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车铣复合加工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363985发布日期:2019-04-09 22:17阅读:228来源:国知局
一种车铣复合加工设备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自动化加工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车铣复合加工设备。



背景技术:

国内的车铣复合机床一般只能够加工短轴类车铣件,都不具备一次装夹就能完成加工长轴类车铣件的功能,当遇到长轴类车铣件时,通常采用分工序多机种加工完成,由于使用多工序多机种加工,多次装夹而造成精度差,加工效率低。因此,有必要研究一种车铣复合加工设备。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技术中存在的不足之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结构简单、加工效率高的车铣复合加工设备。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车铣复合加工设备,包括:机械手;分别设置在所述机械手两侧的一车床组件和一铣床组件;以及靠近所述机械手设置的一换刀架机构;其中,所述铣床组件包括一夹持有工件且驱使工件旋转的主轴箱机构、一当铣削所述工件的侧壁时抵顶在所述工件顶部以使工件平稳旋转的尾顶机构、一当铣削所述工件的顶端面时周向抱紧所述工件的抱夹机构,所述抱夹机构位于所述尾顶机构的下方,所述工件上成型有一沿其轴向分布的中心孔。

优选的,所述主轴箱机构包括一设置有减速器的主轴箱体,一设置在所述减速器上且位于所述主轴箱体上方的转盘,一设置在所述转盘上用于竖向支撑工件的芯棒单元,一设置在所述减速器上且位于所述转盘下方的拉刀爪单元,一设置在所述拉刀爪单元上的第七驱动单元,一驱使所述减速器运动进而使得所述转盘、所述芯棒单元、所述拉刀爪单元和所述第七驱动单元旋转的第六驱动单元。

优选的,所述芯棒单元包括一紧固在所述转盘上且内部中空的芯棒主体、一紧固在所述芯棒主体上用于轴向定位所述工件的定位块、一套设在所述芯棒主体上且位于所述定位块上方的膨胀节、一插设在所述芯棒主体的中空腔内的芯杆,所述芯棒主体的侧壁上开设有以便于所述芯杆的顶端部与所述膨胀节铰接的销槽,所述芯杆的底端部与所述拉刀爪单元连接,所述芯棒主体的侧壁上还成型有一环形凸台,所述环形凸台位于所述定位块与所述膨胀节之间。

优选的,所述减速器包括紧固在所述主轴箱体上的减速器外圈、转动设置在所述减速器外圈上的减速器内圈,其中,所述转盘紧固在所述减速器内圈上且随所述减速器内圈的旋转而旋转,所述减速器内圈上紧固设置有一减速器内密封环,所述拉刀爪单元通过所述减速器内密封环设置在所述减速器内圈上,所述拉刀爪单元随所述减速器内圈的旋转而旋转。

优选的,所述拉刀爪单元包括一紧固在所述减速器内密封环内的拉刀爪套筒、一紧固在所述减速器内密封环底端部上的拉杆套筒、一穿设在所述拉杆套筒和所述拉刀爪套筒内的拉杆、一位于所述拉刀爪套筒内且与所述拉杆的一端部螺接用于拉取所述芯杆的拉刀爪,其中,所述拉杆的另一端部与所述第七驱动单元连接,所述第七驱动单元紧固在所述拉杆套筒上。

优选的,所述膨胀节包括一与所述芯杆铰接的第一圆环体q1、一与所述第一圆环体q1固连且与所述第一圆环体q1同轴设置的第二圆环体q2、一与所述第二圆环体q2固连且与所述第二圆环体q2同轴设置的第三圆环体q3,其中,所述环形凸台的顶部成型有圆锥状导向面,所述第二圆环体q2与所述第三圆环体q3之间成型有与所述导向面相配合的倒角q4,由所述第二圆环体q2、所述倒角q4和所述第三圆环体q3组成的环形柱面上成型有若干等间隔分布的细长槽,所述细长槽使得所述环形柱面被分割成若干细长片体。

优选的,所述尾顶机构包括一立座、设置在所述立座上用于抵紧工件的抵顶单元;以及设置在所述立座上且与所述抵顶单元连接用于驱使所述抵顶单元在所述立座上做竖直方向和水平方向的直线往复运动的驱动源单元。

