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具有风电门框表面修整功能的成型装置的成型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23477454发布日期:2020-12-29 14:02阅读:57来源:国知局
一种具有风电门框表面修整功能的成型装置的成型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风电门框加工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具有风电门框表面修整功能的成型装置的成型方法。



背景技术:

风能是因空气流做功而提供给人类的一种可利用的能量,属于可再生能源,空气流具有的动能称风能,空气流速越高,动能越大,我们可以用风车把风的动能转化为旋转的动作去推动发电机,以产生电力,风是没有公害的能源之一,它取之不尽用之不竭,这对于缺水、缺燃料和交通不便的沿海岛屿、草原牧区、山区和高原地带,因地制宜地利用风力发电,非常适合并且大有可为。

风电塔筒就是风力发电的塔杆,在风力发电机组中主要起支撑作用,同时吸收机组震动,而风电塔筒门框是塔筒的一个重要部件,其大都呈椭圆结构,风电门框在安装至塔筒之前,需要对其表面进行修整,目前传统的方法是将快速固化修补材料,在有介质工况下进行修补及堵漏,当两个半椭圆形部件焊接完成后,得将部件表面出现的凸点进行修磨,在修磨时,由于端面车刀在旋转和移动时并不能完全同步进行,从而避免不了产生误差,大都只是建立一个水平平台,调节预车深度,机器自动修磨,但这样有个弊端,就是端面车刀遇到金属空档部分再重新进入端面时,会对金属棱角造成影响。

我国专利申请号:cn201820845968.8;公开日2019.01.22公开了一种风电塔筒门框组焊装置,包括机架和定位夹具,机架包括底座和装设在底座上的立柱,定位夹具包括悬臂和固定爪,悬臂分别装设在立柱的两个相对侧面上,固定爪装设在悬臂末端,固定爪包括固定板和定位夹,固定板的一端向外延伸形成挡块,并在固定板上设有与悬臂适配的开口槽,定位夹铰接在固定板靠近挡块一侧。本实用新型的一种风电塔筒门框组焊装置,其结构简单,使用时仅需将其中一个半椭圆形的门框固定在立柱的其中一侧的立柱上,然后将另一个版椭圆形的门框装夹在相对侧的立柱固定爪上,调整门框的高度使其与第一个门框高度保持一致然后固定,进行焊接。

我国专利申请号:cn201821414071.6;公开日:2019.03.26公开了一种用于焊接风电塔筒门框的操作平台,包括一个长方形平台和设置在该平台四周的围栏,所述围栏由多根竖杆和横杆构成,其中位于所述平台两长边的竖杆向下延伸形成支腿,所述支腿可与风电塔筒的外表面相接触,所述平台的中部设有一个尺寸大于风电塔筒门框的通孔,所述平台的中部还设有至少两个凸入所述通孔中的“l”形固定件,使用时,利用行吊将上述技术方案中的操作平台起吊到塔筒的门框位置,使平台的支腿直接支撑于塔筒的外周面,平台中部的“l”形固定件则勾住门框,这样就能对操作平台进行限位,防止其往任意一侧转动,这样安装起来就非常简单,不需要进行另外的固定,而且稳定性很高。

以上两个案例结构存在以下不足:第一个案例中通过定位夹固定夹紧,此时该门框的高度固定,将另一个风电塔筒门框的另一个呈半椭圆形的门框安装在立柱的另一侧的挡板与定位夹之间,调整其高度使其与另一侧已经固定的门框高度保持一致,然偶通过定位夹将其夹紧,但由于挡板和定位夹相对位置过于集中会造成不平稳性,而焊接需要高固定夹紧,若产生一点偏移会对焊接造成影响,第二个案例中该操作平台对大小尺寸不一的塔筒并没有很好的调节手段。

根据现有技术的不足:有必要设计一种具有风电门框表面修整功能的成型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风电门框表面修整功能的成型装置及方法。

