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棘轮扳手自动装配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437663发布日期:2019-04-17 04:20阅读:282来源:国知局
一种棘轮扳手自动装配机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棘轮扳手装配技术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棘轮扳手自动装配机。



背景技术:

棘轮扳手作为一种锁紧工具,在日常生活中经常被用到,棘轮扳手广泛的用于到实际生活中,并且涉及多行多业;棘轮扳手的主要结构乃是由板体和板头可活动的连接构成,这样便于调节角度,所以棘轮扳手在成品之前,需要经过多道零件的装配工作而形成。

对于棘轮扳手的制备过程中,需要将棘轮扳手的端部位置装配d头,转动钮,弹簧,e型片,三角棘爪,盖板等小零件,零件较多,有些加工企业采用人工进行手动装配,然后放置到铆接工位进行压装;这样会存在效率缓慢,而且浪费人力,人工成本高。

因此,实有必要提供一种棘轮扳手自动装配机,代替传统的人工装配,实现自动化生产,提高生产效率。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棘轮扳手自动装配机,该棘轮扳手自动装配机代替了传统的人工装配,实现自动化生产,提高了生产效率。

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棘轮扳手自动装配机,包括机架,所述机架上分别设有第一组装机构和第二组装机构,以及设于所述第一组装机构和所述第二组装机构之间的翻转运送机构,并且三者设置在同一直线上;绕所述第一组装机构依次设有第一输送机构、第二输送机构、第三输送机构和第四输送机构,绕所述第二组装机构依次设有第五输送机构、螺丝给料机构以及锁螺丝机构;所述第一输送机构、所述第二输送机构、所述第三输送机构以及所述第四输送机构依次将各自的零件输送至所述第一组装机构进行组装,所述翻转运送机构将所述第一组装机构中装配起来的所述零件运送至所述第二组装机构上,所述第五输送机构将另一零件输送至所述第二组装机构上,通过所述螺丝给料机构以及所述锁螺丝机构将所述零件进一步组装,最后通过设置在所述机架上的下料机构进行下料。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组装机构包括设于所述机架上的第一转盘组件,以及设于所述第一转盘组件上的数个第一组装组件,所述第一组装组件包括设于所述第一转盘组件上的第一治具,所述第一治具上设有放置手柄的第一限位槽,所述第一限位槽放置所述手柄头部的位置上设有转动组件,所述机架上设有一联动组件,驱动所述转动组件转动;所述第二组装机构包括设于所述机架上的第二转盘组件,以及设于所述第二转盘组件上的数个第二治具。

进一步地,所述转动组件包括弹性件、第一齿条、与所述第一齿条啮合的第一齿轮以及转动连接于所述第一治具上的转动件;所述第一治具内设有齿条容纳槽和齿轮容纳槽,所述齿条容纳槽的一侧壁和所述齿轮容纳槽的一侧壁相通,所述转动件的一端设有放置转向钮的第二限位槽,其另一端与所述第一齿轮连接,所述第一齿轮容置于所述齿轮容纳槽内;所述弹性件的一端与所述齿条容纳槽的一侧壁固定连接,其另一端与所述第一齿条固定连接,所述第一齿条容置于所述齿条容置槽内并与所述第一齿轮啮合;所述联动组件包括设于所述机架上的第一导轨,沿所述第一导轨滑动的第一滑块,所述第一滑块上设有第一连接块,所述第一连接块上设有推动杆,一设于所述机架上的第一气缸推动所述第一连接块沿所述第一导轨滑动,使得所述推动杆插进所述齿条容纳槽并推动所述第一齿条运动。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转盘组件和所述第二转盘组件的结构相同,包括设于所述机架下方的凸轮分割器,所述凸轮分割器的输出轴上设有一转盘,所述凸轮分割器的输入轴与设于所述机架下方的第一电机的电机轴固定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输送机构包括设于所述机架上的第一振动盘,与所述第一振动盘连通的第一皮带输送组件,以及设于所述第一皮带输送组件一端的第一夹持组件,所述第一夹持组件将所述第一皮带输送组件上的零件夹持运送至所述第一组装机构上。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输送机构包括设于所述机架上并位于所述第一输送机构一侧的第二皮带输送组件,设于所述第二皮带输送组件一端的第二夹持组件,所述第二夹持组件将所述第二皮带输送组件上的零件夹持运送至所述第一组装机构上。

