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缆组件的焊接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541816发布日期:2019-08-27 21:13阅读:280来源:国知局
一种电缆组件的焊接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焊接装置,特别是涉及一种电缆组件的焊接装置。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连接器与电缆的焊接全程均是通过手工操作和控制的;其具体过程中为:首先一手拿着电缆,另一手将连接器放到感应线圈内加热,待锡丝完全融化和流动后停止加热,从而使连接器的端子和电缆焊接在一起,从而得到电缆组件,且最后取出电缆组件。

上述手工对连接器与电缆进行焊接的方法存在如下缺陷:

1)采用手工将连接器放置在线圈内的焊接位置,容易出现连接器放置位置不准确,进而容易使其端子加热不均匀,导致焊锡融化后流动不均匀,最终影响连接器及电缆组件在使用时传输射频信号的能力。

2)加热过程电缆的绝缘介质受热膨胀导致电缆绝缘层膨胀后移,从而在端子末端和电缆的屏蔽层之间产生间隙,并影响产品传输射频信号。



技术实现要素:

鉴于以上所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电缆组件的焊接装置,该焊接装置的焊接合格率更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电缆组件的焊接装置,包括底板、安装在底板上的接头定位座、安装在底板上的滑轨、安装在底板上的焊机、及安装在底板上的限位件,所述接头定位座具有定位槽,所述焊机具有感应线圈,所述焊机能沿滑轨、且能沿靠近和远离接头定位座方向移动,所述限位件用于限制焊机沿靠近接头定位座方向移动的行程。

进一步地,所述限位件为限位轴,所述底板上安装有限位板,所述限位轴与限位板螺纹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焊机安装在三坐标轴调节底座上,所述三坐标轴调节底座具有第一滑块,且所述第一滑块安装在滑轨上,所述焊机能相对于第一滑块沿上下方向、左右方向、及前后方向移动。

进一步地,所述三坐标轴调节底座还包括安装在第一滑块上的第二滑块、安装在第二滑块上的第三滑块、及安装在第三滑块上的第四滑块,所述第二滑块能相对于第一滑块沿左右方向移动,所述第三滑块能相对于第二滑块沿前后方向移动,所述第四滑块能相对于第三滑块沿上下方向移动,所述焊机安装在第四滑块上。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滑块上安装有第一调节轴,所述第一调节轴与第二滑块螺纹连接;所述第二滑块上安装有第二调节轴,所述第二调节轴与第三滑块螺纹连接,所述第三滑块上安装有第三调节轴,所述第三调节轴与第四滑块螺纹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底板上安装有支撑柱,所述支撑柱上安装有升降固定板,所述升降固定板上安装有电缆夹头,所述电缆夹头用于夹持电缆。

进一步地,所述电缆夹头包括两个夹持臂,两个夹持臂的一端能相互靠近和远离,且两个夹持臂的一端均设有夹持凹槽。

进一步地,所述升降固定板上安装有气爪,两个夹持臂的另一端均与气爪固接。

进一步地,所述电缆夹头位于接头固定座的上方。

进一步地,所述接头固定座中设有冷却水路,所述冷却水路具有进口和出口。

如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涉及的电缆组件的焊接装置,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中电缆组件的焊接装置,在使用时,将连接器的一端插在接头定位座的定位槽中,再推动焊机沿滑轨、并向靠近接头定位座方向移动,直至焊机移到至与限位件相接触处,此时焊机停留在设定位置,且连接器的端子位于感应线圈中的设定位置,从而利用感应线圈能对端子进行均匀加热,并保证焊锡融化后流动均匀,进而保证后续连接器的端子能与电缆进行良好焊接,并保证所焊接出的电缆组件质量更高;且相比于采用人工手动将连接器的端子放入感应线圈中进行定位的方式,本电缆组件的焊接装置,利用接头定位座及限位件分别实现对连接器及焊机的定位,从而能保证连接器的端子准确位于感应线圈中的设定位置,并保证本电缆组件的焊接装置的焊接质量稳定性更高,且焊接合格率更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中电缆组件的焊接装置的正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电缆组件的焊接装置在第一种状态下的俯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电缆组件的焊接装置在第二种状态下的俯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三坐标轴调节底座的结构示意图。

元件标号说明

1 底板 61 第一滑块

11 限位板 611 第一调节轴

12 支撑柱 62 第二滑块

13 升降固定板 621 第二调节轴

2 接头定位座 63 第三滑块

3 滑轨 631 第三调节轴

4 焊机 64 第四滑块

41 感应线圈 7 电缆夹头

5 限位件 71 夹持臂

51 限位轴 711 夹持凹槽

6 三坐标轴调节底座 8 气爪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由特定的具体实施例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熟悉此技术的人士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其他优点及功效。