为达此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提供一种具有风电门框表面修整功能的成型装置,包括工作台与底板,还包括控制器、夹持机构、修整机构和升降机构,所述底板固定设置于工作台上,所述控制器设置于设置于底板顶部一侧,所述夹持机构包括放置台和夹紧组件,所述放置台设置于底板的顶部并与底板固定连接,所述夹紧组件设置于放置台上并与放置台滑动连接,所述升降机构包括两个搭载架和两组升降组件,两个所述搭载架对称并固定设置于放置台的两侧,两组所述升降组件与两个搭载架呈对应设置,并且每组升降组件与对应搭载架滑动连接,所述修整机构包括滑移平台、顶架、驱动组件和旋转组件,所述滑移平台设置于放置台的顶部并位于两个搭载架的底部,所述滑移平台与两组升降组件固定连接,所述顶架设置于滑移平台的顶部并与滑移平台固定连接,所述驱动组件滑动设置于滑移平台上并位于滑移平台与顶架之间,所述旋转组件设置于滑移平台中部,并且旋转组件与驱动组件固定连接,所述夹紧组件、驱动组件和升降组件与控制器均为电性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放置台的顶部呈平行四边形状固定设有四个定位销,并且放置台顶端中部设有供夹紧组件安装的凸形槽,所述夹紧组件包括第一机座、第一电机、双向螺纹杆、两个夹块和两个限位板,两个所述限位板对称并固定设置于凸形槽的两端,所述第一机座固定设置于底板上并位于对应一个限位板旁侧,所述第一电机呈水平状态固定设置于第一机座上。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电机的输出轴通过联轴器与双向螺纹杆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双向螺纹杆位于凸形槽内,所述双向螺纹杆的另一端穿过两个限位板并与两个限位板转动连接,所述凸形槽中部固定设有立块,所述双向螺纹杆与立块转动连接,两个所述夹块设置于凸形槽的两端,并且两个夹块的底部与双向螺纹杆均螺纹连接,两个所述夹块的相对一侧均固定设有橡胶垫,所述第一电机与控制器为电性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滑移平台上设有椭圆滑道,所述椭圆滑道与放置台顶部的四个定位销相对应设置,所述椭圆滑道内壁两侧均设有滑槽,并且椭圆滑道的顶部两侧设有两个椭圆限位轨,两个所述椭圆限位轨与滑移平台均固定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驱动组件包括滑座、滑套、第二机座、第二电机、转轴、滑盘和端面车刀,所述滑座设置于两个限位轨上,所述滑套的一端与滑座底部固定连接并连通,所述第二机座固定设置于滑座顶部一侧,所述第二电机呈倒立状固定设置于第二机座上,并且第二电机的输出轴通过联轴器与转轴一端固定连接,所述滑盘设置于滑槽内并与滑槽滑动限位连接,所述滑套的另一端固定设置于滑盘的顶部并连通,所述转轴的另一端分别穿过滑套和滑盘与端面车刀固定连接,所述转轴与滑套和滑盘均转动连接,所述第二电机与控制器为电性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旋转组件包括蜗杆、蜗轮、立座、轴座、外杆、内杆、第一锥齿轮、第二锥齿轮、固定柱和横杆,所述蜗杆设置于第二电机与滑座之间,并且蜗杆与转轴固定连接,所述立座固定设置于滑座顶部并位于第二机座旁侧,所述轴座固定设置于立座的顶部,所述外杆的一端固定插设于轴座内,所述蜗轮固定设置于外杆上,并且蜗轮与蜗杆啮合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内杆的一端套设于外杆另一端内部,并且内杆上设有卡条,所述外杆内部设有卡槽,所述卡条与卡槽滑动连接,所述横杆的两端通过螺栓固定设置于滑移平台内壁两侧,所述固定柱底端固定设置于横杆的顶端中部,并且固定柱的顶部与顶架固定连接,所述第二锥齿轮固定设置于固定柱上,所述内杆的另一端与第一锥齿轮固定连接,并且第一锥齿轮与第二锥齿轮啮合连接,所述第一锥齿轮和第二锥齿轮上设有l形板,所述l形板与固定柱和内杆均转动连接,所述固定柱上还固定设有限位盘,所述限位盘位于l形板顶端。

进一步的,每个所述搭载架顶部对称设有两组滑孔,所述顶架与两个搭载架之间设有四个滑柱,四个所述滑柱呈两两对称设置于顶架底部两端并与顶架均固定连接,并且四个滑柱通过两组滑孔与对应两个搭载架滑动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滑移平台四角均设有一个伸缩孔,每两个所述伸缩孔对应一个升降组件,每个所述升降组件包括条形板、气缸、衔接块、两个立柱、两个复位弹簧和两个限位块,所述条形板固定设置于底板上并位于放置台的一侧,所述衔接块的一端固定设置于滑移平台一侧底端中部,所述气缸呈正立状固定设置于条形板上,并且气缸的输出轴与对应衔接块固定连接,两个所述立柱一端对称并固定设置于条形板上,并且两个立柱的另一端分别穿过两个滑孔与对应两个限位块固定连接,两个所述复位弹簧分别套设置于两个立柱上,每个所述复位弹簧位于条形板和滑移平台之间。

