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卡箍、胶管、接头安装机及安装工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190726发布日期:2020-06-20 18:27阅读:427来源:国知局
一种卡箍、胶管、接头安装机及安装工艺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属于机械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卡箍-胶管-接头安装机及安装工艺。



背景技术:

如图1(a)-图1(f)所示,现有技术中实现卡箍-胶管-接头安装的步骤是:

1.第一个人用卡箍嵌把卡箍夹开,套入胶管(工人按图纸装配方向,分别在胶管和接头上标记)。

2.第二人把左侧胶管装入接头里(工人按标记分别将两侧胶管手工装在接头上面)。

3.第三人把右侧胶管装入接头里(工人用卡箍钳撑开卡箍,将卡箍移至装配处)。

4.第四人用于卡箍嵌把卡箍夹到相应位置上,在夹具上进行角度调整。

5.第五个工人在按检具来校正角度和位置(在将装好的产品放于检具上校正方向和位置)。

现有技术实现卡箍和胶管-接头安装存在的问题有:

1.速度慢。

2.人员多。

3.与实际产品角度有偏差。工人参照图纸,没有任何角度定位工装来控制,在胶管、接头、卡箍上面大概的位置画记号线来手工装配,误差太大。

4.客户产量大,产量达不到要求。

5.采用人工手动装配,工人劳动强度大。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解决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提供一种卡箍-胶管-接头安装机及安装工艺。

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本发明提供一种卡箍-胶管-接头安装机,其中包括工作台、底柜,工作台安装在底柜上,工作台上安装有接头角度定位模具、胶管角度定位模具、卡箍角度定位模具、滑轨;工作台中部设置接头角度定位模具,接头角度定位模具的左侧为卡箍角度定位模具a,卡箍角度定位模具a的左侧为胶管角度定位模具a,接头角度定位模具的右侧为卡箍角度定位模具b,卡箍角度定位模具b的右侧为胶管角度定位模具b,所有定位模具底板均安装在滑轨上,滑轨安装在工作台上,所有定位模具均具有用于安装的仿形槽。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胶管角度定位模具(a/b)分别由胶管角度定位上模具(a/b)、胶管角度定位下模具(a/b)以及模具连接快速压紧夹具(a/c)构成,模具连接快速压紧夹具(a/c)一侧连接在胶管角度定位上模具(a/b)上,另一侧连接在胶管角度定位模具下模具(a、b)上,非工作时,胶管角度定位上模具(a/b)对应设置在胶管角度定位下模具(a/b)上,工作时,在提拉模具连接快速压紧夹具(a/c)的动作下,能通过胶管角度定位上模具(a/b)与胶管角度定位下模具(a/b)将胶管(a/b)牢固的固定。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接头角度定位模具由接头角度定位上模具a、接头角度定位下模具b以及模具连接快速压紧夹具b构成,模具连接快速压紧夹具b一侧固定在接头角度定位上模具a上,另一侧固定在接头角度定位下模具b上,非工装时,接头角度定位上模具a设置在接头角度定位下模具b上,工装时,在提拉模具连接快速压紧夹具b的作用下,通过接头角度定位上模具a与接头角度定位下模具b能将接头牢固的固定。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在工作台左侧安装有推动气缸a,在工作台右侧安装有推动气缸b,推动气缸工作时,推动气缸a气缸活塞杆正对胶管角度定位模具a,推动气缸b气缸活塞杆正对胶管角度定位模具b。

优选的是,卡箍角度定位模具的驱动装置是安装于其上的撑开气缸。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工作台上安装有保护罩,保护罩内安装有用于控制推动胶管定位模具气缸和控制推动卡箍角度定位模具气缸的手动阀。

优选的是,保护罩a内安装手动阀a,手动阀a控制卡箍角度定位模具(a、b)的动作,保护罩b内安装手动阀b,手动阀b控制推动气缸(a、b)的动作。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底柜采用喷塑q235材质作为门扇,底柜底部安装有福马轮。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底柜背部安装架子,架子上为倒l形结构,横向延伸段上安装有用于工作台散热和照明的风扇和灯管。

一种卡箍-接头-胶管安装机的安装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将卡箍a放入卡箍角度定位模具a的仿形槽,将卡箍b放入卡箍角度定位模具b的仿形槽,通过手动阀a启动卡箍角度定位模具a和卡箍角度定位模具b,将卡箍a撑开和卡箍b撑开;

步骤2.工人手动分别将胶管角度定位上模具a与胶管角度定位下模具a分离,将接头角度定位上模具与接头角度定位下模具分离,将胶管角度定位上模具b与胶管角度定位下模具b分离;

