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外圆辊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691684发布日期:2019-05-17 21:06阅读:337来源:国知局
一种外圆辊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圆辊工装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外圆辊装置。



背景技术:

近年来,我国自动化制造行业发展迅速,然而目前生产电子产品的制造商尚有使用人工操作或单工序机械化操作,其存在生产效率低下,生产质量、精度、安全等无法得到保障;现有的转子外轮廓加工一直用手工送料,手工取料;操作人员在手工去送料取料时,容易疲劳,容易烫伤,安全隐患大,质量不稳定且效率低下;并且现有技术中,尚没有转子自动送料,自动辊压,精准过渡,特别是转子自动定位检测。

基于上述转子加工中存在的技术问题,尚未有相关的解决方案;因此迫切需要寻求有效方案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上述技术中存在的不足之处,提出一种外圆辊装置,旨在解决现有转子加工效率低、质量差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外圆辊装置,包括有台架、气液增压缸、辊压机构、阻挡机构、过渡装置以及送料装置;辊压机构设置于台架的上端面,用于对转子外形轮廓进行辊圆;气液增压缸通过支撑架固定设置于台架上端面的支承座上,并位于辊压机构上端;气液增压缸上设有导杆,导杆沿竖直方向可伸缩设置于辊压机构正上方,用于下压转子;送料装置倾斜设置于支撑架的一侧,并延伸至辊压机构处,用于输送转子;阻挡机构设置于支撑架上,并位于送料装置的送料道上,用于将送料道上的转子压入辊压机构;过渡装置固定设置于台架的侧边,用于承接辊圆后的转子。

进一步地,还包有推头;推头通过推头支架设置于辊压机构上;推头沿水平方向可伸缩设置于推头支架,用于将辊圆后的转子推入过渡装置上。

进一步地,辊压机构包括有第一辊轮和第二辊轮;第一辊轮和第二辊轮沿水平方向并排设置于台架的上端面,并通过电机带动旋转,以对转子的外形轮廓进行辊圆;电机设置于台架底部。

进一步地,支撑架包括有四根导柱和固定板;四根导柱沿竖直方向固定设置于台架的上端面;固定板通过锁紧螺母沿水平方向固定设置于四根导柱上;气液增压缸固定设置于固定板的上端面的中心位置;导杆穿过固定板通过导套固定。

进一步地,还包括有感应器;感应器通过感应器支架设置于固定板的上端面的侧边,用于给阻挡机构提供感应信号,以对送料道上的转子压入辊压机构。

进一步地,还包括有三色灯和控制盒;三色灯通过支撑架固定设置于固定板的上端面;控制盒设置于固定板的上端面。

进一步地,还包括有防护框;防护框罩设于台架上端面;支撑架位于防护框内,并且固定板与防护框的上端面平齐,以使气液增压缸、控制盒以及三色灯外露于防护框外。

进一步地,还包括有电控箱;电控箱设置于台架的侧边;电机通过电机安装座固定设置于台架底部内。

进一步地,还包括有支撑架还包括有护板;护板沿水平方向固定设置于四根导柱上,并位于固定板下端;护板中心位置设有通孔;导杆穿过通孔沿竖直方向设置。

采用以上技术方案,转子能够自动送料,自动辊压,且精准过渡,而且转子能够自动定位检测;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方案能够有效提高转子外形加工效率、确保加工质量,降低工人劳动强度,从而降低成本。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以下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图 1 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外圆辊装置主视图;

图2 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外圆辊装置左视图;

图3 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外圆辊装置俯视图;

图4 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外圆辊装置立体图;

图5 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外圆辊装置含防护框立体图;

图6 为本实用新型过渡装置立体图;

图7 为本实用新型过渡装置主视图;

图8 为本实用新型过渡装置侧视图。

图中:1、气液增压缸;2、导套;3、导柱;4、导杆;5、护板;6、推头支架;7、锁紧螺母;8、阻挡机构;9、辊压机构;10、锁紧螺母;11、锁紧螺母;12、垫片;13、连接法兰;14、过渡装置;15、滑板;17、台架;18、护罩;19、感应器支架;20、固定板;21、浮动接头;22、感应器安装架;23、推头;24、导套;25、底板;26、支承座;27、送料装置;28、防护框;29、电机安装座;30、控制盒;31、电控箱;32、三色灯;100、芯轴;200、芯轴定位块;300、摆台;400、底板;500、位置调节块;600、气缸安装板;700、气缸;800、第一侧板;900、第二侧板;110、缓冲器支架;111、缓冲器;120、安装板。

