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四面折弯模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317433发布日期:2019-07-31 22:18阅读:1250来源:国知局
一种四面折弯模具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钣金件加工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四面折弯模具。



背景技术:

常见的钣金件的加工包括落料、冲孔、拉深、抽牙、铆合及折弯等,其各道工序均配有相应的模具进行生产。

现有的显示器背板多为钣金件,通常需要对钣金件进行四面折弯工艺,目前折弯工艺主要是双边成型,而四面折弯则需要进行两次双边折弯,这样容易造成生产不连续、工作效率较低等问题,且折弯部的强度不足。

因此,亟待需要一种模具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四面折弯模具,能够同时实现四面折弯工艺,且能够增强折弯部的强度,保证质量的同时,大大节省时间和成本。

为实现上述目的,提供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四面折弯模具,包括用于成型钣金件的上模组和下模组,所述上模组包括上夹板和设置在所述上夹板上的上凸模,所述下模组包括下夹板和设置在所述下夹板上的下凹模,所述下凹模能够与所述上凸模相配合;所述上凸模上设置有压筋冲头,所述下凹模包括第一拼块、第二拼块、第三拼块和第四拼块,所述第一拼块、所述第二拼块、所述第三拼块和所述第四拼块与所述压筋冲头相对的位置上设置有压筋凹槽,所述压筋凹槽能够与所述压筋冲头相配合。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拼块、所述第二拼块、所述第三拼块和所述第四拼块通过螺钉与所述下夹板固定连接。

进一步地,沿所述第一拼块长度方向上开设有折弯台阶,所述折弯台阶设置在与所述压筋凹槽相对的一侧。

进一步地,所述下模组还包括下脱板,所述下脱板设置在所述下凹模的矩形凹模内。

进一步地,还包括:

导向组件,包括相配合的导柱和套筒,两者中的一个设置在所述上模组上,另一个设置在所述下模组上。

进一步地,所述导柱的直径为20mm。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拼块、所述第二拼块、所述第三拼块和所述第四拼块的材质均为Cr12MoV。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四面折弯模具,包括用于成型钣金件的上模组和下模组,其中,上模组包括上夹板和设置在上夹板上的上凸模,下模组包括下夹板和设置在下夹板上的下凹模,下凹模能够与上凸模相配合;上凸模上设置有压筋冲头,下凹模包括第一拼块、第二拼块、第三拼块和第四拼块,且第一拼块、第二拼块、第三拼块和第四拼块与压筋冲头相对的位置上设置有压筋凹槽,压筋冲头能够与压筋凹槽相配合以成型加强筋。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四面折弯模具,能够同时实现四面折弯工艺,且能够增强折弯部的强度,保证质量的同时,大大节省时间和成本。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的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内容和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钣金件的俯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四面折弯模具的透视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四面折弯模具的侧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下凹模的俯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压筋冲头的侧视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压筋冲头的俯视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下夹板的俯视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下脱板的俯视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钣金件四面折弯后的俯视图。

附图标记:

100-四面折弯模具;200-钣金件;

1-上夹板;

2-上凸模;

3-压筋冲头;

4-下凹模;41-第一拼块;42-第二拼块;43-第三拼块;44-第四拼块;45-压筋凹槽;

5-下夹板;

6-下脱板;

7-导向组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领域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具体实施方式来进一步说明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是本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现有的显示器背板多为钣金件,通常需要对钣金件进行四面折弯工艺,目前折弯工艺主要是双边成型,而四面折弯则需要进行两次双边折弯,这样容易造成生产不连续、工作效率较低等问题。

图1为本实施例中所要进行加工的钣金件200的俯视图,具体加工工艺为,对钣金件200的四个边进行同时折弯。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如图2-6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四面折弯模具100,包括用于成型钣金件200的上模组和下模组,其中,上模组包括上夹板1和设置在上夹板1上的上凸模2,下模组包括下夹板5和设置在下夹板5上的下凹模4,下凹模4能够与上凸模2相配合;下凹模4包括第一拼块41、第二拼块42、第三拼块43和第四拼块44,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拼块41、第二拼块42、第三拼块43和第四拼块44拼接组成矩形凹模,以使下凹模4能够与上凸模2相配合。此外,上凸模2上设置有压筋冲头3,第一拼块41、第二拼块42、第三拼块43和第四拼块44与压筋冲头3相对的位置上设置有压筋凹槽45,压筋冲头3能够与压筋凹槽45相配合,能够在钣金件200折弯部位成型加强筋,以提高折弯部位的稳定性,提高折弯部位的强度。本实施例提供的四面折弯模具100,能够同时实现四面折弯工艺,且能够增强折弯部的强度,保证质量的同时,大大节省时间和成本。

此外,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四面折弯模具100还包括导向组件7,包括相配合的导柱和套筒,两者中的一个设置在上模组上,另一个设置在下模组上。在本实施例中,导柱设置在上凸模2上,套筒设置在下凹模4上,导柱能够沿套筒上下移动,一方面使上凸模2能够沿套筒上下移动,另一方面使上凸模2的上下运动更加平稳,以提高加工质量。在其他实施例中,还可以是套筒设置在上凸模2上,导柱设置在下凹模4上,导柱能够沿套筒上下移动,也能实现上述效果。

具体而言,在本实施例中,导柱的直径为20mm,导柱的长度为80mm,且导柱必须是冲模精密导柱。导柱的数量为4个,设置在上凸模2的四角,以更好的支撑上凸模2。

示例性地,如图4所示,沿第一拼块41长度方向上开设有折弯台阶,折弯台阶设置在与压筋凹槽45相对的一侧,从而能够对钣金件200的外边缘进行进一步地折弯,以成型多个折弯部,提高工作效率。

具体而言,如图7结合4所示,第一拼块41、第二拼块42、第三拼块43和第四拼块44通过螺钉与下夹板5固定连接,以保证下凹模4的稳定性。

可选地,第一拼块41、第二拼块42、第三拼块43和第四拼块44的材质均为Cr12MoV。Cr12MoV多用于制造截面较大、形状复杂、工作负荷较重的合种模具和工具,如冲孔凹模、切边模、滚边模、钢板等。此外,该钢可用于制作材料厚度大于3mm的冲裁模具复杂形状的凸模、凹模、镶块。

进一步地,如图8结合图2所示,下模组还包括下脱板6,下脱板6设置在下凹模4的矩形凹模内,在钣金件200四面折弯成型后,便于钣金件200的取出。

将钣金件200放置在下凹模4上,然后使上模组向下运动,以实现上凸模2和下凹模4的配合,从而得到四面折弯的钣金件200,具体如图9所示。

注意,上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及所运用技术原理。本领域技术人员会理解,本实用新型不限于这里所说的特定实施例,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能够进行各种明显的变化、重新调整和替代而不会脱离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虽然通过以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较为详细的说明,但是本实用新型不仅仅限于以上实施例,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情况下,还可以包括更多其他等效实施例,而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范围决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