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力设备螺栓拆卸操作杆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001097发布日期:2019-10-29 21:49阅读:151来源:国知局
一种电力设备螺栓拆卸操作杆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力设备螺栓拆装装置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力设备螺栓拆卸操作杆。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逐渐进入了电气化的时代,人们身边的电气产品层出不穷,电能作为新一代的清洁能源,使得人们的生活已越来越离不开它;由于电能的传输需要依靠电力设备来完成,因此电力管理部门需要架设电力设备,并定期对电力设备进行维护。

目前很大一部分电力设备处于户外,电力设备上的零部件需要用到许多的螺栓来紧固,由于螺栓的螺纹是等距螺旋线,螺栓上任一段螺纹都是斜线,螺栓受到的压力分解成轴向分力和横向分力,当电力设备遇到大风天气时,电力设备上紧固的螺栓会受到冲击和振动,瞬时间的横向分力大于磨擦力时,螺栓将沿斜面慢慢转动,时间长了之后螺栓就会松动,因此需要电力人员定期的进行维护。

现在对于螺栓的拆装采用的工具主要是电动扳手和手动扳手,本发明人在实际的维护中发现还存在如下缺陷:(1)、由于现有的拆装工具操作距离短,而电力设备上的螺栓连接件一般远离地面,维修时需要电力人员攀爬到电力设备上进行螺栓的拆装,当电力设备的强度较弱不能够攀爬时,则需要借助登高装置来进行拆装,使用不方便,且高处作业存在安全隐患;(2)、在地电位带电作业时,电力人员用现有的拆装工具拆卸螺栓时,距离输电线较近,存在不安全隐患等技术问题。

因此,开发一种电力设备螺栓拆卸操作杆,不但具有迫切的研究价值,也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和工业应用潜力,这正是本实用新型得以完成的动力所在和基础。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上述所指出的现有技术的缺陷,本实用新型人对此进行了深入研究,在付出了大量创造性劳动后,从而完成了本实用新型。

具体而言,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电力设备螺栓拆卸操作杆,以解决现有的拆装工具操作距离短,使用时需要电力人员攀爬到电力设备上进行操作,使用不方便,且高处作业存在安全隐患的技术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电力设备螺栓拆卸操作杆,包括手持装置和工作装置,所述工作装置安装于所述手持装置上;

所述手持装置包括中空的绝缘杆体,所述绝缘杆体的一端固定安装有第一支撑架,所述绝缘杆体的另一端设有手摇机构,所述绝缘杆体的内腔转动安装有第一转轴,所述第一转轴的一端且靠近所述第一支撑架处固定安装有第一齿轮,所述第一转轴的另一端延伸出所述绝缘杆体且与所述手摇机构相连接;

所述工作装置包括第二支撑架,所述第二支撑架上转动安装有中空的第二转轴,所述第二转轴的一端且靠近所述第一支撑架处固定安装有第二齿轮,所述第二齿轮与所述第一齿轮啮合传动,所述第二转轴的另一端可拆卸式安装有用于拆卸电力设备螺栓的拆装机构。

作为一种改进的方案,所述第二支撑架通过蝶形螺栓固定安装于所述第一支撑架上。

作为一种改进的方案,所述第一转轴的两端通过轴承转动安装于所述绝缘杆体的内腔。

作为一种改进的方案,所述手摇机构包括手柄和连接块,所述手柄通过螺栓固定安装于所述连接块上,所述连接块固定安装于所述第一转轴上。

作为一种改进的方案,所述绝缘杆体和所述手柄上均设有防滑层。

作为一种改进的方案,所述第二转轴与所述拆装机构相连接处为多边形结构。

作为一种改进的方案,所述拆装机构包括拆装头和磁铁,所述拆装头与所述第二转轴相连接的一端设有沉槽,所述沉槽的形状与所述第二转轴的多边形结构的外形相同,且与所述第二转轴滑动配合;

所述拆装头的另一端设有与电力设备螺栓头尺寸相同的盲孔,所述盲孔的深度大于所述电力设备螺栓头的厚度,所述磁铁固定安装于所述盲孔中。

作为一种改进的方案,所述沉槽与所述第二转轴之间设有卡紧机构。

作为一种改进的方案,所述卡紧机构包括推块和弹簧,所述推块与所述弹簧相接触的一端设有圆形凹槽,所述推块的另一端为弧形球面,所述推块滑动安装于所述第二转轴的内壁凹槽中,所述弹簧压缩于所述圆形凹槽与所述第二转轴的内壁之间,所述拆装头的沉槽内壁上设有与所述推块的弧形球面相对应的弧形凹槽,当所述拆装机构安装于所述第二转轴上时,所述推块的弧形球面卡入所述弧形凹槽中。