进一步地,所述第三输送机构包括设于所述机架上的第一输送组件和第二输送组件,所述第一输送组件和所述第二输送组件均包括设于所述机架上的第二振动盘,以及与所述第二振动盘连通的第一送料块,所述第一送料块上设有导料槽;所述第一送料块的一端设有第一固定台,所述第一固定台上设有第一承载块和第二承载块,所述第一承载块上设有与所述第一输送组件中的所述导料槽连通的第一送料槽,所述第二承载块上设有与所述第二输送组件中的所述导料槽连通的第二送料槽,所述第一固定台上设有第二导轨,所述第二导轨上滑动设有移料块,所述移料块上设有第三送料槽,一设于所述第一固定台上的第三气缸推动所述移料块沿所述第二导轨滑动,当所述第三气缸的活塞杆收缩时,所述第三送料槽与所述第一输送组件中的所述导料槽连通,当所述第三气缸的活塞杆伸出时,所述第三送料槽与所述第二输送组件中的所述导料槽连通;所述第一固定台上还设有第四气缸,所述第四气缸的活塞杆上设有一顶杆,所述顶杆将所述移料块送来的零件顶到与所述第二送料槽中的零件装配,一设于所述机架上的第三夹持组件,将装配好的零件夹持到所述第一组装机构中进行装配。

进一步地,所述第四输送机构包括分别设于所述机架上的第一上料组件,第一机械手组件,第一转接组件,第二机械手以及第二转接组件;所述第一上料组件包括设于所述机架下方的第一固定架,所述第一固定架设有料斗,所述料斗的上方开口穿过所述机架,所述第一固定架上设有朝上设置的第五气缸,所述第五气缸的活塞杆上设有推动块,所述推动块上设有顶起杆,所述顶起杆的上端部插入所述料斗并设有第一放置槽,所述第五气缸推动所述顶起杆在所述料斗中上下运动,使得零件落入所述第一放置槽;所述第一机械手组件将所述第一放置槽中的零件运送到所述第一转接组件上;所述第二转接组件包括设于所述机架上的第一承载台,所述第一承载台上设有第二放置槽,所述第一承载台的一侧设有与其平行的第三导轨,所述第三导轨的滑块上设有朝向所述第一承载台的第六气缸,所述第六气缸的活塞杆上设有移料片,所述移料片的一侧的两端设有与零件配合的第一移料槽,一设于所述机架上的第七气缸推动所述第六气缸沿所述第三导轨滑动;所述第一承载台的一端的侧壁上设有第二移料块,所述第二移料块上设有与所述第二放置槽连通的第二移料槽,所述第二移料块上设有第八气缸,所述第八气缸的活塞杆上设有推料块,所述推料块伸入所述第二移料槽中,一设于所述机架上的第三振动盘与所述第二移料槽连通;所述第三振动盘中的零件振动至所述第二移料槽后,所述推料块将其推至所述第二放置槽中,与所述第二放置槽中的零件配合;所述第二机械手组件将所述第一转接组件上的零件运送至所述第一承载台上;一设于所述机架上的第三机械手组件将所述第一承载台上配合好的零件运送至所述第一组装机构上。

进一步地,所述翻转运送机构包括设于所述机架上的第一驱动组件,设于所述第一驱动组件上的升降组件,以及设于所述升降组件上的翻转运送组件,所述翻转运送组件包括设于所述升降组件上的第一固定板,设于所述第一固定板上并朝下设置的第九气缸,所述第九气缸的活塞杆上设有第二齿条,所述第一固定板上转动连接有一转轴,所述转轴上设有与所述第二齿条啮合的第二齿轮,所述转轴的一端上设有第三手指气缸,所述第三手指气缸的手指上设有第三夹爪。