步骤3.分别将胶管a放入胶管角度定位下模具a的仿形槽内,将接头放入接头角度定位下模具c的仿形槽内,将胶管b放入胶管角度定位下模具b的仿形槽内;

步骤4.工人手动快速搬动模具连接快速压紧夹具a、模具连接快速压紧夹具b和模具连接快速压紧夹具c,使胶管角度定位上模具a、接头角度定位上模具和胶管角度定位上模具b分别将胶管a、接头、和胶管b压紧;

步骤5.启动手动阀a,使推入气缸a推动胶管角度定位模具a将胶管a推入接头,使胶管断裂处a包被接头左侧接口,同时,推入气缸b推动胶管角度定位模具b将胶管b推入接头,使胶管断裂处b包被接头右侧接口;

步骤6.分别确定卡箍a与胶管a的结合处位置,卡箍b与胶管b的结合处位置,都在合适范围内,再次启动手动阀a,卡箍角度定位模具a动作,使卡箍a9夹紧在胶管a11上,同时,卡箍角度定位模具b动作,使卡箍b夹紧在胶管b上;

步骤7.工人分离胶管角度定位上模具a、接头角度定位上模具、胶管角度定位上模具b,并打开卡箍角度定位模具a和卡箍角度定位模具b;

步骤8.产品取出,启动手动阀a控制左侧的推动气缸a向左移动,同时,右侧的推动气缸b向右移动,进行下一次胶管的装配。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本发明提出的卡箍-胶管安装工艺具有如下优点:

1.卡箍角度定位模具采用气缸推动,使卡箍直径增大,达到比胶管外径大的装配尺寸,且卡箍的安装角度已经设计成同接头,胶管的安装角度。以往则是工人用卡箍、钳子手动撑开,由于卡箍是采用一种弹簧钢制成,强度很大,工人在操作20件左右后,已感觉到吃力。

2.本发明提高了生产效率,此设备完成一件产品的装配周期为10s,而以往完成一件产品装配周期为40s到1min,时间节省了4-6倍。

3.节省了人工成本,此设备现只需一个工人操作即可完成产品总成的装配,而以往需要2个工人先完成接头与胶管的装配,2个工人在完成卡箍与胶管的装配,1个工人按检具校正方向和角度。人工成本相比节省了5倍。

4.提高了准确度,此设备分别设计有接头角度定位模具,胶管角度定位模具,卡箍角度定位模具,完成装配后完全符合图纸要求,本发明装配后卡箍与胶管的角度公差在正负5度(图纸要求为正负10度),卡箍距离胶管端面正负1mm(图纸要求正负2mm),均满足公差的要求,胶管角度定位模具,卡箍角度定位模具,完成装配后,完全符合图纸要求,而以往是工人参照图纸,没有任何角度定位工装来控制,在胶管、接头、卡箍上面找参照点来装配,误差太大。

4.降低了劳动强度,此设备均采用气缸自动化完成装配,工人只需启动开关即可,而以往都是工人手工来完成装配。

附图说明

图1(a)-图1(f)为背景技术中传统卡箍-胶管-接头装配方法;

图2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ⅰ;

图3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ⅱ;

图4为卡箍与胶管-接头装配后的结构图;

图5为胶管安装在安装机上的示意图ⅰ;

图6(a)为卡箍角度定位模具结构示意图ⅰ;

图6(b)为卡箍角度定位模具结构示意图ⅱ;

图7为本发明卡箍-胶管-接头安装流程图步骤ⅰ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卡箍-胶管-接头安装流程图步骤ⅱ、ⅲ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卡箍-胶管-接头安装流程图步骤ⅳ示意图;

图10为本发明卡箍-胶管-接头安装流程图步骤ⅴ示意图;

图11为本发明卡箍-胶管-接头安装流程图步骤ⅵ示意图;

图12为本发明卡箍-胶管-接头安装流程图步骤ⅶ、ⅷ示意图;

图13为本发明卡箍-胶管-接头安装流程图步骤ⅸ示意图;

图中:1-工作台、2-架子、3-底柜、4-福马轮、5-风扇、6-灯管、7-胶管断裂处a、8-胶管断裂处b、9-卡箍a、10-卡箍b、11-胶管a、12-胶管b、13-接头;

110-胶管角度定位上模具a、111-胶管角度定位上模具b、112-接头角度定位上模具、113-胶管角度定位下模具a、114-胶管角度定位下模具b、115-接头角度定位下模具、116-模具连接快速压紧夹具a、117-模具连接快速压紧夹具b、118-模具连接快速压紧夹具c、119-卡箍角度定位模具a、120-卡箍角度定位模具b、121-手动阀保护罩a、122-手动阀a、123-手动阀保护罩b、124-手动阀b、125-推入气缸a、126-推入气缸b;