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后,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通过手持装置的绝缘杆体,使电力人员在拆装螺栓时与输电线保持足够的安全距离,保障电力操作人员的人身安全,通过绝缘杆体一端设置的手摇机构,手摇机构通过第一转轴连接第一齿轮,第一齿轮啮合传动带动第二齿轮,第二齿轮带动第二转轴上安装的拆装机构,由此电力人员站在地面上就可以通过螺栓拆装机构对电力设备上的螺栓进行拧紧或者松开,无需登高作业,避免出现安全事故,且操作使用方便。

综上,本实用新型通过上述技术方案,解决了现有的拆装工具操作距离短,使用时需要电力人员攀爬到电力设备上进行操作,使用不方便,且高处作业存在安全隐患的技术问题。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中工作装置与手持装置倾斜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未装配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中工作装置与手持装置之间角度调整范围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中卡紧机构的剖视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中拆装机构的剖视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中拆装机构的俯视示意图;

其中,在图中,各个数字标号分别指代如下的具体含义、元件和/或部件。

图中:1、手持装置,101、绝缘杆体,102、第一支撑架,103、手摇机构,1031、手柄,1032、连接块,104、第一转轴,105、第一齿轮,106、轴承,2、工作装置,201、第二支撑架,202、第二转轴,203、第二齿轮,204、拆装机构,2041、拆装头,2042、磁铁,2043、沉槽,2044、盲孔,3、蝶形螺栓,4、卡紧机构,401、推块,4011、圆形凹槽,4012、弧形球面,402、弹簧,403、弧形凹槽,5、防滑层。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但这些例举性实施方式的用途和目的仅用来例举本实用新型,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实际保护范围构成任何形式的任何限定,更非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局限于此。

如图1和图3所示,电力设备螺栓拆卸操作杆包括手持装置1和工作装置2,工作装置2安装于手持装置1上;

手持装置1包括中空的绝缘杆体101,绝缘杆体101的一端固定安装有第一支撑架102,绝缘杆体101的另一端设有手摇机构103,绝缘杆体101的内腔转动安装有第一转轴104,第一转轴104的一端且靠近第一支撑架102处固定安装有第一齿轮105,第一转轴104的另一端延伸出绝缘杆体101且与手摇机构103相连接;

工作装置2包括第二支撑架201,第二支撑架201上转动安装有中空的第二转轴202,第二转轴202的一端且靠近第一支撑架102处固定安装有第二齿轮203,第二齿轮203与第一齿轮105啮合传动,第二转轴202的另一端可拆卸式安装有用于拆卸电力设备螺栓的拆装机构204。

本实施例中,结合图1和图3所示,电力设备螺栓拆卸操作杆包括手持装置1和工作装置2,工作装置2通过螺栓安装在手持装置1上,当螺栓拧紧时,工作装置2固定安装在手持装置1上,当螺栓松开时,可以调整工作装置2与手持装置1之间的角度,使工作装置2可以在竖直方向和水平方向的夹角内任意调整,如图2和图4所示,增加了不同的使用角度,使电力人员在拆装电力设备上的螺栓时,可以根据螺栓的位置及方向去调整工作装置2与手持装置1的角度,使用螺栓拆卸更加的方便;

手持装置1包括中空的绝缘杆体101,绝缘杆体101的作用在于使电力人员在拆装螺栓时与输电线保持足够的安全距离,通过绝缘杆体101,电力人员站在地面上就可以对螺栓进行拆卸,无需攀爬到电力设备上,使用更加的方便、安全,绝缘杆体101的一端通过螺钉固定安装有第一支撑架102,第一支撑架102的作用在于支撑工作装置2,绝缘杆体101的另一端设置有手摇机构103,绝缘杆体101的内腔通过轴承106转动安装有第一转轴104,第一转轴104靠近第一支撑架102的一端通过螺钉固定安装有第一齿轮105,另一端延伸出绝缘杆体101并与手摇机构103通过螺钉固定连接,通过手摇机构103可以转动第一转轴104,进而带动第一转轴104上固定的第一齿轮105转动;

