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轧带钢剪切压接装置压下量自动调节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880746发布日期:2020-05-26 17:05阅读:117来源:国知局
热轧带钢剪切压接装置压下量自动调节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带钢剪切压接技术领域,具体涉及热轧带钢剪切压接装置压下量自动调节装置。



背景技术:

传统的板带热连轧精轧机组生产均以单块中间坯进行轧制,进精轧机组时的穿带、加速轧制、减速轧制、抛钢、甩尾等过程不可避免。因此,难以保证带钢头尾厚差和穿带质量均匀性,轧制作业率、成材率也受到一定限制。

随着汽车、家电等行业对薄板质量的新的更高要求,尺寸、形状精度、表面和内在质量已成为同等重要的质量关键。热轧带钢无头轧制技术在超薄热带轧制、板厚精度控制、板带整长稳定性控制以及提高生产率等方面显示出传统热带轧制无可比拟的优越性。

中间坯连接技术是无头轧制的关键技术,目前包括有:叠轧压接法、剪切压接法、焊接法、机械连接法、还原火焰处理连接法、直接通电连接法、感应加热连接法和激光焊接法等。剪切压接法由于其节奏高、占地少、连接效果优等优点备受青睐。

对于通过采用偏心曲轴剪切压接方法实现中间坯连接,面临一个问题就是当板坯厚度发生改变的时候,需要调整上剪切压接装置的压下量,从而保证上、下剪切压接装置的同步,避免影响剪切压接效果。而由于现场的高温环境,采用人工手动调整非常困难,且影响生产节奏。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带钢剪切压接装置压下量自动调节装置,以满足剪切压接装置在线自动高精度调节上剪切装置的压下量,从而提高生产效率和安全性。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热轧带钢剪切压接装置压下量自动调节装置,包括连杆装配以及压下量调节机构;

连杆装配主要由分体式轴承座、连接轴以及滑动轴承ⅰ组成,分体式轴承座上具有上、下两组轴孔,其中上轴孔用于抱在热轧带钢剪切压接装置的偏心曲轴上,下轴孔相对设置在分体式轴承座下部的两侧支耳上,连接轴通过滑动轴承ⅰ插装在下轴孔中;

压下量调节机构主要偏心套、滑动轴承ⅱ、支座以及蜗杆机构组成;偏心套套在连接轴上且位于分体式轴承座下部的两侧支耳之间,其外周面上具有可与蜗杆相配合的蜗轮,支座套在偏心套外,滑动轴承ⅱ设置在偏心套的外周面与支座之间,支座上设有蜗杆轴孔,蜗杆机构设置在支座上且蜗杆机构中的蜗杆插装进蜗杆轴孔,蜗杆与偏心套上的蜗轮相啮合;

支座底部固连在热轧带钢剪切压接装置的上剪切压接装置上。

进一步,蜗杆机构包括双输出轴齿轮马达、蜗杆轴承座以及蜗杆锁紧定位装置,双输出轴齿轮马达一端通过联轴器与蜗杆相连,另一端通过联轴节与绝对值编码器相连,双输出轴齿轮马达设置在支座上且与绝对值编码器同位于蜗杆轴孔外,蜗杆轴承座与蜗杆锁紧定位装置均设置在蜗杆轴孔内且分设在蜗杆的两端。

进一步,蜗杆机构还包括编码器安装支架,编码器安装支架与联轴器分别紧固在双输出轴齿轮马达的两侧,绝对值编码器设置在编码器安装支架上。

进一步,分体式轴承座包括上轴承座、下轴承座以及连接螺杆,位于上方的上轴承座通过连接螺杆与位于下方的下轴承座相连成整体,上轴孔由上轴承座与下轴承座扣合形成,下轴承座的下部两侧具有支耳,下轴孔设置在两侧支耳上。

进一步,连接螺杆为双头螺杆,上端通过液压螺母与上轴承座相锁紧,下端通过圆柱螺母与下轴承座相锁紧。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该自动调节装置通过偏心曲轴实现曲柄滑块机构对上剪切压接装置的驱动,通过分体式轴承座作为曲柄滑块机构的连杆,并通过连接轴与压下量调节机构相连,实现力的传递,最后通过绝对值编码器精确控制双输出轴齿轮马达驱动蜗杆机构,从而带动偏心套转动,实现上剪切压接装置中刀座高度的自动调整,最终实现压下量的自动调节功能,从而提高生产效率和安全性。

