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型装置及工件的压型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23169653发布日期:2020-12-04 14:01阅读:279来源:国知局
压型装置及工件的压型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工件成型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压型装置及工件的压型方法。



背景技术:

混凝土搅拌车是现代化施工中的重要生产设备。使用时,混凝土落下从进料斗到进料口顺着工件到封头,工件带动混凝土向前翻滚,形成大循环搅拌。同时随着搅拌筒的旋转,工件作用于混凝土的力使混凝土周向挪动,与前进后受阻的混凝土冲撞,滑移、渗合形成周循环,也叫横循环搅拌。由此可知,搅拌车工件是保证搅拌车得以正常使用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搅拌车工件的生产环节中,通常采用冲压模具对工件毛坯进行冲压成型。

现有技术中,公开了申请号为20181147040x的中国发明专利,该专利公开了一种搅拌车工件自动成型设备,该设备包括自动上料系统、自动换模系统、液压成型系统和自动下料系统,通过各部分相互配合,能够实现工件液压成型的自动化生产,大幅度提高生产力。但是该设备,通过链轮输送机构传输模具,链轮输送机构跨度较长,导致设备整体结构松散,占地面积大,增加了生产的成本。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压型装置,该装置结构紧凑,具有更小的占地面积,以降低生产的成本。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本发明提供一种压型装置,包括用于工件冲压成型的冲压系统,以及用于提供模具的供模系统;所述供模系统模具库以及换模设备;模具库沿横向延伸;所述模具库内沿横向和竖向设有多个用于放置模具的库位;所述模具库的底部设置为空腔;换模设备包括搬运机构以及换模机构;所述搬运机构设置于所述模具库纵向的一侧,并能够沿横向移动,用于将所述模具库内的模具搬运到所述换模机构上,或将所述换模机构上的模具搬运到所述模具库内;所述换模机构设置于所述模具库底部的所述空腔内,所述换模机构对应于所述冲压系统设置,并能够将所述换模机构上模具和所述冲压系统上模具的切换;所述冲压系统设置于所述模具库背离所述搬运机构的一侧。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冲压系统包括冲压设备、上料设备以及下料设备;冲压设备位于所述模具库背离搬运机构的一侧,且对应于所述换模机构设置,用于工件的冲压成型;上料设备对应于所述冲压设备设置,且位于所述冲压设备横向的一侧,用于放置待压型的工件,并能够将待压型的工件移动至所述冲压设备上;下料设备对应于所述冲压设备设置,且位于所述冲压设备背离所述上料设备的一侧,用于将冲压后的工件从所述冲压设备上取出。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压型装置还包括检测设备,用于对压型后的工件进行检测;所述检测设备包括检具以及检测机构;所述检具放置于所述模具库内;所述检测机构位于所述模具库背离搬运机构的一侧;所述检测机构处于所述下料设备背离所述冲压设备的一侧。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检测机构包括检测架以及托板;所述检测架的一端伸入所述模具库底部的空腔内,以能够承载所述搬运机构运输来的检具,另一端沿纵向伸出所述模具库外;所述托板可滑动的连接于所述检测架上,以将所述检测架于所述模具库底部的检具移动到所述模具库外侧的预设位置。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冲压系统设置为两组,两组所述冲压系统分列于所述检测机构的两侧。

在一些实施例中,模具包括上模和下模,所述冲压设备包括机架、固定于机架上的工作台、设置于所述工作台上的下夹模单元、能够相对所述工作台沿竖向移动的上行块以及设置于所述上行块底端的上夹模单元;所述下夹模单元用于将下模固定于所述工作台上;所述上夹模单元用于将上模固定于所述上行块上,以使得下模能够随上模竖向移动。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工作台上表面设置有沿纵向延伸的凹槽,所述凹槽内设置有举升杆,所述举升杆能够相对所述工作台竖向移动,以托起所述工作台上的模具。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举升杆上设置有辊轮,所述辊轮突出于所述举升杆的上表面。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搬运机构包括沿横向延伸的行走导轨、可沿行走导轨横向滑动的搬运车、可沿竖向滑动地连接于所述搬运车上的升降平台,以及可纵向的滑动地连接于所述升降平台上的货叉;所述货叉用于叉取所述模具库和所述换模机构上的所述模具。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方面,本发明提供一种工件的压型方法,利用上述的压型装置,所述压型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所述搬运机构将待使用的所述模具从所述模具库搬运到预设位置,并在预设位置将待使用的所述模具放置于所述换模机构上;所述换模机构将待使用的所述模具和所述冲压系统上待卸下的所述模具切换;所述冲压系统对利用所述模具对工件冲压成型。

由上述技术方案可知,本发明至少具有如下优点和积极效果:

本发明中,压型装置包括用于工件冲压成型的冲压系统,以及用于提供模具的供模系统。供模系统包括模具库以及换模设备,模具库内沿横向和竖向设有多个用于放置模具的库位;换模设备包括搬运机构以及换模机构;搬运机构用于将模具库内的模具搬运到换模机构上,或将换模机构上的模具搬运到模具库内。换模机构对应于冲压系统设置,并能够将换模机构上的模具和冲压系统上的模具的切换。利用搬运机构和换模机构切换冲压系统上模具,以实现冲压系统上模具和模具库内模具的自动切换,以便于冲压系统对不同工件的冲压成型。