工作装置2包括第二支撑架201,第二支撑架201通过螺栓固定安装在第一支撑架102上,当螺栓松开时,可以调整第二支撑架201与第一支撑架102之间的角度,使电力操作人员更容易的将拆装机构204对准电力设备上的螺栓,第二支撑架201上通过轴承106转动安装有第二转轴202,第二转轴202靠近第一支撑架102处通过焊接的方式固定安装有第二齿轮203,第二齿轮203与第一齿轮105啮合传动,第二转轴202的另一端可拆卸式安装有用于拆卸电力设备上螺栓的拆装机构204,拆装机构204的作用在于通过拆装头2041上设置的与电力设备螺栓头尺寸相同的盲孔2044将螺栓卡住,进而通过第一齿轮105与第二齿轮203的啮合传动,电力人员通过手摇机构103可以控制拆装机构204的转动,进而实现对螺栓的拧紧或者松开,无需电力人员攀爬到电力设备上,使用、操作更加的方便、安全,保障了电力操作人员的人身安全,同时,对于地电位带电作业,通过电力设备螺栓拆卸操作杆使电力人员与输电线的距离加大,避免发生安全事故,通过采用上述方案,解决了现有的拆装工具操作距离短,使用时需要电力人员攀爬到电力设备上进行操作,使用不方便,且高处作业存在安全隐患的技术问题。

本实施例中,结合图1所示,第二支撑架201通过蝶形螺栓3固定安装于第一支撑架102上,在使用时,第二支撑架201通过蝶形螺栓3固定安装在第一支撑架102上,通过蝶形螺栓3,电力人员可以手动拧紧或者是松开蝶形螺栓3来调整第二支撑架201与第一支撑架102之间的角度,进而更改工作装置2与手持装置1之间的夹角,不需要采用辅助工具,适合在电力人员户外作业。

本实施例中,结合图1所示,第一转轴104的两端通过轴承106转动安装于绝缘杆体101的内腔,在使用时,第一转轴104的两端通过轴承106转动安装于绝缘杆体101的内腔中,通过轴承106使第一转轴104在绝缘杆体101的内腔转动更加顺畅,减少转动阻力,电力人员通过手摇机构103转动转轴时更加省力。

本实施例中,结合图1所示,手摇机构103包括手柄1031和连接块1032,手柄1031通过螺栓固定安装于连接块1032上,连接块1032固定安装于第一转轴104上,绝缘杆体101和手柄1031上均设有防滑层5,在使用时,手摇机构103包括手柄1031和连接块1032,手柄1031呈“L”型结构,方便电力人员手握摇动,手柄1031和绝缘杆体101上缠绕有防滑层5,增大电力操作人员手握的摩擦力,使电力设备螺栓拆卸操作杆在使用时不易滑动,本实施例中,防滑层5采用的材质为防滑橡胶,电力操作人员在手握时更加舒适,手柄1031通过蝶形螺栓3固定安装在连接块1032上,连接块1032通过螺钉固定安装在第一转轴104上,手摇机构103在转动时,第一转轴104也可以同时转动,进而通过第一齿轮105和第二齿轮203的啮合传动带动工作装置2转动实现对螺栓的拧紧或者松开。

本实施例中,绝缘杆体101和第一转轴104均采用绝缘材质,绝缘材质采用的是玻璃钢环氧树脂,玻璃钢环氧树脂着重于力学性能的复合,主要用于承力构件并兼具一定的耐热、耐湿等使用性能,适合绝缘杆体101和第一转轴104的使用,通过采用绝缘材质,使电力人员在带电操作时能够与电路隔离,保证足够的距离,避免发生触电事故,保障电力人员的安全。

本实施例中,结合图3所示,第二转轴202与拆装机构204相连接处为多边形结构,在使用时,第二转轴202与拆装机构204相连接处的外形为多边形结构,多边形结构可以有效的防止第二转轴202与拆装机构204之间的发生相对转动,避免影响使用,第二转轴202与拆装机构204相连接处的多边形结构可以是一体加工成型,也可以通过焊接的方式在第二转轴202上连接上一段多边形结构,多边形结构可以是三角形结构,或者是四边形结构,或者是五边形结构、六边形结构等,本实施例中,第二转轴202与拆装机构204相连接处为正四边形结构,正四边形结构使第二转轴202与拆装机构204的相对转动的阻力大,不易发生相对转动,有效保证了电力设备上螺栓的拆装。

本实施例中,结合图3和图6所示,拆装机构204包括拆装头2041和磁铁2042,拆装头2041与第二转轴202相连接的一端设有沉槽2043,沉槽2043的形状与第二转轴202的多边形结构的外形相同,且与第二转轴202滑动配合;