一种具有风电门框表面修整功能的成型装置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首先待修整的风电门框放置在放置台顶部,通过四个定位销将其定位,操纵控制器打开第一电机开关,第一电机的输出轴带动双向螺纹杆转动,双向螺纹杆带动两个夹块相向运动,放置台顶部的凸形槽对两个夹块进行限位,从而两个夹块将风电门框固定夹紧。

步骤二:当风电门框固定夹紧后,接着操纵控制器打开第二电机开关,第二电机的输出轴通过联轴器带动转轴转动,从而转轴带动其底部的端面车刀转动,与此同时,转轴带动蜗杆转动,蜗杆带动与其啮合的蜗轮转动,从而蜗轮带动外杆转动,外杆带动与其伸缩连接的内杆转动,内杆带动第一锥齿轮转动,由于第二锥齿轮固定不动,从而第一锥齿轮围绕第二锥齿轮啮合转动,进而第一锥齿轮带动滑座在滑移平台上的椭圆滑道内移动,此时滑盘在两个滑槽内旋转并呈椭圆滑动,内杆上设有的卡条与外杆内部的卡槽滑动配合。

步骤三:当端面车刀自转并做椭圆运动时,操纵控制器打开放置台两侧的气缸开关,两个气缸的输出轴分别带动对应的衔接块向下移动,两个衔接块带动整个滑移平台向下运动,因四个滑柱与滑移平台均固定连接,从而滑移平台带动四个滑柱在两个搭载架的对应滑孔内向下滑动,同时对滑移平台起到限位的作用,从而四个滑柱也带动其顶部的顶架与滑移平台同步滑动,此时滑移平台压缩两个气缸两侧的四个复位弹簧,四个复位弹簧起到缓冲作用的同时也为两个气缸输出轴提供支撑力,当滑移平台带动端面车刀达到预设车深位置时,进而端面车刀对风电门框进行修整。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1.首先将焊接后待修整的风电门框放置在放置台顶部,通过四个定位销将其定位,操纵控制器打开第一电机开关,第一电机的输出轴带动双向螺纹杆转动,双向螺纹杆带动两个夹块相向运动,放置台顶部的凸形槽对两个夹块进行限位,从而两个夹块将风电门框固定夹紧,两个夹块相对一侧设有的橡胶垫可增大两夹块与风电门框的摩擦力,使其更加的稳固,通过第一电机和双向螺纹杆对两个夹块的控制,操作简单,方便快捷,高效可控。

2.风电门框被固定夹紧后,接着操纵控制器打开第二电机开关,第二电机的输出轴通过联轴器带动转轴转动,从而转轴带动其底部的端面车刀转动,与此同时,转轴带动蜗杆转动,蜗杆带动与其啮合的蜗轮转动,从而蜗轮带动外杆转动,外杆带动与其伸缩连接的内杆转动,内杆带动第一锥齿轮转动,由于第二锥齿轮固定不动,从而第一锥齿轮围绕第二锥齿轮啮合转动,进而第一锥齿轮带动滑座在滑移平台上的椭圆滑道内移动,此时滑盘在两个滑槽内旋转并呈椭圆滑动,内杆上设有的卡条与外杆内部的卡槽滑动配合,从而使得端面车刀自转的同时还围绕固定柱做椭圆运动,使得两种运行状态同步进行,进而对风电门框表面的修整更加精密,不易出现误差。

3.端面车刀自转并做椭圆运动时,操纵控制器打开放置台两侧的气缸开关,两个气缸的输出轴分别带动对应的衔接块向下移动,两个衔接块带动整个滑移平台向下运动,因四个滑柱与滑移平台均固定连接,从而滑移平台带动四个滑柱在两个搭载架的对应滑孔内向下滑动,同时对滑移平台起到限位的作用,从而四个滑柱也带动其顶部的顶架与滑移平台同步滑动,此时滑移平台压缩两个气缸两侧的四个复位弹簧,四个复位弹簧起到缓冲作用的同时也为两个气缸输出轴提供支撑力,当滑移平台带动端面车刀达到预设车深位置时,进而端面车刀对风电门框进行修整。

