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加工机械模具底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578242发布日期:2019-08-31 02:12阅读:339来源:国知局
一种加工机械模具底板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模具底板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加工机械模具底板。



背景技术:

目前的加工模具底部设计比较简单,基本上就是一整块底板,这样使用不方便,而且不便于对模,同样也不便于固定进行机械的加工,现有加工机械模具底板无法对模具进行定位,导致模具安装不便,并且定位不精确。



技术实现要素:

(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不足,现提出一种加工机械模具底板,以解决现有加工机械模具底板无法对模具进行定位,导致模具安装不便,并且定位不精确的问题,达到了能够对模具进行定位,使模具安装方便快捷,并且定位精确的有益效果。

(二)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加工机械模具底板,包括固定板、安装板、固定孔、连接板和定位装置,所述固定板呈L状结构且固定板通过粘合胶与固定板左端进行垂直无缝粘合,所述安装板顶部左后端设置有固定孔,所述连接板呈长方体结构且连接板通过粘合胶与安装板后端右侧进行垂直无缝粘合,所述定位装置与固定板顶部右端及连接板顶部中间进行垂直插接,所述定位装置包括底板、外框、密封挡板、滚针、侧板、保持架、定位杆、碟簧和轴肩挡圈,所述底板与固定板顶部右端及连接板顶部中间进行垂直插接,所述外框呈圆环状结构且外框通过粘合胶与底板上端外端面进行无缝粘合,所述外框内部左端粘接有密封挡板,所述定位杆呈圆柱体结构且定位杆垂直嵌入于底板右端内侧,并且与底板右端内侧面进行垂直枢接,所述滚针呈圆柱体结构且滚针与定位杆前端面进行传动连接,所述保持架呈圆环状结构且保持架通过粘合胶与定位杆上端左侧端面三分之一处进行无缝粘合,所述侧板位于外框内侧右端,并且通过粘合胶与外框内侧右端进行无缝粘合,所述定位杆垂直贯穿于碟簧中部,并且与碟簧中部进行插接,所述轴肩挡圈安装于定位杆上端左端,所述碟簧包括第一碟片和第二碟片,所述定位杆垂直贯穿于第一碟片和第二碟片中部,并且均与第一碟片和第二碟片中部进行插接,所述第一碟片通过粘合胶与第二碟片顶部进行粘接。

进一步的,所述滚针的数量大于2个,并且滚针沿定位杆外表面均匀分布,利于起到增加定位杆支撑的稳定性的作用。

进一步的,所述密封挡板共设置有两个,并且密封挡板沿外框内侧左右两端均匀分布,利于起到对外框进行密封的作用。

进一步的,所述连接板共设置有两个,并且连接板顶部均设置有定位装置,利于起到进行定位的作用,并且使固定更稳固。

进一步的,所述固定孔共设置有四个,并且固定孔沿安装板顶部四角均匀分布,并且固定孔均为圆柱体结构且固定孔的深度与安装板的高度相等,利于起到对安装板进行固定的作用,并且使固定更跟稳固。

进一步的,所述固定板共设置有两个,并且固定板沿安装板上端左右两侧呈对称状分布,利于起到进行定位的作用。

进一步的,所述定位杆上端设置有螺纹,并且螺纹沿定位杆上端外表面均匀分布,利于起到与定位杆进行固定的作用。

进一步的,所述外框为合金材料,硬度高且不易生锈。

进一步的,所述定位杆为碳化钢材料,硬度高,并且抗腐蚀性强。

(三)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相对于现有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为解决模具底板无法对模具进行定位,导致模具安装不便,并且定位不精确的问题,通过设置有定位装置,当模具插接于定位装置上端时,首先通过在外框内部装有袋精密保持器的滚针,从而增加定位杆固定的稳定性和精确性,并且实现了优异的定位性能,并且外框和底板能够吸收定位杆中心的变形,有助于减轻偏置负荷,其中碟簧上端的第一碟片和第二碟片能够对模具冲压时冲击进行吸收和消散能量的作用,达到了能够对模具进行定位,使模具安装方便快捷,并且定位精确的有益效果。

附图说明

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定位装置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定位装置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碟簧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中:固定板-1、安装板-2、固定孔-3、定位装置-4、连接板-5、底板-401、外框-402、密封挡板-403、滚针-404、侧板-405、保持架-406、定位杆-407、碟簧-408、轴肩挡圈-409、第一碟片-4081、第二碟片-4082。

具体实施方式

本技术方案中:

定位装置4、底板401、外框402、密封挡板403、滚针404、侧板405、保持架406、定位杆407、碟簧408、轴肩挡圈409、第一碟片4081和第二碟片4082为本实用新型含有实质创新性构件。