优选的,所述抵顶单元包括一通过第一液压缸座竖直紧固在所述驱动源单元上的第一液压缸、一螺接在所述第一液压缸的活塞杆上的压块、一竖直紧固在所述第一液压缸座上且位于所述第一液压缸正下方的中空套筒座、一通过第一轴承设置在所述套筒座的中空腔内的连接杆、一紧固在所述连接杆顶部且位于所述套筒座的中空腔内的第二轴承、一紧固在所述连接杆的底部且位于所述套筒座外侧的抵顶块,所述压块位于所述套筒座的中空腔内且位于所述第二轴承的上方,所述第一液压缸的活塞杆延伸进所述套筒座的中空腔内,所述连接杆的底端部上还套设有一使得所述套筒座的底部端口密封的衬套,所述连接杆的顶部开设有一用于紧固所述第二轴承的轴承槽,当所述第一液压缸的活塞杆下压时,所述压块抵靠在所述第二轴承上。

优选的,所述抱夹机构包括一第二连接板、一驱使所述第二连接板做竖直方向直线往复运动的第五驱动单元、一紧固在所述第二连接板上的夹座、对称紧固在所述夹座上用于抱紧所述工件的一对定心液压手指,其中,所述定心液压手指上紧固有抱紧块,所述抱紧块上成型有与所述工件的侧壁相配合的弧形凹面。

优选的,所述换刀架机构包括一支撑架、一设置在所述支撑架上的第一驱动单元、一通过所述第一驱动单元设置在所述支撑架上且在所述第一驱动单元的驱动下做竖直方向直线往复运动的刀架、卡设在所述刀架上的多把刀具、一转动设置在所述支撑架上且位于所述刀架上方的防尘盖;以及一设置在所述支撑架上用于驱使所述防尘盖旋转从而使得所述防尘盖具有水平防尘状态和竖直复位状态的第二驱动单元,其中,所述刀架包括一与所述第一驱动单元连接的安装架、紧固在所述安装架上用于夹持所述刀具的多个刀夹,所述刀夹上成型有一用于卡设所述刀具的凹槽。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其有益效果是:本发明提供的车铣复合加工设备,当主轴箱机构的第七驱动单元通过拉刀爪单元向下拉动芯棒单元的芯杆时,膨胀节的底端部抵设在环形凸台上从而使得膨胀节胀开实现将工件胀紧在芯棒主体上,具有工作夹持方便的优点,有效的提高了工件的加工效率;当第七驱动单元通过拉刀爪单元向上推动芯杆时,膨胀节的底端部脱离所述环形凸台而复位,此时,可方便的将工件取下,本发明中,通过rv减速器带动转盘、芯棒单元、拉刀爪单元和第七驱动单元旋转,进而实现工件的旋转,具有结构简单、使用方便的优点;尾顶机构通过驱动源单元驱使抵顶单元在立座上做竖直方向和水平方向的直线往复运动从而使得抵顶单元抵靠在工件的顶部,具有结构简答、操作方便的优点;连接杆通过第一轴承转动设置在套筒座的中空腔内,当抵顶块抵靠在工件的顶部时,第一液压缸驱使压块下移使得该压块压设在第二轴承上,此时,该抵顶块可跟随工件而旋转且可提供稳定可靠的支撑力,避免工件因支撑不稳而晃动,具有结构简单、支撑稳定可靠的优点;抵顶块呈圆盘状,与传统的圆锥状的顶尖相比,具有支撑稳定可靠、使用寿命长的优点;抱夹机构用于抱紧工件,以便于铣削工件的顶端面;换刀架机构通过第一气缸、第一直线滑轨单元驱使刀架做竖直方向的直线往复运动,从而可实现刀具的升降,以便于机械手的换刀作业,具有结构简单、使用方便的优点;刀夹上成型有凹槽,凹槽的槽壁上设置有弹簧滚珠,刀柄上成型有与该弹簧滚珠相卡合的环状珠槽,具有卡合方便的优点;防尘盖能够有效的防止灰尘、加工过程中产生的飞屑等杂物落在刀具上,从而保证了刀具与机械手的安装契合度。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所述车铣复合加工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的铣床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的主轴箱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的主轴箱机构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4中p区域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的主轴箱机构的部分结构分解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的主轴箱机构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发明的主轴箱机构的内部分解结构示意图之一;

图9是本发明的主轴箱机构的内部分解结构示意图之二;

图10是本发明的拉刀爪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图11是本发明的芯棒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图12是本发明的芯棒主体和环形凸台之间的位置关系示意图;

图13是本发明的夹持块的结构示意图;

图14是本发明的膨胀节的结构示意图;

图15是本发明的转盘和定位环之间的位置关系示意图;

图16是本发明的拉刀爪套筒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17是本发明的抱夹机构和尾顶机构之间的位置关系示意图;