模具库沿横向延伸;模具库内沿横向和竖向设有多个用于放置模具的库位;模具库内库位的竖向设置,充分利用了竖向方向的空间,使得模具库具有更小的占地面积。模具库内库位横向设置,搬运机构设置于模具库的纵向的一侧,并能够沿横向移动,使得模具库内横向库位的方向和搬运机构的移动方式相一致,模具库能够放置更多的模具,且模具库和搬运机构的结构紧凑。模具库的底部设置为空腔,换模机构设置于模具库底部的空腔内,换模机构的设置不占用更多的面积,充分利用模具库及其附近的区域。冲压系统设置于模具库背离搬运机构的一侧,搬运机构的移动和冲压系统的设置互不干涉。本发明中,模具库内库位和空腔的设置,搬运机构移动方向的设置以及换模机构在空腔内的设置,充分利用了模具库及其附近的区域,使得压型装置的结构紧凑,具有更小的占地面积,降低了生产的成本。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压型装置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压型装置实施例中搬运机构和模具库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压型装置实施例中模具库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压型装置实施例中模具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压型装置实施例中搬运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压型装置实施例中换模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压型装置实施例中换模拉钩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发明压型装置实施例中冲压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发明压型装置实施例中冲压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10是本发明压型装置实施例中脱钩块与工作台的结构示意图。

图11是本发明压型装置实施例中上料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12是本发明压型装置实施例中供料机构和校正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13是图12中a处的放大图。

图14是本发明压型装置实施例中检测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15是本发明压型装置实施例中检具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如下:

1、模具库;11、立柱;12、横梁;13、枕木;14、库位;15、空腔;

2、换模设备;21、搬运机构;211、行走导轨;212、搬运车;213、升降平台;214、货叉;215、止位结构;216、支撑架;217、升降电机;218、旋转体;219、导向轮;22、换模机构;221、换模车;222、换模拉钩;2221、卡勾;2222、支撑件;2223、脱钩顶块;223、导向轨;224、滑块;225、输送链;226、限位挡板;227、过渡架;228、延伸轨;229、脱钩块;

3、上料设备;31、供料机构;311、台架;312、料架;3321、台板;3322、限位柱;3323、止位槽;3325、把手;313、磁性分层器;314、滑轨;315、止位件;316、限位座;317、插销;318、滚轮;32、校正机构;321、支撑柱;322、校正板;323、定位凸起;324、气缸;325、推板;326、万向球;33、抓取机构;331、吸盘;332、快换接头;333、主连接杆;334、支臂;335、机器人主体;

4、冲压设备;41、机架;42、工作台;43、下夹模单元;44、上行块;45、上夹模单元;46、冲压油缸;47、举升杆;48、定位柱;49、导向条;

5、下料设备;

6、检测设备;61、检具;611、检具台;612、检具夹;613、限位销;62、检测机构;621、测架;622、托板;

9、模具;91、上模;911、上模体;912、上模板;92、下模;921、下模体;922、下模板;923、钩孔;924、限位孔。

具体实施方式

体现本发明特征与优点的典型实施方式将在以下的说明中详细叙述。应理解的是本发明能够在不同的实施方式上具有各种的变化,其皆不脱离本发明的范围,且其中的说明及图示在本质上是当作说明之用,而非用以限制本发明。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所述特征。在本申请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图1是本发明压型装置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参阅图1,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压型装置,包括用于工件冲压成型的冲压系统,以及用于提供模具9的供模系统。冲压系统用于片状或板状结构工件的冲压成型,特别是混凝土搅拌车叶片的冲压成型。供模系统包括模具库1以及换模设备2,换模设备2将模具库1内的模具9移动到冲压系统内的工作台上。

换模设备2包括搬运机构21以及换模机构22。搬运机构21将模具库1内待使用的模具9搬运到预设位置,并在预设位置将待使用的模具9放置于换模机构22上,换模机构22能将工作台上的待卸下的模具9移动到换模机构22上,并能将换模机构22上待使用的模具9移动到工作台上。待使用的模具9在工作台上固定时,可用于工件冲压成型。

压型作业完成后,换模机构22将工作台上的模具转移至预设位置,搬运机构21在预设位置,将模具9从换模机构22上搬运到模具库1中进行存放。

图2是本发明压型装置实施例中搬运机构和模具库的连接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发明压型装置实施例中模具库的结构示意图。

参阅图2和图3,模具库1包括立柱11、横梁12以及枕木13。立柱11横梁12以及枕木13连接形具有多个库位的框架式结构的模具库1。

本实施例中,以模具库1的长度方向为横向,以模具库1的宽度方向为纵向。

立柱11为钢材制成的方管或圆管,本实施例中,立柱11为方管。

立柱11竖立于地面上,立柱11设置为多根,多根立柱11间隔设置。多根立柱11沿横向和纵向排布。

本实施例中,立柱11沿纵向设置两排,每排立柱11均沿横向间隔设置有多根。

横梁12为槽钢制成,横梁12水平且横向放置。横梁12设置有多根。本实施例中,横梁12对应于两排立柱11沿纵向设置为两排,每排横梁12均沿竖向间隔设置。

枕木13为钢材制成的矩形管制成,枕木13沿纵向固定在两个间隔的横梁12上。

横梁12和枕木13通过螺栓固定或焊接固定,以在模具库1内形成多个沿横向和纵向分布的库位14。

模具库1内库位14的竖向设置,充分利用了竖向方向的空间,使得模具库1具有更小的占地面积。

在每两个枕木13之间形成一个库位14,用于存放模具9。枕木13支撑于模具9底面横向的两端,以使得模具9的底面与相应的库位14之间具有间隙。具体地,使得模具9的底面和横梁12之间具有间隙,以便于搬运机构21将模具9叉至或叉离库位14。

