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直结式主轴后端排泄孔改进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182753发布日期:2019-03-22 21:03阅读:344来源:国知局
一种直结式主轴后端排泄孔改进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主轴装置领域,具体讲是一种直结式主轴后端排泄孔改进装置。



背景技术:

直结式主轴因为后端通过联轴器连接电机,占用了皮带式主轴原来安装打刀缸的位置,因此一般直结式主轴都会将打刀缸集成到主轴上,再通过外接油压进行打刀,外接气压进行复位,有的客户也会用油压进行复位。用油压就不可避免会发生泄露的风险,这就需要在油缸的下方合适的位置添加一处排泄孔,以免油缸泄露的液压油直接进入主轴,导致轴承失效。

经过检索发现,专利号CN108142001A的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拼接式带刀闸的主轴,其结构包括:包括刀闸、绝缘主轴,绝缘主轴由三个绝缘节轴和两个端头拼接而成,每个绝缘节轴设有一个拐臂,拐臂上有一个垂直于节轴轴线的通孔,刀闸部分安装在所述的通孔中;所述的刀闸上部两侧装有均压功能的弹簧盖板,刀闸的下部设有横向通孔,刀闸的下部与绝缘节轴之间设有压簧,使得刀闸与接线柱触点的接合更加紧密;所述拐臂的通孔为方形通孔,方便刀闸安装;所述的绝缘节轴一端带有对接凹槽,另一端带有对接凸起;所述的两个端头一个一端带有对接凹槽,一个一端带有对接凸起。

然而,经过分析发现,现有的直结式主轴后端排泄孔改进装置存在以下不足;其一:不利于油缸发生泄露时的排油;其二:不利于后端轴承的使用寿命;其三:不利于前端迷宫密封效果。



技术实现要素:

因此,为了解决上述不足,本实用新型在此提供一种直结式主轴后端排泄孔改进装置,具有可以有效缓解因打刀过程形成的空气流动对后端轴承及前端迷宫的不利影响,以加大排泄油缸可能泄露的排出速度等优点。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构造一种直结式主轴后端排泄孔改进装置,包括油缸座,油缸座的侧面设有水套,油缸座的一端嵌入设置在水套当中,并与水套通过插栓固定连接,水套的中间位置设有对称的轴承,轴承的一侧设有螺帽,轴承和螺帽均嵌入设置在水套的内部,水套的对侧设有打刀环,打刀环的邻侧设有打刀杆,打刀环嵌套设置在打刀杆上,且打刀环与打刀杆活动连接,油缸座的内部设有油缸,油缸的内侧面设有活塞,活塞嵌入设置在油缸当中,并与油缸活动连接,油缸内部的中间位置设有芯轴,芯轴的内部设有拉杆,油缸座的外表面设有四个环绕该油缸座布置的排泄孔,排泄孔嵌入设置在油缸座当中。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拉杆一端的侧面设有拉杆螺母,拉杆螺母嵌套设置在拉杆上,并与拉杆固定连接。通过设置的拉杆螺母,当活塞向左侧移动和打刀环接触,并推动打刀环向下运动,在此过程中,会形成一个由活塞、打刀环、打刀杆、芯轴、拉杆螺母、螺帽、水套和油缸座组成的后端密封仅在螺帽、水套形成开口的类似于注射器的针筒状结构,而开口的位置正好对着轴承,有效提高了前端迷宫密封效果。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活塞的外侧面设有调整螺母,调整螺母与活塞活动连接。通过设置的调整螺母便于对油缸座进行调整,并且由于油缸座外表面设有四个环绕该油缸座布置的排泄孔,使气流得以分解,不至于在轴承处形成太过强烈的气流,同时也可以加大排泄油缸可能泄露的排出速度。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芯轴的内侧面设有碟片,碟片嵌入设置在芯轴的内部,并与芯轴贴合固定。通过对碟片进行压缩以产生拉刀力。

本实用新型通过改进在此提供一种直结式主轴后端排泄孔改进装置,与现有直结式主轴后端排泄孔改进装置相比,具有如下优点:具有可以有效缓解因打刀过程形成的空气流动对后端轴承及前端迷宫的不利影响,以加大排泄油缸可能泄露的排出速度等优点,具体体现为:

优点1:拉杆一端的侧面设有拉杆螺母,拉杆螺母嵌套设置在拉杆上,并与拉杆固定连接。通过设置的拉杆螺母,当活塞向左侧移动和打刀环接触,并推动打刀环向下运动,在此过程中,会形成一个由活塞、打刀环、打刀杆、芯轴、拉杆螺母、螺帽、水套和油缸座组成的后端密封仅在螺帽、水套形成开口的类似于注射器的针筒状结构,而开口的位置正好对着轴承,通过本实用新型可以有效分解该处在主轴打刀过程中的气流量,从而有效提高了前端迷宫密封效果。

