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达探头外壳弹片压入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747810发布日期:2019-05-24 20:45阅读:138来源:国知局
雷达探头外壳弹片压入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雷达探头外壳与外其附件的装配工装,具体讲就是将弹片压装到雷达探头外壳安装槽内的工装。



背景技术:

目前,随着汽车行业的兴起,款式多样化,适用于不同车型的雷达探头也各式各样。然而,为了保证雷达探头安装到车辆上的安装孔位内的稳定性,需要保证雷达探头与安装孔之间的适配关系,通常的解决方案是在雷达探头的壳体上设置径向具有变形能力的弹片,这样雷达探头与安装孔装配时,弹片适度变形提供弹力以确保两者装配的稳定性。

现有技术中才有的是人工压装的方式完成,即将弹片一片一片的压入雷达探头外壳上设置的收口状卡槽内,由于弹片既小且硬,手工操作耗时费力,且存在弹片安装不到位的可能。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目的是提供雷达探头外壳弹片压入工装,在确保装配质量的情况下提高装配效率。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以下技术方案:一种雷达探头外壳弹片压入装置,其特征在于:基座上立式布置有导柱,导柱插置于活动板架上开设的通孔或槽,活动板架与基座之间设置复位驱动机构,复位驱动机构驱动活动板架沿导柱限定的方向向上复位移动,基座还设置有定位杆,定位杆的杆身位于活动板架移动路径上,活动板架处于高位时与定位杆或块立式侧面之间构成插置弹片固定端的窄缝且缝口向上。

上述技术方案首先将弹片固定并与压头部件配合,将弹片压入探头外壳外壁上设置的弹片嵌装槽内,且压装位置为理论设置位,与现有技术相比,节约人工手动装配损耗的时间,提高了装配效率且保证了装配质量。

附图说明

图1、2、3分别是弹片、壳体及压装弹片后的壳体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4、5、6分别是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案的立体结构、立体剖视、剖面示意图;

图7是图6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8是图7中插置了弹片后的立体结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阅图4、5,一种雷达探头外壳弹片压入装置,基座10上立式布置有导柱20,导柱20插置于活动板架30上开设的通孔或槽34,活动板架30与基座10之间设置复位驱动机构,复位驱动机构驱动活动板架 30沿导柱20限定的方向向上复位移动,基座10还设置有定位杆或块 40,定位杆或块40的杆身位于活动板架30移动路径上,处于高位时的活动板架30与定位杆或块40立式侧面之间构成插置弹片1固定端的窄缝50且缝口向上。

上述方案中窄缝50的构成十分重要,即窄缝50在压装初始状态下需要保证弹片1方便插入及向下位移的趋势被限定,压装过程中窄缝50 区域随着定位杆或块40与活动板架30之间的上下相对位移而消失解除,并由壳体雷达探头外壳2上的弹片安装槽所替代,因此需要同时保证活动板架30下移后定位杆或块40连同其上布置的弹片1所围成的区域可供雷达探头外壳2的下移动作顺利实现,即定位杆或块40连同其上布置的弹片1所在位置要与雷达探头外壳2的下移路径形成临近且避让的关系。具体方案就是定位杆或块40位于活动板架30上开设的开口水平向外的槽部,活动板架30上的槽部的槽底面与该槽底面临近侧的定位杆或块40的杆身之间的间距区域构成窄缝50。

为了便于理解弹片1的装配工序,现结合图1、2、3对弹片1的形状及雷达探头外壳2上安装槽的形状及两者之间的装配构造简要说明如下。

简单地讲,弹片1的基材为包括宽窄两段的条片状,窄段部分弯折为v形,雷达探头外壳2上的弹片安装槽包括直槽段和收口槽段,装配开始时弹片宽边段位于弹片安装槽的直槽段槽壁之间,装配完成后弹片宽边段位于弹片安装槽的收口槽段槽壁之间,由于收口处的槽口宽度小于弹片宽边段,此时弹片1与雷达探头外壳2两者无法径向位移,同时弹片1的v形折弯段自收口槽段径向向外呈凸显外露状。

结合图8,装配时首先将弹片1的v形折弯段朝上、宽边段的端头朝下插置于窄缝50内,雷达探头外壳2放置在活动板架30上,同时保证弹片安装槽与弹片1位置正对,下压雷达探头外壳2,活动板架30与下压雷达探头外壳2下移,而弹片1的位置保持,因此弹片1的宽边段逐渐进入到安装槽的收口段,压装到位后,压装外力撤除,复位驱动机构驱动活动板架30连同雷达探头外壳2同步升高,此时由于弹片1已经被卡置在安装槽的收口段内,所以弹片1亦将随活动板架30一同抬升而离开定位杆或块40,随后撤离压装完毕弹片1的雷达探头外壳2即可。

导柱20上的位于活动板架30下方的柱身上套设有垫环60。该垫环 60的轴向长度可以选择,其作用是限定活动板架30的下移位置,即雷达探头外壳的向下移动的位置量应与弹片1装入安装槽的收口段内的具体位置的设计位置相符。

活动板架30的上板面上设置有立式布置的定位条板70,压装初始时,雷达探头外壳2上设置的工艺槽与定位条板70首先对准相互嵌插以便实现雷达探头外壳的定位,此时,弹片1与雷达探头外壳2上的安装槽位置对准,并且在压装过程中保持其位置。

弹片1置于窄缝50处并能够保证与雷达探头外壳2上的安装槽压入过程中的位置确定是十分重要的,即窄缝50应当保证弹片1插入的前提下限制其向下移动。具体优选的方案是:所述的定位杆或块40上位于窄缝50侧的侧面杆身有向窄缝50内凸伸的台阶41,所述的定位杆或块40上端有斜面倒角42过渡到位于窄缝50内的杆身上。台阶41至斜面倒角42下边沿的距离与弹片1的宽边段的长度相符,斜面倒角42 部位的设置恰好与弹片1的窄边弯折部位吻合以便形成避让,确保弹片 1的宽边段的板面与雷达探头外壳2上的安装槽的槽底平齐。

所述的窄缝50为2~5个且其整体上位于同一圆周上。设置几个窄缝50依赖于所设计的雷达探头外壳的具体规格型号,3~4个的情况居多,附图5中所示的为四个窄缝的结构,附图给出的实例中窄缝为4个。基座10包括底板11和底板11上固连的座体12,底板11的板面平置且位于座体12旁侧的板面上有连接孔111,导柱20、定位杆或块40自座体12向上延伸布置,座体12内设置弹簧80,弹簧80的上端抵靠活动板架30驱动其作向上的复位动作。

采用底板11和底板11构成基座10的技术方案,可以方便地设置导杆20、定位杆或块40及弹簧80,复位驱动机构中的弹簧80选用压簧且下端抵靠在座体12上,弹簧80上端抵靠在活动板架30上。

活动板架30下板面设置向下延伸的导杆31,导杆31的下端为倒T 形杆头32,导杆31的下端置于座体12中部缩颈孔以下的孔腔内,弹簧 80选用压簧并位于倒T形杆头32下方的孔腔内,弹簧80的两端分别抵靠到底板11构成的孔底和倒T形杆头32上。导杆31下端的倒T形杆头与座体12内的收口状孔口配合限制活动板架30的高度位置,确保活动板架30上板面与定位杆或块40的上端顶面平齐,以方便弹片1的插置作业。

为了便于加工装配,座体12和底板11分别加工成独立件并由螺钉 13连接,活动板架30与导杆31也加工成独立件再由连接孔33处用螺钉连接。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