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快速装卸的压紧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913789发布日期:2020-02-14 15:22阅读:153来源:国知局
一种快速装卸的压紧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工件涉及加工夹紧装置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快速装卸的压紧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在加工和包装领域,需要将工件或平板安装到圆形、方形或其它多边形管状构件的端部,通常采用的方法是在支座端部均匀钻孔攻丝,然后用螺钉将压环压信工件或平板到支座端部,这种方法虽然可靠,但安装和拆卸时费时费力,效率低下,为此需要寻求一种更快捷方便的压紧装置。

因此,寻找一种可以解决以上问题,安装和拆卸时更快捷方便的压紧装置是目前急需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快速装卸的压紧装置,具体如下:

一种快速装卸的压紧装置,包括管状支座2,管状支座2上焊接有偏置机构1,管状支座2的工件3安装端有压环5,压环5上与管状支座2上偏置机构1相对应的位置焊接有固定钩4,固定钩4可与偏置机构1可拆卸链接。

优选的,所述偏置机构1中,底座7焊接在支座2上,底座7上开孔安装转轴8连接手柄9,手柄9开孔安装转轴11,转轴11两边均钻有光孔,可使u型可调钩环6从转轴11的光孔中穿过。

优选的,所述u型可调钩环6的两尾端均加工有螺纹,还包括u型可调钩环6上的垫圈12和螺母10,可通过调整垫圈12和螺母10来调节u型可调钩环6的行程,并使u型可调钩环6固定在转轴11上。

所述偏置机构1上的手柄9可绕轴旋转,以抬高或压下其位置。

下面针对本实用新型的快速安装压紧过程及快速拆卸过程的工作原理来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介绍:

快速安装压紧过程:将工件3放于支座2端部,将压环5紧靠于工件3,调整压环5上的固定钩4位置,使固定钩4对准支座2上的偏置机构1,将偏置机构1上的手柄9绕轴8旋转抬高其位置,将u型可调钩环6套上固定钩4,对称地将支座2侧面上的所有u型可调钩环6套上固定钩4,将偏置机构1上的手柄9绕轴8旋转压下其位置,使手柄9上u型可调钩环6和轴8的位置产生偏置,此时u型可调钩环6的行程不当,可调整螺母10的位置使u型可调钩环6的行程正好为所需行程,从而使压环5锁死压紧工件3,快速安装压紧过程随之结束。

快速拆卸过程:当需要拆卸下工件3时,依次将偏置机构1上的手柄9绕轴8旋转抬高其位置,将u型可调钩环6从固定钩4脱离出来,再将压环5取下,再将工件3取下,此时,工件3、压环5和支座2处于分离状态,快速拆卸过程随之结束。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效果体现在:

(1)本实用新型通过管状的支座,支座端部配有压环,压环四周焊有固定钩,中空支座四周对应位置焊接有偏置机构,实现了在管状支座上快速安装、压紧和拆卸工件。

(2)本实用新型同时具有压紧和自锁功能,而且可快速安装和拆卸工件。

(3)本实用新型通过在该偏置机构上使用u型可调钩环,并将该u型可调钩环尾端设置为螺纹结构,该钩环尾端穿过连接轴后用螺母固定,通过调节螺母位置可获得不同的压紧行程,针对不同的工件均能达到充分紧固的效果。

(4)本实用新型成本低廉、使用方便,提高了工件加工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快速装卸的压紧装置的松开和压紧状态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偏置机构的三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支座的三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压环的三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固定钩的三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的实施方式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限定,但要求保护的范围不仅局限于所作的描述。

实施例

一种快速装卸的压紧装置,包括管状支座2,管状支座2上焊接有偏置机构1,管状支座2的工件3安装端有压环5,压环5上与管状支座2上偏置机构1相对应的位置焊接有固定钩4,固定钩4可与偏置机构1可拆卸链接。所述偏置机构1中,底座7焊接在支座2上,底座7上开孔安装转轴8连接手柄9,手柄9开孔安装转轴11,转轴11两边均钻有光孔,可使u型可调钩环6从转轴11的光孔中穿过。所述u型可调钩环6的两尾端均加工有螺纹,还包括u型可调钩环6上的垫圈12和螺母10,可通过调整垫圈12和螺母10来调节u型可调钩环6的行程,并使u型可调钩环6固定在转轴11上。偏置机构1上的手柄9可绕轴旋转,以抬高或压下其位置。

使用时首先将工件装入支座端部,再将压环压在工件上并使固定钩与偏置机构对齐,将偏置机构的手柄抬高,此时u型钩环可钩住压环上的固定钩,再将偏置机构的手柄压下,此时压环将工件压紧于支座端部,实现工件压紧,工件加工完成后,将偏置机构的手柄,使u型可调钩环从固定钩中脱出,此时可将压环取出,再将工件卸下。本实用新型可以实现在管状支座上快速安装、压紧和拆卸工件,其成本低廉、使用方便,提高了工件加工效率。

最后,应当指出,以上实施例仅是本实用新型较有代表性的例子。显然,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并不限于上述实施例,还可以有许多变形。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能从本实用新型公开的内容直接导出或联想到的所有变形,均应认为是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