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具有避震功能的全自动数控十二轴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185283发布日期:2019-03-22 21:18阅读:238来源:国知局
一种具有避震功能的全自动数控十二轴机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全自动数控十二轴机,特别是一种具有避震功能的全自动数控十二轴机。



背景技术:

全自动数控七轴机是一种可利用七轴同时启动七副刀具对配件进行加工的设备,而每一根轴的转动都需要电机进行驱动,而电机运行时,则会不可避免的产生震动,大量电机同时运行,则会产生极大的震动力,这种震动力则会影响整个机床,使刀具的加工或者位移都会受到影响,而配件加工对精度的要求极高,一旦刀具在加工时出现剧烈震动或是位移出现偏差,便会导致配件加工质量无法得到保障,严重时,甚至会导致加工的配件直接报废,致使生产成本大量增加。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具有避震功能的全自动数控十二轴机,它能够在运行时有效弱化震动力对十二轴机的影响,起到避震的效果,从而保证配件的加工质量。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具有避震功能的全自动数控十二轴机,包括机床、设于机床上方的振动盘以及设于机床上方左侧的两根左加工轴,机床上方右侧设有三根右加工轴,机床上方上侧设有两根上加工轴,机床后侧设有五根后加工轴,左加工轴通过输送带与左电机相连接,右加工轴通过输送带与右电机相连接,上加工轴通过输送带与上电机相连接,后加工轴通过输送带与后电机相连接,机床上方前侧设有夹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机床底部设有一避震底座;所述避震底座内设有一避震空间;所述避震空间内设有一缓冲球,缓冲球的直径小于避震空间的宽度;所述避震空间左右两侧设有互为对称的缓冲腔室;所述避震空间与缓冲腔室相贯通的位置铺设有弹性膜,缓冲球位于弹性膜之间;所述避震空间上下两侧设有互为对称的活动孔;所述活动孔左右两侧设有互为对称的安装腔室;所述安装腔室内固定有一弹簧;所述安装腔室与活动孔之间通过排线管路相贯通;所述缓冲球上下两端连接有与上下侧活动孔相对应的主拉绳;所述主拉绳一端穿入活动孔内并连接有与排线管路相匹配的辅助拉绳,辅助拉绳穿入安装腔室内与弹簧相连接;所述缓冲腔室一侧设有与其相贯通的缓冲孔;所述缓冲孔底部固定有第一正极磁块;所述缓冲孔内设有一缓冲件,缓冲件通过若干均匀分布的弹性带与缓冲孔相连接;所述缓冲件一端设有与第一正极磁块相斥的第二正极磁块,缓冲件另一端穿入缓冲腔室内并与弹性膜相对。

所述安装腔室侧壁固定有正极磁板;所述弹簧一端固定于一负极磁板上,负极磁板与正极磁板相吸贴合。

所述缓冲件与弹性膜相对的一端设有一呈锥状的凹槽。

所述缓冲腔室上下侧皆固定有一气囊。

所述活动孔与排线管路相贯通的位置的边角倒有圆角。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与现有技术相比,采用本实用新型结构的具有避震功能的全自动数控十二轴机可通过弹性膜、弹簧、弹性带以及第一正极磁块与第二正极磁块等部件形成多道缓冲,最大程度上对缓冲球上的震动力进行缓冲减震,而缓冲球上的震动力来自于机床传递至避震底座上的震动力,从而实现对机床的缓冲减震,最终保证配件加工时的稳定性,使加工过程不会受到震动力的影响,保证配件的加工质量。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具有避震功能的全自动数控十二轴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A部的放大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具有避震功能的全自动数控十二轴机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请参阅图1至图3,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具有避震功能的全自动数控十二轴机,包括机床1、设于机床1上方的振动盘2以及设于机床1上方左侧的两根左加工轴3,机床1上方右侧设有三根右加工轴4,机床1上方上侧设有两根上加工轴5,机床1后侧设有五根后加工轴6,左加工轴3通过输送带与左电机7相连接,右加工轴4通过输送带与右电机8相连接,上加工轴5通过输送带与上电机9相连接,后加工轴6通过输送带与后电机10相连接,机床1上方前侧设有夹具11,、所述机床1底部设有一避震底座12;所述避震底座12内设有一避震空间13;所述避震空间13内设有一缓冲球14,缓冲球14的直径小于避震空间13的宽度;所述避震空间13左右两侧设有互为对称的缓冲腔室15;所述避震空间13与缓冲腔室15相贯通的位置铺设有弹性膜16,缓冲球14位于弹性膜16之间;所述避震空间13上下两侧设有互为对称的活动孔17;所述活动孔17左右两侧设有互为对称的安装腔室18;所述安装腔室18内固定有一弹簧19;所述安装腔室18与活动孔17之间通过排线管路20相贯通;所述缓冲球14上下两端连接有与上下侧活动孔17相对应的主拉绳21;所述主拉绳21一端穿入活动孔17内并连接有与排线管路20相匹配的辅助拉绳22,辅助拉绳22穿入安装腔室18内与弹簧19相连接;所述缓冲腔室15一侧设有与其相贯通的缓冲孔23;所述缓冲孔23底部固定有第一正极磁块24;所述缓冲孔23内设有一缓冲件25,缓冲件25通过若干均匀分布的弹性带26与缓冲孔23相连接;所述缓冲件25一端设有与第一正极磁块24相斥的第二正极磁块27,缓冲件25另一端穿入缓冲腔室15内并与弹性膜16相对。