具体实施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

如图 1至图5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外圆辊装置,包括有台架17、气液增压缸1、辊压机构9、阻挡机构8、过渡装置14以及送料装置27;其中,辊压机构9设置于台架17的上端面,用于对转子外形轮廓进行辊圆;气液增压缸1通过支撑架固定设置于台架17上端面的支承座26上,并位于辊压机构9顶上端;气液增压缸1上设有导杆4,导杆4沿竖直方向可伸缩设置于辊压机构9正上方,用于下压转子,使得转子可在辊压机构9上进行辊圆加工,避免脱离辊压机构9;送料装置27倾斜设置于支撑架的一侧,并延伸至辊压机构9处,用于输送转子;阻挡机构8设置于支撑架上,并位于送料装置27的送料道上,用于接收感应器信号后将送料道上的转子压入辊压机构进行辊圆加工;过渡装置14固定设置于台架17的侧边,用于承接辊圆完成后的转子,并继续往下一机构输送和加工;采用上述方案可有效提高转子外轮廓的加工效率,并且能够有效保障加工质量,降低工人劳动强度。

优选地,结合上述方案,如图 1至图5所示,本实施例中,还包有推头23;推头23通过推头支架6设置于辊压机构9上;推头23沿水平方向可伸缩设置于推头支架6上,用于将辊圆后的转子推入过渡装置14上;具体为当转子在辊压机构9上辊圆加工完成后,通过推头23将加工好的转子推入过渡装置14上,以进行下一步运送。

优选地,结合上述方案,如图 1至图5所示,本实施例中,辊压机构9包括有第一辊轮和第二辊轮;第一辊轮和第二辊轮沿水平方向并排设置于台架17的上端面,并通过电机带动旋转;具体地,第一辊轮和第二辊轮相向而转动,以对转子的外形轮廓进行辊圆;电机通过电机安装座29固定设置于台架17底部内;具体地,通过高速电机带动第一辊轮和第二辊轮转动,转子底部在第一辊轮和第二辊轮上进行磨合,转子顶部通过导杆进行下压,以使转子在合理空间内辊圆。

优选地,结合上述方案,如图 1至图5所示,本实施例中,支撑架包括有四根导柱3和固定板20;四根导柱3沿竖直方向固定设置于台架17的上端面;固定板20通过锁紧螺母10、11沿水平方向固定设置于四根导柱3上;导柱3和锁紧螺母10之间还设有垫片12;气液增压缸1固定设置于固定板20的上端面的中心位置;导杆4穿过固定板20通过导套2固定。

优选地,结合上述方案,如图 1至图5所示,本实施例中,还包括有感应器和护罩18;感应器通过感应器支架19设置于固定板20的上端面的侧边,用于给阻挡机构提供翻转感应信号,以对送料道上的转子压入辊压机构。

优选地,结合上述方案,如图 1至图5所示,本实施例中,还包括有三色灯32和控制盒30;三色灯32通过支撑架固定设置于固定板20的上端面;控制盒30设置于固定板20的上端面。

优选地,结合上述方案,如图 1至图5所示,本实施例中,还包括有防护框28和电控箱31;防护框28罩设于台架17上端面;支撑架位于防护框28内,并且固定板20与防护框18的上端面平齐,以使气液增压缸1、控制盒30以及三色灯32外露于防护框外,电控箱31设置于台架17的侧边。

优选地,结合上述方案,如图 1至图5所示,本实施例中,还包括有支撑架还包括有护板5;护板5沿水平方向固定设置于四根导柱3上,并位于固定板20下端;护板5和导柱3之间还设有导套24;护板5中心位置设有通孔;导杆4穿过通孔沿竖直方向设置;浮动接头21设置于导杆4上,并位于护板5和固定板20之间,通孔侧边通过连接法兰13与浮动接头21连接;在护板5和固定板20之间还设有滑板15。

优选地,结合上述方案,如图 6至图8所示,本实施例中,过渡装置包括有芯轴100、摆台300、底板400、气缸700以及缓冲器111;其中芯轴100通过芯轴定位块200可转动设置于摆台300上;摆台300两侧分别设有第一侧板800和第二侧板900;缓冲器111通过缓冲器支架设置于摆台300上;摆台300固定设置于底板400上端面;气缸700固定设置于底板400的下端面,并通过摆台300带动芯轴100转动至水平方向,并穿入转子提起,并转移至下一工位;过渡装置通过安装板120固定设置于台架上;并且在底板400上还设有位置调节块500,用于调节过渡装置的位置。

采用以上技术方案,转子能够自动送料,自动辊压,且精准过渡,而且转子能够自动定位检测;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方案能够有效提高转子外形加工效率、确保加工质量,降低工人劳动强度,从而降低成本。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对本实用新型做任何形式上的限制。任何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范围情况下,都可利用上述所述技术内容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做出许多可能的变动和修饰,或修改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因此,凡是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内容,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对以上实施例所做的任何改动修改、等同变化及修饰,均属于本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