翻转支撑平台平齐,定夹块的直角线为旋转中心线,所述动夹块由所述翻身夹持动力装置驱动滑动与定夹块的竖直板部配合夹持。

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后,本实用新型的效果是:该冲孔折边一体机利用第一机械手将锯切后的矩形管夹送到冲孔升降支撑平台上,冲孔升降支撑平台,通过带动矩形管的升降选择是矩形管的上板部冲孔还是下板部冲孔,而由于冲孔主机上设置了上凹模和下凹模、上冲头和下冲头,那么当需要对矩形管的上板部冲孔时,只需要通过第一机械手夹持矩形管轴向移动使方管套在上冲头上,而后上冲孔向上冲击上板部完成冲孔,冲孔产生的废料进入到上废料导出通道内并由上废料主动导出机构主动导出,而冲孔完成后,第一机械手夹持矩形管脱出上冲头,然后冲孔升降支撑平台下降到位,第一机械手夹持矩形管放置在冲孔升降支撑平台上再轴向移动使矩形管的端部套在下冲头上,矩形管的下板部直接被下凹模支撑,而下冲头由上而下冲孔,这样就实现了矩形管端部的冲孔,无需调换矩形管的方向;

冲孔完成后第一机械手将冲孔的管材送入到翻身支撑平台上,然后利用90°翻身机构夹持矩形管沿矩形管的其中一条棱翻身90°,这样就使原本冲孔完成的上板部和下板部变成了左板部和右板部,而未加工的两个板部就处于上下位置,而后利用第二机械手夹持矩形管送至折边喂料平台上;

折边喂料平台夹持该平台上的矩形管喂料使矩形管端部与折边主机配合完成上折边和下折边;折边完成后再由第二机械手夹持送出,该冲孔折边一体机可实现矩形管的冲孔、翻身和折边,减少了矩形管的位置调换次数,提高了效率,也提高了加工精度。

又由于所述折边主机包括固定于机架上的折边机座,折边机座上固定有导向座,所述导向座上滑动安装有芯模固定块,所述芯模固定块上固定安装有若干个不同规格的芯模,各芯模沿导向座的滑动方向布置,每个芯模的上表面和下表面的肩部均设置有上凹口和下凹口,所述芯模固定块由换模驱动装置驱动直线滑动使芯模固定块上的其中一个芯模准确停留在折边工位,所述机座上位于折边工位的芯模的上方和下方分别竖直滑动安装有上冲板和下冲板,上冲板和下冲板分别与上凹口和下凹口位置对应匹配,所述上冲板由上冲压动力装置驱动,下冲板由下冲压动力装置驱动,所述折边机座上设置有用于上下辅助压紧方管的辅助压紧装置,该折边主机通过上冲板和下冲板分别对矩形管的上板部和下板部进行冲击,配合芯模的上凹口和下凹口实现上折边和下折边,而同时利用折边喂料平台的升降动作来选择是上折边还是下折边,芯模的数量为多个且可以根据管材的尺寸进行选择,这样极大的提高了设备的适应性,适合不同尺寸的管材的折边操作。

又由于所述芯模包括模座和芯模本体,所述模座通过紧固件可拆卸固定在芯模固定块上,所述芯模本体设置于模座上,所述上凹口和下凹口设置于芯模本体和模座之间的连接处,所述模座上位于芯模本体的两侧设置有辅助支撑块,该辅助支撑块与芯模本体之间形成了方便方管端部插入的插入间隙,辅助支撑块上表面和下表面与模座的相连接处的设置有上辅助凹口和下辅助凹口,该上辅助凹口与上凹口的底部平齐,下辅助凹口与下凹口的底部平齐,该芯模结构合理,利用辅助支撑块上的上辅助凹口和下辅助凹口来辅助支撑上冲板和下冲板的冲击力,表面芯模本体频繁折边而变形影响折边质量。