进一步地,所述第五输送机构包括设于所述机架下方的第四振动盘,与所述第四振动盘连通的顶起上料组件,设于所述机架上的第二驱动组件,以及设于所述第二驱动组件上的第一固定块,所述第一固定块上设有第一导柱,所述第一导柱的一端设有第二固定块,所述第二固定块上设有朝下设置的第十气缸,所述第一导柱滑动设有第一固定板,所述第一固定板上设有朝下设置的第十一气缸,所述第十一气缸上设有取料套,所述第十一气缸的活塞杆上设有第一磁铁,所述第十一气缸驱动所述第一磁铁插进所述取料套,吸取所述顶起上料组件顶上来的零件,并通过所述第二驱动组件驱动其靠近所述第二组装机构,将所述零件放置于所述第二组装机构上。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本发明绕第一组装机构依次设有第一输送机构、第二输送机构、第三输送机构和第四输送机构,绕第二组装机构依次设有第五输送机构、螺丝给料机构以及锁螺丝机构;所述第一输送机构、所述第二输送机构、所述第三输送机构以及所述第四输送机构依次将各自的零件输送至所述第一组装机构进行组装,所述翻转运送机构将所述第一组装机构中装配起来的所述零件运送至所述第二组装机构上,所述第五输送机构将另一零件输送至所述第二组装机构上,通过所述螺丝给料机构以及所述锁螺丝机构将所述零件进一步组装,最后通过设置在所述机架上的下料机构进行下料。通过机器将棘轮扳手的各个零部件组合起来,代替了传统的人工组装,效率高,人工成本低。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所述棘轮扳手自动装配机的总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所述棘轮扳手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所述棘轮扳手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所述棘轮扳手自动装配机的第一组装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所述棘轮扳手自动装配机的第二组装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所述棘轮扳手自动装配机的转动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所述棘轮扳手自动装配机的转动组件装在第一治具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所述棘轮扳手自动装配机的第一输送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9本发明所述棘轮扳手自动装配机的第二输送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10本发明所述棘轮扳手自动装配机的第三输送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11本发明所述棘轮扳手自动装配机的第三输送机构的另一结构示意图;

图12本发明所述棘轮扳手自动装配机的第三输送机构中与第二振动盘连通部分的结构示意图;

图13本发明所述棘轮扳手自动装配机的第三夹持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14为图13中a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15本发明所述棘轮扳手自动装配机的第四输送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16本发明所述棘轮扳手自动装配机的第一上料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17本发明所述棘轮扳手自动装配机的第一机械手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18本发明所述棘轮扳手自动装配机的第四输送机构中的第一转接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19本发明所述棘轮扳手自动装配机的第二转接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20为图19中b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21本发明所述棘轮扳手自动装配机的翻转运送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22本发明所述棘轮扳手自动装配机的第五输送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23本发明所述棘轮扳手自动装配机的顶起上料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24本发明所述棘轮扳手自动装配机的下料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25本发明所述棘轮扳手自动装配机的第一检测机构和第二检测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26本发明所述棘轮扳手自动装配机的第一检测机构和第二检测机构的另一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的发明目的,技术方案及技术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做进一步的说明。应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参照图1,一种棘轮扳手自动装配机,包括机架100,所述机架100上分别设有第一组装机构200和第二组装机构300,以及设于所述第一组装机构200和所述第二组装机构300之间的翻转运送机构400,并且三者设置在同一直线上。通过所述翻转运送机构400将所述第一组装机构200上装配好的零件翻转运送到所述第二组装机构300上。绕所述第一组装机构200依次设有第一输送机构500、第二输送机构600、第三输送机构700和第四输送机构800。绕所述第二组装机构300依次设有第五输送机构900、螺丝给料机构310以及锁螺丝机构320。所述第一输送机构500、所述第二输送机构600、所述第三输送机构700以及所述第四输送机构800依次将各自的零件输送至所述第一组装机构200进行组装,所述翻转运送机构400将所述第一组装机构200中装配起来的所述零件运送至所述第二组装机构300上,所述第五输送机构900将另一零件输送至所述第二组装机构300上,通过所述螺丝给料机构310以及所述锁螺丝机构320将所述零件进一步组装,最后通过设置在所述机架100上的下料机构110进行下料。

请参照图2和图3,本发明所要装配的棘轮扳手为常见的扳手,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以图2所示的棘轮扳手作为组装的实施例。所述棘轮扳手1包括手柄11,弹簧12,e型片13,d头14,盖板19,转向钮15,三角棘爪18,所述手柄11的头部设有第一安装槽16和第二安装槽17,所述d头14和所述三角棘爪18安装于所述第一安装槽16内,所述弹簧12插入到所述e型片13的中间部位,所述转向钮15安装于所述第二安装槽17内,所述弹簧12与所述e型片13的装配体再安装到所述转向钮15内,所述弹簧12与所述转向钮15抵接,所述e型片13与所述三角棘爪18抵接,所述盖板19通过螺丝锁在所述棘轮扳手15的头部,将零件锁在所述第一安装槽16和所述第二安装槽17内。

