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不锈钢管在线切割集液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021505发布日期:2020-06-09 19:43阅读:156来源:国知局
一种不锈钢管在线切割集液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不锈钢管生产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不锈钢管在线切割集液装置。



背景技术:

在现有的不锈钢管连续生产线中,在生产线的末端通常设置有在线切割装置,如专利号为cn201720378858.0所公开的一种自动切割设备,这种切割装置通常包括机架、在机架上可移动的切割台、设置在切割台上的夹持机构和切割片,当钢管进入切割装置额定位置后,夹持机构夹持钢管使得切割台与钢管随动,同时切割片对钢管进行切割,切割的同时需要在切割位置上喷淋切削液。但现有的这些切割装置,切割过程中切削液会飞溅至装置的其他位置,虽然在切割台上设置有导液槽来引导切削液向下流动至下方的回收盘,并通过回收盘汇集至回收池,但这种设置方式,导致切削液会接触并污染切割装置的大部分,同时由于切削液会残留在切割装置上,加大了切削液的损耗,且不方便切割装置的清洗和保养。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旨在提供一种不锈钢管在线切割集液装置,解决钢管生产线在线切割钢管时切削液飞溅并残留在切割装置上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所述一种不锈钢管在线切割集液装置,包括机架、切割片、切割台以及回收切削液的回收池,所述切割台设置在所述机架上并在所述机架上沿钢管移动方向移动,所述切割片设置在所述切割台上进行切割操作,所述回收池设置在所述机架上并位于所述切割台的下方,所述切割台上设置有夹持钢管的夹持机构,还包括设置在所述切割台上的集液斗和集液盘、以及设置在所述机架上沿钢管移动方向延伸的集液槽,所述集液斗呈漏斗状,包括第一组件、第二组件、第三组件和第四组件,所述第一组件和第二组件位于钢管的一侧且与第一气缸连接,所述第三组件和第四组件位于钢管的另一侧且与第二气缸连接,其中,所述第一组件和第三组件相邻且其相邻的一面具有半圆形缺口,所述第二组件和第四组件相邻且其相邻的一面具有半圆形缺口,当第一气缸推动第一组件和第二组件使其与钢管接触,第二气缸推动第二组件和第三组件使其与钢管接触,第一组件和第三组件紧密接触且上的半圆形缺口配合形成供钢管穿过的通孔,第二组件和第四组件紧密接触且其上的半圆形缺口配合形成供钢管穿过的通孔,同时,所述第一组件和第二组件、第三组件和第四组件之间存在大于所述切割片厚度的间隙,所述集液槽倾斜设置,且其倾斜方向的末端与所述回收槽连接。

具体地,所述第一组件和第三组件、第二组件和第四组件下方均设置有导液部,其中,所述第一组件和第三组件的导液部紧密接触形成导液半管、所述第二组件和第四组件的导液部紧密接触形成导液半管,两个所述导液半管之间存在大于所述切割片厚度的间隙。

具体地,所述第一组件和第三组件相邻的一面分别设置有防渗槽和与所述防渗槽相配合的防渗凸条,所述第二组件和第四组件相邻的一面分别设置有防渗槽和与所述防渗槽相配合的防渗凸条。

具体地,所述第一组件和第三组件相邻的一面设置有软性橡胶层,所述第二组件和第四组件相邻的一面分别设置有软性橡胶层。

具体地,所述集液盘下部设置有导流管,所述导流管的出口处位于所述集液槽的上方。

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通过在切割台上设置有由多个组件组合形成的集液斗,在切割过程中夹持钢管,使得喷淋的切削液限至在钢管的切割位置上,并通过导液半管落入切割台上的集液盘,并通过集液盘落入机架上的集液槽,随即流入回收箱,与现有的切割装置相比,该不锈钢管在线切割集液装置可以将切割过程中的切削液限制在钢管的固定位置上,并集中的引导至回收箱中,避免了切削液大面积的污染切割装置,并且,减少了因切削液残留在切割装置而造成的损耗,方便了切割装置的清洗和保养。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b-b的剖面图;

图3为图1a处的放大图;

图4为集液斗的结构示意图的侧视图。

图中:1机架、2切割片、3切割台、4钢管、5夹持机构、6集液斗、61第一组件、62第二组件、63第三组件、64第四组件、65第一气缸、66第二气缸、67导液部、68防渗槽、69防渗凸条、7集液盘、71导流管、8集液槽、9半圆形缺口。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描述,以便于更清楚的理解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的技术思想。

如图1-4,本实施例的一种不锈钢管在线切割集液装置,包括机架1、切割片2、切割台3以及回收切削液的回收池,所述切割台3设置在所述机架1上并在所述机架1上沿钢管4移动方向移动,所述切割片2设置在所述切割台3上进行切割操作,所述回收池设置在所述机架1上并位于所述切割台3的下方,所述切割台3上设置有夹持钢管4的夹持机构5,上述为现有的切割装置的基本机构,其具体设置这里不再一一描述,具体可以参照专利号为cn201720378858.0所公开的一种自动切割设备。

