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制动柜侧壁组成用焊接工装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024541发布日期:2020-02-28 07:40阅读:140来源:国知局
一种制动柜侧壁组成用焊接工装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制动柜侧壁组成用焊接工装,属于制动柜焊接专用工装领域。



背景技术:

在时速160公里动力集中电动车组车辆的制动柜左右侧壁组成焊接工艺中,目前采用先对其进行划线定位点焊,然后再进行满焊,划线是为了确定框架的关键尺寸及外形尺寸,但忽略划线中存在的尺寸误差及划线定位的不确定性,造成了车辆事故的潜在危险及产品的不合格率,且划线定位需要多人配合,生产效率低,操作不便。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制动柜侧壁组成用焊接工装,能有效的将侧壁、地脚及支撑板三个部件快速组装在一起,提高了焊接效率及质量,降低了劳动强度。

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制动柜侧壁组成用焊接工装,包括底框,底框的左右两侧框架上对称设置有地脚安装块,地脚安装块相互靠近的一侧向下凹陷形成有地脚安装面,在对称的两个地脚安装块之间设置有定位装置,定位装置包括设置在底框上框架前端的上定位板、设置在底框下框架前端的下定位板以及设置在上定位板和下定位板之间的限位板,上定位板和下定位板均为凸字型结构且均包括凸口端和平口端,且凸字型结构的上定位板和下定位板的凸口端相向设置;在上定位板平口端顶部的两侧以及下定位板凸口端顶部的两侧分别设置有侧壁限位块,下定位板平口端顶部的两侧分别设置有定位块,且定位块均延伸至相互靠近的地脚安装块的低平面端上方;限位板上水平设置有一开槽,开槽的两侧分别对应设置有若干个支撑板限位块。

优选的是,所述上定位板和下定位板之间设置有若干个连接板,且限位板位于若干个连接板的上侧。

进一步的优选,所述限位板的高度高于上定位板以及下定位板的高度。

进一步的优选,所述的上定位板、下定位板以及地脚安装块的顶部位于同一水平面上。

进一步的优选,所述开槽设置在限位板靠近上定位板的一侧。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将侧壁与下定位板上的侧壁限位块抵接,将地脚与下定位板上的定位块抵接,然后将支撑板放置在对应的支撑板限位块之间,再用螺栓将支撑板分别与侧壁、地脚固定,使得支撑板分别与地脚、侧壁垂直,地脚与侧壁垂直,再进行点焊加固,保证了侧壁组成时的稳定性及精确度,且提高了焊接效率及质量,降低了劳动强度。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俯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主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侧剖视图;

图4为实施例中焊接作业示意图;

图中主要附图标记含义如下:

1、底框,2、地脚安装块,3、上定位板,4、限位板,5、下定位板,6、侧壁限位块,7、定位块,8、开槽,9、支撑板限位块,10、连接板,11、地脚,12、支撑板,13、侧壁,21、地脚安装面。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具体的介绍。

如图1-4所示:本实施例是一种制动柜侧壁组成用焊接工装,包括底框1,底框1的左右两侧框架上对称设置有地脚安装块2,地脚安装块2相互靠近的一侧向下凹陷形成有地脚安装面21,在对称的两个地脚安装块2之间设置有定位装置,定位装置包括设置在底框1上框架前端的上定位板3、设置在底框1下框架前端的下定位板5以及设置在上定位板3和下定位板5之间的限位板4,上定位板3和下定位板5均为凸字型结构且均包括凸口端和平口端,且凸字型结构的上定位板3和下定位板5的凸口端相向设置;在上定位板3平口端顶部的两侧以及下定位板5凸口端顶部的两侧分别设置有侧壁限位块6,下定位板5平口端顶部的两侧分别设置有定位块7,且定位块7均延伸至相互靠近的地脚安装块2的低平面端上方;限位板4上水平设置有一开槽8,开槽8的两侧分别对应设置有若干个支撑板限位块9。

参见图1、图2所示,上定位板3和下定位板5之间设置有若干个连接板10,且限位板4位于若干个连接板10的上侧,限位板4的高度高于上定位板3以及下定位板5的高度。

参见图2所示,上定位板3、下定位板5以及地脚安装块2的顶部位于同一水平面上。

参见图1所示,开槽8设置在限位板4靠近上定位板3的一侧。

参见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在实际应用时,将侧壁13对应放置在上定位板3与下定位板5之间,侧壁13将与下定位板5上的侧壁限位块6抵接,且侧壁13上的通孔将对应卡接在支撑板限位块9外侧,再将地脚11与下定位板5上的定位块7抵接,然后将支撑板12放置在对应的支撑板限位块9之间,再用螺栓将支撑板分别与侧壁13、地脚11固定,此时,支撑板12分别与地脚11、侧壁13垂直,地脚11与侧壁13垂直,再进行点焊加固即可。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制动柜侧壁组成用焊接工装,能有效的将侧壁、地脚及支撑板三个部件快速组装在一起,提高了焊接效率及质量,降低了劳动强度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专利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