1190-撑开气缸、1191-气缸固定板、1192-支撑板b、1193-支撑板a、1194-安装板、1195-压板b、1196-卡箍固定块b、1197-卡箍固定块a、1198-压板a、1199-调节螺母、1200-丝杆。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本发明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1

如图2-3所示,本发明的一种卡箍-胶管-接头安装机,包括工作台1、架子2、底柜3、福马轮4、风扇5、灯管6。

底柜3是长方体柜子,柜子的门扇是经过喷塑处理后的q235,在底柜3底部四角均安装有福马轮4,底柜3的台面上为安装的工作台1,底柜3的背面安装架子2,架子2为型材搭接而成,架子2的高度高于工作台1,架子2构成倒l形结构,竖直部分上还粘贴有用于卡箍和胶管安装的操作说明,横向延伸段上安装有风扇5和灯管6,用于为在工作台1上操作时提供散热和照明。

如图4所示,工作台1上安装有推入气缸a125、胶管角度定位上模具a110、胶管角度定位下模具a13、胶管a11、卡箍角度定位模具a119、手动保护罩a121、手动阀122a、接头角度定位上模具112、接头角度定位下模具115、卡箍角度定位模具b120、胶管角度定位上模具b111、胶管角度定位下模具b114、手动保护罩b123、手动阀b124、推入气缸b126。

如图5-6所示,工作台1的台面最左侧安装有推入气缸a125,推入气缸a125右上侧为模具连接快速压紧夹具a116,模具连接快速压紧夹具a116一侧与胶管角度定位上模具a110连接固定,胶管角度定位上模具a110可在模具连接快速压紧夹具a116提拉作用下撑开,模具连接快速压紧夹具a116另一侧与胶管角度定位下模具a113固定连接。

胶管角度定位上模具a110对应设置在胶管角度定位下模具a113上,胶管角度定位下模具a113安装在底部滑轨上,胶管角度定位上模具a116与胶管角度定位下模具a113具有仿形槽,当胶管a11放入时,可保证胶管a11在模具连接快速压紧夹具a116作用下,胶管a11被牢固固定在胶管角度定位上模具a110与胶管角度定位下模具a113的仿形槽内。

胶管角度定位上模具a110与胶管角度定位下模具a113及模具连接快速压紧夹具构成胶管角度定位模具a,胶管角度定位模具a右侧为卡箍角度定位模具a119,卡箍角度定位模具a119上安装有撑开气缸a,卡箍角度定位模具a119用于撑开设置在左侧的卡箍a9,,卡箍角度定位模具a119也具有供放置卡箍a9的仿形槽。

如图6(a)-图6(b),卡箍定位模具包括撑开气缸1190(气缸为md32x40)、气缸固定板1191、安装板1194、支撑板b1192、支撑板a1193、压板b1195、卡箍固定块b1196、卡箍固定块a1197、压板a1198、调节螺母1199(调节螺母是m6调节螺母)、丝杆1200(丝杆是m6丝杆)。支撑板a1193与支撑板b1192安装在工作台上,撑开气缸1190安装在气缸固定板1191的侧面,气缸固定板1191安装在支撑板b1192的侧面,支撑板b1192至支撑板a1193上部安装安装板1193,压板b1195安装在安装板1194靠支撑板b1192一侧,卡箍固定块b1196、卡箍固定块a1197均安装在安装板1194中部的凹槽中,并且相对布置,压板a1198安装在安装板1194上靠调节螺母1199一侧,调节螺母1199与丝杆1200配合安装在安装板1194上靠支撑板a1193一侧。

卡箍定位模具的工作方式为:在卡箍固定块a1197与卡箍固定块b1196之间放入卡箍,由于卡箍固定块a1197通过丝杆1200与调节螺母1199固定,将保持不动,撑开气缸1190推动卡箍固定块b1196,使卡箍固定块b1196向前运动,直至卡箍直至被撑开。

用卡箍固定块a1196的丝杆1200和调节螺母1199来调节行程和卡箍撑开的直径,达到卡箍撑开的装配直径。

卡箍角度定位模具a119外侧为手动阀保护罩a121,手动保护罩a121内部安装有手动阀a122,手动阀a122用于控制卡箍角度定位模具a以及卡箍角度定位模具b的动作。

卡箍角度定位模具a右侧为模具连接快速压紧夹具b117,模具连接快速压紧夹具b117一侧与接头角度定位上模具112连接固定,接头角度定位上模具112可在模具连接快速压紧夹具b117的提拉作用下撑开,模具连接快速压紧夹具b117另一侧与接头角度定位下模具115固定连接。

