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数控车床用定位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182737发布日期:2019-03-22 21:03阅读:347来源:国知局
一种数控车床用定位机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数控车床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数控车床用定位机构。



背景技术:

数控车床是数字控制车床的简称,是一种装有程序控制系统的自动化车床,该控制系统能够逻辑地处理具有控制编码或其他符号指令规定的程序,并将其译码,用代码化的数字表示,通过信息载体输入数控装置。

数控车床加工需要使用到定位机构,但现有的定位机构对工件夹紧过于繁琐,容易使位置偏差,从而造成定位不精确的现象,不方便使用者的使用,降低了数控车床的实用性。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数控车床用定位机构,具备定位精确的优点,解决了现有的定位机构对工件夹紧过于繁琐,容易使位置偏差,从而造成定位不精确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数控车床用定位机构,包括车床,所述车床顶部的右侧设置有传动箱,所述传动箱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滑动机构,所述滑动机构的底部与车床顶部的右侧滑动连接,所述传动箱内壁的右侧固定连接有电机,所述电机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转盘,所述转盘左侧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第一固定柱,所述第一固定柱的表面活动连接有第一固定杆,所述第一固定杆内部的前侧和后侧均活动连接有滑杆,所述滑杆的顶部和底部均与传动箱的内壁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固定杆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第二固定杆,所述第二固定杆的左侧贯穿传动箱并延伸至传动箱的左侧,所述第二固定杆底部的左侧固定连接有第三固定杆,所述第三固定杆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第二固定柱,所述第二固定柱表面的左侧和右侧均滑动连接有第一传动杆,所述第一传动杆远离第二固定柱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二传动杆,所述第二传动杆的内部活动连接有第三固定柱,所述第三固定柱的右侧与传动箱的左侧固定连接,所述第二传动杆靠近第二固定柱一侧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卡块。

优选的,所述滑动机构包括尾座,所述尾座的顶部与传动箱的底部固定连接,所述尾座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固定块,所述固定块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第一滑块,所述第一滑块的内部与车床顶部的右侧滑动连接。

优选的,所述第一固定杆的正面和背面均固定连接有第二滑块,所述传动箱内壁的前侧和后侧均开设有配合第二滑块使用的第一滑槽。

优选的,所述滑杆的表面套设有复位弹簧,所述复位弹簧的顶部与传动箱内壁的顶部固定连接,所述复位弹簧的底部与第一固定杆的顶部固定连接。

优选的,所述传动箱的左侧开设有配合第二固定杆使用的开口,所述第一固定杆的内部开设有配合第一固定柱使用的第二滑槽。

优选的,所述卡块远离第二传动杆的一侧开设有凹槽,所述第一传动杆的内部开设有配合第二固定柱使用的第三滑槽。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1、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车床、传动箱、滑动机构、尾座、固定块、第一滑块、电机、转盘、第一固定柱、第一固定杆、滑杆、第二固定杆、第三固定杆、第二固定柱、第一传动杆、第二传动杆、第三固定柱和卡块的配合使用,通过第一传动杆的摆动,带动第二传动杆向内侧移动,来实现卡块对工件的卡紧,方便使用者对工件进行固定,解决了现有的定位机构对工件夹紧过于繁琐,容易使位置偏差,从而造成定位不精确的问题,该数控车床用定位机构,具备定位精确的优点,方便对工件进行固定,提高了定位机构的实用性。

2、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滑动机构,能够方便使用者对传动箱进行移动,方便装置适应不同的工件,提高装置的实用性,方便使用者的使用,通过设置第二滑块和第一滑槽,能够使第一固定杆上下移动的更加稳定,避免第一固定杆出现左右晃动的现象,增加结构的稳定性,避免结构的卡死,方便结构间的传动,通过设置复位弹簧,能够有效的使第一固定杆始终保持在固定位置,方便结构的卡紧,增加装置的使用寿命,方便使用者的操作,通过设置开口和第二滑槽,能够有效增强第二固定杆上下移动的稳定性,避免第二固定杆出现晃动的现象,同时开口对第二固定杆起到限位作用,第二开口能够方便第一固定柱带动第一固定杆上下移动,方便结构间的传动,避免结构间的卡死,通过设置凹槽和第三滑槽,能够使卡块更加方便对工件进行卡紧,操作灵活,同时第三滑槽能够方便第二固定柱带动第一传动杆移动,增加装置移动的灵活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结构传动箱的左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结构传动箱的主剖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结构传动箱的右剖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结构A的局部放大图。

