酸轧生产线圆盘剪带钢夹送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027208发布日期:2019-06-26 02:09阅读:348来源:国知局
酸轧生产线圆盘剪带钢夹送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圆盘剪技术领域,尤其是指酸轧生产线圆盘剪带钢夹送装置。



背景技术:

PLTCM圆盘剪切边时,因板形原因(例如边部浪形)和碎边剪剪切钢带震动造成在切边过程中圆盘刀片崩刃,会造成生产成本昂贵。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结构合理、使用效果好的酸轧生产线圆盘剪带钢夹送装置。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技术方案为:酸轧生产线圆盘剪带钢夹送装置,它包括有控制系统,控制系统控制输送带输送带钢,带钢由圆盘剪控制剪切,输送带输送方向两侧安装有夹紧机构,所述的夹紧机构为四组,分别位于输送带输送方向两侧,每一侧两组,所述的夹紧机构包括有辅助压辊、枢轴、连杆、驱动油缸、支座、下夹送辊,其中,下夹送辊固定在圆盘剪输出端的机架中部,支座通过螺栓连接固定在圆盘剪机架顶部,连杆的一端通过枢轴与支座相连,连杆的另一端通过辅助铰销与上夹送臂、辅助夹送臂一端相铰接,上夹送臂另一端与驱动油缸、上夹送辊相铰接,驱动油缸与支座铰接,辅助夹送臂另一端与圆盘剪机架内的辅助压辊铰接,安装后的辅助压辊位于带钢上方。

所述的上夹送辊通过辊轴安装在下夹送辊上方的圆盘剪机架上,安装后的辊轴轴心线与下夹送辊轴心线位于同一竖直平面上。

所述的上夹送辊的辊轴上铰接有气缸铰板,气缸铰板与驱动油缸、上夹送臂相铰接。

本实用新型在采用上述方案后,支座为焊接钢结构件,通过螺栓连接固定在圆盘剪机架上,连杆的一端通过枢轴与支座相连,另一端与驱动机构液压缸相连接,连杆在液压缸的驱动下可以绕枢轴旋转,上夹送辊和辅助压辊装在连杆上;下夹送辊安装在圆盘剪机架上,上夹送辊轴心线与下夹送辊轴心线在同一竖直平面上;辅助压辊采用偏心轴固定,可以根据实际工况调整托辊对带钢的压力。利用减压阀可以调整上下夹送辊对带钢的夹紧力。换剪刀时,连杆绕枢轴旋转至上方合适位置,以方便换剪刀。每条油缸自带两个接近开关,可以有效地控制油缸的行程。未投入使用的刀头所对应的夹送装置处于打开状态。配备本地操作箱 1 套,内含 PLC、通讯模块、开关按钮及电缆等。通过本地操 作箱中的 PLC 控制,实现与圆盘剪的联动,此外也可以单独在本地对压紧装置进行操控。采用本方案后的结构合理、使用效果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所有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为:参见附图1,本实施例所述的酸轧生产线圆盘剪带钢夹送装置包括有控制系统,控制系统控制输送带输送带钢,带钢由圆盘剪控制剪切,输送带输送方向两侧安装有夹紧机构,所述的夹紧机构为四组,分别位于输送带输送方向两侧,每一侧两组,所述的夹紧机构包括有辅助压辊1、枢轴2、连杆3、驱动油缸4、支座5、下夹送辊6,其中,下夹送辊6固定在圆盘剪输出端的机架中部,支座5通过螺栓连接固定在圆盘剪机架顶部,连杆3的一端通过枢轴2与支座5相连,连杆3的另一端通过辅助铰销8与上夹送臂9、辅助夹送臂10一端相铰接,上夹送臂9另一端与驱动油缸4、上夹送辊7相铰接,上夹送辊7通过辊轴安装在下夹送辊6上方的圆盘剪机架上,安装后的辊轴轴心线与下夹送辊6轴心线位于同一竖直平面上,上夹送辊7的辊轴上铰接有气缸铰板11,气缸铰板11与驱动油缸4、上夹送臂9相铰接,驱动油缸4与支座5铰接,辅助夹送臂10另一端与圆盘剪机架内的辅助压辊1铰接,安装后的辅助压辊1位于带钢上方。

本方案通过换向阀D1VW004CNJW、液控单向阀CPOM2DDV、单向节流阀FM2DDSV、三通减压阀PRDB-LAN控制夹送装置与设备原有的上下夹送辊同步关闭,上下夹送辊夹紧力≥500kgf/cm2,以减轻带钢边部抖动,在发生堵边事故时,夹送装置能同步打开。带钢夹送装置作用在带钢边部,在切边时压住带钢边部防止带钢抖动。

本实用新型在采用上述方案后,支座为焊接钢结构件,通过螺栓连接固定在圆盘剪机架上,连杆的一端通过枢轴与支座相连,另一端与驱动机构液压缸相连接,连杆在液压缸的驱动下可以绕枢轴旋转,上夹送辊和辅助压辊装在连杆上;下夹送辊安装在圆盘剪机架上,上夹送辊轴心线与下夹送辊轴心线在同一竖直平面上;辅助压辊采用偏心轴固定,可以根据实际工况调整托辊对带钢的压力。利用减压阀可以调整上下夹送辊对带钢的夹紧力。换剪刀时,连杆绕枢轴旋转至上方合适位置,以方便换剪刀。每条油缸自带两个接近开关,可以有效地控制油缸的行程。未投入使用的刀头所对应的夹送装置处于打开状态。配备本地操作箱 1 套,内含 PLC、通讯模块、开关按钮及电缆等。通过本地操 作箱中的 PLC 控制,实现与圆盘剪的联动,此外也可以单独在本地对压紧装置进行操控。采用本方案后的结构合理、使用效果好。

以上所述之实施例只为本实用新型之较佳实施例,并非以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实施范围,故凡依本实用新型之形状、原理所作的变化,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