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拉矫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490903发布日期:2019-08-21 00:57阅读:504来源:国知局
一种拉矫机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拉矫机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拉矫机。



背景技术:

拉伸弯曲矫直机用于消除卷板带材的双边波浪、单边波浪、中间波浪、两肋波浪、翘曲及瓢曲和潜在波形不良等各种三维板形缺陷。

拉伸弯曲矫直机的工作原理是,在其张力辊的拉伸和弯曲辊连续交替反复弯曲的联合作用下,使带材产生塑性延伸而获得矫直的工艺过程。矫直过程是使处于张力作用下的带材,经过弯曲辊剧烈弯曲时,带材由于弯曲应力和拉伸应力的联合作用下产生弹塑性延伸变形,从而使三元形状缺陷得以消除,随后再经矫直辊将残余曲率矫平。弯曲辊的作用使得带材单面受到塑性延伸变形,并且造成整个横截面上的应力不均,根据这种变形原理,带张力的带材至少要通过两个弯曲辊,进行整个板面均匀的延伸,再经过一个矫直辊,对残余应力进行重新分布均衡。

现有技术中,申请号为:201320148340.X的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拉矫机,包括机架、S辊总成、矫平装置和导向辊,矫平装置位于机架的中部,且分别在所述矫平装置前后工序部位处设置一组S辊总成,且在S辊总成与矫平装置之间设置导向辊,矫平装置包括自前向后依次设置的一次弯曲总成、二次弯曲总成、一次矫直总成和二次矫直总成。通过合理设计各个总成的结构,有效解决了薄钢板表面不平整、钢板矫平不彻底的问题。

这种拉矫机的下支撑装置主要通过电机驱动下支撑辊座上升,与上矫平辊挤压薄钢板表面,但是有时候下支撑辊座上升时两端不同步,那么容易出现压力不均,导致单边未矫平或矫平效果差。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拉矫机,用于安装所有下弯曲辊的安装板得到充足支撑,使得所有下弯曲辊给带材的压力保持一致。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拉矫机,包括机架、多组弯曲辊组、多组张紧辊组,一组弯曲辊组包括呈上下错位设置的上弯曲辊和下弯曲辊,拉矫机还包括安装于机架的用于驱动所有下弯曲辊做竖直方向运动的升降装置,安装于机架的用于驱动张紧辊组中的呈上下对称设置的两个张紧辊做相对靠近和相对远离运动的调节装置,升降装置包括用于安装下弯曲辊的安装板、均布且固定于安装板的多个连接杆、用于驱动固定于安装板两侧的连接杆做竖直方向同步运动的驱动机构,所有下弯曲辊轴向固定且周向转动连接于安装板背离连接杆一侧。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带材从多组弯曲辊和多组张紧辊之间穿过以使得带材矫直。当所要矫直的带材厚度改变时,需要改变一组弯曲辊中的上弯曲辊和下弯曲辊之间的纵向距离,和两个相对的张紧辊之间的纵向距离,以便适应带材的厚度。本实用新型通过驱动机构驱动位于两侧的连接杆的升降,来控制与其固定的安装板的纵向高度。由于下弯曲辊全都安装于安装板上,所以能够间接控制下弯曲辊与上弯曲辊之间的距离。由于连接杆均布于安装板,使得安装板得到充足的纵向支撑,进而使得安装于安装板的下弯曲辊能够处于相同位置,使得下弯曲辊给带材的压力保持一致。而一组中的两个相对的张紧辊之间的距离通过调节装置改变。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为:连接杆下方设有一块移动板,且所有所述连接杆均固定连接于移动板。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于所有的连接杆远离安装板的一端都与移动板固定连接,所有的连接杆都被固定于安装板和移动板之间。每个连接杆的两端都被固定,不仅单根连接杆稳定运动,所有的连接杆作为一个整体也稳定运动,所有连接杆同步稳定运动。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为:安装板沿其长度方向的两端固定有滑动凸起,机架上开有沿竖直方向滑动连接于滑动凸起的滑动凹槽。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滑动凸起沿竖直方向在滑动凹槽中滑动,使得安装板沿竖直方向在机架上稳定滑动。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为:固定于安装板两侧的两个连接杆外侧分别固定有外螺纹,驱动机构包括两组动力组件,动力组件包括转动连接于机架的开有与外螺纹螺纹连接的螺纹孔的从动锥齿轮、与从动锥齿轮啮合的主动锥齿轮、固定于机架的用于引导连接杆只沿竖直方向运动的限制件,机架上安装有用于使两个主动锥齿轮同步转动的同步单元,连接杆沿其轴向穿设于从动锥齿轮和机架。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同步单元驱动两个主动锥齿轮一起转动,进而使得分别与两个主动锥齿轮啮合的两个从动锥齿轮,以分别穿设于它们的连接杆的轴线为转动轴线,在机架上原地转动。由于连接杆上固定的外螺纹与从动锥齿轮上的螺纹孔螺纹连接,且限制组件使得连接杆只能沿竖直方向运动。所以,多于单个动力组件而言,从动锥齿轮转动,连接杆会做竖直方向的运动。由于两个从动锥齿轮一起转动,所以,固定于安装板两端的连接杆一起做竖直方向的运动。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同步单元包括穿设且固定于主动锥齿轮的转轴、套设且固定于转轴的直齿轮、套设且啮合于两个直齿轮的齿带、安装于机架的用于驱动其中一个直齿轮转动的第一驱动件。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驱动件驱动其中一个直齿轮转动,套设且啮合于该直齿轮上的齿带带动另一个直齿轮转动。如此,两个直齿轮一起转动,则分别与两个直齿轮固接的两个转轴同步转动,分别与两个转轴固接的两个主动锥齿轮同步转动。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为:连接杆远离安装板一端开有限位槽,限制件内嵌且沿竖直方向滑动连接于限位槽。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限制件内嵌且在限制槽中沿竖直方向滑动,限制了连接杆的转动。使得连接杆的外螺纹与螺纹孔螺纹作用下,只能沿竖直方向运动。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为:调节装置包括安装于机架的位于张紧辊两端的两组移动组件,移动组件包括开有调节槽的调节框、沿竖直方向穿设于调节槽的依次开有正向螺纹和反向螺纹的双向丝杆、内嵌且沿竖直方向滑动连接于调节框内壁的呈上下设置的两个固定块,两个固定块分别与正向螺纹和反向螺纹螺纹连接,张紧辊的两端分别轴向固定且周向转动连接于沿带材宽度方向呈对称设置的两个固定块,双向丝杆两端轴向固定且周向转动连接于调节槽,双向丝杆一端固定有用于转动双向丝杆的转动件。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对于一组移动组件而言,转动件转动双向丝杆,分别与双向丝杆上的正向螺纹和反向螺纹螺纹连接的两个固定块,由于内嵌且沿竖直方向滑动连接于调节槽,所以,两个固定块随双向丝杆转动做相互靠近和相互远离运动。由于张紧辊轴向固定且周向转动连接于固定块,所以两个张紧辊做相互靠近和相互远离运动。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为:两个转动件上套设有呈环状设置的传送带,转动件上固定有用于驱动一个转动件转动的第二驱动件。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二驱动件驱动一个转动件转动,通过传送带使得另一转动件转动。使得两组移动组件处于同步运转中,使得一个张紧辊的两端同时上移或下移。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为:转动件周向开有环槽,传送带内嵌且转动连接于环槽。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传送带内嵌于环槽,使得传送带不会在转动件上发生竖直方向的移动。确保传动带能够稳定传送。