须知,本说明书附图所绘示的结构、比例、大小等,均仅用以配合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以供熟悉此技术的人士了解与阅读,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限定条件,故不具技术上的实质意义,任何结构的修饰、比例关系的改变或大小的调整,在不影响本实用新型所能产生的功效及所能达成的目的下,均应仍落在本实用新型所揭示的技术内容所能涵盖的范围内。同时,本说明书中所引用的如“上”、“下”、“左”、“右”、“中间”及“一”等用语,亦仅为便于叙述明了,而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范围,其相对关系的改变或调整,在无实质变更技术内容下,当亦视为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范畴。

如图1至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电缆组件的焊接装置,包括底板1、安装在底板1上的接头定位座2、安装在底板1上的滑轨3、安装在底板1上的焊机4、及安装在底板1上的限位件5,接头定位座2具有定位槽,焊机4具有感应线圈41,焊机4能沿滑轨3、且能沿靠近和远离接头定位座2方向移动,限位件5用于限制焊机4沿靠近接头定位座2方向移动的行程。本实用新型中电缆组件的焊接装置,在使用时,将连接器的一端插在接头定位座2的定位槽中,再推动焊机4沿滑轨3、并向靠近接头定位座2方向移动,直至焊机4移到至与限位件5相接触处,此时焊机4停留在设定位置,且连接器的端子位于感应线圈41中的设定位置,从而利用感应线圈41能对端子进行均匀加热,并保证焊锡融化后流动均匀,进而保证后续连接器的端子能与电缆进行良好焊接,并保证所焊接出的电缆组件质量更高;且相比于采用人工手动将连接器的端子放入感应线圈41中进行定位的方式,本电缆组件的焊接装置,利用接头定位座2及限位件5分别实现对连接器及焊机4的定位,从而能保证连接器的端子准确位于感应线圈41中的设定位置,并保证本电缆组件的焊接装置的焊接质量稳定性更高,且焊接合格率更高。

如图1和图4所示,本实施例中限位件5为限位轴51,底板1上安装有限位板11,限位轴51与限位板11螺纹连接。本实施例中限位轴51与限位板11螺纹连接,通过转动限位轴51能带限位轴51相对于限位板11沿轴向移动,即限位轴51的位置可调,从而能根据需要调整限位轴51的位置,以实现对焊机4限位位置的调整。本实施例中滑轨3沿左右方向延伸;限位轴51沿左右方向延伸,即限位轴51的位置能沿左右方向调整。在调整限位轴51的位置时,转动限位轴51,使限位轴51相对于限位板11沿左右方向移动,直至限位轴51在左右方向上的位置达到设定要求;随后,在焊接电缆组件过程中,焊机4沿滑轨3、并向左移动,直至焊机4与限位轴51的右端相接触,焊机4停止移动,并被限制在该限位位置处,从而保证此时焊机4的感应线圈41停留在设定位置处,并实现对焊机4的限位位置调整。

如图1至图4所示,本实施例中焊机4安装在三坐标轴调节底座6上,三坐标轴调节底座6具有第一滑块61,且第一滑块61安装在滑轨3上,焊机4能相对于第一滑块61沿上下方向、左右方向、及前后方向移动。在推动焊机4向靠近接头定位座2方向移动过程中,第一滑块61及焊机4一起沿滑轨3移动,以保证第一滑块61及焊机4沿设定路径向靠近接头定位座2方向移动。且本实施例中焊机4能相对于第一滑块61沿上下方向、左右方向、及前后方向移动,在焊接前,先沿上下方向、左右方向、及前后方向调整焊机4与第一滑块61的相对位置,从而保证在焊机4及第一滑块61一起沿滑轨3移到至与定位轴的右端相接触时,焊机4与接头定位座2的相对位置达到设定要求,进而保证此时连接器的端子位于感应线圈41中的设定位置。上述前后方向即X轴方向,左右方向即Y轴方向,前后方向即Z轴方向。

如图1至图4所示,本实施例中三坐标轴调节底座6还包括安装在第一滑块61上的第二滑块62、安装在第二滑块62上的第三滑块63、及安装在第三滑块63上的第四滑块64,第二滑块62能相对于第一滑块61沿左右方向移动,第三滑块63能相对于第二滑块62沿前后方向移动,第四滑块64能相对于第三滑块63沿上下方向移动,焊机4安装在第四滑块64上。同时,如图1至图4所示,本实施例中第一滑块61上安装有第一调节轴611,第一调节轴611与第二滑块62螺纹连接;第二滑块62上安装有第二调节轴621,第二调节轴621与第三滑块63螺纹连接,第三滑块63上安装有第三调节轴631,第三调节轴631与第四滑块64螺纹连接。这样,可根据需要转动第一调节轴611,就能带动第二滑块62、第三滑块63及第四滑块64沿第一调节轴611的轴向、即左右方向相对于第一滑块61移动;转动第二调节轴621,就能带动第三滑块63及第四滑块64相对于第二滑块62沿第二调节轴621的轴向、即前后方向移动;转动第三调节轴631,就能带动第四滑块64相对于第三滑块63沿第三调节轴631的轴向、即上下方向移动,从而实现对焊机4相对于第一滑块61沿上下方向、左右方向、及前后方向的调整。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中底板1上安装有支撑柱12,支撑柱12上安装有升降固定板13,升降固定板13上安装有电缆夹头7,电缆夹头7用于夹持电缆。本实施例利用电缆夹头7夹持住电缆,实现对电缆的固定,并避免在焊接过程中,由于绝缘体膨胀导致电缆用与端子相接触的面后移,从而使电缆与端子的末端产生间隙,进而影响电缆组件传输射频信号的能力。