该不锈钢管在线切割集液装置的发明点在于:包括设置在所述切割台3上的集液斗6和集液盘7、以及设置在所述机架1上沿钢管4移动方向延伸的集液槽8,所述集液斗6呈漏斗状,包括第一组件61、第二组件62、第三组件63和第四组件64,所述第一组件61和第二组件62位于钢管4的一侧且与第一气缸65连接,所述第三组件63和第四组件64位于钢管4的另一侧且与第二气缸66连接,其中,所述第一组件61和第三组件63相邻且其相邻的一面具有半圆形缺口9,所述第二组件62和第四组件64相邻且其相邻的一面具有半圆形缺口9,当第一气缸65推动第一组件61和第二组件62使其与钢管4接触,第二气缸66推动第二组件62和第三组件63使其与钢管4接触,如图4,第一组件61和第三组件63紧密接触且上的半圆形缺口9配合形成供钢管4穿过的通孔,第二组件62和第四组件64紧密接触且其上的半圆形缺口9配合形成供钢管4穿过的通孔,同时,所述第一组件61和第二组件62之间,第三组件63和第四组件64之间均存在大于所述切割片2厚度的间隙,所述集液槽8倾斜设置,沿钢管4移动方向延伸且其倾斜方向的末端与所述回收槽连接。其中,在该实施例中,第一气缸65和第二气缸66可以单独设置在切割台3上,在另一个实施例中,该第一气缸65和第二气缸66实际上为夹持机构5上的分别位于钢管4两侧的两个气缸,并由由夹持机构5上的这两个气缸来完成第一组件61、第二组件62、第三组件63和第四组件64的移动操作。

在实际应用中,钢管进入切割台3并达到额定长度,夹持机构5夹持钢管,使得切割台3与钢管4随动,同时,第一气缸65推动第一组件61和第二组件62紧贴钢管表面,第二气缸66推动第三组件63和第四组件64紧贴钢管4的表面,其中,第一组件61和第三组件63上的半圆形缺口9配合形成供钢管4穿过的通孔,第二组件62和第四组件64上的半圆形缺口9配合形成供钢管4穿过的通孔,且所述第一组件61和第二组件62、第三组件63和第四组件64配合形成集液斗6,在该不锈钢管在线切割装置,切削液喷淋在钢管4的切割位置上,由于集液斗与钢管4表面紧密接触,在切割过程中,切削液被限制在集液斗6内,不会溅射、流动至其他地方,而且在切割过程中,所述第一组件61和第二组件62、第三组件63和第四组件64之间的间隙提供了切割刀移动的通道;被集液斗6汇集的切削液落入至下方的集液盘7,集液盘7将切削液再次聚集并倒流至下方的集液槽8,并通过集液槽8汇集至回收池,实现切削液的回收。

具体地,为了更好的导液作用,使得切削液在流动过程中更加集中,所述第一组件61和第三组件63、第二组件62和第四组件64下方均设置有导液部67,其中,所述第一组件61和第三组件63的导液部67紧密接触形成导液半管、所述第二组件62和第四组件64的导液部67紧密接触形成导液半管,两个所述导液半管之间存在大于所述切割片2厚度的间隙。

具体地,为了集液斗6各组件之间的结合密切且不漏液,所述第一组件61和第三组件63相邻的一面分别设置有防渗槽68和与所述防渗槽68相配合的防渗凸条69,所述第二组件62和第四组件64相邻的一面分别设置有防渗槽68和与所述防渗槽68相配合的防渗凸条69,同时所述第一组件61和第三组件63相邻的一面设置有软性橡胶层,所述第二组件62和第四组件64相邻的一面分别设置有软性橡胶层。

具体地,为了更好的导液作用,使得切削液在流动过程中更加集中,所述集液盘7下部设置有导流管71,所述导流管71的出口处位于所述集液槽8的上方。在切割过程中,切割台3随着钢管4移动而移动,因此在移动过程中,导流管71也会随切割台3并沿着集液槽8延伸方向移动,使得切割过程中的切削液能够集中的落入至集液槽8内,并在集液槽8的导流作用下流入回收池中,实现切削液的回收。

在不锈钢管在线切割集液装置,通过在切割台3上设置有由多个组件组合形成的集液斗6,在切割过程中夹持钢管,使得喷淋的切削液限至在钢管的切割位置上,并通过导液半管落入切割台3上的集液盘7,并通过集液盘7落入机架1上的集液槽8,随即流入回收箱,与现有的切割装置相比,该不锈钢管在线切割集液装置可以将切割过程中的切削液限制在钢管的固定位置上,并集中的引导至回收箱中,避免了切削液大面积的污染切割装置,并且,减少了因切削液残留在切割装置而造成的损耗,方便了切割装置的清洗和保养

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可根据以上描述的技术方案以及构思,做出其它各种相应的改变以及变形,而所有的这些改变以及变形都应该属于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