本发明通过将焊接后的风电门框放置于放置台上,通过四个定位销将其固定,并操纵控制器即可对风电门框表面进行修整,安全高效,精确可控,极大提高了风电门框的修整效率。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

图1为本发明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主视图;

图3为本发明的夹持机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的放置台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的夹紧组件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5中a处的放大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的修整机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的滑移平台局部拆分示意图;

图9为图8中b处的放大示意图;

图10为本发明的驱动组件和旋转组件局部拆分示意图;

图11为图10中c处的放大示意图;

图12为图10中d处的放大示意图;

图13为本发明的搭载架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4为本发明的升降组件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中:工作台1、底板2、控制器3、夹持机构4、放置台40、定位销400、凸形槽401、立块402、夹紧组件41、第一机座410、第一电机411、双向螺纹杆412、夹块413、橡胶垫4130、限位板414、修整机构5、滑移平台50、椭圆滑道500、滑槽501、椭圆限位轨502、伸缩孔503、顶架51、驱动组件52、滑座520、滑套521、第二机座522、第二电机523、转轴524、滑盘525、端面车刀526、旋转组件53、蜗杆530、蜗轮531、立座532、轴座533、外杆534、卡槽5340、内杆535、卡条5350、第一锥齿轮536、第二锥齿轮537、固定柱538、l形板5380、限位盘5381、横杆539、升降机构6、搭载架60、滑孔600、滑柱601、升降组件61、条形板610、气缸611、衔接块612、立柱613、复位弹簧614、限位块615。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具体实施方式来进一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

其中,附图仅用于示例性说明,表示的仅是示意图,而非实物图,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的限制;为了更好地说明本发明的实施例,附图某些部件会有省略、放大或缩小,并不代表实际产品的尺寸。

参照图1至图14所示的一种具有风电门框表面修整功能的成型装置,包括工作台1与底板2,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控制器3、夹持机构4、修整机构5和升降机构6,所述底板2固定设置于工作台1上,所述控制器3设置于设置于底板2顶部一侧,所述夹持机构4包括放置台40和夹紧组件41,所述放置台40设置于底板2的顶部并与底板2固定连接,所述夹紧组件41设置于放置台40上并与放置台40滑动连接,所述升降机构6包括两个搭载架60和两组升降组件61,两个所述搭载架60对称并固定设置于放置台40的两侧,两组所述升降组件61与两个搭载架60呈对应设置,并且每组升降组件61与对应搭载架60滑动连接,所述修整机构5包括滑移平台50、顶架51、驱动组件52和旋转组件53,所述滑移平台50设置于放置台40的顶部并位于两个搭载架60的底部,所述滑移平台50与两组升降组件61固定连接,所述顶架51设置于滑移平台50的顶部并与滑移平台50固定连接,所述驱动组件52滑动设置于滑移平台50上并位于滑移平台50与顶架51之间,所述旋转组件53设置于滑移平台50中部,并且旋转组件53与驱动组件52固定连接,所述夹紧组件41、驱动组件52和升降组件61与控制器3均为电性连接。

所述放置台40的顶部呈平行四边形状固定设有四个定位销400,并且放置台40顶端中部设有供夹紧组件41安装的凸形槽401,所述夹紧组件41包括第一机座410、第一电机411、双向螺纹杆412、两个夹块413和两个限位板414,两个所述限位板414对称并固定设置于凸形槽401的两端,所述第一机座410固定设置于底板2上并位于对应一个限位板414旁侧,所述第一电机411呈水平状态固定设置于第一机座410上,将待修整的风电门框放置于放置台40顶部时,通过四个定位销400将其定位,第一机座410是为固定安装第一电机411,两个所述限位板414是为双向螺纹杆412提供转动载体,并且还可对两个夹块413进行限位。

所述第一电机411的输出轴通过联轴器与双向螺纹杆412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双向螺纹杆412位于凸形槽401内,所述双向螺纹杆412的另一端穿过两个限位板414并与两个限位板414转动连接,所述凸形槽401中部固定设有立块402,所述双向螺纹杆412与立块402转动连接,两个所述夹块413设置于凸形槽401的两端,并且两个夹块413的底部与双向螺纹杆412均螺纹连接,两个所述夹块413的相对一侧均固定设有橡胶垫4130,所述第一电机411与控制器3为电性连接,当风电门框定位后,操纵控制器3打开第一电机411开关,第一电机411的输出轴带动双向螺纹杆412转动,双向螺纹杆412带动两个夹块413相向运动,放置台40顶部的凸形槽401对两个夹块413进行限位,从而两个夹块413将风电门框固定夹紧,立块402的设置是为双向螺纹杆412提供中部支点,电性连接操作简单,方便快捷。

