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双工位导线板储料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627980发布日期:2020-10-23 19:37阅读:63来源:国知局
一种双工位导线板储料机构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贴片电感制造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双工位导线板储料机构。



背景技术:

贴片电感是用绝缘导线绕制而成的电磁感应元件,主要应用于笔记本电脑,汽车电子类配件,蓝牙耳机以及音响等生产制造技术领域。贴片电感的成型工艺大致如下:首先将弹簧线圈焊接固定于导线板上,随后进行裁片操作,进而加工成贴片电感。

在正式执行弹簧线圈的焊接工序前,需借助于真空吸盘将导线板由导线板置放工装中取出,并将其移载至导线板承载治具内。申请号为2020205095013的中国发明专利公开了一种导线板置放工装,由底座和置放功能部构成。其中,底座包括第一支撑件、第二支撑件。置放功能部包括平置板、第一挡靠件和第二挡靠件。平置板被水平地夹紧、固定于上述第一支撑件和第二支撑件之间。平置板借助于螺钉实现与上述第一支撑件以及第二支撑件的可拆卸连接,相应地,在第一支撑件、第二支撑件分别开设有与上述螺钉相适配的第一腰形通孔、第二腰形通孔。由上叙述可知,导线板置放工装的数量仅为一个,因此,当其内导线板消耗殆尽后,需要停机以完成对导线板的补充,且整个补充过程耗时较长,大大地增加了贴片电感生产所需的辅助时间,严重地降低了贴片电感的生产效率。因而,亟待技术人员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结构设计简单,利于制造、成型,且确保导向板不间断供应的双工位导线板储料机构。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涉及了一种双工位导线板储料机构,其包括基台、导向组件、过渡板、直线运动驱动单元、第一导线板置放工装以及第二导线板置放工装。导向组件由滑块和滑轨构成。滑轨沿着左右方向进行走向,且可拆卸地固定基台上。第一导线板置放工装和第二导线板置放工装均用来存储导线板,且沿着左右方向并排地固定于过渡板上。过渡板与滑块相固定,且在直线运动驱动单元的驱动力作用下带动第一导线板置放工装、第二导线板置放工装沿着滑轨进行定向滑移运动。

作为本发明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第一导线板置放工装包括第一底座、第一挡料件以及第二挡料件。第一底座可拆卸地固定于过渡板的上平面。第一挡料件、第二挡料件均固定于第一底座上,且相对而置。在第一挡料件、第二挡料件的相对侧壁上分别开设有第一滑槽、第二滑槽,以共同用来限位导线板。第二导线板置放工装包括第二底座、第三挡料件以及第四挡料件。第二底座亦可拆卸地固定于过渡板的上平面。第三挡料件、第四挡料件均固定于第二底座上,且相对而置。在第三挡料件、第四挡料件的相对侧壁上分别开设有第三滑槽、第四滑槽,以共同用来限位导线板。

作为本发明技术方案的更进一步改进,导线板的宽度尺寸假定为a,其长度尺寸假定为b;第一滑槽和第二滑槽的宽度相一致,且均假定为a1;第一滑槽和第二滑槽的底壁相隔距离假定为b1;则0.15mm≥a1-a≥0.1mm,0.25mm≥b1-b≥0.2mm。第三滑槽和第四滑槽的宽度相一致,且均假定为a2;第三滑槽和第四滑槽的底壁相隔距离假定为b2,则0.15mm≥a2-a≥0.1mm,0.25mm≥b2-b≥0.2mm。

作为本发明技术方案的更进一步改进,第一挡料件和第二挡料件均借助于第一紧固件实现与过渡板的可拆卸连接,相对应地,在第一挡料件、第二挡料件分别开设有与上述第一紧固件相适配的第一安装通孔、第二安装通孔。第三挡料件和第四挡料件均借助于第二紧固件实现与所述过渡板的可拆卸连接,相对应地,在第三挡料件、第四挡料件分别开设有与上述第二紧固件相适配的第三安装通孔、第四安装通孔。

作为本发明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在第一滑槽、第二滑槽、第三滑槽以及第四滑槽内设置有耐磨涂层。

作为本发明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上述直线运动驱动单元包括气缸和l形传力件。气缸由气缸本体和活塞杆构成。l形传力件由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连接而成。第一侧板借助于第三紧固件以实现过渡板的固定连接,且在其上开设有沿着左右方向进行延伸的第一腰形孔。第二侧板与活塞杆相固定连接,且在其上开设有供活塞杆穿设的、沿着前后方向进行延伸的第二腰形孔。

