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铆压工装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846589发布日期:2020-05-22 20:29阅读:215来源:国知局
一种铆压工装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工装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铆压工装。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当需要将一个钣金件与其他零件进行连接紧固时,通常是采用焊接、螺纹连接、粘接、压接、铆压等方式,因铆压连接紧固方式具有易操作性、成本低、便于后续零部件之间的拆卸与维护因此受到广大使用者的青睐。现有技术中大多数使用者通常采用手工将钣金件与其他零件进行连接紧固,手工连接紧固的零件外观不美观、零件与零件之间连接关系很难满足要求。也有部分使用者采用简易的工装进行连接固定,但是简易的工装在铆压完成后不能自动复位需要使用者手工复位,不仅效率低而且对操作者的要求较高同时安全风险较高。因此需要对钣金件与其他零件进行铆压的方式进行改进。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手工将钣金件与其他零件进行连接紧固的零件外观不美观、零件与零件之间连接关系很难满足要求;采用简易的工装进行铆压,铆压完成后工装不能自动复位需要使用者手工复位,不仅效率低而且对操作者的要求较高同时安全风险较高等缺陷,提供了一种新的铆压工装。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铆压工装,包括上模、第一压块、下模、固定板、导向定位件,所述的下模上设置有第一固定轴,所述的上模与所述下模适配并驱动所述下模向下移动,所述的导向定位件穿过所述的固定板并与所述的下模连接,还包括拉簧固定轴、第一拉簧,所述的第一压块上设置有第一拉簧孔,所述的拉簧固定轴与所述的下模连接,所述的第一拉簧的一端与所述的拉簧固定轴连接,所述的第一拉簧的另一端与所述的第一压块上的第一拉簧孔连接,所述的第一压块的底部与所述的固定板接触,所述的第一压块通过所述的第一固定轴转动连接到所述的下模上。

上模为下模向下的移动提供驱动力。固定板一方面是铆压工装其他零件的承载平台,另一方面在上模下压下模时,第一压块底部能沿着固定板向外移动,实现第一压块上部的向内旋转,第一压块在旋转力的作用下绕第一固定轴转动,其作用在于对钣金件与其他零件进行铆压。导向定位件起到为下模提供导向的作用,同时在上模撤去驱动力时为下模提供回复力;第一拉簧的一端与拉簧固定轴连接,第一拉簧的另一端与第一拉簧孔连接,当上模撤去驱动力时下模向上移动进行复位时,第一拉簧用于为第一压块提供回复力,导向定位件、第一拉簧使得本实用新型在铆压完成后能够自动复位,不需要使用者手工复位,不仅提高了安全等级及加工效率,同时降低了操作难度,使得普通操作者也能胜任铆压的工作。

作为优选,上述所述的一种铆压工装,所述的第一压块上设置有第一旋转孔,所述的下模上设置有第一安装槽,所述的第一安装槽上设置有第一安装孔,所述的第一固定轴穿过所述的第一安装孔、第一旋转孔将所述的第一压块转动连接于所述的下模上。

下模上设置的第一安装槽用于限制第一压块的转动幅度,同时也起到减轻下模的重量,降低成本的作用。第一安装孔、第一旋转孔不仅加工方便,而且使得第一压块能够能加便捷的通过第一固定轴转动连接到下模上,实现第一压块与下模的转动连接。

作为优选,上述所述的一种铆压工装,所述的导向定位件包括压缩弹性件、导柱,所述的导柱连接所述的固定板、下模,所述压缩弹性件套于所述的导柱上并位于所述固定板、下模之间。

导柱为下模提供导向作用,当上模驱动下模向下移动时压缩弹性件被压缩同时储存弹性势能,当上模撤去驱动力时压缩弹性件的弹性势能为下模提供回复力,使下模能够自动复位,提高加工效率。

作为优选,上述所述的一种铆压工装,所述的固定板设置有台阶通孔,所述的台阶通孔上设置有台阶面,所述的导柱包括连接导向部、限位部,所述的连接导向部、限位部在所述的台阶通孔上下滑动配合,所述的连接导向部与所述的下模连接,所述的台阶面对所述的限位部的向上滑动行程进行限位。