具体地,参照图4和图5,所述第一组装机构200包括设于所述机架100上的第一转盘组件210,以及设于所述第一转盘组件210上的数个第一组装组件220,所述第一组装组件220包括设于所述第一转盘组件210上的第一治具201,所述第一治具201上设有放置所述手柄11的第一限位槽2011,所述第一限位槽2011放置所述手柄11头部的位置上设有转动组件230,所述机架100上设有一联动组件240,驱动所述转动组件230转动。所述第二组装机构300包括设于所述机架100上的第二转盘组件330,以及设于所述第二转盘组件330上的数个第二治具301,所述第二治具301上设有放置所述手柄11的第二限位槽3011。

具体地,参照图4和图5,所述第一转盘组件210和所述第二转盘组件330的结构相同,包括设于所述机架100下方的凸轮分割器101,所述凸轮分割器101的输出轴上设有一转盘102,所述凸轮分割器101的输入轴与设于所述机架100下方的第一电机103的电机轴固定连接。其中,所述第一治具201沿所述第一转盘组件210的所述转盘102的圆周均匀分布。所述第二治具301沿所述第二转盘组件330的所述转盘102的圆周均匀分布。在本发明中,所述第一治具201和所述第二治具301的数量均为8个。通过所述第一电机103的驱动,使得所述凸轮分割器101带动所述转盘102间歇性转动。

具体地,参照图6和图7,所述转动组件230包括弹性件231、第一齿条232、与所述第一齿条232啮合的第一齿轮233以及转动连接于所述第一治具201上的转动件234。所述第一治具201内设有齿条容纳槽2012和齿轮容纳槽2013,所述齿条容纳槽2012的一侧壁和所述齿轮容纳槽2013的一侧壁相通,使得所述第一齿轮233与所述第一齿条232能够啮合。所述转动件234的一端设有放置所述转向钮15的第二限位槽2341,其另一端与所述第一齿轮233连接,所述第一齿轮233容置于所述齿轮容纳槽2013内。所述弹性件231的一端与所述齿条容纳槽2012的一侧壁固定连接,其另一端与所述第一齿条232固定连接,所述第一齿条232容置于所述齿条容置槽2012内并与所述第一齿轮233啮合。参照图4,所述联动组件240包括设于所述机架100上的第一导轨241,沿所述第一导轨241滑动的第一滑块242,所述第一滑块242上设有第一连接块243,所述第一连接块243上设有推动杆244,一设于所述机架100上的第一气缸245推动所述第一连接块243沿所述第一导轨241滑动,使得所述推动杆244插进所述齿条容纳槽2012并推动所述第一齿条232运动。通过所述第一齿条232和所述第一齿轮233的啮合传动,带动所述转动件234转动,从而使得放置于其上的所述转向钮15转动一定方向。在本发明中,所述弹性件231为弹簧。

具体地,参照图8,所述第一输送机构500包括设于所述机架100上的第一振动盘510,与所述第一振动盘510连通的第一皮带输送组件520,以及设于所述第一皮带输送组件520一端的第一夹持组件530,所述第一夹持组件530将所述第一皮带输送组件520上的零件夹持运送至所述第一组装机构200中的所述第一治具201上。在本发明中,所述零件为转向钮15。所述第一夹持组件530包括设于所述机架100上的第一横向驱动组件540,设于所述第一横向驱动组件540上的第一纵向驱动组件550,所述第一纵向驱动组件550上设有第一旋转气缸531,所述第一旋转气缸531上设有第一手指气缸532,所述第一手指气缸532上设有第一夹爪533。通过所述第一手指气缸532将所述转向钮15夹起,再通过所述第一横向驱动组件540和所述第一纵向驱动组件550将所述转向钮15运送至所述第一组装机构200中的所述第一治具201上方,并将所述转向钮15放置在所述第一治具201中的所述转动件234上。

