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汽车横梁生产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839768发布日期:2020-05-22 17:20阅读:104来源:国知局
一种汽车横梁生产线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机械加工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汽车横梁生产线。



背景技术:

汽车组装生产线中,使用了用于搬运汽车的车体、横梁等各种部件的搬送设备。多数情况下,将大型工件载置于沿着预设的搬运路径行走的移动体(即台车),搬送设备通过搬送移动体,从而对大型工件完成搬送工作。

相关技术中,装配好的工件需输送至回收线的出口处,但回收线大部分均呈回字形结构,为了使工件利于在回字形的回收线上运动,大多数采用人工搬送,搬送过程中至少需要两个工人由上一个工位搬送至下一个工位,从而导致搬运过程工作效率低,工人劳动强度大。由于现今市场的激烈竞争,同时需要满足生产线上的高生产效率和低成本生产等问题,因此亟待提出一种新型的汽车横梁生产线以解决前述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现有相关技术中存在的问题之一,为此,本发明提出一种汽车横梁生产线,其结构简单,利于搬送,可有效提高汽车生产线的运行效率。

上述目的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一种汽车横梁生产线,具有装配线和回收线,所述回收线包括与所述装配线间隔设置的中回收线以及设置在所述装配线两侧的左回收线、右回收线,所述装配线与所述回收线连接在一起以形成呈回字形结构,包括:

行走装置,所述行走装置用于支承工件在所述装配线和所述回收线上进行运动;

推动装置,所述推动装置具有设置在所述左回收线上的第一推动装置、设置在所述中回收线上的第二推动装置、设置在所述右回收线上的第三推动装置,所述推动装置的一侧与所述行走装置建立连接以使所述推杆装置与所述行走装置保持连接关系,或者所述行走装置抵接于所述推动装置的另一侧时,所述推动装置随所述行走装置同时运动以使所述行走装置继续运动;

第一驱动装置,所述第一驱动装置设置在所述左回收线上,所述第一驱动装置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一推动装置连接以用于推动所述行走装置往所述中回收线的方向进行单向运动,或者使所述第一推动装置进行复位运动;

第二驱动装置,所述第二驱动装置设置在所述中回收线上,所述第二驱动装置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二推动装置连接以用于推动所述行走装置往所述右回收线的方向进行单向运动,或者使所述第二推动装置进行复位运动;

第三驱动装置,所述第三驱动装置设置在所述右回收线上,所述第三驱动装置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三推动装置连接以用于推动所述行走装置往预设位置处的方向进行单向运动,或者使所述第三推动装置进行复位运动。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驱动装置包括左固定架和左无杆气缸,其中在所述左固定架上设置有左滑轨,在所述左滑轨上设置有左滑板且所述第一推动装置通过所述左滑板与所述左滑轨滑动连接,所述左无杆气缸设置在所述左固定架上且所述左无杆气缸与所述左滑轨平行设置,在所述左无杆气缸的输出端上活动设置有左连接板,所述左连接板与所述左滑板连接以驱动所述第一推动装置沿所述左滑轨行进。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三驱动装置包括右固定架和右无杆气缸,其中在所述右固定架上设置有右滑轨,在所述右滑轨上设置有右滑板且所述第三推动装置通过所述右滑板与所述右滑轨滑动连接,所述右无杆气缸设置在所述右固定架上且所述右无杆气缸与所述右滑轨平行设置,在所述右无杆气缸的输出端上活动设置有右连接板,所述右连接板与所述右滑板连接以驱动所述第三推动装置沿所述右滑轨行进。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驱动装置包括驱动电机、齿条、导轨和机架,其中所述驱动电机、所述齿条和所述导轨分别设置在所述机架上,在所述导轨上设置有滑块,所述推动装置通过所述滑块与所述导轨滑动连接,在所述驱动电机的输出端设置有齿轮,所述齿轮与所述齿条啮合,所述驱动电机驱动所述齿轮转动工作以带动所述齿条行进,通过所述齿条的动作以带动所述第三推动装置沿所述导轨行进。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中回收线在与所述左回收线相交处形成第一极限位置,在所述中回收线的中间位置处形成第二极限位置,所述中回收线在与所述右回收线相交处形成第三极限位置,所述机架包括下层机架和上层机架,所述第二驱动装置的数量为两个,其中一个设置在所述下层机架上以在所述第一极限位置和所述第二极限位置之间进行运动,另外一个设置在所述上层机架上以在所述第二极限位置和所述第三极限位置之间进行运动。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推动装置包括止挡块、底座、推杆构件,其中所述止挡块设置在所述底座上,在所述底座上铰接设置有所述推杆构件,当所述推杆构件一端的正面与所述行走装置建立连接时,所述推杆构件另一端抵接于所述止挡块上以使所述推杆构件与所述行走装置保持连接关系,所述底座与所述驱动装置的输出端连接以带动所述行走装置行进。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推动装置还包括弹性元件,在所述底座上设置有固定轴,所述弹性元件一端与所述固定轴连接,另一端与所述推杆构件在接近于所述止挡块的一端连接。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在所述底座上设置有铰接支座,所述推杆构件通过所述铰接支座铰接于所述底座上,所述行走装置在行进过程中,当所述推杆构件一端的背面与所述行走装置建立连接时,所述推杆构件另一端随所述行走装置的动作往远离于所述止挡块的方向运动以使所述行走装置继续行进。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行走装置包括滚轮和车架,其中所述滚轮设置在所述车架的底部位置处以使所述车架通过所述滚轮进行运动,在所述车架上间隔设置有竖杆,所述竖杆与所述推动装置配合连接。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在所述车架底部设置有导向轮,在所述回收线的外侧设置有与所述导向轮配合连接的导向槽,所述驱动装置通过所述推动装置驱动所述行走装置沿所述导向槽行进。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至少包括以下有益效果:

1.本发明的汽车横梁生产线,其结构简单,利于搬送,可有效提高汽车生产线的生产效率。

2.其设计合理,可有效减少汽车生产线所占用的空间。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中汽车横梁生产线的俯视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中汽车横梁生产线的第一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中汽车横梁生产线的第二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中汽车横梁生产线的第三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中行走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实施例中推动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实施例中推动装置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发明方案,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的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应当属于本发明请求保护的技术方案范围。

如图1至7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汽车横梁生产线,具有装配线1和回收线2,回收线2包括与装配线1间隔设置的中回收线21以及设置在装配线1两侧的左回收线22、右回收线23,装配线1与回收线2连接在一起以形成呈回字形结构,包括:

行走装置3,行走装置3用于支承工件在装配线1和回收线2上进行运动;

推动装置4,推动装置4具有设置在左回收线22上的第一推动装置41、设置在中回收线21上的第二推动装置42、设置在右回收线23上的第三推动装置43,推动装置4的一侧与行走装置3建立连接以使推杆装置与行走装置3保持连接关系,或者行走装置3抵接于推动装置4的另一侧时,推动装置4随行走装置3同时运动以使行走装置3继续运动;

第一驱动装置5,第一驱动装置5设置在左回收线22上,第一驱动装置5的输出端与第一推动装置41连接以用于推动行走装置3往中回收线21的方向进行单向运动,或者使第一推动装置41进行复位运动;

第二驱动装置6,第二驱动装置6设置在中回收线21上,第二驱动装置6的输出端与第二推动装置42连接以用于推动行走装置3往右回收线23的方向进行单向运动,或者使第二推动装置42进行复位运动;

第三驱动装置7,第三驱动装置7设置在右回收线23上,第三驱动装置7的输出端与第三推动装置43连接以用于推动行走装置3往预设位置处的方向进行单向运动,或者使第三推动装置43进行复位运动。

在本实施例中,汽车横梁生产线具有横向设置的装配线1,与装配线1间隔设置的中回收线21,在中回收线21的两侧设置有左回收线22和右回收线23,左回收线22在远离于中回收线21的一端与装配线1一端连接,右回收线23在远离于中回收线21的一端与装配线1另一端连接,通过装配线1、左回收线22、中回收线21和右回收线23共同形成回字形结构,装配线1与右回收线23相交处是生产线的进口处,同时也是生产线的出口处。推动装置4的数量为三个,分别包括在左回收线22上设置有第一推动装置41且第一推动装置41与第一驱动装置5配合连接,在中回收线21上设置有第二推动装置42且第二推动装置42与第二驱动装置6配合连接,在右回收线23上设置有第三推动装置43且第三推动装置43与第三驱动装置7配合连接,行走装置3在呈回字形的生产线上进行运动过程中,行走装置3在拐角处可快速切换行进方向,从而可减少汽车生产线所占用的空间,其结构简单,利于搬送,可有效提高汽车生产线的生产效率。

进一步地,第一驱动装置5包括左固定架51和左无杆气缸52,其中在左固定架51上设置有左滑轨53,在左滑轨53上设置有左滑板54且第一推动装置41通过左滑板54与左滑轨53滑动连接,左无杆气缸52设置在左固定架51上且左无杆气缸52与左滑轨53平行设置,在左无杆气缸52的输出端上活动设置有左连接板55,左连接板55与左滑板54连接以驱动第一推动装置41沿左滑轨53行进,其结构简单,可有效提高行走装置3在左回收线22上运动的可靠性。