又由于所述折边喂料平台包括固定于折弯机座上的折弯底座,所述折弯底座上沿X方向水平滑动安装有X滑座,所述折弯底座上安装有驱动X滑座沿X方向水平往复移动的X动力装置,该X方向与处于折边工位上的管材的长度方向一致;所述X滑座上沿Z方向竖直滑动安装有 Z滑座,所述X滑座上安装有驱动Z滑座竖直往复移动的Z动力装置,所述Z滑座上沿Y方向水平滑动安装有Y滑座,所述Y滑座上设置有两个用于放置支撑管材的折边放置平台,所述Z滑座上安装有驱动Y滑座沿Y方向往复移动的Y动力装置,在Y滑座的移动路径中包含处于折边工位两侧极限位置的出放料工位,该Y动力装置驱动Y滑座移动使两个折边放置平台在折边工位和两个出放料工位之间水平移动切换,所述Y滑座上滑动安装有两组与折边放置平台一一对应的折弯夹具,每组折弯夹具由对应的夹持动力装置驱动从两侧夹紧折边放置平台上的管材,该折边喂料平台不但可以夹持管材并沿X方向喂料,同时还可以通过Z方向的升降切换上折边或者下折边,而Y滑座的Y方向的移动则可以进行折边和出放料工位之间的水平切换,这样,在其中一个折边放置平台还在折边时,另一个折边放置平台上可以补料或者出料后再补料,这样减少了等待时间,提高了效率。

又由于所述上废料主动导出机构包括滑动安装于上废料导出通道内的导出推杆,该导出推杆从上废料导出通道的一端伸入上废料导出通道内,上废料导出通道的另一端为废料出口,所述导出推杆的滑动方向与上废料导出通道的延伸方向相同,所述导出推杆由废料导出动力装置驱动将废料从废料出口处导出,该上废料主动导出机构利用导出推杆的滑动将废料从废料出口处推出,这样避免废料的堆积,方便矩形管套在上冲头或下冲头上。

又由于所述上废料主动导出机构包括固定于冲孔机座上的出料喷嘴,该出料喷嘴的一端伸入到上废料导出通道内且靠近上通孔,所述出料喷嘴内设置有喷吹通道,所述出料喷嘴的另一端固定有进气嘴,该进气嘴与供气系统连通,利用高压气体的喷出也可将废料从上废料导出通道吹出。

又由于所述90°翻身机构包括转动安装于翻身支撑平台上的翻身座,所述翻身座和翻转支撑平台之间设置有驱动翻身座翻转90°的翻身动力装置,所述翻身座上设置有由翻身夹持动力装置驱动的翻身夹具,该翻身夹具包括一个定夹块和动夹块,定夹块为L形,且定夹块的水平板部与翻转支撑平台平齐,定夹块的直角线为旋转中心线,所述动夹块由所述翻身夹持动力装置驱动滑动与定夹块的竖直板部配合夹持,该90°翻身机构结构合理,首先在未夹紧之前定夹块和动夹块构成了一个放置矩形管的空间,并随同翻转支撑平台一起支撑矩形管,而后动夹块向定夹块移动夹紧方管时,定夹块的竖直板部为定位面,使矩形管定位,而后翻转时,由于是使矩形管沿其中一个棱翻转,这样,翻转更准确,翻转后松开动夹块,由第二机械手夹持送至折边喂料平台上即可。该翻身机构可实现矩形管在翻转支撑平台上翻转,动作准确可靠。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结构立体结构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另一个角度的立体结构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俯视图;

图4是图1在I处的放大示意图;

图5是图3在II处的放大示意图;

图6是冲孔主机和冲孔升降平台的立体图;

图7是冲孔主机的侧视图;

图8是图7在A-A处的剖视图;

图9是图8中采用另一种结构的上废料主动导出机构的剖视图;

图10是出料喷嘴的端面示意图;

图11是图10在B-B处的剖视图;

图12是折边主机和折边喂料平台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3是折边主机和折边喂料平台的另一角度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4是折边主机的立体图;

图15是折边喂料平台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6是折边喂料平台的俯视图;

图17是折边喂料平台隐藏了折边放置平台的立体图;

图18是芯模固定座驱动的立体图;

图19是芯模固定座驱动的正面示意图;

图20是图19在C-C处的剖视图;