连接导向部与下模、台阶通孔连接,用于对下模的移动进行导向,限位部一方面是保证下模不脱离固定板,另一方面是限制下模向上移动的行程,保证下模的精准复位。

作为优选,上述所述的一种铆压工装,所述的连接导向部包括导向部、连接部,所述的连接部与所述的下模连接,所述的导向部与所述的台阶通孔上下滑动配合。

连接部的作用是连接下模,导向部的作用是对下模的移动进行导向,故在加工时只需要对导向部的表面精度进行精工处理,从而节约成本,同时减轻导柱的重量便于运输和管理。

作为优选,上述所述的一种铆压工装,所述的压缩弹性件是压缩弹簧。

压缩弹簧不仅成本低,而且在下模向下移动时储存的弹性势能大,使得铆压工装的复位更加方便、省力。

作为优选,上述所述的一种铆压工装,还包括第二拉簧、第二压块,所述的下模上设置有第二固定轴,所述的第二压块通过所述的第二固定轴成对转动连接在所述的下模上,所述的第二压块上设置有第二拉簧孔,所述的第二拉簧的两端分别与成对设置的第二压块上的第二拉簧孔连接。

第二固定轴用于将成对的第二压块转动连接下模上。第二拉簧的两端分别与成对设置的第二压块上的第二拉簧孔连接,不仅安装简化了安装的工序,同时也能保证成对设置的第二压块运动的同步性,进一步提供铆压的工作效率。

作为优选,上述所述的一种铆压工装,所述的下模上设置有第二安装槽,所述的第二安装槽上设置有第二安装孔,所述的第二固定轴穿过所述的第二安装孔将所述的第二压块转动连接于所述的下模上。

下模上设置的第二安装槽不但可以限制第二压块的转动幅度,而且可以减轻下模的重量,降低成本。第二安装孔不仅加工方便,而且使得第二压块能够更加便捷的通过第二固定轴转动连接到下模上。

作为优选,上述所述的一种铆压工装,所述的第一压块设置有圆弧面,所述的圆弧面与所述的固定板接触。

圆弧面与固定板之间的接触是线与面的形式,摩擦阻力小,使得第一压块更易沿着固定板移动,从而提高第一压块的转动效率。

作为优选,上述所述的一种铆压工装,所述的下模上设置有容纳腔。

容纳腔为待铆压的零件提供了容纳空间,同时也能够防止待铆压的零件在铆压过程中移动,提高铆压产品的铆压的合格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爆炸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处于铆压位置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1中下模及固定板部分的剖视图一;

图5为图1中下模及固定板部分的剖视图二;

图6为本实用新型中导向定位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中第一压块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处于铆压位置时下模及固定板部分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1-8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但它们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实施例1

如图1至图8所示,一种铆压工装,包括上模1、第一压块2、下模3、固定板5、导向定位件6,所述的下模3上设置有第一固定轴36,所述的上模1与所述下模3适配并驱动所述下模3向下移动,所述的导向定位件6穿过所述的固定板5并与所述的下模3连接,还包括拉簧固定轴8、第一拉簧9,所述的第一压块2上设置有第一拉簧孔22,所述的拉簧固定轴8与所述的下模3连接,所述的第一拉簧9的一端与所述的拉簧固定轴8连接,所述的第一拉簧9的另一端与所述的第一压块2上的第一拉簧孔22连接,所述的第一压块2的底部与所述的固定板5接触,所述的第一压块2通过所述的第一固定轴36转动连接到所述的下模3上。

铆压工装的组装及调试,操作者将拉簧固定轴8连接到下模3上;将第一压块2通过第一固定轴36转动连接到下模3上;将第一拉簧9的一端与拉簧固定轴8连接,第一拉簧9的另一端与第一拉簧孔22连接;导向定位件6的两端分别与下模3、固定板5进行连接。进一步将上模1、固定板5连接到驱动机上,启动驱动机将铆压工装调试到待铆压的状态,即上模1和下模3分离。