具体地,第三驱动装置7包括右固定架71和右无杆气缸72,其中在右固定架71上设置有右滑轨73,在右滑轨73上设置有右滑板74且第三推动装置43通过右滑板74与右滑轨73滑动连接,右无杆气缸72设置在右固定架71上且右无杆气缸72与右滑轨73平行设置,在右无杆气缸72的输出端上活动设置有右连接板75,右连接板75与右滑板74连接以驱动第三推动装置43沿右滑轨73行进,其结构简单,可有效提高行走装置3在右回收线23上运动的可靠性。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驱动装置5和第三驱动装置7的结构相同,都是通过在左回收线22和右回收线23上设置有无杆气缸,无杆气缸的运动行程与左右两侧回收线2的运动行程相等,无杆气缸通过利用活塞直接或者间接方式连接外界的连接板,并使连接板跟随活塞实现往复运动,从而实现左无杆气缸52驱动第一推动装置41沿左滑轨53行进、右无杆气缸72驱动第三推动装置43沿右滑轨73行进。

优选地,第二驱动装置6包括驱动电机61、齿条62、导轨63和机架64,其中驱动电机61、齿条62和导轨63分别设置在机架64上,在导轨63上设置有滑块65,推动装置4通过滑块65与导轨63滑动连接,在驱动电机61的输出端设置有齿轮66,齿轮66与齿条62啮合,驱动电机61驱动齿轮66转动工作以带动齿条62行进,通过齿条62的动作以带动第三推动装置43沿导轨63行进,其结构简单,可有效提高行走装置3在中回收线21上运动的可靠性。

进一步地,中回收线21在与左回收线22相交处形成第一极限位置,在中回收线21的中间位置处形成第二极限位置,中回收线21在与右回收线23相交处形成第三极限位置,机架64包括下层机架641和上层机架642,第二驱动装置6的数量为两个,其中一个设置在下层机架641上以在第一极限位置和第二极限位置之间进行运动,另外一个设置在上层机架642上以在第二极限位置和第三极限位置之间进行运动,其设计合理、巧妙,可使行走装置3在长距离之间保持稳定运行。

在本实施例中,由于中回收线21的行程相对较长,为了提高行走装置3在中回收线21上运行更加稳定,可在中回收线21上设置有两个第二驱动装置6,机架64包括下层机架641和上层机架642,将中回收线21与左回收线22相交处形成第一极限位置,在中回收线21的中间位置处形成第二极限位置,中回收线21与右回收线23相交处形成第三极限位置,从而使其中一个第二驱动装置6安装在下层机架641上以在第一极限位置和第二极限位置之间进行运动,另外一个第二驱动装置6安装在上层机架642上以在第二极限位置和第三极限位置之间进行运动,同样的,在中回收线21上设置有两个第二推动装置42,其中一个第二推动装置42设置在下层机架641上以使其与相对应的第二驱动装置6配合连接,另外一个第二推动装置42设置在上层机架642上以使其与相对应的第二驱动装置6配合连接,当第一驱动装置5通过第一推动装置41推动行走装置3在左回收线22上运动以行进至左回收线22与中回收线21相交处时,中回收线21的下层机架641上的第二驱动装置6通过第二推动装置42推动行走装置3由回收线2的第一极限位置行进至第二极限位置,第二驱动装置6驱动第二推动装置42往第一极限位置的一端作复位运动,然后中回收线21的上层机架642上的第二驱动装置6通过第二推动装置42推动行走装置3由回收线2的第二极限位置行进至第三极限位置,第二驱动装置6驱动第二推动装置42往第二极限位置的一端作复位运动,第三驱动装置7通过第三推动装置43推动行走装置3在右回收线23上运动以行进至右回收线23与中回收线21相交处,从而完成对行走装置3上的工件进行回收。

进一步地,推动装置包括止挡块41、底座42、推杆构件43,其中止挡块41设置在底座42上,在底座42上铰接设置有推杆构件43,当推杆构件43一端的正面与行走装置3建立连接时,推杆构件43另一端抵接于止挡块41上以使推杆构件43与行走装置3保持连接关系,底座42与驱动装置的输出端连接以带动行走装置3行进,其结构简单,设计合理,可有效提高推动装置4与行走装置3之间连接的可靠性。

优选地,推动装置4还包括弹性元件44,在底座42上设置有固定轴45,弹性元件44一端与固定轴45连接,另一端与推杆构件43在接近于止挡块41的一端连接,其设计合理,可利于对推杆构件43进行复位运动。

具体地,在底座42上设置有铰接支座46,推杆构件43通过铰接支座46铰接于底座42上,行走装置3在行进过程中,当推杆构件43一端的背面与行走装置3建立连接时,推杆构件43另一端随行走装置3的动作往远离于止挡块41的方向运动以使行走装置3继续行进,其结构简单,可使推杆构件43实现对行走装置3的运动进行避让或者使推杆构件43与行走装置3牢固地建立连接关系。