本实施例中,模具库1的底部空间不设置横梁12和枕木13,以在模具库1的底部形成空腔15,换模机构22位于该空腔15内。

图4是本发明压型装置实施例中模具的结构示意图。

本实施例中,模具9包括上模91和下模92,上模91和下模对位配合,以对工件冲压。

上模91包括上模体911以及设置于上模体911上端的上模板912,上模板912向外超出上模体911外侧。

下模92包括下模体921以及设置于下模体921下端的下模板922,下模板922向外超出下模体921外侧。

下模板922上开设有钩孔923,钩孔923用于与换模机构22上的相应结构配合,以使得换模机构22能够拉动模具9移动。

下模板922上还设置有限位孔924,限位孔924开设于下模板922的周侧。

本实施例中,钩孔923开设于下模板922纵向的一端,限位孔924开设于下模板922纵向的另一端。

图5是本发明压型装置实施例中搬运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参阅图1至图5,搬运机构21设置于模具库1纵向的一侧,并能够沿横向移动。

本实施例中,以纵向方向上,模具库1向着搬运机构21的方向为后方,以模具库1背离搬运机构21的方向前方。

搬运机构21设置于模具库1的后方,搬运机构21包括沿横向延伸的行走导轨211、可沿行走导轨211横向滑动的搬运车212、可沿竖向滑动地连接于搬运车212上的升降平台213,以及可纵向的滑动连接地于升降平台213上的货叉214。

搬运车212的底部设置有多个行走轮(图中未示出),搬运车212上设置有行走电机(图中未示出),行走电机传动连接于行走轮,以驱动行走轮转动,使得行走轮在行走导轨211上滚动,从而使得搬运车212移动。

本实施例中,行走电机的输出轴直接与其中一个行走轮连接,以带动行走轮转动。

在另一些实施例中,行走电机也可以通过皮带或齿轮配合等方式连接行走轮,以使得搬运车212移动。

本实施例中,在行走导轨211的两端均设置有止位结构215,避免搬运车212从行走导轨211上脱离,并能够使得搬运车212在预设位置停下,以便于搬运机构21在预设位置,将在模具库1内叉取出的模具9搬运到换模机构22上,或在预设位置将模具9叉离换模机构22,搬运到模具库1内的预设库位14。

搬运车212上设置有支撑架216,支撑架216竖向设置。本实施例中,支撑架216为龙门式的结构。

支撑架216上设置有用于驱动升降平台213竖向移动的升降电机217。升降电机217纵向的两侧设置有旋转体218,升降电机217传动连接于旋转体218,以带动旋转体218转动。

旋转体218为圆筒形结构,旋转体218上卷绕有钢缆,钢缆的一端固定于旋转体218,另一端固定于升降平台213。

本实施例中,升降电机217和旋转体218设置于支撑架216的底部,支撑架216的顶端设置有导向轮219,旋转体218上的钢缆绕过导向轮219后固定于升降平台213。

在一些实施例中,升降电机217设置于支撑架216的顶端,旋转体218上的钢缆向下直接固定于升降平台213。

升降电机217转带动旋转体218转动,旋转体218收卷或释放钢缆,以带动升降平台213在竖向上升降。

本实施例中,通过沿纵向分布的两个旋转体218,两个旋转体218分别凸出于支撑架216的前后端,以在支撑架216前后端带动升降平台213运动,使得升降平台213的承载能力大,并使升降平台213运动更加平稳,安全性和稳定性均提升。

在一些实施例中,升降平台213的横向的两端设置有横向限位轮(图中未示出),横向限位轮分别抵接于支撑架216,以限定升降平台213相对支撑架216的横向运动。

本实施中,升降平台213的于支撑架216纵向的两侧面设置有纵向限位轮(图中未标出),纵向限位轮抵接于支撑架216纵向的两侧面,以限定升降平台213相对支撑架216的纵向运动。

货叉214安装在升降平台213上,并由货叉驱动机构(图中未示出)驱动,使得货叉214能够相对升降平台213纵向移动。货叉驱动机构可以为气缸或油缸。

本实施例中,搬运车212沿横向移动以及升降平台213沿竖向的移动,将货叉214带到模具库1的横向以及竖向的不同库位14。货叉214在不同的库位14叉取模具9,或将模具9放置于不同的库位14内。

模具库1内库位14横向设置,搬运机构21设置于模具库1的纵向的一侧,并能够沿横向移动,使得模具库1内横向库位14的方向和搬运机构21的移动方式相一致,模具库1能够放置更多的模具9,且模具库1和搬运机构21的结构紧凑。

模具库1的底部设置为空腔15,换模机构22设置于模具库1底部的空腔15内,换模机构22的设置不占用更多的面积,充分利用模具库1及其附近的区域。本发明中,模具库1内库位14和空腔15的设置,搬运机构21移动方向的设置以及换模机构22在空腔15内的设置,充分利用了模具库1及其附近的区域,使得压型装置的结构紧凑,具有更小的占地面积,降低了生产的成本。

图6是本发明压型装置实施例中换模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图7是本发明压型装置实施例中换模拉钩的结构示意图。