图18是本发明的防尘罩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图19是本发明的抵顶单元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20是本发明的抵顶单元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21是本发明的连接杆的结构示意图;

图22是本发明的第四驱动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图23是本发明的换刀架机构的结构示意图之一;

图24是本发明的换刀架机构的结构示意图之二;

图25是本发明的换刀架机构的结构示意图之三;

图26是本发明的刀柄的结构示意图;

图27是本发明的刀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28是本发明的刀夹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00、车床组件;200、铣床组件;40、机械手;50、抱夹机构;51、第二连接板;52、第五驱动单元;53、夹座;54、定心液压手指;55、抱紧块;60、主轴箱机构;61、主轴箱体;62、转盘;63、芯棒单元;631、芯棒主体;632、芯杆;633、夹持块;634、销轴;635、销槽;636、定位块;637、膨胀节;638、环形凸台;639、细长槽;64、第六驱动单元;641、伺服电机;642、小齿轮;65、第七驱动单元;66、拉刀爪单元;661、拉杆套筒;662、拉杆;663、端盖;664、拉刀爪套筒;665、拉刀爪;67、减速器;671、减速器外圈;672、减速器内圈;673、减速器内密封环;674、大齿轮;68、定位环;70、工件;80、尾顶机构;81、立座;811、直线导轨;82、第三驱动单元;821、第一丝杆电机;822、第一丝杆;83、第一连接板;84、第四驱动单元;841、第二液压缸;842、安装板;843、导向杆;844、导向座;85、抵顶单元;851、第一液压缸座;852、第一液压缸;853、压块;854、连接杆;855、第一轴承;856、第二轴承;857、衬套;858、套筒座;859、抵顶块;86、防尘罩单元;861、第一罩体;862、第二罩体;863、第三罩体;90、换刀架机构;91、支撑架;911、支架;912、支座;92、第一驱动单元;921、第一气缸;922、第一直线滑轨单元;93、刀架;931、竖直板;932、水平板;933、刀夹;934、缺口;94、防尘盖;941、延伸臂;942、转轴;943、轴承座;95、第二驱动单元;951、气缸座;952、旋转气缸;953、联轴器;96、刀具;961、刀柄;962、刀具主体;963、珠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以令本领域技术人员参照说明书文字能够据以实施。本发明中所涉及的顶部、底部方向与附图中的顶部、底部方向相同。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车铣复合加工设备,包括:机械手40;分别设置在所述机械手40两侧的一车床组件100和一铣床组件200;以及靠近所述机械手40设置的一换刀架机构90;其中,所述铣床组件200包括一夹持有工件70且驱使工件70旋转的主轴箱机构60、一当铣削所述工件70的侧壁时抵顶在所述工件70顶部以使工件平稳旋转的尾顶机构80、一当铣削所述工件70的顶端面时周向抱紧所述工件70的抱夹机构50,所述抱夹机构50位于所述尾顶机构80的下方,所述工件70上成型有一沿其轴向分布的中心孔。

作为本方案的一实施例,如图3至图14所示,所述主轴箱机构60包括一设置有减速器67的主轴箱体61,一设置在所述减速器67上且位于所述主轴箱体61上方的转盘62,一设置在所述转盘62上用于竖向支撑工件70的芯棒单元63,一设置在所述减速器67上且位于所述转盘62下方的拉刀爪单元66,一设置在所述拉刀爪单元66上的第七驱动单元65,一驱使所述减速器67运动进而使得所述转盘62、所述芯棒单元63、所述拉刀爪单元66和所述第七驱动单元65旋转的第六驱动单元64。

作为本方案的一实施例,如图11至图14所示,所述芯棒单元63包括一紧固在所述转盘62上且内部中空的芯棒主体631、一紧固在所述芯棒主体631上用于轴向定位所述工件70的定位块636、一套设在所述芯棒主体631上且位于所述定位块636上方的膨胀节637、一插设在所述芯棒主体631的中空腔内的芯杆632,所述芯棒主体631的侧壁上开设有以便于所述芯杆632的顶端部与所述膨胀节637铰接的销槽635,所述芯杆632的底端部与所述拉刀爪单元66连接,所述芯棒主体631的侧壁上还成型有一环形凸台638,所述环形凸台638位于所述定位块636与所述膨胀节637之间,当所述第七驱动单元65通过所述拉刀爪单元66向下拉动所述芯杆632时,所述膨胀节637的底端部抵设在所述环形凸台638上从而使得所述膨胀节637胀开实现将所述工件70胀紧在所述芯棒主体631上。

