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弯成型机的卸料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879831发布日期:2019-10-15 18:58阅读:326来源:国知局
冷弯成型机的卸料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冷弯成型机设备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冷弯成型机的卸料装置。



背景技术:

冷弯成型机是通过顺序配置的多道次成型轧辊,把卷材、带材等金属板带不断地进行横向弯曲,以制成特定断面型材的塑性加工工艺的机械。

公告号为CN208019250U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带有保护膜的金属板装饰条的生产装置,其特征在于依次包括放卷机、贴膜机、冷弯成型机、调直机、切断机、下料架,贴膜机包括机架、设置在机架上的不锈钢带进料定位夹具、设置在机架上且位于不锈钢带进料定位夹具后面的上下胶辊贴膜装置、设置在机架上的保护膜放卷装置。

但是在实际加工型材的过程中,卷材经冷弯成型机成型后穿过切断机并落于下料架上,切断机将型材切断,操作者将切断后的成品从下料架上搬运下来,由于卸料工作完全由操作者手工搬运,在长时间卸料后,使得操作者的劳动强度较大。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冷弯成型机的卸料装置,其优点是:降低了操作者的劳动强度。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实用新型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冷弯成型机的卸料装置,包括安置在地面上并用于支撑下料架的承载板,所述下料架远离切断机的一端与承载板转动连接,所述承载板在靠近切断机的一端铰接有若干第一液压缸,各个所述第一液压缸的活塞杆均与下料架铰接,所述下料架上设有两个相互平行的导向板,地面在所述下料架远离切断机的一端设有基坑,所述基坑内设有倾斜的物料盒,所述物料盒长度大于成品长度,所述物料盒倾斜向上的一端位于下料架远离切断机的一端的下方。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型材切断后,第一液压缸的活塞杆伸长,推动下料架与其连接的一端向上转动,成品沿下料架向下滑动;当成品的一端与物料盒盒底抵触后,由于物料盒倾斜设置,使得成品沿物料盒盒底继续滑动,直至成品整个落至物料盒内,第一液压缸的活塞杆回缩,带动下料架回转至初始位置,方便快捷,无需操作者手工搬运,降低了操作者的劳动强度;同时倾斜设置的物料盒起到了对成品的导向作用,使得成品依次堆叠在物料盒内,方便了操作者的整理工作。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物料盒内嵌设有若干沿长度方向分布的束带,各个所述束带的两端均延伸出物料盒盒口并分别与物料盒相背的两侧抵触。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物料盒内的成品堆叠满后,操作者利用束带将成品捆扎住,方便了操作者将成品整个提出。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物料盒与束带两端抵触的一侧开设有沉孔,所述物料盒侧壁上转动连接有压杆,所述束带的两端均开设有通孔,所述压杆的一端穿过通孔后并插入沉孔内,所述压杆和沉孔孔底分别设有第一磁铁片和第二磁铁片。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第一磁铁片和第二磁铁片的相互吸引力,使得压杆端部固定在沉孔内,此时束带被压杆限制住,减小了成品滑落至物料盒时与束带发生刮擦,从而使束带的两端缩回物料盒内的情况。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基坑坑底设有用于支撑物料盒的基座,所述基座在物料盒倾斜向上的一端设有气缸,所述气缸活塞杆上连接有推板。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捆扎成品前,操作者先启动气缸,气缸活塞杆带动推板移动,推动成品与物料盒的另一端抵触,从而使各个成品齐平,节省了操作者后期整齐成品所需的时间,提高了工作效率。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推板侧壁通过若干压缩弹簧连接有中间板。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气缸驱动推板整齐成品时,中间板与成品抵触,使得压缩弹簧逐渐被压缩,起到了弹性缓冲作用,减小了推板与成品硬性接触而给气缸带来的冲击力,保护了气缸。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基坑坑底设有若干第二液压缸,各个所述液压缸的活塞杆与基座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操作者启动第二液压缸,第二液压缸的活塞缸推动基座上升,使得物料盒移出基坑外,方便了操作者对成品的捆扎以及搬运。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下料架在两个导向板之间开设有通槽,所述通槽相对槽壁间转动连接有若干输料辊。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输料辊使得成品与下料架之间的滑动摩擦转变为滚动摩擦,减小了成品滑落时受到的阻力。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各个所述输料辊上均包裹有橡胶垫。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橡胶垫既减小了成品表面给划伤的可能,又降低了成品滚动时发出的噪音,改善了操作者的工作环境。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地面在所述基坑上方设有行车。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需要将捆扎后的成品从物料盒中提出时,操作者直接用行车的吊钩钩住束带,通过行车将成品吊出,方便快捷,提高了工作效率。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技术效果为:通过卸料装置自动将成品输送至物料盒中,无需操作者手工搬运,降低了操作者的劳动强度,同时成品在物料盒内依次堆叠,再通过气缸驱动推板对成品进行整齐工作,方便了操作者的后期的整理工作。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施例用于体现通槽和输料辊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施例用于体现物料盒和束带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施例用于体现推板和中间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施例用于体现第一磁铁片和第二磁铁片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施例用于体现橡胶垫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下料架;11、承载板;12、第一液压缸;13、导向板;14、基坑;15、物料盒;2、束带;21、沉孔;22、压杆;23、通孔;24、第一磁铁片;25、第二磁铁片;3、基座;31、推板;32、气缸;33、压缩弹簧;34、中间板;35、第二液压缸;4、通槽;41、输料辊;411、橡胶垫;42、行车。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实施例:一种冷弯成型机的卸料装置,如图1和图3所示,包括安置在地面上并用于支撑下料架1的承载板11,下料架1远离切断机的一端与承载板11转动连接,承载板11在靠近切断机的一端铰接有若干第一液压缸12(如图2),各个第一液压缸12的活塞杆均与下料架1铰接,下料架1上设有两个相互平行的导向板13,成品位于两个导向板13之间,两个导向板13均沿下料架1的长度方向延伸且两者之间的距离大于成品宽度;地面在下料架1远离切断机的一端设有基坑14,基坑14内设有倾斜的物料盒15,物料盒15与下料架1分布的同一直线方向上,物料盒15长度大于成品长度,宽度大于产品2cm到3cm,物料盒15倾斜向上的一端位于下料架1远离切断机的一端的下方。