图21是芯模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附图中:1、机架;2、冲孔主机;201.冲孔机座;202.下冲头;203. 上冲头;204.上凹模;205.下凹模;206.上废料导出通道;207.导出推杆; 208.废料导出动力装置;209.导料溜槽;210.冲孔滑块;211.冲孔动力装置;212.出料喷嘴;2121.喷吹主通道;2122.喷吹分通道;2123.连通通道;213.下废料掉落口;3、折边主机;301、折边机座;302、导向座;303、芯模固定块;304、芯模;3041、模座;3042、芯模本体;3043、辅助支撑块;3044、上凹口;3045、上辅助凹口;305、辅助压紧装置;3051.立柱;3052.上滑座;3053.上辅助压板;3054.下滑座; 3055.下辅助压板;3056.下辅助夹紧动力装置;3057、上辅助夹紧动力装置;306、上冲压动力装置;307、下冲压动力装置;308、上冲板; 309、伺服电机;310、旋转编码器;311、中心轴;312、从动链轮;313、驱动链条;314、主动链轮;315、驱动齿轮;316、从动齿条;4、第一机械手;5、第二机械手;6、冲孔升降支撑平台;601、冲孔支撑底座; 602、放置平台;603.冲孔升降动力装置;7.90°翻身装置;701、翻转支撑平台;702、翻身座;703、翻身动力装置;704、定夹块;705、动夹块;706、翻身夹持动力装置;8.折边喂料平台;801、折弯底座;802、 X滑座;803、Z滑座;804、X动力装置;805、Z动力装置;806、Y 滑座;807、Y动力装置;808、折弯夹具;809、夹持动力装置;810、第一齿条;811、第二齿条;812、过渡齿轮;9.储料框;10.废料输送带。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如图1至图21所示,一种矩形管的冲孔折边一体机,包括机架1,机架1为所有设备的承载支撑。

该一体机还包括冲孔主机2,该冲孔主机2设置于机架1的端部,从图1和图2和图3可以看出,本实施例中,冲孔主机2为两台,分别位于机架1的两端配套使用,也就是说,该一体机可以用于对矩形管的两端均冲孔,而两个冲孔主机2均与冲孔升降平台配合,利用冲孔升降平台的升降来切换上板部冲孔还是下板部冲孔。

如图6至图11所示,冲孔主机2包括冲孔机座201,所述冲孔机座 201的一侧部设置有冲孔模具,所述冲孔模具包括固定于冲孔机座201 上的上凹模204和下凹模205,所述冲孔机座201上竖直滑动安装有冲孔滑块210,所述冲孔机座201上固定有驱动冲孔滑块210竖直升降的冲孔动力装置211,该冲孔动力装置211选择液压缸,所述冲孔滑块210 上设置有上冲头203和下冲头202,上冲头203和下冲头202与冲孔滑块210之间螺栓固定,方便更换。

上冲头203和下冲头202位于上凹模204和下凹模205之间,所述上凹模204和下凹模205上均设置有与上冲头203和下冲头202位置适配的上通孔和下通孔,所述冲孔机座201上设置有下废料掉落口213和上废料导出通道206,所述下废料掉落口213与所述下通孔位置对应;所述上废料导出通道206与上通孔连通,所述上废料导出通道206上设置有主动将废料导出的上废料主动导出机构。

通过冲孔升降支撑平台6的升降来改变矩形管的高度;当需要进行上板部冲孔时,冲孔升降支撑平台6上升,矩形管被第一机械手314移动到冲孔升降支撑平台6后轴向移动,此时矩形管的上板部的端部套在了上冲头203和上凹模204之间,而后液压缸带动冲孔滑座由下而上移动,上冲头203冲击上板部完成冲孔,同理可以得出下冲孔的工作过程。