作为本方案的一实施例,如图7至图8所示,所述减速器67为rv减速器,所述减速器67包括紧固在所述主轴箱体61上的减速器外圈671、转动设置在所述减速器外圈671上的减速器内圈672,其中,所述转盘62紧固在所述减速器内圈672上且随所述减速器内圈672的旋转而旋转,所述减速器内圈672上紧固设置有一减速器内密封环673,所述拉刀爪单元66通过所述减速器内密封环673设置在所述减速器内圈672上,所述拉刀爪单元66随所述减速器内圈672的旋转而旋转。

作为本方案的一实施例,如图7所示,所述第六驱动单元64包括一伺服电机641、一紧固在所述伺服电机641的输出轴上的小齿轮642,其中,所述减速器67内置有一与所述小齿轮642相啮合的大齿轮674,所述大齿轮674紧固在所述减速器内圈672上。

作为本方案的一实施例,如图8至图10所示,所述拉刀爪单元66包括一紧固在所述减速器内密封环673内的拉刀爪套筒664、一紧固在所述减速器内密封环673底端部上的拉杆套筒661、一穿设在所述拉杆套筒661和所述拉刀爪套筒664内的拉杆662、一位于所述拉刀爪套筒664内且与所述拉杆662的一端部螺接用于拉取所述芯杆632的拉刀爪665,其中,所述拉杆662的另一端部与所述第七驱动单元65连接,所述第七驱动单元65紧固在所述拉杆套筒661上,本发明中,所述拉杆套筒661的顶端部通过端盖663紧固在所述减速器内密封环673底端部上,所述端盖663上成型有供所述拉杆662贯穿的拉杆孔。

作为本方案的一实施例,如图16所示,所述拉刀爪套筒664内成型有一第一圆孔、一与所述第一圆孔连通且同轴设置的第二圆孔,所述第二圆孔位于所述第一圆孔的上方,所述第二圆孔的孔径值大于所述第一圆孔的孔径值,即所述第二圆孔与所述第一圆孔存在一孔径差值。当所述拉刀爪665向上移动时,由于所述第二圆孔的孔径值大于所述第一圆孔的孔径值,此时,所述拉刀爪665张开;当所述拉刀爪665向下移动时,由于所述第二圆孔的孔径值大于所述第一圆孔的孔径值,此时,所述拉刀爪665收拢。

作为本方案的一实施例,如图11和图13所示,所述芯杆632的底端部上螺接有一便于所述拉刀爪665夹取的夹持块633,所述夹持块633包括一与所述芯杆632的底端部螺接的第一夹持圆柱块m1、一固定设置在所述第一夹持圆柱块m1底部的第二夹持圆柱块m2、一成型在所述第二夹持圆柱块m2底部的第三夹持圆柱块m3,其中,所述第一夹持圆柱块m1、所述第二夹持圆柱块m2和所述第三夹持圆柱块m3同轴设置,所述第一夹持圆柱块m1的直径大于所述第三夹持圆柱块m3的直径,所述第三夹持圆柱块m3的直径大于所述第二夹持圆柱块m2的直径。

作为本方案的一实施例,如图14所示,所述膨胀节637包括一与所述芯杆632铰接的第一圆环体q1、一与所述第一圆环体q1固连且与所述第一圆环体q1同轴设置的第二圆环体q2、一与所述第二圆环体q2固连且与所述第二圆环体q2同轴设置的第三圆环体q3,其中,所述环形凸台638的顶部成型有圆锥状导向面,所述第二圆环体q2与所述第三圆环体q3之间成型有与所述导向面相配合的倒角q4,由所述第二圆环体q2、所述倒角q4和所述第三圆环体q3组成的环形柱面上成型有若干等间隔分布的细长槽639,所述细长槽639使得所述环形柱面被分割成若干细长片体。

作为本方案的一实施例,如图11所示,所述芯杆632的顶部紧固有一销轴634,所述芯杆632通过所述销轴634与所述膨胀节637相铰接。如图12所示,所述环形凸台638呈圆环柱状体,所述环形凸台638的外圈直径与所述工件70的中心孔的孔径相等。如图15所示,所述芯杆632上还套设有一用于与所述转盘62对接的定位环68。

作为本方案的一实施例,如图17至图22所示,所述尾顶机构80包括一立座81、设置在所述立座81上用于抵紧工件70的抵顶单元85;以及设置在所述立座81上且与所述抵顶单元85连接用于驱使所述抵顶单元85在所述立座81上做竖直方向和水平方向的直线往复运动的驱动源单元。