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

1、用于安装下弯曲辊的安装板,通过均布于安装板的连接杆得到充足的纵向支撑,使得所有下弯曲辊给带材的压力保持一致;

2、驱动机构使得固定于安装板两端的连接杆同步做升降运动,使得安装板稳定升降。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剖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调节装置处的剖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同步单元处的立体结构图。

附图标记:1、机架;2、弯曲辊组;21、上弯曲辊;22、下弯曲辊;3、张紧辊组;31、张紧辊;4、升降装置;41、安装板;411、滑动凸起;412、滑动凹槽;42、连接杆;421、限位槽;422、外螺纹;43、驱动机构;431、动力组件;4311、螺纹孔;4312、从动锥齿轮;4313、主动锥齿轮;4314、限制件;432、同步单元;4321、转轴;4322、直齿轮;4323、齿带;4324、第一驱动件;44、移动板;5、调节装置;51、移动组件;511、调节框;512、双向丝杆;5121、正向螺纹;5122、反向螺纹;513、固定块;514、转动件;5141、环槽;515、调节槽;52、传送带;53、第二驱动件;6、带材。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说明。

如图1所示,一种拉矫机,包括机架1、多组弯曲辊组2、多组张紧辊组3、安装于机架1的升降装置4、安装于机架1的用于驱动张紧辊组3中的呈上下对称设置的两个张紧辊31做相对靠近和相对远离运动的调节装置5。一组弯曲辊组2包括由呈上下错位设置的上弯曲辊21和下弯曲辊22,升降装置4能够驱动所有下弯曲辊22做竖直方向运动。

当带材6厚度改变后,升降装置4使得所有下弯曲辊22向下运动,调节装置5改变两个张紧辊31之间的距离,以便适应不同厚度的带材6。

如图1所示,升降装置4包括用于安装下弯曲辊22的安装板41、均布且固定于安装板41的多个连接杆42、用于驱动固定于安装板41两侧的连接杆42做竖直方向同步运动的驱动机构43,所有下弯曲辊22轴向固定且周向转动连接于安装板41背离连接杆42一侧。所述连接杆42下方设有一块移动板44,且所有连接杆42均固定连接于移动板44。安装板41沿其长度方向的两端固定有滑动凸起411,机架1上开有沿竖直方向滑动连接于滑动凸起411的滑动凹槽412。固定于安装板41两侧的两个连接杆42外侧分别固定有外螺纹422。

