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具有加固功能的实用性高的激光打标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011492发布日期:2019-06-26 00:09阅读:159来源:国知局
一种具有加固功能的实用性高的激光打标设备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激光设备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具有加固功能的实用性高的激光打标设备。



背景技术:

激光打标机是用激光束在各种不同的物质表面打上永久的标记,打标的效应是通过表层物质的蒸发露出深层物质,从而刻出精美的图案、商标和文字,激光打标机主要分为,co2激光打标机,半导体激光打标机、光纤激光打标机和yag激光打标机,激光打标机主要应用于一些要求更精细、精度更高的场合。

激光打标机作为激光设备的一种,在各行各业中广为使用,现有技术的激光打标机只能在工件的单个面上进行打标,当需要在工件的多个面上进行打标的时候,则需要配备多个激光打标机,提高了激光打标机的生产成本,不仅如此,现有技术的激光打标机无法对工件进行固定,对于一些球形或者管状工件,在打标的过程中如果发生滚动,则降低了激光打标机打标的打标质量,降低了激光打标机的实用性。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具有加固功能的实用性高的激光打标设备。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具有加固功能的实用性高的激光打标设备,包括底座和激光器,还包括移动机构和加固机构,所述激光器通过移动机构与底座连接,所述加固机构设置在底座的内部;

所述移动机构包括支架、轴承、转动轴、连接套管、移动杆、转动杆、限位组件和第一驱动组件,所述支架的一端与底座固定连接,所述轴承的轴线与支架的轴线垂直且相交,所述轴承的外圈与支架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所述转动轴与轴承同轴设置,所述转动轴与轴承的内圈固定连接,所述第一驱动组件设置在轴承上,所述第一驱动组件与转动轴的一端连接,所述连接套管的轴线与转动轴平行,所述连接套管与转动轴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所述移动杆与连接套管同轴设置,所述移动杆穿过连接套管,所述移动杆与连接套管滑动连接,所述限位组件设置在连接套管的一侧,所述限位组件与移动杆连接,所述转动杆与移动杆垂直,所述转动杆与转动轴平行,所述转动杆的靠近轴承的一端与移动杆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激光器设置在转动杆的另一端上;

所述加固机构包括第二驱动组件、导轨、开槽和两个固定组件,所述底座的内部设有空腔,所述底座的靠近支架的一侧设有开槽,所述导轨与开槽平行,所述导轨与底座的内壁固定连接,所述第二驱动组件设置在底座的内壁的远离支架的一侧,两个固定组件均设置在导轨上,所述第二驱动组件与固定组件连接。

作为优选,为了提高激光打标机的自动化程度,所述底座上设有控制面板,所述控制面板的内部设有plc,所述控制面板上设有显示屏和至少两个控制按键,所述显示屏和各控制按键均与plc电连接。

作为优选,为了给转动轴提供动力,所述第一驱动组件包括第一电机、第一齿轮和第二齿轮,所述第一电机固定支架上,所述第一电机与第一齿轮传动连接,所述第二齿轮与转动轴的远离连接套管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一齿轮与第二齿轮啮合。

作为优选,为了提高连接套管与移动杆连接的稳定性,所述限位组件包括固定套管、丝杆、转盘和至少两个限位孔,所述固定套管的轴线与连接套管的轴线垂直且相交,所述固定套管设置在连接套管的一侧,所述丝杆与固定套管同轴设置,所述丝杆穿过固定套管,所述固定套管的内壁上设有与丝杆匹配的内螺纹,所述丝杆与固定套管螺纹连接,各限位孔排列设置在移动杆的靠近固定套管的一侧,所述丝杆的靠近移动杆的一端设置在其中一个限位孔的内部,所述转盘与丝杆同轴设置,所述转盘与丝杆的远离移动杆的一端固定连接。