具体地,参照图9,所述第二输送机构600包括设于所述机架100上并位于所述第一输送机构500一侧的第二皮带输送组件610,设于所述第二皮带输送组件610一端的第二夹持组件620,所述第二夹持组件620将所述第二皮带输送组件610上的零件夹持运送至所述第一组装机构200中的所述第一治具201上。在本发明中,所述零件为手柄11。所述第二夹持组件620包括设于所述机架100上的第二横向驱动组件630,设于所述第二横向驱动组件630上的第二纵向驱动组件640,所述第二纵向驱动组件640上设有第二旋转气缸621,所述第二旋转气缸621上设有第二手指气缸622,所述第二手指气缸622上设有第二夹爪623。通过所述第二手指气缸622将所述手柄11夹起后,所述第二旋转气缸621将所述手柄11转动一定方向后,再通过所述第二横向驱动组件630和所述第二纵向驱动组件640将所述手柄11运送至所述第一组装机构200中的所述第一治具201上方,并将所述手柄11放置在所述第一治具201上。随后,所述第一转盘组件210驱动其上放置有所述手柄11和所述转向钮15的所述第一治具201旋转到靠近所述第三输送机构700处。在本发明中,所述联动组件240设置在所述第三输送机构700处。

具体地,参照图10-12,所述第三输送机构700包括设于所述机架100上的第一输送组件710和第二输送组件720,所述第一输送组件710和所述第二输送组件720均包括设于所述机架100上的第二振动盘701,以及与所述第二振动盘701连通的第一送料块702,所述第一送料块702上设有导料槽7021。所述第二振动盘701与所述导料槽7021连通。在本发明中,所述第一输送组件710中的所述第二振动盘701上放置的是所述弹簧12,所述第二输送组件720中的所述第二振动盘701上放置的是所述e型片13。参照图12,所述第一送料块702的一端设有第一固定台703,所述第一固定台703上设有第一承载块704和第二承载块705,所述第一承载块704上设有与所述第一输送组件710中的所述导料槽7021连通的第一送料槽7041,所述第二承载块705上设有与所述第二输送组件720中的所述导料槽7021连通的第二送料槽7051,所述第一固定台703上设有第二导轨706,所述第二导轨706上滑动设有移料块707,所述移料块707上设有第三送料槽7071,一设于所述第一固定台703上的第三气缸708推动所述移料块707沿所述第二导轨706滑动,当所述第三气缸708的活塞杆收缩时,所述第三送料槽7071与所述第一输送组件710中的所述导料槽7021连通,所述第一输送组件710中的所述第二振动盘701将其内的所述弹簧12通过所述导料槽7021输送至所述第三送料槽7071内,当所述第三气缸708的活塞杆伸出时,所述第三送料槽7071与所述第二输送组件720中的所述导料槽7021连通。所述第二输送组件720中的所述第二振动盘701将其内的所述e型片13输送至所述第二送料槽7051上,所述第一固定台703上还设有第四气缸709,所述第四气缸709的活塞杆上设有一顶杆7091,所述顶杆7091将所述移料块707送来的所述弹簧12顶到与所述第二送料槽7051中的所述e型片13装配,一设于所述机架100上的第三夹持组件730,将装配好的零件夹持到所述第一组装机构200中进行装配。具体地,参照图13和图14,所述第三夹持组件730包括设于所述机架100上的第三横向驱动组件740,设于所述第三横向驱动组件740上的第三纵向驱动组件750,所述第三纵向驱动组件750上设有第六手指气缸731,所述第六手指气缸731上设有第六夹爪732,当所述第六手指气缸731将所述装配好的零件夹持好后,所述第三横向驱动组件740和所述第三纵向驱动组件750驱动所述零件插入所述第一治具201中的所述转向钮15的装配孔中,因为所述弹簧12具有弹力,为了使得所述e型片13不会被弹出,所述第六手指气缸731上还设有挡料块733,使得在所述第六手指气缸731松开所述零件时,不会弹出,在将所述零件插入所述第一治具201中的所述转向钮15的装配孔前,所述联动组件240中的所述推动杆244推动所述第一齿条232运动,使得所述转向钮15转动并露出其上的装配孔,随后,所述零件插入所述第一治具201中的所述转向钮15的装配孔后,所述推动杆244抽出,在所述弹性件231的作用下,所述转向钮15转向原来的位置。