参阅图6和图7,换模机构22设置于模具库1底部的空腔15内。换模机构22包括换模车221以及可滑动的连接于换模车221上的换模拉钩222。换模车221用于承载搬运机构21移动来的待使用的模具9和从工作台上移动来的待卸下的模具9。换模拉钩222与模具9上的钩孔923配合,并能够相对工作台远离或靠近,以带动换模车221上的模具9移动到工作台上,或带动工作台上的模具9移动到换模车221上。

换模车221可相对工作台横向移动,换模车221上设置有两个工位,每个工位上对应设置有一组换模拉钩222。两组换模拉钩222沿横分布于工作台上。换模车221的移动可参考搬运车212的运动。

两组换模拉钩222沿横向间隔分布于换模车221上。一组换模拉钩222将工作台上的待卸下的模具9移动到换模车221上,另一组换模拉钩222用于将搬运机构21移动来的待使用的模具9移动到工作台上,实现换模机构22上的模具9和冲压系统工作台上的模具9的切换。

换模机构22对应于每个工位还包括固定于换模车221上的导向轨223、设置于导向轨223上的滑块224、用于驱动滑块224沿导向轨223移动的驱动组件(图中未示出)以及输送链225。

输送链225设置于换模车221上,并对应于每组换模拉钩222设置,用于承载模具9。输送链225沿纵向延伸。输送链225的延伸方向平行于换模拉钩222的移动方向,输送链225在承载模具9的同时,还能够为换模拉钩222拉动模具9移动提供辅助动力。

导向轨223沿纵向延伸,驱动组件驱动滑块224沿导向轨223横向移动。换模拉钩222设置于滑块224上,以能够随滑块224移动,从而使得换模拉钩222相对工作台纵向移动。

输送链225对应于每组换模拉钩222设置为两个,两个输送链225分列于对应换模拉钩222的两侧,以保证模具9在换模机构22上的平稳。

本实施例中,换模车221上对应于每组换模拉钩222设置有两个限位挡板226,两个限位挡板226置于两输送链225的外侧。限位挡板226沿纵向延伸。

两个限位挡板226之间的空间呈上宽下窄的结构,搬运机构21上的搬运来的模具9通过限位挡板226限定横向的移动,使得模具9在横向上始终处于预设位置,以便于换模拉钩222在预设位置卡合模具9。

限位挡板226和搬运机构21内止位结构215的设置,保证了搬运机构21上的搬运来模具9在输送链225的横向位置。

换模拉钩222的一端可转动的连接于滑块224上,换模拉钩222的转动轴线水平设置;换模拉钩222的另一端设有向下突伸的卡勾2221,以能够通过卡勾2221,将换模拉钩222卡合于模具9上。通过卡勾2221以及换模拉钩222的转动,使得换模拉钩222能够与模具9卡合或分离。

本实施例中,换模拉钩222上设置有支撑件2222,支撑件2222的一端固定于换模拉钩222上,且位于换模拉钩222的转动轴线和所述卡勾2221之间;支撑件2222的另一端位于换模拉钩222的一侧,以用于带动换模拉钩222向上转动。

在本实施例中,换模车221上对应支撑件2222的一侧设置有脱钩顶块2223(图中未示出),脱钩顶块2223的上端为梯形结构或锥形结构。即脱钩顶块2223在沿换模拉钩222的移动方向的两端均设置有斜面,斜面从下往上均向着脱钩顶块2223的中间倾斜,以使得换模拉钩222在向着工作台移动的时候,脱钩顶块2223向上顶起支撑件2222,从而带动换模拉钩222转动。

当搬运机构21将待使用的模具9,放置于输送链225上时,由于搬运车212在纵向上不运动,货叉214每次都沿纵向移动相同的距离,保证模具9在输送链225上的纵向位置。限位挡板226限定模具9的横向位置。换模拉钩222向着工作台移动,在脱钩顶块2223的作用下换模拉钩222向上抬起,换模拉钩222上的卡勾2221抬高到下模92的下模板922的上方,换模拉钩222继续向着工作台移动,并在脱钩顶块2223的作用下,换模拉钩222慢慢放下,从而使得换模拉钩222的卡勾2221刚好卡合在下模92的钩孔923内,以卡合模具9并带动模具9向着工作台移动。

在具体的实施例中,钩孔923的大小大于卡勾2221的大小,以便于卡勾2221伸入并卡合在钩孔923内。

在一些实施例中,换模拉钩222可以通过气缸或油缸驱动转动。

图8是本发明压型装置实施例中冲压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参阅图8,冲压系统设置于模具库1背离搬运机构21的一侧。搬运机构21的移动和冲压系统的设置互不干涉。

冲压系统包括上料设备3、冲压设备4以及下料设备5。上料设备3用于放置待压型的工件,并将待压型的工件移动至冲压设备4的工作台上。冲压设备4对工件进行冲压处理。下料设备5用于将冲压后的工件从冲压设备4的工作台上抓取,并放置于外围料箱中。

图9是本发明压型装置实施例中冲压设备的结构示意图。图10是本发明压型装置实施例中脱钩块与工作台的结构示意图。

参阅图9和图10,冲压设备4位于模具库1背离搬运机构21的一侧,且对应于换模机构22设置,用于叶片的冲压成型。

冲压设备4包括机架41、固定于机架41上的工作台42、设置于工作台42上的下夹模单元43、能够相对工作台42沿竖向移动的上行块44、设置于上行块44底端的上夹模单元45以及用于驱动上行块44移动的冲压油缸46。