将待铆压的零件放置在下模3上,启动驱动机工作,驱动机驱动上模1向下运动并按压下模3向下移动,同时第一压块2上部在下模3的作用下绕第一固定轴36向内转动,第一拉簧孔22受拉产生弹性势能。当第一压块2旋转到与待铆压零件接触时,下模3接着向下移动,第一压块2对待铆压零件进行铆压。铆压完成之后,驱动机带动上模1向上运动至待铆压的位置,下模3在导向定位件6的作用下向上移动复位,第一压块2在第一拉簧9的弹性势能作用下绕第一固定轴36转动至待铆压的位置,即完成了零件的铆压及铆压工装的复位。

作为优选,所述的第一压块2上设置有第一旋转孔21,所述的下模3上设置有第一安装槽31,所述的第一安装槽31上设置有第一安装孔32,所述的第一固定轴36穿过所述的第一安装孔32、第一旋转孔21将所述的第一压块2转动连接于所述的下模3上。

作为优选,所述的导向定位件6包括压缩弹性件61、导柱62,所述的导柱62连接所述的固定板5、下模3,所述压缩弹性件61套于所述的导柱62上并位于所述固定板5、下模3之间。

作为优选,所述的固定板5设置有台阶通孔51,所述的台阶通孔51上设置有台阶面52,所述的导柱62包括连接导向部621、限位部622,所述的连接导向部621、限位部622在所述的台阶通孔51上下滑动配合,所述的连接导向部621与所述的下模3连接,所述的台阶面52对所述的限位部622的向上滑动行程进行限位。

作为优选,所述的连接导向部621包括导向部623、连接部624,所述的连接部624与所述的下模3连接,所述的导向部623与所述的台阶通孔51上下滑动配合。

作为优选,所述的压缩弹性件61是压缩弹簧。

作为优选,还包括第二拉簧7、第二压块4,所述的下模3上设置有第二固定轴37,所述的第二压块4通过所述的第二固定轴37成对转动连接在所述的下模3上,所述的第二压块4上设置有第二拉簧孔41,所述的第二拉簧7的两端分别与成对设置的第二压块4上的第二拉簧孔41连接。

作为优选,所述的下模3上设置有第二安装槽33,所述的第二安装槽33上设置有第二安装孔34,所述的第二固定轴37穿过所述的第二安装孔34将所述的第二压块4转动连接于所述的下模3上。

作为优选,所述的第一压块2设置有圆弧面23,所述的圆弧面23与所述的固定板5接触。

作为优选,所述的下模3上设置有容纳腔35。

更为具体的,铆压工装的组装及调试,操作者将拉簧固定轴8连接到下模3上;将第一压块2放置到第一安装槽31中,并通过第一固定轴36、第一安装孔32转动连接到下模3上,将第二压块4放置到第二安装槽33中,并通过第二固定轴37、第二安装孔34实现与下模3的转动连接;第一拉簧9两端分别与拉簧固定轴8与第一拉簧孔22连接,将第二拉簧7的两端分别与成对设置的第二压块4上的第二拉簧孔41连接;将导向部623、连接部624依次穿过台阶通孔51、压缩弹性件61,使连接部624与下模3连接、限位部622与台阶面52适配,完成固定板5、下模3的连接。

将待铆压的零件放置在容纳腔35上,启动驱动机工作,驱动机驱动上模1向下运动并按压下模3向下移动,压缩弹性件61受压产生弹性势能,导向部623相对于台阶通孔51向下滑动;同时第一压块2底部沿固定板5向外移动,使得第一压块2上部绕第一固定轴36向内转动,第一拉簧9受拉产生弹性势能;第二压块4在底部沿固定板5向外移动,使得第二压块4上部绕第二固定轴37向内转动,第二拉簧7受拉产生弹性势能。当第一压块2、第二压块4旋转到与待铆压零件接触时,下模3接着向下移动,第一压块2、第二压块4对待铆压零件进行铆压。铆压完成之后,驱动机带动上模1向上运动至待铆压的位置,下模3在压缩弹性件61的作用下向上移动,第一压块2在第一拉簧9的弹性势能作用下绕第一固定轴36转动至待铆压的位置,第二压块4在第二拉簧7的弹性势能作用下绕第二固定轴37转动至待铆压的位置,即完成了零件的铆压、铆压工装的复位。

总之,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凡依本实用新型申请专利的范围所作的均等变化与修饰,皆应属本实用新型的涵盖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