固定板1、安装板2、固定孔3和连接板5为实现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必不可少的连接性构件。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请参阅图1、图2、图3与图4,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加工机械模具底板:包括固定板1、安装板2、固定孔3、连接板5和定位装置4,固定板1呈L状结构且固定板1通过粘合胶与固定板1左端进行垂直无缝粘合,安装板2顶部左后端设置有固定孔3,连接板5呈长方体结构且连接板5通过粘合胶与安装板2后端右侧进行垂直无缝粘合,定位装置4与固定板1顶部右端及连接板5顶部中间进行垂直插接,定位装置4包括底板401、外框402、密封挡板403、滚针404、侧板405、保持架406、定位杆407、碟簧408和轴肩挡圈409,底板401与固定板1顶部右端及连接板5顶部中间进行垂直插接,外框402呈圆环状结构且外框402通过粘合胶与底板401上端外端面进行无缝粘合,外框402内部左端粘接有密封挡板403,定位杆407呈圆柱体结构且定位杆407垂直嵌入于底板401右端内侧,并且与底板401右端内侧面进行垂直枢接,滚针404呈圆柱体结构且滚针404与定位杆407前端面进行传动连接,保持架406呈圆环状结构且保持架406通过粘合胶与定位杆407上端左侧端面三分之一处进行无缝粘合,侧板405位于外框402内侧右端,并且通过粘合胶与外框402内侧右端进行无缝粘合,定位杆407垂直贯穿于碟簧408中部,并且与碟簧408中部进行插接,轴肩挡圈409安装于定位杆407上端左端,碟簧408包括第一碟片4081和第二碟片4082,定位杆407垂直贯穿于第一碟片4081和第二碟片4082中部,并且均与第一碟片4081和第二碟片4082中部进行插接,第一碟片4081通过粘合胶与第二碟片4082顶部进行粘接。

其中,所述滚针404的数量大于2个,并且滚针404沿定位杆407外表面均匀分布,利于起到增加定位杆407支撑的稳定性的作用。

其中,所述密封挡板403共设置有两个,并且密封挡板403沿外框402内侧左右两端均匀分布,利于起到对外框402进行密封的作用。

其中,所述连接板5共设置有两个,并且连接板5顶部均设置有定位装置4,利于起到进行定位的作用,并且使固定更稳固。

其中,所述固定孔3共设置有四个,并且固定孔3沿安装板2顶部四角均匀分布,并且固定孔3均为圆柱体结构且固定孔3的深度与安装板2的高度相等,利于起到对安装板2进行固定的作用,并且使固定更跟稳固。

其中,所述固定板1共设置有两个,并且固定板1沿安装板2上端左右两侧呈对称状分布,利于起到进行定位的作用。

其中,所述定位杆407上端设置有螺纹,并且螺纹沿定位杆407上端外表面均匀分布,利于起到与定位杆407进行固定的作用。

其中,所述外框402为合金材料,硬度高且不易生锈。

其中,所述定位杆407为碳化钢材料,硬度高,并且抗腐蚀性强。

本专利所述的碟簧408又名贝勒维尔弹簧垫圈,最早是100多年前法国J. Belleville发明,碟形弹簧的形状为圆锥碟状,与传统弹簧不同,功能上有其特殊的作用,主要特点是,负荷大,行程短,所需空间小,组合使用方便,维修换装容易,经济安全性高,适用于空间小,负荷大之精密重机械;所述滚针404指的是滚针轴承上的转动体,主要应用于各类轴承,是带圆柱滚子的滚子轴承,滚子像针一样又细又长,这种轴承具有较高的负荷承受能力,径向结构紧凑。

工作原理:首先将加工机械模具底板水平放置于操作平台上端,接下来将六角螺栓通过安装板2上端的四个固定孔3对锁紧,进而对加工机械模具底板进行锁紧固定,接下来通过将模具上端的插接孔对准固定板1和连接板5上端的定位装置4,将模具准确的插接到安装板2上端,使模具精确的固定于固定板1和连接板5内侧及安装板2正顶部;当模具在进行冲压时,通过在外框402内部装有袋精密保持器的滚针404,从而增加定位杆407固定的稳定性和精确性,防止定位杆407产生偏移,并且实现了优异的定位性能,并且当定位杆407产生中心的变形时时,外框402和底板401能够吸收定位杆407中心的变形,有助于减轻定位杆407上端的偏置负荷,其中碟簧408上端的第一碟片4081和第二碟片4082相互叠加能够对模具冲压时冲击进行吸收和消散能量的作用,轴肩挡圈409起到放置定位杆407产生轴向偏移的作用,密封挡板403利于起到增加外框402和定位杆407上端的密封性,增加定位装置4的使用寿命,保持架406利于起到对滚针404进行固定的作用,并且保持架406共设置有两个,使滚针404能够稳固的进行固定。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实用新型。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实用新型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