本实施例中,下夹模单元43和上夹模单元45均为压紧气缸。具体地,下夹模单元43和上夹模单元45均为ty型夹模器,该夹模器采用液压驱动。

换模机构22将模具9移动到工作台42上后,下夹模单元43压合在下模92的下模板922上,以将下模92固定于工作台42上。

下夹模单元43沿横向设置为两组,两组下夹模单元43对应于下模板922横向的两侧设置。每组下夹模单元43沿纵向设置为多个。

换模机构22将模具9移动到工作台42上后,冲压油缸46驱动上行块44移动,使得上行块44的下端接触上模91。然后,上夹模单元45压合在上模91的上模板912上,以将上模91固定于上行块44上,使得上模91能够随上行块44竖向移动。

上行块44的竖向移动,减小占用水平方向的空间。

参阅图10,工作台42上表面设置有沿纵向延伸的凹槽,凹槽内设置有举升杆47,举升杆47能够在气缸或油缸的驱动下向上运动,以能够承载工作台42上的模具9。举升杆47上设置有辊轮,该辊轮突出于举升杆47的上表面。

举升杆47上辊轮的设置,使得模具9在移动的过程中为滚动摩擦,减小了模具9的磨损,延长了模具9的使用寿命。同时减小了拉动模具9移动需要的作用力。

本实施例中,工作台42上还设置有定位柱48,定位柱48对应于模具9上的限位孔924设置,在换模推拉钩22将模具9推送至行程终端时,下模的限位孔924内壁恰好与定位柱48抵靠在一起,从而实现对模具9的准确定位。

工作台42上还沿纵向设置有两条导向条49,导向条49对应于模具9横向的两侧设置,防止模具9在运动过程中发生错位,有助于实现对模具9的精准定位,从而保证冲压系统对工件的冲压效果。

再次参阅图10,本实施例中,换模机构22还包括脱钩块229,脱钩块229置于工作台42向着支撑件2222的一侧,对应于支撑件2222设置,脱钩块229能够相对工作台42竖向移动,以在换模拉钩222将模具9移动到工作台42上时,脱钩块229顶起支撑件2222,从而带动换模拉钩222转动,使得换模拉钩222和模具9分离。

脱钩块229由油缸或气缸驱动,带动脱钩块229升降。脱钩块229从下往上向着工作台42倾斜。

在本实施例中,在换模拉钩222将待使用的模具9移动到工作台42的过程中,首先脱钩块229处于下降状态,换模拉钩222将模具9移动到工作台42上的预设位置后,脱钩块229向上移动,脱钩块229向上顶起支撑件2222,从而带动换模拉钩222转动,实现换模拉钩222和模具9的脱钩。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换模拉钩222将待使用的模具9移动到工作台42的过程中,脱钩块229处于升起状态,换模拉钩222将模具9移动到工作台42上时,换模拉钩222继续向前移动,换模拉钩222上的支撑件2222,抵接于脱钩块229,并沿脱钩块229的斜面向上移动,换模拉钩222慢慢抬起,以带动换模拉钩222的卡勾2221在工作台42上的预设位置与模具9分离。

本实施例中,换模机构22还包括过渡架227以及延伸轨228;过渡架227和延伸轨228均设置于换模车221和工作台42之间,延伸轨228沿纵向延伸。

延伸轨228对应于导向轨223设置,以使得滑块224能够从导向轨223移动到延伸轨228上,从而换模拉钩222带动模具9从输送链225上移动到过渡架227上。通过延伸轨228的承接将模具9移动到工作台42上。

本实施例中,过渡架227沿纵向设置,过渡架227上沿纵向分布有多个滚轮,该滚轮突出于过渡架227的上表面,以避免模具9在过渡架227上的发生滑动。

本实施例中,工作台42上表面的高度低于过渡架227上表面的高度,当换模拉钩222带动模具9从过渡架227上向着工作台42移动的过程中,模具9由举升杆47所承载,换模拉钩222和模具9分离后,模具9停留在举升杆47上的预设位置,举升杆47向下移动,从而将模具9放置在工作台42上的预设位置。然后由工作台42上的相应结构将模具9固定在工作台42上。

本实施例中,当需要将模具9从工作台42卸下时,换模拉钩222向着工作台42移动,此时脱钩块229处于下降状态,脱钩块229不与支撑件2222接触,当换模拉钩222移动到工作台42上的预设位置时,举升杆47顶起模具9,模具9上的钩孔923和换模拉钩222的卡勾2221卡合,换模拉钩222拉动模具9移动到换模车221上的输送链225上,换模拉钩222向后移动,支撑件2222抵接到脱钩顶块2223上时,换模拉钩222转动,换模拉钩222和模具9分离。搬运机构21将模具9从输送链225上叉取到模具库1内。

本发明中,搬运机构21能够在预设位置叉取换模车221上的模具9,然后将其移动到模具库1内,或能够将模具库1内的模具9在预设位置放置于换模车221上,从而实现了对模具9的存放和调取。由于上述过程不需要人工作业,降低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提高了生产效率。

换模拉钩222可滑动的连接于换模车221上,使得换模拉钩222远离或靠近工作台42移动;换模拉钩222活动的卡合于模具9上,并能够在预设位置与模具9卡合或分离,以能够带动工作台42上的模具9移动到换模车221上,或带动换模车221上的模具9移动到工作台42上。搬运机构21在预设位置将模具9放置于换模车221上的预设位置,换模拉钩222在该预设位置卡合模具9,换模拉钩222沿换模车221滑动以带动模具9向着工作台42移动,以将模具9移动到工作台42上的预设位置后保证压型的效果。