拆装头2041的另一端设有与电力设备螺栓头尺寸相同的盲孔2044,盲孔2044的深度大于电力设备螺栓头的厚度,磁铁2042固定安装于盲孔2044中,在使用时,拆装机构204包括拆装头2041和磁铁2042,拆装头2041的作用在于实现与电力设备上螺栓的连接,磁铁2042的作用在于当需要拆卸螺栓时可以将螺栓吸附在拆装头2041上,不至于掉落到电力设备上,引发事故,拆装头2041与第二转轴202相连接的一端机加工有沉槽2043,沉槽2043的形状与第二转轴202的多边形结构的外形相同,沉槽2043的深度大于第二转轴202的多边形结构的长度,本实施例中,第二转轴202的多边形结构为正四边形,沉槽2043的形状也是正四边形,沉槽2043的深度比第二转轴202的长度长0.5-1.0cm,沉槽2043与第二转轴202之间滑动配合,方便拆装机构204安装到第二转轴202上;

拆装头2041的另一端通过放电工艺加工有盲孔2044,盲孔2044的尺寸与电力设备螺栓头的尺寸相同,如图7所示,盲孔2044的作用在于使电力设备的螺栓头可以卡入到盲孔2044中,进而通过手摇机构103松开或者拧紧螺栓,盲孔2044的深度大于电力设备螺栓头的厚度,使磁铁2042可以通过粘合剂固定安装在盲孔2044的底部,并且不会影响螺栓的拆装,本实施例中,盲孔2044的深度比电力设备螺栓头的厚度大1.5-2cm,磁铁2042的厚度为1.5cm。

本实施例中,结合图5所示,沉槽2043与第二转轴202之间设有卡紧机构4,卡紧机构4包括推块401和弹簧402,推块401与弹簧402相接触的一端设有圆形凹槽4011,推块401的另一端为弧形球面4012,推块401滑动安装于第二转轴202的内壁凹槽中,弹簧402压缩于圆形凹槽4011与第二转轴202的内壁之间,拆装头2041的沉槽2043内壁上设有与推块401的弧形球面4012相对应的弧形凹槽403,当拆装机构204安装于第二转轴202上时,推块401的弧形球面4012卡入弧形凹槽403中,在使用时,沉槽2043与第二转轴202之间设置有卡紧机构4,卡紧机构4的作用在于将拆装机构204固定安装在第二转轴202上,避免在拆装螺栓时脱落出来,砸伤电力人员,使操作更加安全,卡紧机构4包括推块401和弹簧402,第二转轴202的内壁上机加工有凹槽,凹槽与第二转轴202的外壁之间加工有圆孔,圆孔的尺寸小于凹槽的尺寸,推块401可以滑动安装在内壁的凹槽中,同时推块401的弧形球面4012通过圆孔可以露出第二转轴202,推块401与弹簧402相接触的一端通过铣床加工有圆形凹槽4011,弹簧402压缩安装于圆形凹槽4011与第二转轴202的内壁之间,在不受外界作用力时,弹簧402推动推块401的弧形球面4012露出第二转轴202,当受到外力作用时,推块401压缩弹簧402并收缩于第二转轴202内,在拆装头2041的沉槽2043的内壁上机加工有与推块401的弧形球面4012相对应的弧形凹槽403,当拆装机构204安装在第二转轴202上时,推块401的弧形球面4012会卡在拆装头2041的弧形凹槽403中,使拆装机构204不会轻易的从第二转轴202上脱落下来,避免在使用时发生危险。

为了便于理解,下述给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工作过程:

在使用时,电力设备螺栓拆卸操作杆可以由一个电力人员操作,也可以由两个电力人员协同操作,如图3所示,首先将拆装机构204安装到第二转轴202上并卡紧固定住,根据电力设备上螺栓的位置通过蝶形螺栓3调整第一支撑架102和第二支撑架201之间的角度,进而调整好手持装置1和工作装置2之间的角度,并拧紧蝶形螺栓3,如图1和图2所示,手持绝缘杆体101将拆装机构204的拆装头2041与电力设备的螺栓接触,使螺栓卡入到拆装头2041的盲孔2044中去,并转动手摇机构103,手摇机构103带动第一转轴104转动,进而带动第一转轴104上固定的第一齿轮105转动,第一齿轮105与第二齿轮203之间啮合传动,进而带动第二齿轮203转动,第二齿轮203固定安装在第二转轴202上,使第二转轴202随之转动,同时使第二转轴202上安装的拆装机构204也随之转动,由此实现对电力设备上螺栓的松开或者拧紧,实现对电力设备的维护。

综上可得,本实用新型通过上述实施例,解决了现有的拆装工具操作距离短,使用时需要电力人员攀爬到电力设备上进行操作,使用不方便,且高处作业存在安全隐患的技术问题。

应当理解,这些实施例的用途仅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而非意欲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此外,也应理解,在阅读了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内容之后,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实用新型作各种改动、修改和/或变型,所有的这些等价形式同样落于本申请所附权利要求书所限定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