如图2和图3所示,本实施例中电缆夹头7包括两个夹持臂71,两个夹持臂71的一端能相互靠近和远离,且两个夹持臂71的一端均设有夹持凹槽711。当两个夹持臂71的一端相互靠近时,两个夹持臂71的一端将电缆夹持住,且电缆位于两个夹持凹槽711中,以利用夹持凹槽711容纳、限制电缆,并将电缆牢固地固定住。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施例中升降固定板13上安装有气爪8,两个夹持臂71的另一端均与气爪8固接。本实施例利用气爪8驱动两个夹持臂71动作,以带动两个夹持臂71的一端相互靠近及远离,从而实现将电缆夹紧或松开。气爪8即一种气缸。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中电缆夹头7位于接头定位座2的上方。本实施例中焊机4为感应焊机。本实施例中电缆组件包括上述连接器和电缆,且连接器与电缆焊接。上述夹持臂71也称作线夹。上述限位轴51也称作限位装置尺寸调节阀。本实施例中上述焊机4位于接头定位座2的右方,上述焊机4沿靠近接头定位座2方向移动是指焊机4向左移动;上述焊机4沿远离接头定位座2方向移动是指焊机4向右移动。

本实施例中接头定位座2中设有冷却水路,冷却水路具有进口和出口。在焊接过程中,通过向冷却水路供给冷却水,实现对接头定位座2的冷却,以避免接头定位座2的尺寸因温度过高产生变化,从而影响端子的界面尺寸,并影响连接器与电缆的焊接质量,进而影响电缆组件传输射频信号的能力。本实施例中接头定位座2也称作冷凝模。

本实施例中电缆组件的焊接装置的操作方法如下:

1、焊接前装好冷凝模,确定冷却水路流通;

2、焊接前调整好限位轴51相对于限位板11的位置;

3、将连接器的端子一头垂直插入接头定位座2的定位槽内,然后将电缆摆直,开启气爪8,以驱动电缆夹头7夹持住电缆;

4、推动焊机4,使焊机4沿滑轨3并向连接器移动,直至焊机4及三坐标轴调节底座6与限位轴51的右端相抵靠,如图3所示,此时,焊机4的感应线圈41移动到设定位置,且连接器的端子位于感应线圈41中的设定位置;

5、开启焊机4以持续加热端子,并使锡丝得到充分融化、流动,从而将连接器的端子和电缆焊接在一起;

6、停止加热,待锡丝固化后,沿滑轨3移开焊机4,然后关闭气爪8,电缆夹头7松开电缆,取下电缆组件。

本实施例中电缆组件的焊接装置,利用三坐标轴调节底座6可准确调整焊机4相对于第一滑块61的位置,从而能准确调整焊机4在移动至焊接位置时相对于连接器的位置,进而方便调节连接器的端子在感应线圈41中的位置,并改善加热的均匀性。同时,本焊接装置利用接头定位座2定位连接器的位置,避免采用人工手动定位时导致端子在感应线圈41中的位置不固定,并导致对端子加热不均匀。在焊接电缆组件过程中,焊机4及其感应线圈41是沿滑轨3水平移动,并利用限位轴51对焊机4及感应线圈41进行定位,以保证感应线圈41能准确停留在设定位置,避免感应线圈41与端子相对位置与设定状态不一致,并导致对端子的加热不均匀。另外,本实施例在对端子进行加热时,接头定位座2外接冷却水路,以利用循环冷却水对接头定位座2进行冷却,避免接头定位座2因高温而产生尺寸变化,从而影响端子的界面尺寸,并影响连接器与电缆的焊接质量,进而影响加工完成后的电缆组件传输射频信号的能力。且本实施例在对端子进行加热时,利用电缆夹头7固定住电缆,避免由于绝缘体膨胀导致电缆与端子相接触的面位置后移,从而在电缆和端子的末端产生间隙,并影响电缆组件传输射频信号的能力。本实施例中焊接装置有效提高了电缆组件的焊接合格率,且将产品的一次合格率从70%提高到90%。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有效克服了现有技术中的种种缺点而具高度产业利用价值。

上述实施例仅例示性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及其功效,而非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任何熟悉此技术的人士皆可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及范畴下,对上述实施例进行修饰或改变。因此,举凡所属技术领域中具有通常知识者在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所揭示的精神与技术思想下所完成的一切等效修饰或改变,仍应由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所涵盖。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