作为优选,为了提高工件的稳定性,所述固定组件包括移动套管、传动杆和夹持杆,所述导轨穿过移动套管,所述移动套管与导轨滑动连接,所述夹持杆与导轨垂直,所述夹持杆设置在移动套管的靠近开槽的一侧,所述夹持杆穿过开槽,所述夹持杆与开槽滑动连接,所述传动杆的一端与移动套管铰接。

作为优选,为了给移动套管提供动力,所述第二驱动组件包括第二电机和转轮,所述第二电机设置在底座的内壁的远离支架的一侧,所述转轮的轴线与导轨垂直,所述第二电机与转轮传动连接,所述传动杆的远离移动套管的一端铰接在转轮的远离转轮圆心的位置处。

作为优选,为了提高夹持杆夹持的稳定性,所述夹持杆的远离移动套管的一端上铰接有吸盘,所述吸盘铰接在两个夹持杆的相互靠近的一侧。

作为优选,为了提高移动套管移动的顺畅度,所述导轨上涂有润滑脂。

作为优选,为了提高对转动轴转动角度控制的精确度,所述第一电机为伺服电机。

作为优选,为了提高操作人员转动转盘的便捷度,所述转盘的外周上设有防滑纹。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该具有加固功能的实用性高的激光打标设备中,通过移动机构可以调节激光器的位置,则通过激光器可以在工件的多个面进行打标,提高了激光打标机的实用性,与现有移动机构相比,该移动机构通过限位组件,可以控制移动杆沿着连接套管移动,则可以调节激光器的位置,使激光打标机可以对不同大小的工件进行打标,进一步提高了激光打标机的实用性,不仅如此,通过加固机构可以对工件进行加固,降低了激光打标机在打标的过程中,工件发生移动的几率,提高了激光打标机打标的质量,与现有加固机构相比,该加固机构结构简单,减少了该机构故障点的数量,降低了该机构发生故障的几率。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具有加固功能的实用性高的激光打标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的具有加固功能的实用性高的激光打标设备的移动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2的a部放大图;

图4是本发明的具有加固功能的实用性高的激光打标设备的加固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底座,2.支架,3.第一电机,4.第一齿轮,5.第二齿轮,6.转动轴,7.轴承,8.移动杆,9.连接套管,10.转动杆,11.激光器,12.夹持杆,13.限位孔,14.固定套管,15.丝杆,16.转盘,17.吸盘,18.开槽,19.导轨,20.第二电机,21.转轮,22.传动杆,23.移动套管。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这些附图均为简化的示意图,仅以示意方式说明本发明的基本结构,因此其仅显示与本发明有关的构成。

如图1所示,一种具有加固功能的实用性高的激光打标设备,包括底座1和激光器11,还包括移动机构和加固机构,所述激光器11通过移动机构与底座1连接,所述加固机构设置在底座1的内部;

通过移动机构可以调节激光器11的位置,则通过激光器11可以在工件的多个面进行打标,提高了激光打标机的实用性,同时通过加固机构可以对工件进行加固,降低了激光打标机在打标的过程中,工件发生移动的几率,提高了激光打标机打标的质量,进一步提高了激光打标机的实用性;

如图2所示,所述移动机构包括支架2、轴承7、转动轴6、连接套管9、移动杆8、转动杆10、限位组件和第一驱动组件,所述支架2的一端与底座1固定连接,所述轴承7的轴线与支架2的轴线垂直且相交,所述轴承7的外圈与支架2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所述转动轴6与轴承7同轴设置,所述转动轴6与轴承7的内圈固定连接,所述第一驱动组件设置在轴承7上,所述第一驱动组件与转动轴6的一端连接,所述连接套管9的轴线与转动轴6平行,所述连接套管9与转动轴6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所述移动杆8与连接套管9同轴设置,所述移动杆8穿过连接套管9,所述移动杆8与连接套管9滑动连接,所述限位组件设置在连接套管9的一侧,所述限位组件与移动杆8连接,所述转动杆10与移动杆8垂直,所述转动杆10与转动轴6平行,所述转动杆10的靠近轴承7的一端与移动杆8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激光器11设置在转动杆10的另一端上;