参阅图1和图8,本实施例中,上料设备3和下料设备5沿左右方向分列于冲压设备4横向的两侧,上料设备3用于放置待压型的工件,并能够将待压型的工件移动至冲压设备4上。下料设备5用于将冲压后的工件从冲压设备4上取出,以在冲压设备4的一侧上料,在冲压设备4另一侧下料。

上料设备3和下料设备5沿左右方向分列于冲压设备4横向的两侧,横向方向上与模具库1的横向延伸方向一致,以减小占用的空间。

本实施例中,上料设备3包括供料机构31、校正机构32以及抓取机构33。供料机构31用于承载待压型的工件;校正机构32用于对工件的位置进行矫正处理;抓取机构33用于将供料机构31上的工件抓取放置在校正机构32上,并能够将校正机构32上校正后的工件抓取放置至冲压设备4的工作台42上。

图11是本发明压型装置实施例中上料设备的结构示意图。图12是本发明压型装置实施例中供料机构和校正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参阅图11和图12,供料机构31包括台架311、料架312、磁性分层器313以及限位结构。台架311设置于地面上,料架312设置于台架311上。待压型的工件层叠堆放至台架311,磁性分层器313对料架312上的工件进行分张,以便于抓取机构33抓取。料架312能够从台架311的一侧与台架311分离,以便于将料架312移动至预定位置进行工件的补充。限位结构能够限定料架312在台架311上的位置,以便于抓取机构33在预定位置抓取工件。

台架311设置于地面上,台架311的上表面呈水平状,台架311上设置有滑轨314,滑轨314沿纵向方向直线延伸,具体地,滑轨314沿台架311的前后方向延伸,料架312可滑动的连接在滑轨314上,以能够从滑轨314前侧将料架312从台架311上抽出。

滑轨314沿前后方向直线延伸,且贯通台架311的前侧,具体地,滑轨的314的前端为开放式的结构,滑轨314的前端没有阻挡。

台架311的上设置有止位件315,以能够限定料架312沿滑轨314一侧的移动。本实施例中,止位件315固定于台架311的上表面,并向上延伸,止位件315位于台架311的后方,并靠近台架311的后侧面。料架312从台架311的前侧沿滑轨314向着台架311的后侧滑动一定距离后,被止位件315抵接,以使得料架312能够停留在台架311上的固定位置上,以便于抓取机构33在预定位置抓取料架312上的工件。

本实施中,限位结构包括限位座316和插销317,限位座316固定于台架311的上表面,并向上突伸。限位座316上开设有限位孔,限位座316上的限位孔开设于所述限位座316的上表面,并向下延伸。

插销317可拆卸地连接于限位座316,具体地,插销317可伸入限位座316上的限位孔内,并可从该限位孔中拔出。

图13是图12中a处的放大图。

参阅图10至图13,料架312包括台板3321以及固定于台板3321上表面上的多根限位柱3322,多根限位柱3322均沿竖向延伸,多根限位柱3322分散布置于台板3321上,以共同限位工件在台板3321上的位置。通过限位柱3322能够对工件进行有效定位,防止运输过程中工件发生错位,使得抓取机构33得以顺利抓取料架312上的工件。

每个台板3321对应于滑轨314设置有多个滚轮318,以实现料架312相对台架311的移动。

本实施例中,台板3321的底面连接有滚轮318,滚轮318可转动的连接在台板3321的底面上,滚轮318滚动连接在滑轨314上,并可从滑轨314的前端与滑轨314分离,以实现料架312和台架311的分离。

在一些实施例中,滚轮318可转动的连接在台板3321的侧面上。

进一步地,滚轮318的周侧向内凹陷向形成凹陷部。滚轮318置于滑轨314的上方,并通过该凹陷部卡合于滑轨314上,从而限定滚轮318沿轴向方向的移动,以避免滚轮318从滑轨314上跳出。

在一些实施中,滑轨314设置于台板3321的底面上,滚轮318对应设置于台架311的上表面。

在另一些实施例中,滚轮318设置于台板3321的底面,台架311上对应设置滑槽,滚轮318滚动连接在滑槽内。

本实施例中,台板3321的底面连接有滚轮318,不仅便于料架312从台架311上抽出,也便于料架312抽出后的移动。即、料架312从台架311上抽出后,滚轮318在相应的平面上滚动,以便于将料架312移动的预定位置,补充工件。

台板3321的后侧面对应于止位件315设置有止位槽3323,止位槽3323贯通台板3321的上下表面以及后侧面。台架311上的止位件315向上超出台板3321的底面,以保证止位件315能够与台板3321接触。

台板3321从台架311的前侧向后侧移动到行程末端时,止位槽3323的周壁与止位件315的前侧相抵接,从而限定台板3321的移动,保证了抓取机构33能够每次在预定位置进行工件的抓取,进而有助于实现精准送料。

本实施例中,止位槽3323与止位件315的抵接面设置为圆弧面,且止位槽3323的左右侧壁抵接于止位件315,可以限定台板3321左右方向的移动,以避免滚轮318从滑轨314上跳出。

台板3321上对应限位座316上的限位孔开设有限位孔,台板3321的限位孔贯通台板3321的上下表面。台板3321由止位件315限位后,台板3321上的限位孔和限位座316上的限位孔相对应。插销317穿过台板3321和限位座316上的限位孔,以将台板3321固定于台架311上,避免工作过程中台板3321和台架311发生相对位移。在台板3321上的工件被完全抓取后,可将插销317拔出,然后抽出台板3321,再进行工件的补充。