本实用新型的其他优点、目标和特征在某种程度上将在随后的说明书中进行阐述,并且在某种程度上,基于对下文的考察研究对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将是显而易见的,或者可以从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中得到教导。本实用新型的目标和其他优点可以通过下面的说明书来实现和获得。

附图说明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优选的详细描述,其中:

图1为压下量自动调节装置在热轧带钢剪切压接装置上的装配示意图;

图2为连杆装配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的a-a示意图;

图4为压下量调节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4的b向示意图。

附图标记:

偏心曲轴—1、固定框架—2、摆动框架—3、连杆装配—4、压下量调节机构—5、上剪切压接装置—6、下剪切压接装置—7、平衡系统—8;

连接螺杆—401、液压螺母—402、上轴承座—403、下轴承座—404、支耳—4041、圆柱螺母—405、分体式滑动轴承—406、连接轴—407、滑动轴承ⅰ—408、上轴孔—409、下轴孔—410;

支座—501、滑动轴承ⅱ—502、偏心套—503、绝对值编码器—504、联轴节—505、编码器安装支架—506,双输出轴齿轮马达—507、联轴器—508、蜗杆轴承座—509、蜗杆—510、蜗杆锁紧定位装置—511、蜗杆轴孔—512。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通过特定的具体实例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其他优点与功效。本实用新型还可以通过另外不同的具体实施方式加以实施或应用,本说明书中的各项细节也可以基于不同观点与应用,在没有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下进行各种修饰或改变。需要说明的是,以下实施例中所提供的图示仅以示意方式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基本构想,在不冲突的情况下,以下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其中,附图仅用于示例性说明,表示的仅是示意图,而非实物图,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为了更好地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附图某些部件会有省略、放大或缩小,并不代表实际产品的尺寸;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附图中某些公知结构及其说明可能省略是可以理解的。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附图中相同或相似的标号对应相同或相似的部件;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若有术语“上”、“下”、“左”、“右”、“前”、“后”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附图中描述位置关系的用语仅用于示例性说明,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的具体含义。

该压下量自动调节装置是应用于热轧带钢剪切压接装置中的,热轧带钢剪切压接装置主要包括偏心曲轴1、固定框架2、摆动框架3、上剪切压接装置6、下剪切压接装置7以及平衡系统8。其中,上剪切压接装置6对应设置在下剪切压接装置7的上方,固定框架2作为支撑架,偏心曲轴安装在其顶部;摆动框架设置在固定框架的内侧,其顶部也与偏心曲轴连接,在偏心曲轴的驱动下,可以实现其摆动;下剪切压接装置安装在摆动框架的下部,在偏心曲轴的驱动下实现与摆动框架的同步运动;上剪切压接装置通过该压下量自动调节装置与偏心曲轴相连;上剪切压接装置的两侧通过平衡系统8与摆动框架相连,平衡系统8可在调节剪切压接过程中,调节上剪切压接装置中剪刃的剪切状态以及摆动框架的受力状态。

该压下量自动调节装置包括连杆装配4以及压下量调节机构5。

连杆装配4主要由分体式轴承座、连接轴407以及滑动轴承ⅰ408组成,分体式轴承座上具有上、下两组轴孔,其中上轴孔409抱在热轧带钢剪切压接装置的偏心曲轴1上,下轴孔410相对设置在分体式轴承座下部的两侧支耳4041上,连接轴407通过滑动轴承ⅰ408插装在下轴孔410中。

具体的,分体式轴承座包括上轴承座403、下轴承座404以及连接螺杆401,位于上方的上轴承座403通过连接螺杆401与位于下方的下轴承座404相连成整体,上轴孔409是由上轴承座403与下轴承座404扣合形成,支耳4041是设置在下轴承座404的下部两侧,下轴孔410则对应设置在两侧支耳4041上。

该连杆装配4中,轴承座的上、下分体式结构既便于实现轴承座与偏心曲轴1间的连接装配,又能同时承担曲柄滑块机构的连杆功能,实现将偏心曲轴1的力传递给压下量调节机构5。