动作过程:卷材经冷弯成型机成型后穿过切断机并落于两个导向板13之间,切断机将型材切断,操作者启动液压缸,液压缸的活塞杆推动下料架1与其连接的一端向远离承载板11方向转动,此时下料架1处于倾斜状态,使得产品沿下料架1向下滑动;当产品滑出下料架1的一端在自身重力作用下与物料盒15盒底抵触时,由于物料盒15倾斜设置,使得产品与物料盒15盒底抵触的一端贴着物料盒15盒底继续移动,直至产品的另一端与下料架1分离并下落至物料盒15内,随后液压缸活塞杆收缩,带动下料架1向靠近承载板11方向转动,恢复至初始位置,方便快捷,无需操作者手动搬运,降低了操作者的劳动强度。

当第二个产品卸料时,其伸出下料架1的一端便在重力作用下抵在第一个产品上并沿第一个产品滑动,最后叠在第一个产品上,后续产品依次堆叠,且由于物料盒15宽度大于产品宽度2cm到3cm,既使得产品可顺利下滑,又减小了产品侧翻的可能,方便了操作者后期的整理工作。

如图2所示,下料架1在两个导向板13之间开设有通槽4,通槽4相对槽壁间转动连接有若干输料辊41,各个输料辊41上均包裹有橡胶垫411(如图6),当产品下滑时,输料辊41滚动,减小了产品所受到的阻力,橡胶垫411则减轻了产品滑动时产生的噪音。

如图4和图5所示,物料盒15内嵌设有若干沿长度方向分布的束带2,即束带2上表面与物料盒15内壁齐平,各个束带2的两端均延伸出物料盒15盒口,且延伸出的两端分别与物料盒15相背的两侧抵触;物料盒15与束带2两端相互抵触的一侧分别开设有沉孔21和通孔23,物料盒15侧壁上转动连接有若干压杆22,压杆22与束带2一一对应且呈L形,压杆22远离与物料盒15转动连接点的一端设有第一磁铁片24,沉孔21孔底设有第二磁铁片25,当操作者转动压杆22,使压杆22的一端穿过通孔23并插入沉孔21内时,压杆22端部在第一磁铁片24和第二磁铁片25的吸引力下被固定在沉孔21内,从而限制了束带2端部的移动。

如图3所示,基坑14坑底设有用于支撑物料盒15的基座3,基座3在物料盒15倾斜向上的一端设有气缸32,气缸32活塞杆上连接有推板31,推板31垂直于物料盒15的倾斜方向,地面在基坑14上方设有行车42。

如图3和图4所示,操作者在卸料前先将束带2铺设在物料盒15内并利用压杆22将束带2得了两端限制住,当产品在物料盒15内堆叠满后,启动第二液压缸35,第二液压缸35的活塞杆驱动推板31推动产品与物料盒15远离第二液压缸35的一端抵触,使得各个产品对齐;之后操作者转动压杆22与沉孔21分离,将束带2的两端打结固定,从而将产品捆扎住,利用行车42的吊钩钩住产品中部的束带2,上提吊钩,便可将产品吊出物料盒15,方便快捷,节省了操作者后期在对产品再进行捆扎所需的时间。

如图4所示,推板31侧壁通过若干压缩弹簧33连接有中间板34,当气缸32驱动推板31移动时,中间板34与产品抵触,使得压缩弹簧33逐渐被压缩,起到了弹性缓冲的作用,减小了推板31与产品的硬性抵触而给第二液压缸35的带来的冲击。

如图3所示,基坑14坑底设有若干竖直的第二液压缸35,各个第二液压缸35的活塞杆均与基座3连接,操作者启动第二液压缸35,第二液压缸35推动基座3向上移动,使得物料盒15的高度上升至基坑14外,方便了操作者对束带2的打结固定。

本具体实施方式的实施例均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