如图8所示,所述上废料主动导出机构包括滑动安装于上废料导出通道206内的导出推杆207,该导出推杆207从上废料导出通道206的一端伸入上废料导出通道206内,上废料导出通道206的另一端为废料出口,所述导出推杆207的滑动方向与上废料导出通道206的延伸方向相同,所述导出推杆207由废料导出动力装置208驱动将废料从废料出口处导出,该废料导出动力装置208采用气缸实现,导出推杆207的底部与上废料导出通道206的底部适配,当然,上冲头203的顶部也与上废料导出通道206的底部适配,这样上冲头203冲击完成后就将废料顶入上废料导出通道206中,上冲头203的顶部刚好与上废料导出通道206 的底部平齐,方便导出推杆207的移动。

而如图9至图11所示,所述上废料主动导出机构采用喷气式废料导出方式,其包括固定于冲孔机座201上的出料喷嘴212,该出料喷嘴 212的一端伸入到上废料导出通道206内且靠近上通孔,所述出料喷嘴 212内设置有喷吹通道,所述出料喷嘴212的另一端固定有进气嘴,该进气嘴与供气系统连通,供气系统可以采用目前的常规的气泵实现高压气体的提供。

所述出料喷嘴212包括一个喷吹主通道2121和若干个喷吹分通道 2122,该喷吹主通道2121从出料喷嘴212的进气端向出气端延伸,所述喷吹分通道2122设置于出料喷嘴212的出气端,所述出料喷嘴212 上设置有径向延伸的连通通道2123,该连通通道2123将喷吹分通道 2122与喷吹主通道2121连通,该连通通道2123的一端为盲端,另一端螺纹安装有封堵头,该出料喷嘴212结构更合理,利用连通通道2123 将喷吹主通道2121内的高压气体分散给多个喷吹分通道2122,这样,使喷吹的面积更广,废料受力更均匀,不易出现局部受力过大而导致废料偏转引起出料卡顿现象。

所述上废料导出通道206的废料出口处设置有导料溜槽209,该导料溜槽209的一端与废料出口衔接,另一端延伸至废料输送带10,所述废料输送带10处于下废料掉落口213的下方用于接收下废料掉落口213 掉落的废料。

如图5所示,图中还表示了冲孔升降支撑平台6的结构,所述冲孔升降平台设置于机架1上且位于冲孔工位,冲孔升降平台与与冲孔模具适配,冲孔升降支撑平台6用于放置矩形管并升降选择矩形管的上板部冲孔或下板部冲孔;该冲孔升降平台包括固定在冲孔机座201上的冲孔支撑底座601,该冲孔支撑底座601上升降滑动安装有放置平台602,该放置平台602由冲孔升降动力装置603驱动,该冲孔升降动力装置603 采用步进电机并配合丝杠螺母机构实现放置平台602的升降。步进电机可以准确控制升降高度。

如图12-21所示,

折边主机3,该折边主机3设置于机架1的端部且位于冲孔主机2 的下游测,用于对矩形管的上板部或下板部折边;本实施例中折边主机 3为两个,分别位于对应的冲孔主机2的下游侧。

所述折边主机3包括固定于机架1上的折边机座301,折边机座301 上固定有导向座302,所述导向座302上滑动安装有芯模固定块303,所述芯模固定块303上固定安装有若干个不同规格的芯模304,各芯模 304沿导向座302的滑动方向布置,每个芯模304的上表面和下表面的肩部均设置有上凹口3044和下凹口,所述芯模固定块303由换模驱动装置驱动直线滑动使芯模固定块303上的其中一个芯模304准确停留在折边工位,所述机座上位于折边工位的芯模304的上方和下方分别竖直滑动安装有上冲板308和下冲板,本实施例中,上冲板308和下冲板分别固定在竖直滑杆上,以竖直滑杆的滑动实现上冲板308和下冲板的滑动安装,滑动安装的方式为目前的常规方式。

上冲板308和下冲板分别与上凹口3044和下凹口位置对应匹配,上冲板308在冲击矩形管的上板部时会使上板部折弯的部位进入到上凹口3044中,这样完成折弯。所述上冲板308由上冲压动力装置306驱动,下冲板由下冲压动力装置307驱动,上冲压动力装置306和下冲压动力装置307均采用液压缸实现。

