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过桥箱夹具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273291发布日期:2020-09-18 19:55阅读:67来源:国知局
一种过桥箱夹具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过桥箱夹具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过桥箱夹具系统。



背景技术:

过桥箱在刚开发阶段,生产数量小,铸造毛坯为手工造型,毛坯不规则偏移量大;而批量生产时毛坯上造型线用金属铝模铸造,毛坯规则。在立式加工中心加工盘面及盘面孔时设计夹具全部是毛基准,要考虑即能适应精铸毛坯又能适应误差较大的手工造型毛坯,在立式加工过桥箱基准面和基准孔时,它的加工精度直接影响到过桥箱后续加工质量。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过桥箱夹具系统,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过桥箱夹具系统,包括有底座以及夹持在该底座端面上的过桥箱壳体,所述过桥箱壳体包括有第一通孔、第二通孔和第三通孔,所述第一通孔和第三通孔上下贯通,所述第一通孔和第三通孔内安装有第一夹持组件,所述第二通孔内安装有第二夹持组件;

所述第一夹持组件包括有垂直贯通第一通孔和第三通孔且端部螺纹连接在底座上的第一连接轴、止塞第三通孔开口部的定位块一、设置在第一连接轴端部的夹持构件,所述夹持构件包括有螺纹连接在第一连接轴端部的螺母、置于螺母底部的夹持垫片以及将螺母和夹持垫片限位在第一通孔上开口部的第一垫板,所述定位块一的底部安装有弹簧一,所述弹簧一的一端置于定位块一内,另一端连接在底座上;

所述第二夹持组件包括有垂直贯通第二通孔且端部螺纹连接在底座上的第二连接轴、止塞第二通孔下开口部的定位块二、套接在第二连接轴端部的第二垫板,所述第二垫板搭设在过桥箱壳体表面,所述定位块二的底部安装有弹簧二,所述弹簧二的一端置于定位块二内,另一端连接在底座上。

所述第一转动轴上设置固定块,该固定块设置在定位块一的上方。

所述定位块一和定位块二设置为相同结构,所述定位块一上形成有供第一连接轴贯穿的轴孔,所述定位块一的底部端面形成有连通该轴孔的槽口一,所述槽口一用于键槽连接弹簧一。

所述底座上设置有固定件一和固定件二,所述第一连接轴的端部螺纹连接在固定件一内,所述第二连接轴的端部螺纹连接在固定件二内。

所述固定件一和固定件二相同结构,所述固定件一内开设有螺纹孔,且在固定件一的端面开设有与螺纹孔连通的槽口二。

所述第一垫板设置为u形结构,第一连接轴卡接在u形结构的槽口内,所述第一垫板搭设在过桥箱壳体表面。

所述定位块一设置为圆台结构,其上部直径小于下部直径。

由上述技术方案可知,本实用新型通过采用两个夹持组件实施对过桥箱的夹持,该种夹持手段无需考虑箱体表面粗糙度,通过端面受力夹持便可实现定位装夹,在保证了装夹稳定性的同时可适用于不同表面粗糙度的箱体装夹,适用于毛坯余量较大的过桥箱,不受表面粗糙度影响,装夹精准高效。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侧面剖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过桥箱壳体俯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过桥箱壳体夹持后俯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固定件侧面剖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定位块侧面剖视图。

图中:1第一夹持组件、11螺母、12夹持垫片、13第一连接轴、14第一垫板、15固定块、2第二夹持组件、21第二垫板、22第二连接轴、3定位块一、31斜面部、32轴孔、33槽口一、4固定件一、41槽口二、42螺纹孔、5弹簧一、6底座、7过桥箱壳体、71第一通孔、72第二通孔、73第三通孔、8固定件二、9定位块二、10弹簧二。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说明:

如图1-5所示的一种过桥箱夹具系统,包括有底座6以及夹持在该底座6端面上的过桥箱壳体7,所述过桥箱壳体7包括有第一通孔71、第二通孔72和第三通孔73,所述第一通孔71和第三通孔73上下贯通,所述第一通孔71和第三通孔73内安装有第一夹持组件,所述第二通孔72内安装有第二夹持组件,本实施例重点需要说明的是通过两个夹持组件实现对过桥箱壳体7的定位,并结合第一垫板14和第二垫板21的使用,实现了端面的受力夹持,该种定位方式适用于大部分含有通孔结构的工装件,同时适用于具有不同表面粗糙度的过桥箱的装夹;

如图1所示,所述第一夹持组件包括有垂直贯通第一通孔71和第三通孔73且端部固定连接在底座6上的第一连接轴13、止塞第三通孔73开口部的定位块一3、设置在第一连接轴13端部的夹持构件,通过夹持构件对过桥箱壳体7向下的压力,同时定位块一3实施向上的力,具体的为,在定位块一3的底部安装有弹簧一4,由于弹簧一4的另一端连接底座6,可以提供定位块一3向上的力,同时为了进一步提高定位块一3的定位力度,本实施例优选的定位块一3设置为圆台结构,该圆台结构上端直径较小,下端直径较大,可以有效的抵住第三通孔73的开口部处,有效的提升定位块一3的定位效果,同时,为了防止定位块一3沿轴向位移量在允许范围之外,本实施例优选的在第一连接轴13上形成有固定块15,可以有效的对定位块一3实施限位作用;所述夹持构件包括有螺纹连接在第一连接轴13端部的螺母11、置于螺母11底部的夹持垫片12以及将螺母11和夹持垫片12限位在第一通孔71上开口部的第一垫板14,所述定位块一3的底部安装有弹簧一5,所述弹簧一5的一端置于定位块一3内,另一端连接在底座6上,具体实施过程中,旋紧螺母11便可实施对过桥箱壳体7的夹紧。