所述安装腔室18侧壁固定有正极磁板28;所述弹簧19一端固定于一负极磁板29上,负极磁板29与正极磁板28相吸贴合。

所述缓冲件25与弹性膜16相对的一端设有一呈锥状的凹槽30。

所述缓冲腔室15上下侧皆固定有一气囊31。

所述活动孔17与排线管路20相贯通的位置的边角倒有圆角32。

本实用新型的使用方法如下:

将需加工的配件大量放入振动盘2后,随着振动盘2启动,振动盘2则会自动对配件进行输送,输送到相应的位置后,夹具11便会发生移动,对此位置的配件进行夹取,实现自动拾取的效果,然后夹具11便会带着配件根据实际所需的步骤移位至左加工轴3所在的位置、右加工轴4所在的位置、上加工轴5所在的位置以及后加工轴6所在的位置,最终完成配件的加工。

在左加工轴3、右加工轴4、上加工轴5、后加工轴6运行时,左电机7、右电机8、上电机9以及后电机10皆处于启动的状态,此时则会产生强烈的震动,这股震动力则会直接传递至机床1上,并顺着机床1传递至避震底座,当震动力传递至避震底座12时,震动力则会向着避震底座12内部中心传递,震动力则会主拉绳21传递至缓冲球14上,缓冲球14接收到震动力后,在主拉绳21的上下拉扯下,则会进行左右摆动,当缓冲球14向左摆动或者向右摆动时,缓冲球14皆会对弹性膜16进行撞击,受到撞击的弹性膜16则会发生变形,弹性膜16随之产生弹性,形成第一道缓冲,对缓冲球14上的震动力进行缓冲减震,而当缓冲球14向左右摆动时,缓冲球14便会对主拉绳21进行拉扯,从而通过辅助拉绳22对弹簧19进行拉扯,随着弹簧19被拉伸,弹簧19产生弹力,形成第二道缓冲,进一步对缓冲球14上的震动力进行缓冲减震。

当弹性膜16在缓冲球14的撞击下向着缓冲腔室15内变形时,缓冲腔室15内的容积随之变小,其内部气压随之变大,增大后的气压则会缓冲件进行挤压,使缓冲件25向着缓冲孔23底部移动,此时弹性带26被拉扯,产生弹性,而这股弹性则会形成一股反抗力对抗增大后的气压,直至反作用至弹性膜16上,对缓冲球14进行第三道的缓冲,而随着缓冲件25不断靠近缓冲孔23底部,第一正极磁块24与第二正极磁块27的距离越来越大,两者之间的排斥力也越来越大,这股不断增强的排斥力同样会形成反抗力,对缓冲件25向着弹性膜16方向推动,形成第四道缓冲,再次通过对弹性膜16的反抗来实现对缓冲球14的缓冲,最大程度上消除缓冲球14上的震动力。

综上所述可知,本实用新型可通过弹性膜16、弹簧19、弹性带26以及第一正极磁块24与第二正极磁块27等部件形成多道缓冲,最大程度上对缓冲球14上的震动力进行缓冲减震,而缓冲球14上的震动力来自于机床传递至避震底座12上的震动力,从而实现对机床1的缓冲减震,最终保证配件加工时的稳定性,使加工过程不会受到震动力的影响,保证配件的加工质量。

安装腔室18侧壁固定有正极磁板28,弹簧19一端固定于负极磁板29上,负极磁板29与正极磁板28相吸贴合,当弹簧19被辅助拉绳22瞬间拉伸时,弹簧19则会带动负极磁板29移动,随着负极磁板29分离,正极磁板28则会通过吸力对负极磁板29进行吸引,使弹簧19受到牵引,这股牵引力能够进一步提高弹簧19的弹性,从而提高缓冲减震的效果,同时增加了弹簧19的变形范围,避免弹簧19被拉扯过度导致弹性疲劳的情况。

缓冲件25与弹性膜16相对的一端设有呈锥状的凹槽30,凹槽30的存在利于缓冲腔室15增压时高压气体的集中,从而有效提高缓冲减震的效率。

缓冲腔室15上下侧皆固定有气囊31,在缓冲腔室15增压时,气囊31能够起到辅助缓冲的效果。

活动孔17与排线管路20相贯通的位置的边角倒有圆角32,圆角32的存在有效避免了主拉绳21与辅助拉绳22被拉扯至尖角位置时易磨损的情况。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