所述折边机座301上设置有用于上下辅助压紧方管的辅助压紧装置 305。辅助压紧装置305包括竖直滑动安装于折弯机座上的上辅助压板 3053和下辅助压板3055,其滑动安装方式为在折弯机座上设置两根竖直的立柱3051,立柱3051上滑动安装有上滑座3052和下滑座3054,上辅助压板3053和下辅助压板3055分别固定在上滑座3052的下方和下滑座3054的上方,而上辅助压板3053位于芯模304的上方并偏向外侧,即上辅助压板3053和下辅助压板3055夹紧方管的位置是偏向外侧,给予足够的上冲板308和下冲板的冲压空间,所述下辅助压板3055位于芯模304的下方并与上辅助压板3053匹配,上辅助压板3053和下辅助压板3055分别由上辅助夹紧动力装置3057和下辅助夹紧动力装置 3056驱动竖直滑动。上辅助夹紧动力装置3057和下辅助夹紧动力装置 3056采用气缸实现。

如图18至21所示,所述芯模304包括模座3041和芯模本体3042,所述模座3041通过紧固件可拆卸固定在芯模固定块303上,所述芯模本体3042设置于模座3041上,所述上凹口3044和下凹口设置于芯模本体3042和模座3041之间的连接处,所述模座3041上位于芯模本体 3042的两侧设置有辅助支撑块3043,该辅助支撑块3043与芯模本体 3042之间形成了方便方管端部插入的插入间隙,辅助支撑块3043上表面和下表面与模座3041的相连接处的设置有上辅助凹口3045和下辅助凹口,该上辅助凹口3045与上凹口3044的底部平齐,下辅助凹口与下凹口的底部平齐。

其中换模驱动装置采用伺服电机309控制,在导向座302上转动安装有中心轴311,伺服电机309的输出轴上固定有主动链轮314,中心轴311上安装有从动链轮312,主动链轮314和从动链轮312之间通过驱动链条313实现动力传递,而在中心轴311上还固定有驱动齿轮315,并在芯模固定块303上固定了从动齿条316,中心轴311旋转就带动驱动齿轮315旋转,驱动齿轮315与从动齿条316啮合进而准确的控制芯模固定块303的移动,而中心轴311上还安装有旋转编码器310,用来准确的检测中心轴311的旋转位置,进而与伺服电机309形成闭环控制。这种控制为目前机械行业中常用的控制方式,再此不描述。

如图12、13、15、16、17所示,图中还公开了折边喂料平台8;所述折边喂料平台8设置于机架1上且与折边主机3适配,矩形管设置在折边喂料平台8处于折边工位,折边喂料平台8用于夹持该平台上的矩形管喂料使矩形管端部与折边主机3配合折边;

其中,所述折边喂料平台8包括固定于折弯机座上的折弯底座801,所述折弯底座801上沿X方向水平滑动安装有X滑座802,所述折弯底座801上安装有驱动X滑座802沿X方向水平往复移动的X动力装置 804,该X方向与处于折边工位上的管材的长度方向一致;所述X滑座 802上沿Z方向竖直滑动安装有Z滑座803,所述X滑座802上安装有驱动Z滑座803竖直往复移动的Z动力装置805,所述Z滑座803上沿 Y方向水平滑动安装有Y滑座806,所述Y滑座806上设置有两个用于放置支撑管材的折边放置平台,所述Z滑座803上安装有驱动Y滑座 806沿Y方向往复移动的Y动力装置807,在Y滑座806的移动路径中包含处于折边工位两侧极限位置的出放料工位,该Y动力装置807驱动 Y滑座806移动使两个折边放置平台在折边工位和两个出放料工位之间水平移动切换,所述Y滑座806上滑动安装有两组与折边放置平台一一对应的折弯夹具808,每组折弯夹具808由对应的夹持动力装置809驱动从两侧夹紧折边放置平台上的管材。

上述的直线滑动如X方向、Y方向、Z方向上的滑动均采用直线导轨和滑块的配合方式实现。而Z动力装置805采用步进电机实现,可准确控制Z滑座803的滑动高度,方便选择上折边还是下折边。而其他的动力装置可以采用普通的直线动力即可,例如可以采用直线电机或气缸实现。

