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板八字锻造模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246589发布日期:2020-06-26 21:06阅读:165来源:国知局
端板八字锻造模具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端板八字锻造模具。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货运机车用橡胶衬板材料为45#钢,需要采用热锻造工艺加工。原有工艺:下料+加热+锻造+切边+加热+折弯,工序复杂,因为经过2道加热过程,能源消耗大,表面质量无法保证,折弯处应力集中,存在开裂风险。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陷,提供一种端板八字锻造模具,取消折弯工序,需要一次成型完成锻造加工,增加了锻造的难度。调整成型角度,达到原有折弯后图纸技术要求。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了一种端板八字锻造模具,包括上模、与所述上模相配合的下模,所述上模上具有上模腔,所述下模上具有下模腔,所述上模腔呈八字形,所述下模腔呈倒八字形,所述上模以及所述下模的四个角部之间设置有锁扣结构,四个所述锁扣结构分别位于上模腔或者所述下模腔的前、后、左、右四侧,所述锁扣结构包括开设于所述上模/所述下模两者中一个的四个角部上的定位槽、设置于两者中另一个的四个角部上与所述定位槽相配合的定位凸起。

进一步改进的是:所述上模/所述下模上的同一侧的所述定位槽具有直倒角,相对另一侧的所述定位槽具有圆弧倒角。

进一步改进的是:所述上模腔以及所述下模腔的粗糙度为0.8。

进一步改进的是:所述上模以及所述下模的热处理硬度为hrc44-48。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和有益效果在于:一次成型产品性能及精度满足客户的需求,避免了二次重复加热造成的能耗高、表面质量差的问题,降低了产品成本,提高了生产效率,通过取消折弯工序,消除了由于折弯产生的开裂风险,提高了产品使用的可靠性,另外模具增加左右前后4角锁扣,消除错移力及模具损耗。

附图说明

图1为上模主视图;

图2为上模俯视图;

图3为下模主视图;

图4为下模俯视图。

其中:1、上模;2、上模腔;3、下模;4、下模腔;5、定位凸起;6、定位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描述。以下实施例仅用于更加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不能以此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如图1-图4所示,一种端板八字锻造模具,包括上模1、与所述上模1相配合的下模3,所述上模1上具有上模腔2,所述下模3上具有下模腔4,所述上模腔2呈八字形,所述下模腔4呈倒八字形,所述上模1以及所述下模3的四个角部之间设置有锁扣结构,四个所述锁扣结构分别位于上模腔2或者所述下模腔4的前、后、左、右四侧,所述锁扣结构包括开设于所述上模1/所述下模3两者中一个的四个角部上的定位槽6、设置于两者中另一个的四个角部上与所述定位槽6相配合的定位凸起5。

为了更进一步消除错移力及模具损耗,所述上模1/所述下模3上的同一侧的所述定位槽6具有直倒角,相对另一侧的所述定位槽6具有圆弧倒角。

为了提高加工产品的精度,所述上模腔2以及所述下模腔4的粗糙度为0.8。

为了提高模具的强度以及使用寿命,所述上模1以及所述下模3的热处理硬度为hrc44-48。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技术特征:

1.一种端板八字锻造模具,其特征在于:包括上模、与所述上模相配合的下模,所述上模上具有上模腔,所述下模上具有下模腔,所述上模腔呈八字形,所述下模腔呈倒八字形,所述上模以及所述下模的四个角部之间设置有锁扣结构,四个所述锁扣结构分别位于上模腔或者所述下模腔的前、后、左、右四侧,所述锁扣结构包括开设于所述上模/所述下模两者中一个的四个角部上的定位槽、设置于两者中另一个的四个角部上与所述定位槽相配合的定位凸起。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端板八字锻造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模/所述下模上的同一侧的所述定位槽具有直倒角,相对另一侧的所述定位槽具有圆弧倒角。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端板八字锻造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模腔以及所述下模腔的粗糙度为0.8。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端板八字锻造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模以及所述下模的热处理硬度为hrc44-48。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端板八字锻造模具,包括上模、与所述上模相配合的下模,所述上模上具有上模腔,所述下模上具有下模腔,所述上模腔呈八字形,所述下模腔呈倒八字形,所述上模以及所述下模的四个角部之间设置有锁扣结构,四个所述锁扣结构分别位于上模腔或者所述下模腔的前、后、左、右四侧,所述锁扣结构包括开设于所述上模/所述下模两者中一个的四个角部上的定位槽、设置于两者中另一个的四个角部上与所述定位槽相配合的定位凸起,取消折弯工序,需要一次成型完成锻造加工,增加了锻造的难度。调整成型角度,达到原有折弯后图纸技术要求。

技术研发人员:沈炎;方江涛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江阴燎原装备制造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9.08.22
技术公布日:2020.06.26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