所述滑移平台50上设有椭圆滑道500,所述椭圆滑道500与放置台40顶部的四个定位销400相对应设置,所述椭圆滑道500内壁两侧均设有滑槽501,并且椭圆滑道500的顶部两侧设有两个椭圆限位轨502,两个所述椭圆限位轨502与滑移平台50均固定连接,椭圆滑道500与放置台40顶部的四个定位销400相对应设置是为保证在进行修整时,端面车刀526与底部的风电门框位于同一竖直平面内,椭圆滑道500内部的两道滑槽501是为滑盘525在滑动时进行限位,椭圆限位轨502是滑套521在滑动时对其限位。

所述驱动组件52包括滑座520、滑套521、第二机座522、第二电机523、转轴524、滑盘525和端面车刀526,所述滑座520设置于两个限位轨上,所述滑套521的一端与滑座520底部固定连接并连通,所述第二机座522固定设置于滑座520顶部一侧,所述第二电机523呈倒立状固定设置于第二机座522上,并且第二电机523的输出轴通过联轴器与转轴524一端固定连接,所述滑盘525设置于滑槽501内并与滑槽501滑动限位连接,所述滑套521的另一端固定设置于滑盘525的顶部并连通,所述转轴524的另一端分别穿过滑套521和滑盘525与端面车刀526固定连接,所述转轴524与滑套521和滑盘525均转动连接,所述第二电机523与控制器3为电性连接,当风电门框固定夹紧后,接着操纵控制器3打开第二电机523开关,第二电机523的输出轴通过联轴器带动转轴524转动,从而转轴524带动其底部的端面车刀526转动,所述滑座520是为整个驱动组件52提供滑动载体,滑套521为转轴524起到保护隔离作用,滑盘525通过滑套521对滑座520起到限位的作用。

所述旋转组件53包括蜗杆530、蜗轮531、立座532、轴座533、外杆534、内杆535、第一锥齿轮536、第二锥齿轮537、固定柱538和横杆539,所述蜗杆530设置于第二电机523与滑座520之间,并且蜗杆530与转轴524固定连接,所述立座532固定设置于滑座520顶部并位于第二机座522旁侧,所述轴座533固定设置于立座532的顶部,所述外杆534的一端固定插设于轴座533内,所述蜗轮531固定设置于外杆534上,并且蜗轮531与蜗杆530啮合连接,当转轴524带动端面车刀526转动时,转轴524也带动蜗杆530转动,蜗杆530带动与其啮合的蜗轮531转动,从而蜗轮531带动外杆534转动,外杆534带动与其伸缩连接的内杆535转动。

所述内杆535的一端套设于外杆534另一端内部,并且内杆535上设有卡条5350,所述外杆534内部设有卡槽5340,所述卡条5350与卡槽5340滑动连接,所述横杆539的两端通过螺栓固定设置于滑移平台50内壁两侧,所述固定柱538底端固定设置于横杆539的顶端中部,并且固定柱538的顶部与顶架51固定连接,所述第二锥齿轮537固定设置于固定柱538上,所述内杆535的另一端与第一锥齿轮536固定连接,并且第一锥齿轮536与第二锥齿轮537啮合连接,所述第一锥齿轮536和第二锥齿轮537上设有l形板5380,所述l形板5380与固定柱538和内杆535均转动连接,所述固定柱538上还固定设有限位盘5381,所述限位盘5381位于l形板5380顶端,当外杆534带动内杆535转动时,内杆535带动第一锥齿轮536转动,由于第二锥齿轮537固定不动,从而第一锥齿轮536围绕第二锥齿轮537啮合转动,进而第一锥齿轮536带动滑座520在滑移平台50上的椭圆滑道500内移动,此时滑盘525在两个滑槽501内旋转并呈椭圆滑动,内杆535上设有的卡条5350与外杆534内部的卡槽5340滑动配合,立座532是为轴座533提供固定安装载体,轴座533是为对外杆534进行转动搭接,l形板5380是对内杆535和第一锥齿轮536进行限位,同时固定柱538上的限位盘5381是对l形板5380进行限位。