优点2:活塞的外侧面设有调整螺母,调整螺母与活塞活动连接。通过设置的调整螺母便于对油缸座进行调整,并且由于油缸座外表面设有四个环绕该油缸座布置的排泄孔,使气流得以分解,不至于在轴承处形成太过强烈的气流,同时也可以加大排泄油缸可能泄露的排出速度。

优点3:芯轴的内侧面设有碟片,碟片嵌入设置在芯轴的内部,并与芯轴贴合固定。通过对碟片进行压缩以产生拉刀力。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直结式主轴后端排泄孔改进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中所示序号:轴承1、螺帽2、水套3、拉杆4、碟片5、油缸座6、拉杆螺母7、打刀环8、打刀杆9、活塞10、油缸11、调整螺母12、芯轴13和排泄孔14。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1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本实用新型通过改进在此提供一种直结式主轴后端排泄孔改进装置,如图1所示,可以按照如下方式予以实施;包括油缸座6,油缸座6的侧面设有水套3,油缸座6的一端嵌入设置在水套3当中,并与水套3通过插栓固定连接,水套3的中间位置设有对称的轴承1,轴承1的一侧设有螺帽2,轴承1和螺帽2均嵌入设置在水套3的内部,水套3的对侧设有打刀环8,打刀环8的邻侧设有打刀杆9,打刀环8嵌套设置在打刀杆9上,且打刀环8与打刀杆9固定连接,油缸座6的内部设有油缸11,油缸11的内侧面设有活塞10,活塞10嵌入设置在油缸11当中,并与油缸11活动连接,油缸11内部的中间位置设有芯轴13,芯轴13的内部设有拉杆4,油缸座6的外表面设有四个环绕该油缸座6布置的排泄孔14,排泄孔14嵌入设置在油缸座6当中。

一种直结式主轴后端排泄孔改进装置,拉杆4一端的侧面设有拉杆螺母7,拉杆螺母7嵌套设置在拉杆4上,并与拉杆4固定连接。通过设置的拉杆螺母7,当活塞(10)向左侧移动和打刀环8接触,并推动打刀环8向下运动,在此过程中,会形成一个由活塞10、打刀环8、打刀杆9、芯轴13、拉杆螺母7、螺帽2、水套3和油缸座6组成的后端密封仅在螺帽2、水套3形成开口的类似于注射器的针筒状结构,而开口的位置正好对着轴承1。

一种直结式主轴后端排泄孔改进装置,活塞10的外侧面设有调整螺母12,调整螺母12与活塞10活动连接。通过设置的调整螺母12便于对油缸座6进行调整,并且由于油缸座6外表面设有四个环绕该油缸座6布置的排泄孔14,使气流得以分解,不至于在轴承处形成太过强烈的气流,同时也可以加大排泄油缸可能泄露的排出速度。

一种直结式主轴后端排泄孔改进装置,芯轴13的内侧面设有碟片5,碟片5嵌入设置在芯轴13的内部,并与芯轴13贴合固定。通过对碟片5进行压缩以产生拉刀力。

一种直结式主轴后端排泄孔改进装置的工作原理:直结式主轴因为后端通过联轴器连接电机,占用了皮带式主轴原来安装打刀缸的位置,因此一般直结式主轴都会将打刀缸集成到主轴上,再通过外接油压进行打刀,外接油压进行复位,用油压就不可避免会发生泄露的风险,这就需要在油缸的下方合适的位置添加一处排泄孔4,以免油缸泄露的液压油直接进入主轴,导致轴承失效,同时由于主要在打刀的过程中,活塞10向左侧移动和打刀环8接触,并推动打刀环8向下运动,在此过程中,会形成一个由活塞10、打刀环8、打刀杆9、芯轴13、拉杆螺母7、螺帽2、水套3和油缸座6组成的后端密封仅在螺帽2、水套3形成开口的类似于注射器的针筒状结构,而开口的位置正好对着轴承1。这使得每次打刀过程就像是来回抽拉注射器,在开口位置就会形成一定强度的气流。这股气流在平时可能没什么影响,但在主轴高速运转长时间运转后,轴承油脂就会因为滚珠的反复碾压及轴承发热而液化,在立式安装的情况下,由于重力作用液化的油脂会有向下流动的趋势,在上述气流的作用下会加重这种趋势,同时,这种来回的空气流动会直接推导至主轴前端迷宫入口处,导致主轴加工端环境中的污染物容易进入主轴,为避免这种情况发生在油缸座6的外表面设有四个环绕该油缸座6布置的排泄孔14,使气流得以分解,不至于在轴承处形成太过强烈的气流,同时也可以加大排泄油缸可能泄露的排出速度。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所述直结式主轴后端排泄孔改进装置,与现有直结式主轴后端排泄孔改进装置相比具有可以有效缓解因打刀过程形成的空气流动对后端轴承及前端迷宫的不利影响,以加大排泄油缸可能泄露的排出速度等优点。

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实用新型。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实用新型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