本实施例中,料架312的前侧设置有把手3325。具体地,台板3321的前侧设置有把手3325,方便工作人员抽取台板3321。把手3325可以设置于台板3321的上表面,也可以设置于台板3321的左右侧面上。

磁性分层器313又叫磁性分张器或铁板分张器,磁性分层器313固定于台架311的上,磁性分层器313对应于料架312设置,并位于料架312的后方。磁性分层器313通过磁铁的极性来分隔工件,通过强磁性,使得层叠在一起的工件,带上同一极性,从而工件之间形成斥力,实现工件的快速分离,最上面一张工件能够在磁力分张的作用下抬起一定高度,保证抓取机构33每次只抓取一张工件。

磁性分层器313设置于台架311上,不需要随料架312转移,保证了使用寿命。磁性分层器313对应台架311上的料架312安装位置设置,不需要在每个料架312中放置磁性分层器313,料架312设置有多个备用时,磁性分层器313使用量不会增加,从而减少了制造成本。

料架312在台架311上设置为多组。多组料架312的设置,当其中一个料架312从台架311上抽出补充工件时,台架311上始终存在料架312,抓取机构33能够从台架311上其它的料架312上抓取工件。此方式能够杜绝抓取机构33无料可取的现象发生,避免停机,使该冲压系统得以持续进行搅拌叶片的压型作业。

本实施例中,料架312在台架311上对应设置为两组,在一些实施例中,料架312在台架311上设置为三组或三组以上。

再次参阅图10至图13,校正机构32固定于台架311的上方,用于对工件的位置进行校正,以使得工件抓取至冲压设备4上的位置精准,有助于提高工件冲压成型的效果。

校正机构32包括支撑柱321、校正板322、定位凸起323、气缸324、推板325以及万向球326。

支撑柱321竖立于台架311上,校正板322固定于支撑柱321上端。本实施例中,支撑柱321固定于台架311的上表面上,支撑柱321的高度高于料架312的高度,以使得支撑柱321上端的校正板322的高度高于支撑柱321的高度。

本实施例中,两组料架312分列于支撑柱321的两侧,校正板322的高度高于料架312的高度,以充分利用台架311上方的空间,减小设备的占地面积。

校正板322的上表面倾斜设置,以使得工件放置于校正板322上后,工件在重力的作用下能够向下移动。本实施例中,校正板322的后侧向下倾斜设置,料架312从台架311的前侧抽出或插入时,不会与校正板322发生干涉。

多个定位凸起323设置在校正板322上表面,并设置于校正板322的下部和侧部。工件被抓取到校正板322上时,在重力的作用下,工件沿校正板322的向下移动,并由定位凸起323阻挡,以实现工件在校正板322上的定位。

本实施中,气缸324固定于校正板322上,推板325连接气缸324,并由气缸324推动,推板325位于校正板322上表面的上方。工件放置于校正板322上后,气缸324推动推板325移动,推板325推动工件向下移动,并使得工件靠近定位凸起323,为工件在校正板322上的向下移动提供推力。

本实施例中,气缸324的伸缩方向与校正板322的倾斜方向平行。工件推动相同的距离下,气缸324的行程可以最短,推动速度更快,提高工作效率。

进一步地,推板325与校正板322的上表面具有间隔,能够防止推板325在推动工件运动的过程中与对校正板322之间发生滑动摩擦,避免推板325发生磨损。

万向球326设置为多个,多个万向球326间隔的设置于校正板322上,并突出于校正板322的上表面,多个万向球326沿校正板322的倾斜方向以及左右方向分布。通过万向球轴326承载,能够将工件和对校正板322的滑动摩擦改成滚动摩擦,在减少工件磨损的同时,也使工件在对中台板3321上的运动更加的顺畅。

进一步地,推板325的高度高于万向球326的高度,以避免推板325和万向球326发生干涉,保证推板325的作用。

参阅图1和图2,抓取机构33固定于供料机构31的后侧,抓取机构33用于抓取工件,本实施例中的抓取机构33采用浙江钱江机器人有限公司生产制造的,型号为qjr150-1系列机器人,该机器人专门用于工件的冲压搬运,腕部荷载≥150kg,大扭矩关节非常适合传送大型和重型工件。

该抓取机构33包括机器人主体335、快换接头332、主连接杆333、支臂334和吸盘331。

机器人主体335可在水平方向上和竖直方向上转动,快换接头332固定于机器人主体335上,并能够随机器人主体335转动,主连接杆333连接于快换接头332。

支臂334设置为多个,多个支臂334安装在主连接杆333上,吸盘331安装在支臂334上。吸盘331用于抓取工件,吸盘331可采用真空吸盘或磁力吸盘。

本实施例的冲压系统,在使用时,抓取机构33抓取供料机构31上的工件并放置在校正机构32上,以对工件的位置进行准确定位;抓取机构33再抓取校正机构32上的工件放置在冲压设备4的工作台42上,待冲压设备4完成对工件的冲压成型处理后,下料设备5抓取冲型后的工件,并放置在用于承载工件的料箱内。

本发明,多个料架312可前后滑动地连接在台架311上,并能够由限位结构限位于台架311上,使得料架312固定在台架311上的固定位置上,校正机构32固定于台架311上用于对工件的位置进行校正,不需要使用传感器等部件,使得抓取机构33每次均能在校正机构32上的固定位置抓却工件,并放置于工作台42上的固定位置,保证上料的精度。