具体地,参照图15,所述第四输送机构800包括分别设于所述机架100上的第一上料组件810,第一机械手组件820,第一转接组件830,第二机械手组件840以及第二转接组件850。参照图16,所述第一上料组件810包括设于所述机架100下方的第一固定架811,所述第一固定架811设有料斗812,所述料斗812的上方开口穿过所述机架100,所述第一固定架811上设有朝上设置的第五气缸813,所述第五气缸813的活塞杆上设有推动块814,所述推动块814上设有顶起杆815,所述顶起杆815的上端部插入所述料斗812并设有第一放置槽816,所述第五气缸813推动所述顶起杆815在所述料斗812中上下运动,使得零件落入所述第一放置槽816。在本发明中,所述料斗812中的零件为d头14,为了使所述d头14不从所述顶起杆815与所述料斗812间的空隙掉下,可以在所述料斗815的下开口设置挡板,仅留让所述顶起杆815上下运动的空隙。所述第一机械手组件820将所述第一放置槽816中的所述d头14运送到所述第一转接组件830上。

具体地,参照图17,所述第一机械手组件820包括设于所述机架上的第四横向驱动组件880,设于所述第四横向驱动组件880上的第四纵向驱动组件890,所述第四纵向驱动组件890上设有朝下设置的第十二气缸821,所述第十二气缸821的活塞杆上设有第二磁铁822,所述第十二气缸821的本体上设有第一取料块823,所述第二磁铁822穿过所述第一取料块823吸取所述第一放置槽816中的d头14,吸取后,所述第十二气缸821的活塞杆收缩,使得所述第二磁铁822向上运动,而所述d头14被所述第一取料块823挡住,从而掉落到所述第一转接组件830上。具体地,参照图18,所述第一转接组件830包括设于所述机架100上的第四导轨831和d头放置块832,滑动设于所述第四导轨831上第四滑块833,所述第四滑块833上设有d头推动片834,一设于所述机架100上的第十三气缸835推动所述第四滑块833沿所述第四导轨831滑动,使得所述d头推动片834推动所述d头放置块832上的d头14从所述d头放置块832的一端移到另一端,从而使得所述d头14更靠近所述第二机械手组件840。

具体地,参照图19,所述第二转接组件850包括设于所述机架100上的第一承载台851,所述第一承载台851上设有第二放置槽8511,所述第一承载台851的一侧设有与其平行的第三导轨852,所述第三导轨852的滑块上设有朝向所述第一承载台851的第六气缸853,所述第六气缸853的活塞杆上设有移料片854,所述移料片854的一侧的两端设有与所述d头14配合的第一移料槽8541,一设于所述机架100上的第七气缸855推动所述第六气缸853沿所述第三导轨852滑动。所述第二机械手组件840将所述第一转接组件830上的所述d头14运送至所述第一承载台851上。通过所述移料片854将所述d头14从所述第一承载台851的一端移动至另一端。参照图20,所述第一承载台851的一端的侧壁上设有第二移料块856,所述第二移料块856上设有与所述第二放置槽8511连通的第二移料槽8561,所述第二移料块856上设有第八气缸857,所述第八气缸857的活塞杆上设有推料块858,所述推料块858伸入所述第二移料槽8561中,一设于所述机架100上的第三振动盘859与所述第二移料槽8561连通。在本发明中,所述第三振动盘859中的零件为三角棘爪18,所述第三振动盘859中的所述三角棘爪18振动至所述第二移料槽8561后,所述推料块858将所述三角棘爪18推至所述第二放置槽8511中,与所述第二放置槽8511中的所述d头14配合。一设于所述机架100上的第三机械手组件870将所述第一承载台851上配合好的零件运送至所述第一组装机构200上(即放置有所述手柄11、所述转向钮15、所述弹簧12和所述e型片13的所述第一治具201上)。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机械手组件840、所述第三机械手组件870与所述第一机械手组件820的结构类似,均通过磁吸的方式将零件吸起。故所述第二机械手组件840与所述第三机械手组件870的具体结构在此不在赘述。

较优地,参照图19,所述第一承载台851的另一侧设有第一翻转组件860,所述第一翻转组件860包括设于所述机架100上的第二固定架861,滑动设于沿所述第二固定架861上的第二固定板862,一设于所述第二固定架861上的第十四气缸863推动所述第二固定板862上下滑动,所述第二固定板862上设有第三旋转气缸864,所述第三旋转气缸864上设有第四手指气缸865,所述第四手指气缸865的手指上设有第四夹爪866。当所述d头14的方向放反时,所述第四手指气缸865夹起所述d头14,藉由所述第三旋转气缸864将所述d头14旋转后,再放置到所述第一承载台851上。