操作人员操作激光打标机,在支架2的支撑作用下,提高了轴承7的稳定性,通过第一驱动组件提供动力,驱动转动轴6在轴承7的内部转动,则通过转动轴6驱动连接套管9转动,之后在移动杆8的传动作用下,通过连接套管9驱动转动杆9绕着转动轴6转动,则通过转动杆10实现了激光器11的转动,使激光器11可以绕着工件转动,使激光器11可以在工件的多个面进行打标,提高了激光打标机的实用性,同时在限位组件的作用下,使操作人员可以驱动移动杆8沿着连接套管9移动,则可以调节激光器11与轴承7之间距离,使激光打标机可以对不同尺寸的工件进行打标,进一步提高了激光打标机的实用性;

如图4所示,所述加固机构包括第二驱动组件、导轨19、开槽18和两个固定组件,所述底座1的内部设有空腔,所述底座1的靠近支架2的一侧设有开槽18,所述导轨19与开槽18平行,所述导轨19与底座1的内壁固定连接,所述第二驱动组件设置在底座1的内壁的远离支架2的一侧,两个固定组件均设置在导轨19上,所述第二驱动组件与固定组件连接;

在导轨19的支撑作用下,提高了固定组件的稳定性,之后通过第二驱动组件提供动力,驱动两个固定组件沿着开槽18相互靠近或者相互远离,当两个固定组件相互远离的时候,操作人员可以将工件放置到两个固定组件之间,之后两个固定组件相互靠近,则通过两个固定组件将工件固定住,则提高了工件的稳定性,提高了激光打标机打标的质量。

作为优选,为了提高激光打标机的自动化程度,所述底座1上设有控制面板,所述控制面板的内部设有plc,所述控制面板上设有显示屏和至少两个控制按键,所述显示屏和各控制按键均与plc电连接;

操作人员通过控制按键可以发送控制信号给plc,之后通过plc控制激光打标机运行,同时在plc的控制下,可以控制显示屏显示激光打标机的运行参数,则提高了激光打标机的自动化程度。

如图2所示,所述第一驱动组件包括第一电机3、第一齿轮4和第二齿轮5,所述第一电机3固定支架2上,所述第一电机3与第一齿轮4传动连接,所述第二齿轮5与转动轴6的远离连接套管9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一齿轮4与第二齿轮5啮合;

通过第一电机3驱动第一齿轮4转动,之后通过第一齿轮4驱动第二齿轮5转动,则通过第二齿轮5驱动转动轴6在轴承7的内部转动。

如图3所示,所述限位组件包括固定套管14、丝杆15、转盘16和至少两个限位孔13,所述固定套管14的轴线与连接套管9的轴线垂直且相交,所述固定套管14设置在连接套管9的一侧,所述丝杆15与固定套管14同轴设置,所述丝杆15穿过固定套管14,所述固定套管14的内壁上设有与丝杆15匹配的内螺纹,所述丝杆15与固定套管14螺纹连接,各限位孔13排列设置在移动杆8的靠近固定套管14的一侧,所述丝杆15的靠近移动杆8的一端设置在其中一个限位孔13的内部,所述转盘16与丝杆15同轴设置,所述转盘16与丝杆15的远离移动杆8的一端固定连接;

操作人员手动转动转盘16,则通过转盘16驱动丝杆15在固定套管14的内部转动,使丝杆15沿着固定套管14的轴线移动,当丝杆15向远离移动杆8的方向移动的时候,丝杆15从限位孔13内部移出,则使连接套管9与移动杆8分离,使操作人员可以驱动移动杆8沿着连接套管9移动,当移动杆8移动到位之后,丝杆15移动到限位孔13的内部,则通过丝杆15将连接套管9与移动杆8固定在一起,提高了移动杆8的稳定性。

