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三耳圆筒支架多向模锻的模具及模锻成型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7590915发布日期:2019-05-03 21:49阅读:415来源:国知局
一种三耳圆筒支架多向模锻的模具及模锻成型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模锻加工领域,尤其涉及到一种三耳圆筒支架多向模锻的模具及模锻成型方法。



背景技术:

型腔类构件的成型方法如铸造成型、塑料压注、压缩成型。如图1所示的三耳圆筒支架,该三耳圆筒支架主要安装于三脚架,包括呈圆管形的圆筒11,在圆筒11的外侧壁均匀排布有三个耳朵形的支架12,支架12呈竖直设置。这类构件通过传统模锻过程时,处于热加工温度800~1200的坯料是很难在外力作用下,流入到较远的边缘区域,造成了锻不足、尺寸不足等现象,从而影响了产品的质量和精度;采用焊接方法时,焊接容易变形,且强度不足;铸造方法需要增加很多设备,且有很多铸造缺陷;冷加工方法材料利用率低,生产效率低,且支架12的各项力学性能较差。

因此,我们有必要对这样一种结构进行改善,以克服上述缺陷。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三耳圆筒支架多向模锻的模具及模锻成型方法,达到提高三耳圆筒支架成品率,并提高三耳圆筒支架模锻的精度。

本发明的上述技术目的是用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三耳圆筒支架多向模锻的模具,包括上模板、下模板,所述下模板穿设有型芯,所述型芯抵接于所述上模板,所述上模板与下模板之间设置有三组用于成型圆筒外壁及支架的成型机构,三组所述成型机构环绕所述型芯均匀排布,所述成型机构包括向上两端分别抵接于上模板及下模板的瓣合凹模、两个转动连接于所述瓣合凹模内壁的的扇形镶块、三组分别驱动对应瓣合凹模相向移动及驱动扇形镶块转动的驱动组件,所述扇形镶块上下两端面分别贴合于上模板及下模板,所述同一组成型机构的两个扇形镶块呈对称设置且靠近于瓣合凹模侧边,所述扇形镶块转动轴向平行于型芯轴向,相邻两组成型机构的两组扇形镶块之间形成有成型支架的空间。

本发明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驱动组件包括驱动瓣合凹模移动及扇形镶块转动的推杆、两个一端铰接于推杆且另一端分别铰接于对应扇形镶块侧壁的连接板,且两个连接板与推杆之间呈y形设置,所述瓣合凹模开设有供连接板穿入并与对应扇形镶块连接的缺口。

本发明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型芯呈侧壁设置有台阶,所述型芯靠近于上模板的一端直径小于下模板一端的直径。

本发明的进一步设置为:一种三耳圆筒支架多向模锻的成型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a将三耳圆筒支架多向模锻的模具装置于模锻机,并将三个推杆分别连接于模锻机的三个水平方向的双行程油缸;

b通过三个双行程油缸驱动瓣合凹模及扇形镶块相向移动,使相邻瓣合凹模相互贴合,驱动上模板向下移动,并使上模板及下模板夹持固定瓣合凹模;

c双行程油缸往回移动一定距离,驱动两个连接板相互靠拢,并使对应两个扇形镶块相向转动,使两组成型机构中相邻两个扇形镶块之间间隙大于支架的宽度;

d推入型芯,然后进行第一次模锻成型;

e双行程油缸驱动推杆朝向型芯移动,推杆通过两个连接板驱动两个扇形镶块反向移动,从而使成型机构中相邻两个扇形镶块之间间隙变小,直至两个扇形镶块之间间距与支架的宽度相等,完成二次模锻,完成锻压支架;

f完成模锻后,首先是推杆后撤,拖动六个扇形镶块脱开支架,然后驱动三个瓣合凹模脱开三耳圆筒支架,然后上模板抬起,抽走型芯,使用模锻机的推出装置将三耳圆筒形支座推出模锻机,完成产品成型。

综上所述,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当模锻三耳圆筒支架时,先通过驱动组件驱动三个瓣合镶块相向移动,并驱动上模板向下移动夹持瓣合凹模,然后通过驱动组件驱动同一组的两个扇形镶块相向转动,使用于成型同一支架的两个扇形镶块支架间距大于支架的宽度,进行第一次模锻;然后通过驱动组件驱动同一组的两个扇形镶块反向转动,使用于成型同一支架的两个扇形镶块支架间距变小,用于挤压模锻支架,完成第二次模锻,并模锻完成三耳圆筒支架;

2)当上模板及下模板夹持固定瓣合镶块后,推杆移动,通过两个连接板带动对应扇形镶块转动,从而达到驱动瓣合镶块移动的同时可驱动扇形镶块转动;