在本实施例中,弹性元件44优选为拉簧,但不限于拉簧,还可根据实际需求选择其它具有弹性的构件,当弹性元件44为拉簧时,推杆构件43在接近于止挡块41一端的顶部位置处设置有连接件,拉簧一端与连接件连接,另一端与固定轴45连接,此外,拉簧的两端具有拉钩,在固定轴45的上端位置处开设有通孔,在连接件的上端位置处开设有开口,拉簧一端通过挂钩钩在通孔处,另一端通过挂钩钩在开口处,其结构简单,便于拆装,同时还可有效降低产品的生产成本。

在本实施例中,固定轴45与止挡块41并排设置在底座42上接近于后端位置处,在固定轴45的对角位置处设置有铰接支座46,推杆构件43通过铰接支座46铰接在底座42上,在初始状态下,推杆构件43的一端抵接于止挡块41的侧边上,另一端往外延伸以使推杆构件43另一端至少部分伸出底座42外,行走装置3由推杆构件43背面往其正面的方向运动过程中,当行走装置3抵接于推杆构件43的背面时,推杆构件43在行走装置3的推动下以使推杆构件43作逆时针转动,从而使推杆构件43的背面与底座42的侧壁形成平面,进而使行走装置3继续往前行进,在行走装置3完全与推杆构件43的背面断开连接关系时,推杆构件43在弹性元件44的作用下进行复位运动以使推杆构件43一端抵接于止挡块41的侧壁上,另一端伸出底座42外,通过驱动装置驱动底座42继续沿行走装置3行进的方向运动,直至推杆构件43与行走装置3建立连接关系后,使驱动装置通过推杆构件43推动行走装置3继续行进,在行走装置3行进至预设的位置后,驱动装置驱动推动组件往后作复位运动。本实施例中固定轴45与弹性元件44连接处的高度、推杆构件43与弹性元件44连接处的高度均高于止挡块41顶部的高度,从而可避免弹性元件44与止挡块41的运动发生冲突。

进一步地,行走装置3包括滚轮31和车架32,其中滚轮31设置在车架32的底部位置处以使车架32通过滚轮31进行运动,在车架32上间隔设置有竖杆33,竖杆33与推动装置4配合连接,其结构简单,设计合理,可利于行走装置3与推动装置4之间建立连接关系。

特别地,在车架32底部设置有导向轮34,在回收线2的外侧设置有与导向轮34配合连接的导向槽35,驱动装置通过推动装置4驱动行走装置3沿导向槽35行进,其设计合理、巧妙,可使行走装置3按照预设路线行进,进而有效提高搬送设备运动的可靠性。

在本实施例中,在车架32底部的对角位置处分别设置有滚轮31,在车架3231上设置有若干间隔设置的竖杆33,竖杆33与推杆构件43配合连接以使驱动装置通过推动装置4驱动行走装置3行进,当然车架3231也可以在外力的作用下进行运动,在推动装置4的外侧向上凸起以形成导向槽35,行走装置3在左回收线22和右回收线23上行进时,通过两侧的滚轮31与导向槽35配合以使行走装置3沿导向槽35行进,此外,还可以在车架32底部的中间位置处设置有导向轮34,行走装置3在中回收线21上行进时,导向轮34的中心轴垂直于水平线上,当导向轮34由外往内进入导向槽35里面时,导向轮34的表面与导向槽35的两侧壁滑动连接,从而使车架32按照预设的路线进行运动。

本实施例中汽车横梁生产线工作的具体步骤如下:

首先将工件放置于行走装置3上,行走装置3在装配线1上由装配线1的起点往其终点的方向运动,在装配线1上行进过程中通过装配设备对工件进行装配,完成装配后以使行走装置3行进至装配线1的终点,即行走装置3行进至装配线1与左回收线22相交处,第一驱动装置5驱动第一推动装置41在左回收线22上往接近于中回收线21的方向运动,在第一推动装置41与行走装置3建立连接关系后继续推动行走装置3行进至左回收线22与中回收线21相交处,再由第一驱动装置5驱动第一推动装置41往接近于装配线1的一端进行复位运动,如此使下机架64上的第二推动装置42与行走装置3建立连接关系,下机架64上的第二驱动装置6通过相应的第二推动装置42驱动行走装置3由第一极限位置行进至第二极限位置,再由下机架64上的第二驱动装置6驱动相应的第二推动装置42往第一极限位置进行复位运动,如此使上机架64上的第二推动装置42与行走装置3建立连接关系,上机架64上的第二驱动装置6通过相应的第二推动装置42驱动行走装置3由第二极限位置行进至第三极限位置,再由上机架64上的第二驱动装置6驱动相应的第二推动装置42往第二极限位置进行复位运动,如此使第三推动装置43与行走装置3建立连接关系,第三驱动装置7通过第三推动装置43驱动行走装置3往接近于装配线1起点的方向运动,即回收线2的终点位置,从而完成对工件进行回收工作。

以上所述的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创造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