具体地,参照图21,所述翻转运送机构400包括设于所述机架100上的第一驱动组件410,设于所述第一驱动组件410上的升降组件420,以及设于所述升降组件420上的翻转运送组件430,所述翻转运送组件430包括设于所述升降组件420上的第一固定板431,设于所述第一固定板431上并朝下设置的第九气缸432,所述第九气缸432的活塞杆上设有第二齿条433,所述第一固定板431上转动连接有一转轴434,所述转轴434上设有与所述第二齿条433啮合的第二齿轮435,所述转轴434的一端上设有第二手指气缸436,所述第三手指气缸436的手指上设有第三夹爪437。当所述第九气缸432的活塞杆伸出或者收缩时,使得所述第二齿条433和所述第二齿轮435啮合传动,使得所述转轴434转动,从而实现翻转。其中,所述第一驱动组件410和所述升降组件420可以为直线模组,也可以为气缸推动设于导轨上的滑块滑动等常规的驱动方式,其结构和工作原理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所熟知,故具体结构在此不再赘述。通过所述第一驱动组件410和所述升降组件420驱动所述翻转运送组件430靠近所述第一组装机构200或者靠近所述第二组装机构300,从而使得所述翻转运送组件430中的所述第三手指气缸436将所述第一组装机构200中的工件夹取并翻转放置到所述第二组装机构300上。

具体地,参照图22,所述第五输送机构900包括设于所述机架100下方的第四振动盘901,与所述第四振动盘901连通的顶起上料组件910,设于所述机架100上的第二驱动组件920,以及设于所述第二驱动组件920上的第一固定块902,所述第一固定块902上设有第一导柱903,所述第一导柱903的一端设有第二固定块904,所述第二固定块904上设有朝下设置的第十气缸905,所述第一导柱903滑动设有第一固定板906,所述第十气缸905推动所述第一固定板906上下滑动,所述第一固定板906上设有朝下设置的第十一气缸907,所述第十一气缸907上设有取料套9071,所述第十一气缸907的活塞杆上设有第一磁铁9072,所述第十一气缸907驱动所述第一磁铁9072插进所述取料套9071,吸取所述顶起上料组件910顶上来的零件(在本实施例中为所述盖板19),并通过所述第二驱动组件920驱动其靠近所述第二组装机构300,将所述零件放置于所述第二组装机构300上。具体地,所述第二组装机构300将所述第一组装机构200中装配好的棘轮扳手转动至所述第五输送机构900附近后,所述盖板19被放置于所述手柄11的头部,随后由所述螺丝给料机构310给所述锁螺丝机构320供给螺丝后,由所述锁螺丝机构320将所述盖板19锁紧在所述手柄11的头部。其中,所述螺丝给料机构310和所述锁螺丝机构320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所熟知的技术,凡是能实现螺丝自动给料的机构都能作为本发明的螺丝给料机构,例如公开号为cn207629522u公开的一种全自动吹气式螺丝送料机便适用于本发明,故所述螺丝给料机构310的结构与工作原理在此不再赘述。再例如申请号为201821779546.1的中国发明所述的一种电钻夹头组装机,其说明书中所述的第二组装组件,便能将螺丝给料机构中输送过来的螺丝锁紧在工件上,故所述锁螺丝机构320的具体结构及工作原理在此不做赘述,凡是能够自动锁紧螺丝的机构均适用于本使用新型。

具体地,参照图23,所述顶起上料组件910包括设于所述机架100下方的固定柱911,设于所述固定柱911上的第五导轨912,滑动设于所述第五导轨912上的第二连接块913,设于所述固定柱911上并推动所述第二连接块913上下滑动的第十五气缸914,在本发明中,所述第十五气缸914为无杆气缸。所述第二连接块913上设有顶料杆915,所述固定柱911上还设有盖板承载块916,所述盖板承载块916上设有盖板放置槽917,所述顶料杆915穿过所述盖板承载块916并设有与所述盖板放置槽917配合的顶起片918,所述盖板放置槽917与所述第四振动盘901连通,开始,所述第十五气缸914推动所述第二连接块913滑动,使得所述顶起片918位于所述盖板放置槽917内,待所述盖板19从所述第四振动盘901输送到所述顶起片918上后,所述第十五气缸914再推动所述第二连接块913向上运动,使得所述顶料杆915将所述盖板19顶至所述取料套9071处,由所述第一磁铁9072吸取。

其中,所述第二驱动组件920可以为直线模组,也可以为气缸推动设于导轨上的滑块滑动等常规的驱动方式,其结构和工作原理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所熟知,故具体结构在此不再赘述。