所有的连接杆42远离安装板41的一端都与移动板44固定连接,所有的连接杆42都被固定于安装板41和移动板44之间。每个连接杆42的两端都被固定,不仅单根连接杆42稳定运动,所有的连接杆42作为一个整体也稳定运动。滑动凸起411沿竖直方向在滑动凹槽412中滑动,使得安装板41沿竖直方向滑动连接于机架1。由于滑动凸起411内嵌于滑动凹槽412,所以滑动凸起411在滑动凹槽412中能够稳定运动。

结合图1和图2所示,驱动机构43包括两组动力组件431,动力组件431包括转动连接于机架1的开有与外螺纹422螺纹连接的螺纹孔4311的从动锥齿轮4312、与从动锥齿轮4312啮合的主动锥齿轮4313、固定于机架1的用于引导连接杆42只沿竖直方向运动的限制件4314,机架1上安装有用于使两个主动锥齿轮4313同步转动的同步单元432,连接杆42沿其轴向穿设于从动锥齿轮4312和机架1。连接杆42远离安装板41一端开有限位槽421,限制件4314内嵌且沿竖直方向滑动连接于限位槽421。同步单元432包括穿设且固定于主动锥齿轮4313的转轴4321、套设且固定于转轴4321的直齿轮4322、套设且啮合于两个直齿轮4322的齿带4323、安装于机架1的用于驱动其中一个直齿轮4322转动的第一驱动件4324。第一驱动件4324为电机。

第一驱动件4324驱动其中一个直齿轮4322转动,套设且啮合于该直齿轮4322上的齿带4323带动另一个直齿轮4322转动。如此,两个直齿轮4322一起转动,则分别与两个直齿轮4322固接的两个转轴4321同步转动,分别与两个转轴4321固接的两个主动锥齿轮4313同步转动。进而使得分别与两个主动锥齿轮4313啮合的两个从动锥齿轮4312,以分别穿设于它们的连接杆42的轴线为转动轴线,在机架1上原地转动。由于连接杆42上固定的外螺纹422与从动锥齿轮4312上的螺纹孔4311螺纹连接,限制件4314内嵌且在限制槽中沿竖直方向滑动,限制了连接杆42的转动。使得连接杆42的外螺纹422与螺纹孔4311螺纹作用下,只能沿竖直方向运动。所以,多于单个动力组件431而言,从动锥齿轮4312转动,连接杆42会做竖直方向的运动。由于两个从动锥齿轮4312一起转动,所以,固定于安装板41两端的连接杆42一起做竖直方向的运动。

如图2所示,调节装置5包括安装于机架1的位于张紧辊31两端的两组移动组件51,移动组件51包括开有调节槽515的调节框511、沿竖直方向穿设于调节槽515的依次开有正向螺纹5121和反向螺纹5122的双向丝杆512、内嵌且沿竖直方向滑动连接于调节框511内壁的呈上下设置的两个固定块513,两个固定块513分别与正向螺纹5121和反向螺纹5122螺纹连接,张紧辊31的两端分别轴向固定且周向转动连接于沿带材66宽度方向呈对称设置的两个固定块513,双向丝杆512两端轴向固定且周向转动连接于调节槽515,双向丝杆512一端固定有用于转动双向丝杆512的转动件514。两个转动件514上套设有呈环状设置的传送带 52,转动件514上固定有用于驱动一个转动件514转动的第二驱动件53。第二驱动件53为电机。转动件514周向开有环槽5141,传送带52内嵌且转动连接于环槽5141。

第二驱动件53驱动一个转动件514转动,通过传送带52使得另一转动件514转动。使得两组移动组件51处于同步运转中,使得一个张紧辊31的两端同时上移或下移。由于传送带52内嵌于环槽5141,使得传送带 52不会在转动件514上发生竖直方向的移动,所以,传动带能够稳定传送。对于一组移动组件51而言,转动件514转动双向丝杆512,分别与双向丝杆512上的正向螺纹5121和反向螺纹5122螺纹连接的两个固定块513,由于内嵌且沿竖直方向滑动连接于调节槽,所以,两个固定块513随双向丝杆512转动做相互靠近和相互远离运动。由于张紧辊31轴向固定且周向转动连接于固定块513,所以两个张紧辊31做相互靠近和相互远离运动。

工作原理:第一驱动件4324驱动位于安装板41两端的两个连接杆42同步做升降运动,使得安装板41稳定升降。如此,安装于安装板41的所有下弯曲辊22的位置一致,则给带材6的压力一致。第二驱动件53驱动上下两个张紧辊31做相互靠近和相互远离运动,使得上下两个张紧辊31给带材6的压力一致。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仅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凡属于本实用新型思路下的技术方案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前提下的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