如图4所示,所述固定组件包括移动套管23、传动杆22和夹持杆12,所述导轨19穿过移动套管23,所述移动套管23与导轨19滑动连接,所述夹持杆12与导轨19垂直,所述夹持杆12设置在移动套管23的靠近开槽18的一侧,所述夹持杆12穿过开槽18,所述夹持杆12与开槽18滑动连接,所述传动杆22的一端与移动套管23铰接;

如图4所示,所述第二驱动组件包括第二电机20和转轮21,所述第二电机20设置在底座1的内壁的远离支架2的一侧,所述转轮21的轴线与导轨19垂直,所述第二电机20与转轮21传动连接,所述传动杆22的远离移动套管23的一端铰接在转轮21的远离转轮21圆心的位置处;

通过第二电机20驱动转轮21转动,则在传动杆22的传动作用下,通过转盘21驱动两个移动套管23沿着导轨19相互靠近或者相互远离,当两个移动套管23相互远离的时候,通过移动套管23驱动两个夹持杆12沿着开槽18相互远离,当两个移动套管23相互靠近的时候,通过移动套管23驱动两个夹持杆12沿着开槽18相互靠近,则通过夹持杆12可以将工件固定在底座1上。

作为优选,为了提高夹持杆12夹持的稳定性,所述夹持杆12的远离移动套管23的一端上铰接有吸盘17,所述吸盘17铰接在两个夹持杆12的相互靠近的一侧;

通过吸盘17与夹持杆12的铰接,使吸盘17可以绕着与夹持杆12的铰接点转动,则使通过调节吸盘17的角度,使吸盘17可以与工件的表面紧密贴合,之后通过吸盘17对工件的吸附作用,提高了工件的稳定性。

作为优选,为了提高移动套管23移动的顺畅度,所述导轨19上涂有润滑脂;

通过润滑脂减小了移动套管23与导轨19之间的摩擦力,则提高了移动套管23移动的顺畅度。

作为优选,为了提高对转动轴6转动角度控制的精确度,所述第一电机3为伺服电机。

作为优选,为了提高操作人员转动转盘16的便捷度,所述转盘16的外周上设有防滑纹;

通过防滑纹增大了操作人员手指与转盘16之间的摩擦力,则降低了操作人员手指发生打滑的几率,则提高了操作人员转动转盘16的便捷度。

操作人员操作激光打标机,通过第一驱动组件提供动力,驱动激光器11绕着工件转动,使激光器11可以在工件的多个面进行打标,提高了激光打标机的实用性,同时在限位组件的作用下,使操作人员可以驱动移动杆8沿着连接套管9移动,则可以调节激光器11与轴承7之间距离,使激光打标机可以对不同尺寸的工件进行打标,进一步提高了激光打标机的实用性,通过第二驱动组件提供动力,驱动两个固定组件沿着开槽18相互靠近或者相互远离,当两个固定组件相互远离的时候,操作人员可以将工件放置到两个固定组件之间,之后两个固定组件相互靠近,则通过两个固定组件将工件固定住,则提高了工件的稳定性,提高了激光打标机打标的质量。

与现有技术相比,该具有加固功能的实用性高的激光打标设备中,通过移动机构可以调节激光器11的位置,则通过激光器11可以在工件的多个面进行打标,提高了激光打标机的实用性,与现有移动机构相比,该移动机构通过限位组件,可以控制移动杆8沿着连接套管9移动,则可以调节激光器11的位置,使激光打标机可以对不同大小的工件进行打标,进一步提高了激光打标机的实用性,不仅如此,通过加固机构可以对工件进行加固,降低了激光打标机在打标的过程中,工件发生移动的几率,提高了激光打标机打标的质量,与现有加固机构相比,该加固机构结构简单,减少了该机构故障点的数量,降低了该机构发生故障的几率。

以上述依据本发明的理想实施例为启示,通过上述的说明内容,相关工作人员完全可以在不偏离本项发明技术思想的范围内,进行多样的变更以及修改。本项发明的技术性范围并不局限于说明书上的内容,必须要根据权利要求范围来确定其技术性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