图中:1车床、2传动箱、3滑动机构、301尾座、302固定块、303第一滑块、4电机、5转盘、6第一固定柱、7第一固定杆、8滑杆、9第二固定杆、10第三固定杆、11第二固定柱、12第一传动杆、13第二传动杆、14第三固定柱、15卡块、16第二滑块、17第一滑槽、18复位弹簧、19开口、20第二滑槽、21凹槽、22第三滑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5,一种数控车床用定位机构,包括车床1,车床1为市面常见车床1,车床1是主要用车刀对旋转的工件进行车削加工的机床,在车床1上还可用钻头、扩孔钻、铰刀、丝锥、板牙和滚花工具等进行相应的加工,车床1顶部的右侧设置有传动箱2,传动箱2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滑动机构3,滑动机构3包括尾座301,尾座301的顶部与传动箱2的底部固定连接,尾座301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固定块302,固定块302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第一滑块303,第一滑块303的内部与车床1顶部的右侧滑动连接,设置滑动机构3,能够方便使用者对传动箱2进行移动,方便装置适应不同的工件,提高装置的实用性,方便使用者的使用,滑动机构3的底部与车床顶部的右侧滑动连接,传动箱2内壁的右侧固定连接有电机4,电机4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转盘5,转盘5左侧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第一固定柱6,第一固定柱6的表面活动连接有第一固定杆7,第一固定杆7的正面和背面均固定连接有第二滑块16,传动箱2内壁的前侧和后侧均开设有配合第二滑块16使用的第一滑槽17,通过设置第二滑块16和第一滑槽17,能够使第一固定杆7上下移动的更加稳定,避免第一固定杆7出现左右晃动的现象,增加结构的稳定性,避免结构的卡死,方便结构间的传动,第一固定杆7内部的前侧和后侧均活动连接有滑杆8,滑杆8的顶部和底部均与传动箱2的内壁固定连接,滑杆8的表面套设有复位弹簧18,复位弹簧18的顶部与传动箱2内壁的顶部固定连接,复位弹簧18的底部与第一固定杆7的顶部固定连接,通过设置复位弹簧18,能够有效的使第一固定杆7始终保持在固定位置,方便结构的卡紧,增加装置的使用寿命,方便使用者的操作,第一固定杆7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第二固定杆9,第二固定杆9的左侧贯穿传动箱2并延伸至传动箱2的左侧,传动箱2的左侧开设有配合第二固定杆9使用的开口19,第一固定杆7的内部开设有配合第一固定柱6使用的第二滑槽20,通过设置开口19和第二滑槽20,能够有效增强第二固定杆9上下移动的稳定性,避免第二固定杆9出现晃动的现象,同时开口19对第二固定杆9起到限位作用,第二开口19能够方便第一固定柱6带动第一固定杆7上下移动,方便结构间的传动,避免结构间的卡死,第二固定杆9底部的左侧固定连接有第三固定杆10,第三固定杆10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第二固定柱11,第二固定柱11表面的左侧和右侧均滑动连接有第一传动杆12,第一传动杆12远离第二固定柱11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二传动杆13,第二传动杆13的内部活动连接有第三固定柱14,第三固定柱14的右侧与传动箱2的左侧固定连接,第二传动杆13靠近第二固定柱11一侧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卡块15,卡块15远离第二传动杆13的一侧开设有凹槽21,第一传动杆12的内部开设有配合第二固定柱11使用的第三滑槽22,通过设置凹槽21和第三滑槽22,能够使卡块15更加方便对工件进行卡紧,操作灵活,同时第三滑槽22能够方便第二固定柱11带动第一传动杆12移动,增加装置移动的灵活性。

使用时,使用者需要将工件夹紧时,将工件放入到卡块15中间,然后启动电机4,电机4的型号为Y180M-2,电机4带动转盘5转动,转盘5使第一固定柱6跟随转动,第一固定柱6带动第一固定杆7向上移动,第一固定杆7带动第二固定杆9向上移动,第二固定杆9带动第三固定杆10向上移动,第三固定杆10带动第二固定柱11向上移动,第二固定柱11使第一传动杆12摆动,第一传动杆12使第二传动杆13摆动,第二传动杆13使卡块15相互靠近,使凹槽21卡紧工件,完成工件的固定和定位,方便使用者使用定位机构,提高了定位机构的实用性。

综上所述:该数控车床用定位机构,通过设置车床1、传动箱2、滑动机构3、尾座301、固定块302、第一滑块303、电机4、转盘5、第一固定柱6、第一固定杆7、滑杆8、第二固定杆9、第三固定杆10、第二固定柱11、第一传动杆12、第二传动杆13、第三固定柱14和卡块15的配合使用,解决了现有的定位机构对工件夹紧过于繁琐,容易使位置偏差,从而造成定位不精确的问题。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