作为本发明技术方案的更进一步改进,上述直线运动驱动单元还包括有固定座。固定座用来支撑、承载气缸本体,且借助于第四紧固件可拆卸地固定于基台的上平面上。在固定座开设有供上述第四紧固件穿设的、沿着前后方向进行延伸的第三腰形孔。

作为本发明技术方案的更进一步改进,上述直线运动驱动单元还包括限位件。限位件固定于基台的上平面上,且位于导向组件的正左方。

相较于传统设计结构的导线板储料机构,在本发明所公开的技术方案中,其并排设置有两套导线板置放工装。当其中一套导线板置放工装内的导线板消耗殆尽后,在直线运动驱动单元作用下另一套导线板置放工装进行平移运动直至取代上一套导线板置放工装的位置,继续进行导线板的供料。与此同时,对上一套导线板置放工装进行补料操作。这样一来,从而消除了停机补料所需的时间,进而有效地降低了贴片电感生产所需的辅助时间,大大地提高了贴片电感的生产效率。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发明双工位导线板储料机构在导线板自动化焊接设备中的相对位置图。

图2是图1的i局部放大图。

图3是本发明中双工位导线板储料机构的立体示意图。

图4是图3的主视图。

图5是图3的俯视图。

图6是本发明双工位导线板储料机构中l形传力件的立体示意图。

1-基台;2-导向组件;21-滑块;22-滑轨;3-过渡板;4-直线运动驱动单元;41-气缸;411-气缸本体;412-活塞杆;42-l形传力件;421-第一侧板;4211-第一腰形孔;422-第二侧板;4221-第二腰形孔;43-固定座;431-第三腰形孔;44-限位件;5-第一导线板置放工装;51-第一底座;52-第一挡料件;521-第一滑槽;522-第一安装通孔;53-第二挡料件;531-第二滑槽;532-第二安装通孔;6-第二导线板置放工装;61-第二底座;62-第三挡料件;621-第三滑槽;622-第三安装通孔;63-第四挡料件;631-第四滑槽;632-第四安装通孔。

具体实施方式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左”、“右”、“前”、“后”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的内容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图1、2分别示出了本发明双工位导线板储料机构在导线板自动化焊接设备中的相对位置图及其i局部放大图,可知,其位于弹簧线圈焊接制程的最前道工序,将多个预焊接的导线板预先累叠置放于其内。

图3、图4分别示出了本发明中双工位导线板储料机构的立体示意图及其主视图,可知,其主要由基台1(如图2中所示)、导向组件2、过渡板3、直线运动驱动单元4、第一导线板置放工装5以及第二导线板置放工装6等几部分构成。其中,导向组件2由滑块21和滑轨22构成。滑轨22沿着左右方向进行走向,且可拆卸地固定基台1上。第一导线板置放工装5和第二导线板置放工装6均用来存储、置放导线板,且沿着左右方向并排地固定于过渡板3上。而过渡板3与滑块21相固定,且在上述直线运动驱动单元4的驱动力作用下同时带动第一导线板置放工装5、第二导线板置放工装6沿着滑轨22进行定向滑移运动。这样一来,从而消除了停机补料所需的时间,进而有效地降低了贴片电感生产所需的辅助时间,大大地提高了贴片电感的生产效率

上述双工位导线板储料机构的工作原理大致如下:当第一导线板置放工装5内的导线板消耗殆尽后,在直线运动驱动单元4作用下第二导线板置放工装6沿着左右方向进行平移运动直至取代第一导线板置放工装55的位置,由其继续进行导线板的供料操作。在此期间,工作人员对第一导线板置放工装5进行补充导线板的操作。第一导线板置放工装5和第二导线板置放工装6相互交替地进行作业,以完成对生产线的不间断供料。反之亦然。