3)一种三耳圆筒支架多向模锻的模具的成型方法针对复杂带耳零件,依靠多向模锻压力机,通过三个方向瓣合模的开合以及六个方向镶块的模锻,可以实现传统上无法用模锻方法达到的产品外形。

附图说明

图1是现有的三耳圆筒支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实施例一的剖视图;

图4是图3中b-b的截面视图。

图中数字所表示的相应部件名称:1、上模板1;2、瓣合凹模2;3、下模板3;5、型芯5;6、扇形镶块;8、连接板;10、推杆;11、圆筒;12、支架。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图示与具体实施例,进一步阐述本发明。

实施例一:如图1至图4所示,本发明提出的一种三耳圆筒支架多向模锻的模具,包括上模板1、下模板3,下模板3穿设有型芯5,型芯5抵接于上模板1,且型芯5呈圆柱形设置,型芯5的侧壁呈台阶状设置,即型芯5靠近于上模板1的直径小于靠近于下模板3的直径。

上模板1与下模板3直径设置有三组用于成型三耳圆筒支架的圆筒11侧壁及支架12的成型机构,三组成型机构环绕型芯5均匀排布,成型机构包括上下两端面可分别抵接与上模板1及下模板3的瓣合凹模2,瓣合凹模2内壁转动连接有两个扇形镶块6,两个扇形镶块6呈对称设置且分别靠近于瓣合凹模2侧边,且其转动轴向平行于型芯5轴向,并且扇形囊括上下两端面贴合于上模板1及下模板3,即上模板1、下模板3夹持固定瓣合凹模2时,扇形镶块6仍可转动;两个扇形镶块6之间安装有驱动瓣合凹模2移动及扇形镶块6转动的驱动组件。当模锻三耳圆筒支架时,先通过驱动组件驱动三个瓣合镶块相向移动,并驱动上模板1向下移动夹持瓣合凹模2,然后通过驱动组件驱动同一组的两个扇形镶块6相向转动,使用于成型同一支架12的两个扇形镶块6支架12间距大于支架12的宽度,进行第一次模锻;然后通过驱动组件驱动同一组的两个扇形镶块6反向转动,使用于成型同一支架12的两个扇形镶块6支架12间距变小,用于挤压模锻支架12,完成第二次模锻,并模锻完成三耳圆筒支架。

驱动组件包括推杆10,推杆10移动方向沿型芯5径向设置,两个一端均铰接于推杆10端面且另一端分别铰接于对应的扇形镶块6侧壁,即两个连接板8与推杆10之间呈y形设置,连接板8转动轴向呈竖直设置,在瓣合凹模2的侧壁开设有供连接板8穿入并与对应扇形镶块6连接的缺口(图中未标示)。这样当上模板1及下模板3夹持固定瓣合镶块后,推杆10移动,通过两个连接板8带动对应扇形镶块6转动,从而达到驱动瓣合镶块移动的同时可驱动扇形镶块6转动。

实施例二,利用实施例一所述的一种三耳圆筒支架多向模锻的模具的成型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a)将三耳圆筒支架多向模锻的模具装置于模锻机,并将三个推杆10分别连接于模锻机的三个水平方向的双行程油缸,三个双行程油缸两两成120度角;

b)通过三个双行程油缸驱动瓣合凹模2及扇形镶块6相向移动,使相邻瓣合凹模2相互贴合,驱动上模板1向下移动,并使上模板1及下模板3夹持固定瓣合凹模2;

c)双行程油缸往回移动一定距离,驱动两个连接板8相互靠拢,并使对应两个扇形镶块6相向转动,使两组成型机构中相邻两个扇形镶块6之间间距大于支架12的宽度,使该两个扇形镶块6之间间距是支架12的三倍宽度,便于原料压入支架12位置;

d)推入型芯5,然后进行第一次模锻成型;

e)双行程油缸驱动推杆10朝向型芯5移动,推杆10通过两个连接板8驱动两个扇形镶块6反向移动,从而使成型机构中相邻两个扇形镶块6之间间隙变小,直至两个扇形镶块6之间间隙与支架12的宽度相等,完成二次模锻,完成锻压支架12;

f)完成模锻后,首先是推杆10后撤,拖动六个扇形镶块6脱开支架12,然后驱动三个瓣合凹模2脱开三耳圆筒支架,然后上模板1抬起,抽走凸模,使用模锻机的推出装置将三耳圆筒11形支座推出模锻机,完成产品成型。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本发明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发明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发明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发明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发明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发明范围内。本发明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同物界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