接头角度定位上模具112对应设置在接头角度定位下模具115上,接头角度定位下模具115安装在底部滑轨上,接头角度定位上模具112与接头角度定位下模具115均具有仿形槽,当接头13放入时,可保证在快速接头上夹具112与快速接头下夹具115的作用下快速夹紧接头13。

接头角度定位上模具112、接头角度定位下模具c115及模具连接快速压紧夹具b117构成接头角度定位模具,接头角度定位模具右侧为卡箍角度定位模具b120,卡箍角度定位模具b120上安装有撑开气缸b,卡箍角度定位模具b用于撑开设置在右侧的卡箍b12,卡箍角度定位模具b120也具有供放置卡箍b12的仿形槽。

卡箍角度定位模具b120外侧为手动保护罩b123,手动保护罩b123内部安装有手动阀b124,手动阀b124用于控制推入气缸125向右推动以及使推入气缸126向左推动。

卡箍角度定位模具b120右侧为模具连接快速压紧夹具c118,模具连接快速压紧夹具c118一侧与胶管角度定位上模具b111固定连接,胶管角度定位上模具b111可在模具连接快速压紧夹具c118的提拉作用下撑开,模具连接快速压紧夹具c118另一侧与胶管角度定位下模具c114固定连接。

胶管角度定位上模具b111对应设置在胶管角度定位下模具b114上,胶管角度定位下模具b114安装在下部滑轨上,接头角度定位上模具b111与胶管角度定位下模具b114具有仿形槽,当胶管b放入时,可保证在胶管角度定位上模具b111与胶管角度定位下模具b114的作用下快速夹紧胶管b12。

胶管角度定位上模具b111、胶管角度定位下模具b114及模具连接快速压紧夹具c118构成胶管角度定位模具b,胶管角度定位模具b右侧为推入气缸b126。

胶管角度定位模具a、接头角度定位模具、胶管角度定位模具b分别通过胶管角度定位下模具a110、接头角度定位下模具c115、胶管角度定位下模具b114在滑轨上自由滑动,滑轨安装在工作台1上。

实施例2实施例2与实施例1装置结构相同,不同之处在于在所有快速夹具(模具连接快速压紧夹具a116、模具连接快速压紧夹具b117、模具连接快速压紧夹具c118)均替换为气缸。

实施例3实施例4是设置一个自动按钮,启动时快速夹紧机构与气缸同时动作,一个动作完成两个步骤。

实施例4实施例4是在实施例1或实施例2或实施例3的基础上,通过安装延时设计,感应器设计,plc程序设计,实现卡箍、胶管、接头的自动化装配。

实施例5

如图7-13所示,一种卡箍-胶管-接头的安装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将卡箍a9放入卡箍角度定位模具a119的仿形槽,将卡箍b10放入卡箍角度定位模具b120的仿形槽内,通过手动阀a122启动卡箍角度定位模具a119和卡箍角度定位模具b120,将卡箍a9和卡箍b10撑开。

步骤2.工人手动分别将胶管角度定位上模具a110与胶管角度定位下模具a113分离,将接头角度定位上模具112与接头角度定位下模具115分离,将胶管角度定位上模具b111与胶管角度定位下模具b114分离。

步骤3.分别将胶管a11放入胶管角度定位下模具a113的仿形槽内,将接头13放入接头角度定位下模具115的仿形槽内,将胶管b12放入接头角度定位下模具b114的仿形槽内。

步骤4.工人手动快速搬动模具连接快速压紧夹具a116、模具连接快速压紧夹具b117和模具连接快速压紧夹具c118,使胶管角度定位上模具a110、接头角度定位上模具112和胶管角度定位上模具b111分别将胶管a11、接头13、和胶管b12压紧。

步骤5.启动手动阀a123,使推入气缸a125推动胶管角度定位模具a将胶管a11推入接头13,使胶管断裂处a7包被接头13左侧接口,同时,推入气缸b126推动胶管角度定位模具b将胶管b12推入接头13,使胶管断裂处b8包被接头13右侧接口。

步骤6.分别确定卡箍a9与胶管a11的结合处位置,卡箍b10与胶管b12的结合处位置,都在合适范围内,再次启动手动阀a122,卡箍角度定位模具a119动作,使卡箍a9夹紧在胶管a11上,同时,卡箍角度定位模具b120动作,使卡箍b10夹紧在胶管b12上。

步骤7.工人分离胶管角度定位上模具a110、接头角度定位上模具112、胶管角度定位上模具b111,并打开卡箍角度定位模具a119和卡箍角度定位模具b120。

步骤8.产品取出,启动手动阀a123控制左侧的推动气缸a125向左移动,同时,右侧的推动气缸b126向右移动,进行下一次胶管的装配。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