偏心曲轴与上轴承座403、下轴承座404之间还设有分体式滑动轴承406,该分体式滑动轴承406的上部与上轴承座相配合,下部与下轴承座相配合,以实现两者之间的润滑摩擦。

下轴承座404的下部采用u型中空槽形式,其中空部位用于布置压下量调节机构5的驱动装置,可节约空间。

上述的连接螺杆401优选为双头螺杆,用于连接上、下轴承座,其上端通过液压螺母402与上轴承座403相锁紧,实现力的传递,下端通过圆柱螺母405与下轴承座404相锁紧。圆柱螺母405的结构型式为在圆柱径向中心开设螺纹孔,与双头螺杆相连,圆柱螺母整体安装在下轴承座的轴孔内。当螺纹发生损坏之后,只需要更换圆柱螺母即可,无需更换轴承座,可减低成本、提高装配效率。

压下量调节机构5主要偏心套503、滑动轴承ⅱ502、支座501以及蜗杆机构组成;偏心套503套在连接轴407上且位于分体式轴承座下部的两侧支耳4041之间,其外周面上具有可与蜗杆相配合的蜗轮,即偏心套503为带蜗轮的偏心套,支座501套在偏心套503外,滑动轴承ⅱ502设置在偏心套503的外周面与支座501之间,支座501上设有蜗杆轴孔512,蜗杆机构设置在支座501上且蜗杆机构中的蜗杆510插装进蜗杆轴孔512,蜗杆510与偏心套503上的蜗轮相啮合。

该蜗杆机构中包括双输出轴齿轮马达507、蜗杆轴承座509、蜗杆锁紧定位装置511以及编码器安装支架506,双输出轴齿轮马达507一端通过联轴器508与蜗杆510相连,另一端通过联轴节505与绝对值编码器504相连,双输出轴齿轮马达507设置在支座501上且与绝对值编码器504同位于蜗杆轴孔512外,蜗杆轴承座509与蜗杆锁紧定位装置511均设置在蜗杆轴孔512内且分设在蜗杆510的两端。编码器安装支架506与联轴器508分别紧固在双输出轴齿轮马达507的两侧,绝对值编码器504设置在编码器安装支架506上。支座501的底部固连在热轧带钢剪切压接装置的上剪切压接装置6上。

该压下量调节机构5中,支座501为整体式结构,其外部与上剪切压接装置6中的支座直接相连,内部插有连接轴407,连接轴407又分别与下轴承座404和带涡轮的偏心套相连。支座501一方面为蜗轮传动系统和偏心套503等机构提供支撑,另一方面与连接轴407配合实现力的传递。

蜗杆轴孔512是开设在整体式支座中部的矩形孔,用于安装蜗杆。带蜗轮的偏心套安装在整体式支座内部,支座501和偏心套503之间设有滑动轴承ⅱ502,偏心套503可以在蜗杆510的驱动下旋转,从而实现其中心孔轴心的升降。

绝对值编码器504用于对双输轴齿轮马达507进行精确控制,双输轴齿轮马达507又通过联轴器508与蜗杆510相连,通过驱动蜗杆510实现对偏心套上蜗轮的传动。

蜗杆轴承座509和蜗杆锁紧定位装置511用于安装支撑蜗杆,并对蜗杆进行锁紧定位。

上述的连杆装配4与偏心曲轴1以及支座相配合构成了曲柄滑块机构,其直接与热轧带钢剪切压接装置中的偏心曲轴1相连,偏心曲轴1转动时将带动连杆装配,而连杆装配又通过连接轴带动支座,从而实现了上剪切压接装置的上、下升降运动。

该自动调节装置通过偏心曲轴实现曲柄滑块机构对上剪切压接装置的驱动,通过分体式轴承座作为曲柄滑块机构的连杆,并通过连接轴与压下量调节机构相连,实现力的传递,最后通过绝对值编码器精确控制双输出轴齿轮马达驱动蜗杆机构,从而带动偏心套转动,实现上剪切压接装置中刀座高度的自动调整,最终实现压下量的自动调节功能,从而提高生产效率和安全性。

最后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技术方案的宗旨和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