作为上述双工位导线板储料机构结构的进一步优化,上述第一导线板置放工装5优选包括有第一底座51、第一挡料件52以及第二挡料件53。第一底座51可拆卸地固定于过渡板3的上平面。第一挡料件52、第二挡料53件均固定于第一底座51上,且相对而置。在第一挡料件52、第二挡料件53的相对侧壁上分别开设有第一滑槽521、第二滑槽531,以共同用来限位导线板。第二导线板置放工装6优选包括有第二底座61、第三挡料件62以及第四挡料件63。第二底座61亦可拆卸地固定于过渡板3的上平面。第三挡料件62、第四挡料件63均固定于第二底座61上,且相对而置。在第三挡料件62、第四挡料件63的相对侧壁上分别开设有第三滑槽621、第四滑槽631,以共同用来限位导线板(如图4中所示)。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进行设置,一方面,在确保导线板在第一导线板置放工装5、第二导线板置放工装6内进行可靠累叠的前提下,尽可能地使得第一导线板置放工装5、第二导线板置放工装6具有更为简洁的设计结构,利于对其进行制造、组装;另一方面,还可以更为精准地限定导线板的相对位置,利于后续机械手的取料操作。

一般来说,综合导线板置入、取出操作的便利性以及导线板自身位置的准确性两方面考虑,需要对第一导线板置放工装5、第二导线板置放工装6的具体尺寸作出限定,具体如下:导线板的宽度尺寸假定为a,其长度尺寸假定为b;第一滑槽521和第二滑槽531的宽度相一致,且均假定为a1;第一滑槽521和第二滑槽531的底壁相隔距离假定为b1;则0.15mm≥a1-a≥0.1mm,0.25mm≥b1-b≥0.2mm。第三滑槽621和第四滑槽631的宽度相一致,且均假定为a2;第三滑槽621和第四滑槽631的底壁相隔距离假定为b2,则0.15mm≥a2-a≥0.1mm,0.25mm≥b2-b≥0.2mm(如图4、5中所示)。

再者,第一挡料件52和第二挡料件53与过渡板3之间以及第三挡料件62和第四挡料件63与过渡板3之间均优选采用可拆卸地方式进行固定,具体如下:第一挡料件52和第二挡料件53借助于第一紧固件实现与过渡板3的可拆卸连接,相对应地,在第一挡料件52、第二挡料件53分别开设有与上述第一紧固件相适配的第一安装通孔522、第二安装通孔532。第三挡料件62和第四挡料件63均借助于第二紧固件实现与过渡板3的可拆卸连接,相对应地,在第三挡料件62、第四挡料件63分别开设有与上述第二紧固件相适配的第三安装通孔622、第四安装通孔632(如图4、5中所示)。这样一来,一方面,便于后期对第一导线板置放工装5、第二导线板置放工装6进行改型设计,以扩大其适用范围;另一方面,当第一挡料件52、第二挡料件53、第三挡料件62以及第四挡料件63发生磨损或受损时便于对其进行换新操作,从而有效地降低了后期维护成本。

当然,出于提高第一挡料件52、第二挡料件53、第三挡料件62以及第四挡料件63工作面的耐磨性,确保使用寿命方面考虑,还可以在其上第一滑槽521、第二滑槽531、第三滑槽621以及第四滑槽631内设置有耐磨涂层(图中未示出)。

作为上述双工位导线板储料机构结构的进一步优化,上述直线运动驱动单元优4选包括有气缸41和l形传力件42。气缸41由气缸本体411和活塞杆412构成。l形传力件42由第一侧板421和第二侧板422连接而成。第一侧板421借助于第三紧固件以实现过渡板3的固定连接,且在其上开设有沿着左右方向进行延伸的第一腰形孔4211。第二侧板422与活塞杆412相固定连接,且在其上开设有供该活塞杆412穿设的、沿着前后方向进行延伸的第二腰形孔4221(如图4、5、6中所示)。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进行设置,便于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实时调整以确保气缸41相对于过渡板3具有正确的装配、连接关系,进而放松了对气缸41相对安装位置精度的要求。

一般来说,气缸41宜借助于固定座43来实现其与基台1的连接。固定座43用来支撑、承载气缸本体41,且借助于第四紧固件可拆卸地固定于基台1的上平面上。在固定座43开设有供上述第四紧固件穿设的、且沿着前后方向进行延伸的第三腰形孔431(如图5中所示),从而便于沿着前后方向对气缸41的相对位置进行调整,进而有效地降低了气缸41的安装困难度。

最后,出于限定过渡板3沿左右方向的极限位置,确保双工位导线板储料机构的运行安全性方面考虑,上述直线运动驱动单元4还可以根据具体情况增设有限位件44。限位件44可拆卸地固定于基台1的上平面上,且位于导向组件2的正左方(如图4中所示)。

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发明。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发明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