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隔热罩裙边折边模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110276发布日期:2019-11-12 23:15阅读:165来源:国知局
一种隔热罩裙边折边模具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模具领域,特别地,涉及一种隔热罩裙边折边模具。



背景技术:

隔热罩在加工过程中通常需要使用折边模具进行折边。现有技术中对于 隔热罩的折边方法是在上模设置不同的楔形面,将工件放置在上模和下模之 间,通过楔形面对工件的作用力实现折边,有时因产品的折边角度不同并不能一次完成,还需进行多次折边来完成,该折边方式加工效率较低下,而且还费时费力不够便捷。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相关技术中的技术问题之一。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目的在于提出一种隔热罩裙边折边模具,具有加工效率高、省时省力、操作方便的优势。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隔热罩裙边折边模具,包括上模组件和下模组件,所述上模组件位于下模组件的上方,所述上模组件与下模组件通过升降杆连接;所述上模组件包括上模板、安装座和固定于上模板的下底面的第一斜导柱,所述安装座通过螺栓固定于上模板的下底面,所述安装座的下端安装有压块,所述压块的侧壁靠近底面处设有第二楔形面;所述下模组件包括下模板和固定于下模板的上表面的固定座,所述固定座上设有定位块和第二斜导柱,所述定位块通过螺栓固定于固定座的上表面并与固定座形成限位槽,所述第二斜导柱活动安装于限位槽中,所述第二斜导柱位于第一斜导柱的下方并与第一斜导柱配合,所述第二斜导柱的侧壁设有第一楔形面,所述固定座上开设有安装孔,所述安装孔内安装有上下伸缩的脱杆,所述脱杆位于压块的正下方,所述脱杆的顶端与第一楔形面位于同一水平面,所述脱杆的侧壁与第一楔形面抵触,所述脱杆的底端固定有活塞,所述活塞上套接有弹簧,所述弹簧的下端抵在安装孔的底部,所述弹簧的上端抵住活塞。

通过上述设置,将需要折边的隔热罩放入该模具中,当上模组件向下移动一端距离时,压块带动隔热罩和脱杆一起向下移动,隔热罩的裙边与第二斜导柱产生作用力弯折至90度。当上模组件继续向下移动一端距离时,第一斜导柱带动第二斜导柱运动,将隔热罩的裙边折边至180度。随后,当上模组件回位至最高点,固定座中的弹簧推动活塞将脱杆复位。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方案可以优选为:所述压块的轴部设有限位板。

通过上述设置,可以限制上模组件下移的距离,避免上模组件下移距离过大而损坏模具,起到保护该模具的作用。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方案可以优选为:所述第一斜导柱的下端的斜面与水平面形成的夹角为45-60度,所述第二斜导柱的斜面与水平面的形成的夹角和第一斜导柱的下端的斜面与水平面形成的夹角互为余角。

通过上述设置,第一斜导柱随上模组件一起下移时,第一斜导柱的斜面与第二斜导柱的斜面配合,并推动第二斜导柱滑移。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方案可以优选为:所述安装孔的深度大于上模组件下移的最大距离,所述活塞的长度占安装孔深度的30%-60%。

通过上述设置,可供脱杆的下端能部分缩入安装孔内。

本实用新型技术效果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通过上模组件与下模组件的配合将隔热罩的裙边一次完成折边,并能自动复位方便下一次的工作,提高了加工效率高、并且省时省力、操作方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A-A方向的剖视图。

附图标记:1、上模组件;2、下模组件;3、升降杆;11、上模板;12、安装座;13、第一斜导柱;121、压块;1211、第二楔形面;1212、限位板;21、下模板;22、固定座;221、定位块;222、限位槽;223、第二斜导柱;2231、第一楔形面;224、安装孔;225、脱杆;2251、活塞;2252、弹簧。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以使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更易于理解和掌握,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实施例

一种隔热罩裙边折边模具,参考图1和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隔热罩裙边折边模具,包括上模组件1和下模组件2,上模组件1位于下模组件2的上方,上模组件1与下模组件2通过升降杆3连接;上模组件1包括上模板11、安装座12和固定于上模板11的下底面的第一斜导柱13,安装座12通过螺栓固定于上模板11的下底面,安装座12的下端安装有压块121,压块121的侧壁靠近底面处设有第二楔形面1211;下模组件2包括下模板21和固定于下模板21的上表面的固定座22,固定座22上设有定位块221和第二斜导柱223,定位块221通过螺栓固定于固定座22的上表面并与固定座22形成限位槽222,第二斜导柱223活动安装于限位槽222中,第二斜导柱223位于第一斜导柱13的下方并与第一斜导柱13配合,第二斜导柱223的侧壁设有第一楔形面2231,固定座22上开设有安装孔224,安装孔224内安装有上下伸缩的脱杆225,脱杆225位于压块121的正下方,脱杆225的顶端与第一楔形面2231位于同一水平面,脱杆225的侧壁与第一楔形面2231抵触,脱杆225的底端固定有活塞2251,活塞2251上套接有弹簧2251,弹簧2251的下端抵在安装孔224的底部,弹簧2251的上端抵住活塞2251。

将需要折边的隔热罩放入该模具中,当上模组件1向下移动一端距离时,压块121带动隔热罩和脱杆225一起向下移动,隔热罩的裙边与第二斜导柱223产生作用力弯折至90度。当上模组件1继续向下移动一端距离时,第一斜导柱13带动第二斜导柱223运动,将隔热罩的裙边折边至180度。随后,当上模组件1回位至最高点,固定座22中的弹簧2252推动活塞2251将脱杆225复位。

压块121的轴部设有限位板1212,可以限制上模组件1下移的距离,避免上模组件1下移距离过大而损坏模具,起到保护该模具的作用。

第一斜导柱13的下端的斜面与水平面形成的夹角为45-60度,第二斜导柱223的斜面与水平面的形成的夹角和第一斜导柱13的下端的斜面与水平面形成的夹角互为余角,第一斜导柱13随上模组件1一起下移时,第一斜导柱13的斜面与第二斜导柱223的斜面配合,并推动第二斜导柱223滑移。

安装孔224的深度大于上模组件1下移的最大距离,活塞2251的长度占安装孔224深度的30%-60%,可供脱杆225的下端能部分缩入安装孔224内。

当然,以上只是本实用新型的典型实例,除此之外,本实用新型还可以有其它多种具体实施方式,凡采用等同替换或等效变换形成的技术方案,均落在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的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