当所述棘轮扳手全部组装好后,由所述第二组装机构300将其转动到所述下料机构110附近,由所述下料机构110进行下料。具体地,参照图24,所述下料机构110包括下料组件120和下料输送组件130。所述下料组件120包括设于所述机架100上的第五横向驱动组件121,设于所述第五横向驱动组件121上的第五纵向驱动组件122,所述第五纵向驱动组件122上设有第四旋转气缸123,所述第四旋转气缸123上设有第五手指气缸124,所述第五手指气缸124的手指上设有第五夹爪125。通过所述第五夹爪125将所述棘轮扳手夹取并放置到所述下料输送组件130上进行下料。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皮带输送组件520,所述第二皮带输送组件610以及所述下料输送组件130为常规的皮带输送机构,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所熟知,故其原理和具体结构在此不在赘述。并且,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横向驱动组件540,所述第一纵向驱动组件550,第二横向驱动组件630,第二纵向驱动组件640,第三横向驱动组件740,第三纵向驱动组件750,第四横向驱动组件880,第四纵向驱动组件890,第五横向驱动组件121,以及第五纵向驱动组件122,结构类似,可以为直线模组,也可以为气缸推动设于导轨上的滑块滑动等常规的驱动方式,可以根据空间大小和实际情况适当选择,本发明在此不做限制,其具体结构和工作原理也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所熟知,故在此不在赘述。

较优地,为了在区分所述棘轮扳手是否可以使用,本发明在所述第二组装机构300处还设置了检测的工位,请参照图25,所述检测工位包括第一检测机构和第二检测机构,所述第一检测机构包括压紧组件340和第一旋转组件350,所述压紧组件340包括设于所述机架100上的第三固定架341,设于所述第三固定架341上朝下设置的压紧气缸342,所述压紧气缸342位于所述第二组装机构300中的所述第二治具301的上方,通过所述压紧气缸342的活塞杆将所述棘轮扳手压紧,以便所述第一旋转组件350进行旋转测试。所述第一旋转组件350设置于所述第二组装机构300中的所述转盘102的下方,包括设于所述机架下方的第三固定板351,与所述第三固定板351通过第二导柱352连接的第四固定板353,滑动设于所述第二导柱352上的第四固定架354,所述第四固定架354和所述第二导柱352通过第二导套355进行滑动连接,所述第四固定架354上设有第二电机356,所述第二电机356的电机轴通过一联轴器连接有一旋转套筒357,所述旋转套筒357与所述棘轮扳手的d头14相配合。一设于所述第四固定板353上的推动气缸358推动所述第四固定架354连同所述第二电机356上下运动,使得所述旋转套筒357穿过所述转盘102与所述d头14配合,通过所述第二电机356驱动所述旋转套筒357旋转,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二电机356正转3圈,可正常转为ok,转不动为ng。为了使所述旋转套筒357能够穿过所述转盘102,所述转盘102与所述第二治具301均设有贯穿连通的避空孔3012,以便所述旋转套筒357穿过。在所述第一检测机构检查完后,所述第二组装机构300中的所述转盘102继续间歇性旋转,使得检查过一次的所述棘轮扳手位于所述第二检测机构处进行第二次检查,所述第二检测机构包括拨动组件360和第二旋转组件370,所述拨动组件360包括设于所述机架100上的第五固定架361,所述第五固定架361上设有朝下设置第十六气缸362,所述第十六气缸362位于所述转盘102的上方,所述第十六气缸362的活塞杆上设有第三固定块363,所述第三固定块363上设有第五旋转气缸364,所述第五旋转气缸364上设有拨动块365,所述拨动块365与所述棘轮扳手的转向钮15配合,通过所述第五旋转气缸364使得所述转向钮15转动一定方向,此时,所述第二旋转组件370对所述d头14进行与所述第一旋转组件350检测方向相反的检测,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旋转组件370与所述第一旋转组件350结构相同,区别仅在于两者中的电机转动的方向相反,以便能从两个转动方向来对所述d头14进行检测。

以上内容是结合具体的优选实施方式对本发明所作的进一步详细说明,不能认定本发明的具体实施只局限于这些说明。对于本发明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其架构形式能够灵活多变,可以派生系列产品。只是做出若干简单推演或替换,都应当视为属于本发明由所提交的权利要求书确定的专利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