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球头中心孔型立铣刀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700981发布日期:2019-01-22 21:32阅读:478来源:国知局
一种球头中心孔型立铣刀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加工刀具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球头中心孔型立铣刀。



背景技术:

在3C行业中,有很多产品为了美观,需要提高表面加工质量,甚至要达到无刀纹效果,为此抛光是一个很常用的方法。而对于一些小件,例如SIM卡表面,由于产品太小,无法进行抛光,所以就对加工的刀具有很高的要求。传统的铣刀一般其底刃的设计有一底刃需过刀具的中心,此举的目的在于表面加工使得表面出现高点,而缺点就是加工中由于接触面积大,加剧了加工中的刀纹,尤其是圈纹。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中的不足,而提供一种球头中心孔型立铣刀,具有无圈纹,加工精度高的特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球头中心孔型立铣刀,包括:

刀柄部,其设置于立铣刀的尾端;

刀刃部,其外周设有螺线型刀齿,所述刀齿与所述刀刃部一体成型;

刀颈部,其一端连接所述刀柄部,另一端连接所述刀刃部;

还包括设置于所述刀刃部的端面的至少两个底刃,所述刀刃部的端面的中心部设有中心孔,所述底刃的末端向所述刀刃部的中心部延伸,且所述底刃的末端不不伸入所述中心孔内。

其中,所述刀齿为左螺线型型刀齿。

其中,所述底刃设置为六个。

其中,多个底刃4绕刀刃部2的端面的中心为环形均匀排布。

其中,所述刀刃部的外径为φ6mm。

其中,所述刀刃部的刃长为50mm。

其中,所述中心孔的孔径为φ1.55mm~φ1.45mm。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球头中心孔型立铣刀,包括刀柄部、刀刃部和刀颈部,还包括至少两个底刃,刀刃部的端面的中心部设有中心孔,底刃的末端向刀刃部的中心部延伸,且底刃的末端不伸入中心孔内。由于本实用新型的立铣刀,其底刃的末端不过中心孔,在加工工件的表面时能有效减少圈纹的产生,增加表面的光洁度,进而提升产品的美观度。

附图说明

利用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但附图中的实施例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任何限制,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以下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球头中心孔型立铣刀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球头中心孔型立铣刀的底刃的结构示意图。

图1至图2中的附图标记:

刀柄部1;

刀刃部2;

刀颈部3;

底刃4;

中心孔5。

具体实施方式

结合以下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球头中心孔型立铣刀,如图1所示,立铣刀包括刀柄部1,其设置于立铣刀的尾端。立铣刀包括刀刃部2,其外周设有螺线型刀齿,刀齿与刀刃部2一体成型。立铣刀包括刀颈部3,其一端连接所述刀柄部1,另一端连接所述刀刃部2。

立铣刀还包括至少两个底刃4,如图2所示,所有底刃4都位于刀刃部2的端面上,且多个底刃4绕刀刃部2的端面的中心为环形均匀排布。刀刃部2的端面的中心部设有中心孔5,每个底刃4的末端向刀刃部2的端面的中心部延伸,且底刃4的末端不伸入中心孔5内。

进一步的,刀齿为左螺线型刀齿,底刃4设置为六个,刀刃部2的外径为6mm,刀刃部2的刃长为50mm,刀柄部1的表面粗糙度为0.4,中心孔的孔径为φ1.55mm~φ1.45mm。

由于传统的立铣刀一般其底刃的设计有一个底刃需穿过刀具的中心,此举的目的在于表面加工时使得表面出现高点,而缺点就是加工中由于接触面积大,加剧了加工中刀纹的产生,尤其是圈纹。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球头中心孔型立铣刀,由于刀刃部2的端面的中部设有中心孔5,而且所有底刃4的末端都不伸入中心孔5内,在加工工件的表面时能有效减少圈纹的产生,增加表面的光洁度,提升产品的美观度。

最后应当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了详细地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实质和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