作为本方案的一实施例,如图19和图20所示,所述抵顶单元85包括一通过第一液压缸座851竖直紧固在所述驱动源单元上的第一液压缸852、一螺接在所述第一液压缸852的活塞杆上的压块853、一竖直紧固在所述第一液压缸座851上且位于所述第一液压缸852正下方的中空套筒座858、一通过第一轴承855设置在所述套筒座858的中空腔内的连接杆854、一紧固在所述连接杆854顶部且位于所述套筒座858的中空腔内的第二轴承856、一紧固在所述连接杆854的底部且位于所述套筒座858外侧的抵顶块859,所述压块853位于所述套筒座858的中空腔内且位于所述第二轴承856的上方,所述第一液压缸852的活塞杆延伸进所述套筒座858的中空腔内,所述第一液压缸座851上成型有供所述第一液压缸852的活塞杆延伸进所述套筒座858的中空腔内的连接孔,所述连接杆854的底端部上还套设有一使得所述套筒座858的底部端口密封的衬套857,所述连接杆854的顶部开设有一用于紧固所述第二轴承856的轴承槽,当所述第一液压缸852的活塞杆下压时,所述压块853抵靠在所述第二轴承856上。

作为本方案的一实施例,如图19和图20所示,所述压块853上设置有一螺纹孔,所述第一液压缸852的活塞杆通过所述螺纹孔与所述压块853螺接。

作为本方案的一实施例,如图19和图20所示,所述抵顶块859呈圆盘状。

作为本方案的一实施例,如图21所示,所述连接杆854包括一成型有所述轴承槽的第一圆柱体c1、一位于所述第一圆柱体c1正下方且套设有所述衬套857的第三圆柱体c3、一连接所述第一圆柱体c1和所述第三圆柱体c3且套设有所述第一轴承855的第二圆柱体c2,其中,所述第一圆柱体c1、所述第二圆柱体c2和所述第三圆柱体c3同轴设置。

作为本方案的一实施例,如图17和图18所示,所述驱动源单元包括一设置在所述立座81上的第一连接板83、一设置在所述立座81上用于驱使所述第一连接板83在所述立座81上做竖直方向的直线往复运动的第三驱动单元82、设置在所述第一连接板83上用于驱使所述抵顶单元85在所述第一连接板83上做水平方向的直线往复运动的第四驱动单元84,其中,所述抵顶单元85设置在所述第四驱动单元84上,所述立座81上竖直紧固有直线导轨811,所述直线导轨811上滑动设置有滑块,所述第一连接板83通过所述滑块设置在所述直线导轨811上。

作为本方案的一实施例,如图17和图18所示,所述第三驱动单元82包括一竖直设置在所述立座81上的第一丝杆822、螺接在所述第一丝杆822上的第一丝杆螺母、一设置在所述立座81上用于驱动所述第一丝杆822旋转从而使得所述第一连接板83做竖直方向直线往复运动的第一丝杆电机821,其中,所述第一连接板83与所述第一丝杆螺母紧固连接。

作为本方案的一实施例,如图22所示,所述第四驱动单元84包括一紧固在所述第一连接板83上的第二液压缸841、紧固在所述第一连接板83上且对称位于所述第二液压缸841两侧的多个导向座844、滑动设置在所述导向座844上且对称位于所述第二液压缸841两侧的一对导向杆843、一与所述第二液压缸841的活塞杆紧固连接的安装板842,其中,所述安装板842还与所述导向杆843固连。

作为本方案的一实施例,所述安装板842包括一与所述第二液压缸841的活塞杆和所述导向杆843的一端部固连的第一层板、一紧固在所述导向杆843的另一端部上的第二层板、一连接所述第一层板和所述第二层板的第三层板,所述第三层板的一端部与所述第一层板固连、另一端部与所述第二层板固连。

作为本方案的一实施例,如图18所示,所述立座81上还设置有防尘罩单元86,所述防尘罩单元86包括一设置在所述第一连接板83和所述第二连接板87之间的第一罩体861、一位于所述第一罩体861上方的第二罩体862、一位于所述第一罩体861下方的第三罩体863,所述第一罩体861、所述第二罩体862和所述第三罩体863均具有弹性伸缩性能,其中,所述第一罩体861的顶端部紧固在所述第一连接板83上、底端部紧固在所述第二连接板87上;所述第二罩体862的顶端部紧固在所述立座81上、底端部紧固在所述第一连接板83上;所述第三罩体863的顶端部紧固在所述第二连接板87上、底端部紧固在所述立座81上。