料架312均可滑动的连接在台架311上,料架312可沿滑动方向从台架311的前侧与台架311分离;在需要向供料机构31中补充工件时,将相应的料架312从台架311上移出,可在任意位置向料架312中补充工件,料架312补充工件后移动到台架311上的相应位置,向料架312中补充工件不会受上料设备3上其它结构的限制,从而可以提高补充工件的速度,提高向上料设备3中补充工件的效率。

多个料架312的设置,单个料架312移出时,不影响抓取机构33向工作台42的供料,避免停机,保证上料设备3向工作台42的上料持续进行。

抓取机构33将供料机构31上的工件移动到校正机构32上,进行位置校正后,抓取机构33将校正机构32上经过校正后的工件移动到的冲压设备4的工作台42上进行冲压。工件的位置经过校正机构32的校正后,抓取到工作台42上的位置更加精准,以保证冲压的效果。

抓取机构33的设置,实现工件的快速上料,自动化程度高。同时,利用校正机构32和抓取机构33,使得工件的抓取高度可控,不需要人工将工件移动到较高位置,极大的降低了工人的劳动强度。供料机构31中料架312和台架311的可分离,以及多个料架312的设置,杜绝无料可取的现象发生,避免停机,使得冲压系统得以持续工作。

图14是本发明压型装置实施例中检测设备的结构示意图。图15是本发明压型装置实施例中检具的结构示意图。

参阅图1和图14,压型装置还包括检测设备6,用于对压型后的工件进行检测。本实施例中,主要用于在更换模具9后,对首件压型的工件进行检测,避免因系统误差导致产品的质量出现较大问题。检测设备6包括检具61以及检测机构62;检具61放置于模具库1内。

检测机构62位于模具库1背离搬运机构21的一侧。即,检测设备6置于模具库1的前侧。本实施例中,冲压系统设置为两组,两组冲压系统分列于检测机构62的两侧。以充分利用模具库1横向方向的长度,检测机构62设置于两个冲压系统之间,减小了对空间的占有。

检测机构62处于下料设备5背离冲压设备4的一侧,具体地,检测机构62置于模具库1的前侧,且处于两个冲压系统之间。

检测机构62包括检测架621以及托板622;检测架621的一端伸入模具库1底部的空腔15内,以能够承载搬运机构21运输来的检具61,另一端沿纵向伸出模具库1外;托板622可滑动的连接于检测架621上,以将检测架621于模具库1底部的检具移动到模具库1外侧的预设位置。

本实施例中,托板622采用链条驱动的方式相对检测架621移动,托板622在模具库1底部的空腔15内接收并限定由搬运机构21搬运来的模具9,并带动模具9向前移动。托板622带动检具61运动至行程终点,即检测工位。下料设备5抓取压型后的工件放置于检具61上,工作人员通过判断工件和检具61的贴合度判断压型后的工件是否符合质量标准要求。

参阅图15,检具61包括检具台611、设置具检具台611上的多个检具夹612、以及多个设置于检具台611上的限位销613。检具台611的工作面为与待检测工件形状匹配的弧面。多个限位销613与待检测的工件的外周形状相适配,用于对待检测的工件进行定位。下料设备5将冲压后的工件抓取到检具台611上,通过限位销613进行定位。检具夹612将工件固定在检具台611上。工作人员通过观察工件和检具台611的间隙大小判断压型后的工件是否符合质量标准要求。即工件和检具台611间隙较小,表明工件符合质量标准。

通过托板622带动检具6往回运动,然后再通过搬运机构21将检具61叉取放置在模具库1内,后续的工件压型工序可正常进行下去;如果工件和检具台611间隙较大,表明工件不符合质量标准亚要求,需要停机并进行问题分析与故障排除。

本实施例中,检具还包括一个检具座(图中未示出),检具台611放置于检具座上。检具座的外形尺寸应与模具9大小尽量保持一致,才能保证检具座与搬运机构21货叉214的其兼容性,使得检具61得以顺利放置于模具库1的库位14中。

本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工件的压型方法,利用上处的压型装置,该压型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0:搬运机构21将待使用的模具9从模具库1搬运到预设位置,并在预设位置将待使用的模具9放置于换模机构22上。具体地,搬运机构21上的货叉214将待使用的模具搬运到换模机构22的输送链225上。

s20:换模机构22将待使用的模具9和冲压系统上待卸下的模具9切换。具体地,换模车221将空工位对准工作台42上的待卸下的模具9,换模拉钩222将待卸下的模具9移动到对应空工位的输送链225上。换模车221横向移动,使得换模车221上承载有待使用模具9的工位对准工作台42,然后利用换模拉钩222将待使用模具9移动到工作台42上。

s30:所述冲压系统对利用所述模具对工件冲压成型。具体地,冲压设备4上的下夹模单元43和上夹模单元45分别固定下模92和上模91。上料设备3将待压型工件移动至冲压设备4上待使用模具9上的预设位置。冲压设备4利用模具9对工件冲压成型。

虽然已参照几个典型实施方式描述了本发明,但应当理解,所用的术语是说明和示例性、而非限制性的术语。由于本发明能够以多种形式具体实施而不脱离发明的精神或实质,所以应当理解,上述实施方式不限于任何前述的细节,而应在随附权利要求所限定的精神和范围内广泛地解释,因此落入权利要求或其等效范围内的全部变化和改型都应为随附权利要求所涵盖。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