所述折弯夹具808包括第一折弯夹块和第二折弯夹块,所述Y滑座 806上设置有沿Y方向延伸的直线导轨和与该直线导轨配合的滑块,第一折弯夹块和第二折弯夹块固定在对应的滑块上,所述夹持动力装置 809为直线动力装置,该直线动力装置与第一折弯夹块和第二折弯夹块中的一个传动连接,所述第一折弯夹块和第二折弯夹块之间设置有同步开合机构实现相互靠拢或张开,所述同步开合机构包括转动安装于Y滑座806上的过渡齿轮812,所述第一折弯夹块和第二折弯夹块上分别安装有第一齿条810和第二齿条811,第一齿条810和第二齿条811相互平行且均与过渡齿轮812啮合,第一齿条810和第二齿条811均沿Y方向延伸。该夹持动力装置809采用气缸驱动,那么通过第一齿条810、第二齿条811和过渡齿轮812就可以实现第一折弯夹块或者第二折弯夹块的镜像运动,这样方便找准中心,即使第二机械手5夹持矩形管放置在折弯放置平台上的位置不够准确,通过第一折弯夹块或者第二折弯夹块可找准中心,使其准确套在芯模本体3042上。

90°翻身装置7,该90°翻身装置7设置于折边主机3和冲孔主机 2之间的翻身工位,该90°翻身装置7包括固定于机架1上且位于翻身工位的翻身支撑平台,该翻身支撑平台的一端设置有夹持矩形管旋转90°的90°翻身机构,该90°翻身机构的旋转中心线与翻身工位上的矩形管的其中一条棱共线;所述90°翻身机构包括转动安装于翻身支撑平台上的翻身座,所述翻身座702和翻转支撑平台701之间设置有驱动翻身座702翻转90°的翻身动力装置703,该翻身动力装置采用旋转气缸实现,所述翻身座上设置有由翻身夹持动力装置809706驱动的翻身夹具,该翻身夹具包括一个定夹块704和动夹块705,定夹块704为L形,且定夹块704的水平板部与翻转支撑平台701平齐,定夹块704的直角线为旋转中心线,所述动夹块705由所述翻身夹持动力装置809706驱动滑动与定夹块704的竖直板部配合夹持。当90°翻身机构带动矩形管翻身后,动夹块705松开,此时可以通过第二机械手5夹持矩形管后水平移出动夹块705和定夹块704的夹持范围,然后已送到储料框9中。

第一机械手314,该第一机械手314设置在冲孔主机2的上游侧,用于夹持方管送入到冲孔支撑平台上并轴向移动套在上冲头203或下冲头202上配合冲孔,同时也用于将完成冲孔的矩形管移送到翻身支撑平台上;

第二机械手5,该第二机械手5设置在折边主机3的下游侧,用于夹持翻身工位上的矩形管送至折边喂料平台8上,同时也用于将折边喂料平台8上已折边的矩形管移出。该第一机械手314和第二机械手5为目前的常规六轴机械手,为市面上购买的产品,其结构为目前机械领域的公知技术,利用六轴机械手可以移动矩形管,方便进行各主机之间的工位切换。

本实施例中提到的气缸、电机等执行装置、齿轮齿条机构、丝杠螺母机构均为目前的常规技术,在2008年4月北京第五版第二十八次印刷的《机械设计手册第五版》中详细的公开了气缸、电机以及其他传动机构的具体结构和原理和其他的设计,属于现有技术,其结构清楚明了, 2008年08月01日由机械工业出版社出版的现代实用气动技术第3版 SMC培训教材中就详细的公开了真空元件、气体回路和程序控制,表明了本实施例中的气路结构也是现有的技术,清楚明了,在2015年07月01日由化学工业出版社出版的《电机驱动与调速》书中也详细的介绍了电机的控制以及行程开关,因此,电路、气路连接都是清楚。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是对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的描述,不作为对本发明范围的限定,在不脱离本发明设计精神的基础上,对本发明技术方案作出的各种变形和改造,均应落入本发明的权利要求书确定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