作为本方案的一实施例,如图17所示,所述抱夹机构50包括一第二连接板51、一驱使所述第二连接板51做竖直方向直线往复运动的第五驱动单元52、一紧固在所述第二连接板51上的夹座53、对称紧固在所述夹座53上用于抱紧所述工件70的一对定心液压手指54,其中,所述定心液压手指54上紧固有抱紧块55,所述抱紧块55上成型有与所述工件70的侧壁相配合的弧形凹面;本发明中,所述第五驱动单元52包括设置在所述立座81上的第二丝杆、螺接在在所述第二丝杆上的第二螺母、安装在所述立座81上用于驱使所述第二丝杆旋转的第二丝杆电机,所述第二连接板51紧固在所述第二螺母上和所述直线导轨811的滑块上。本发明中,所述第二连接板51和所述第一连接板83共用所述直线导轨811,能够有效的简化结构,具有结构简单紧凑的优点。

作为本方案的一实施例,如图23至28所示,所述换刀架机构90包括一支撑架91、一设置在所述支撑架91上的第一驱动单元92、一通过所述第一驱动单元92设置在所述支撑架91上且在所述第一驱动单元92的驱动下做竖直方向直线往复运动的刀架93、卡设在所述刀架93上的多把刀具96、一转动设置在所述支撑架91上且位于所述刀架93上方的防尘盖94;以及一设置在所述支撑架91上用于驱使所述防尘盖94旋转从而使得所述防尘盖94具有水平防尘状态和竖直复位状态的第二驱动单元95,其中,所述刀架93包括一与所述第一驱动单元92连接的安装架、紧固在所述安装架上用于夹持所述刀具96的多个刀夹933,所述刀夹933上成型有一用于卡设所述刀具96的凹槽。

作为本方案的一实施例,如图24所示,所述支撑架91包括一支架911、一紧固在所述支架911上的支座912,其中,所述支座912紧固于所述支架911的顶部;如图25所示,所述第一驱动单元92包括一紧固在所述支撑架91上的第一气缸921、竖直紧固在所述支撑架91上的多个第一直线滑轨单元922,其中,所述第一气缸921的活塞杆通过一连接块与所述刀架93的安装架紧固连接,所述第一直线滑轨单元922并排设置在所述支撑架91上,所述第一直线滑轨单元922包括竖直紧固在所述支撑架91上的第一直线滑轨、滑动设置在所述第一直线滑轨上的第一滑块,其中,所述第一滑块与所述刀架93的安装架紧固连接。

作为本方案的一实施例,如图27所示,所述刀架93的安装架包括一紧固在所述滑块上的竖直板931、一固定设置在所述竖直板931上的水平板932,其中,所述水平板932与所述竖直板931相垂直,所述刀夹933水平紧固在所述水平板932上,所述竖直板931上成型有多个缺口934,所述缺口934用于减重。

作为本方案的一实施例,如图23和图26所示,所述刀具96包括一卡设在所述刀夹933的凹槽内的刀柄961、一紧固在所述刀柄961底部的刀具主体962,其中,所述刀夹933的凹槽的槽壁上设置有弹簧滚珠(图未示),所述刀柄961上成型有与所述弹簧滚珠相卡合的环状珠槽963。如图28所示,所述刀夹933的凹槽的横截面包括一圆弧a、与所述圆弧a的相向两端部连接的一对第一直线段b、与所述第一直线段b连接的一对第二直线段c,其中,所述第二直线段c之间相互平行。

作为本方案的一实施例,如图24所示,所述防尘盖94上紧固有一对延伸臂941、一紧固有所述延伸臂941的转轴942、紧固在所述支撑架91上的一对轴承座943,其中,所述转轴942的相向两端部分别延伸进所述轴承座943内。

作为本方案的一实施例,如图24所示,所述第二驱动单元95包括一通过气缸座951紧固在所述支撑架91上用于驱使所述转轴942旋转的旋转气缸952,所述转轴942通过联轴器953与所述旋转气缸952连接,所述旋转气缸952为90°旋转气缸。

尽管本发明的实施方案已公开如上,但其并不仅限于说明书和实施方式中所列运用,它完全可以被适用于各种适合本发明的领域,对于熟悉本领域的人员而言,可容易地实现另外的修改,因此在不背离权利要求及等同范围所限定的一般概念下,本发明并不限于特定的细节和这里示出与描述的图例。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