为了使得夹具夹持力平衡,并提供更为有效的夹持效果,在过桥箱壳体7内还设置有第二夹持组件,第二夹持组件包括有垂直贯通第二通孔72且端部螺纹连接在底座6上的第二连接轴22、止塞第二通孔72下开口部的定位块二9、套接在第二连接轴22端部的第二垫板21,所述第二垫板21搭设在过桥箱壳体7表面,所述定位块二9的底部安装有弹簧二10,所述弹簧二10的一端置于定位块二9内,另一端连接在底座6上,需要说明的是,该第二夹持组件中所涉及的定位块二9与定位块以3的结构相同,同时设置的第二连接轴22其上端部限位在第二垫板21上端面,通过转动上端部实现第二连接轴22螺纹连接,转动过程中第二通孔72的开口部压紧定位块二9,同时定位块二9底部的弹簧二10施加反作用力向上,使得过桥箱壳体7在夹紧的同时,其结构更加稳定,其夹持效果与第一夹持组件相似。

优选的,所述第一垫板14设置为u形结构,第一连接轴13卡接在u形结构的槽口内,所述第一垫板14搭设在过桥箱壳体7表面,在具体实施过程中,u形结构的第一垫板14拆装更加方便。

以上所述的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进行描述,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进行限定,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设计精神的前提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出的各种变形和改进,均应落入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书确定的保护范围内。



技术特征:

1.一种过桥箱夹具系统,包括有底座以及夹持在该底座端面上的过桥箱壳体,所述过桥箱壳体包括有第一通孔、第二通孔和第三通孔,所述第一通孔和第三通孔上下贯通,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通孔和第三通孔内安装有第一夹持组件,所述第二通孔内安装有第二夹持组件;

所述第一夹持组件包括有垂直贯通第一通孔和第三通孔且端部螺纹连接在底座上的第一连接轴、止塞第三通孔开口部的定位块一、设置在第一连接轴端部的夹持构件,所述夹持构件包括有螺纹连接在第一连接轴端部的螺母、置于螺母底部的夹持垫片以及将螺母和夹持垫片限位在第一通孔上开口部的第一垫板,所述定位块一的底部安装有弹簧一,所述弹簧一的一端置于定位块一内,另一端连接在底座上;

所述第二夹持组件包括有垂直贯通第二通孔且端部螺纹连接在底座上的第二连接轴、止塞第二通孔下开口部的定位块二、套接在第二连接轴端部的第二垫板,所述第二垫板搭设在过桥箱壳体表面,所述定位块二的底部安装有弹簧二,所述弹簧二的一端置于定位块二内,另一端连接在底座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过桥箱夹具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转动轴上设置固定块,该固定块设置在定位块一的上方。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过桥箱夹具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块一和定位块二设置为相同结构,所述定位块一上形成有供第一连接轴贯穿的轴孔,所述定位块一的底部端面形成有连通该轴孔的槽口一,所述槽口一用于键槽连接弹簧一。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过桥箱夹具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上设置有固定件一和固定件二,所述第一连接轴的端部螺纹连接在固定件一内,所述第二连接轴的端部螺纹连接在固定件二内。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过桥箱夹具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件一和固定件二相同结构,所述固定件一内开设有螺纹孔,且在固定件一的端面开设有与螺纹孔连通的槽口二。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过桥箱夹具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垫板设置为u形结构,第一连接轴卡接在u形结构的槽口内,所述第一垫板搭设在过桥箱壳体表面。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过桥箱夹具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块一设置为圆台结构,其上部直径小于下部直径。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过桥箱夹具系统,所述第一夹持组件包括有垂直贯通第一通孔和第三通孔且端部螺纹连接在底座上的第一连接轴、止塞第三通孔开口部的定位块一、设置在第一连接轴端部的夹持构件,所述定位块一的底部安装有弹簧一,所述弹簧一的一端置于定位块一内,另一端连接在底座上;所述第二夹持组件包括有垂直贯通第二通孔且端部螺纹连接在底座上的第二连接轴、止塞第二通孔下开口部的定位块二、套接在第二连接轴端部的第二垫板。本实用新型通过采用两个夹持组件实施对过桥箱的夹持,该种夹持手段无需考虑箱体表面粗糙度,通过端面受力夹持便可实现定位装夹,适用于毛坯余量较大的过桥箱,不受表面粗糙度影响,装夹精准高效。

技术研发人员:王云祥;米俊;陈满红;李琼;许强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安徽安凯福田曙光车桥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9.12.31
技术公布日:2020.09.18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