每个所述搭载架60顶部对称设有两组滑孔600,所述顶架51与两个搭载架60之间设有四个滑柱601,四个所述滑柱601呈两两对称设置于顶架51底部两端并与顶架51均固定连接,并且四个滑柱601通过两组滑孔600与对应两个搭载架60滑动连接,当两个气缸611带动对应的衔接块612向下移动时,两个衔接块612带动滑移平台50移动,滑移动平台带动四个滑柱601移动,从而四个滑柱601通过在搭载架60的滑孔600内伸缩带动顶架51同步移动。

所述滑移平台50四角均设有一个伸缩孔503,每两个所述伸缩孔503对应一个升降组件61,每个所述升降组件61包括条形板610、气缸611、衔接块612、两个立柱613、两个复位弹簧614和两个限位块615,所述条形板610固定设置于底板2上并位于放置台40的一侧,所述衔接块612的一端固定设置于滑移平台50一侧底端中部,所述气缸611呈正立状固定设置于条形板610上,并且气缸611的输出轴与对应衔接块612固定连接,两个所述立柱613一端对称并固定设置于条形板610上,并且两个立柱613的另一端分别穿过两个滑孔600与对应两个限位块615固定连接,两个所述复位弹簧614分别套设置于两个立柱613上,每个所述复位弹簧614位于条形板610和滑移平台50之间,当端面车刀526自转并做椭圆运动时,操纵控制器3打开放置台40两侧的气缸611开关,两个气缸611的输出轴分别带动对应的衔接块612向下移动,最终带动滑移平台50和顶架51同步移动,此时滑移平台50压缩两个气缸611两侧的四个复位弹簧614,四个复位弹簧614起到缓冲作用的同时也为两个气缸611输出轴提供支撑力,当滑移平台50带动端面车刀526达到预设车深位置时,进而端面车刀526对风电门框进行修整,条形板610是为对应两个立柱613和气缸611提供固定安装载体,每个立柱613顶部的限位块615是对滑移平台50起到限位的作用。

一种具有风电门框表面修整功能的成型装置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首先待修整的风电门框放置在放置台40顶部,通过四个定位销400将其定位,操纵控制器3打开第一电机411开关,第一电机411的输出轴带动双向螺纹杆412转动,双向螺纹杆412带动两个夹块413相向运动,放置台40顶部的凸形槽401对两个夹块413进行限位,从而两个夹块413将风电门框固定夹紧。

步骤二:当风电门框固定夹紧后,接着操纵控制器3打开第二电机523开关,第二电机523的输出轴通过联轴器带动转轴524转动,从而转轴524带动其底部的端面车刀526转动,与此同时,转轴524带动蜗杆530转动,蜗杆530带动与其啮合的蜗轮531转动,从而蜗轮531带动外杆534转动,外杆534带动与其伸缩连接的内杆535转动,内杆535带动第一锥齿轮536转动,由于第二锥齿轮537固定不动,从而第一锥齿轮536围绕第二锥齿轮537啮合转动,进而第一锥齿轮536带动滑座520在滑移平台50上的椭圆滑道500内移动,此时滑盘525在两个滑槽501内旋转并呈椭圆滑动,内杆535上设有的卡条5350与外杆534内部的卡槽5340滑动配合。

步骤三:当端面车刀526自转并做椭圆运动时,操纵控制器3打开放置台40两侧的气缸611开关,两个气缸611的输出轴分别带动对应的衔接块612向下移动,两个衔接块612带动整个滑移平台50向下运动,因四个滑柱601与滑移平台50均固定连接,从而滑移平台50带动四个滑柱601在两个搭载架60的对应滑孔600内向下滑动,同时对滑移平台50起到限位的作用,从而四个滑柱601也带动其顶部的顶架51与滑移平台50同步滑动,此时滑移平台50压缩两个气缸611两侧的四个复位弹簧614,四个复位弹簧614起到缓冲作用的同时也为两个气缸611输出轴提供支撑力,当滑移平台50带动端面车刀526达到预设车深位置时,进而端面车刀526对风电门框进行修整。

工作原理:将焊接后待修整的风电门框放置在放置台40顶部,通过四个定位销400将其定位,操纵控制器3打开第一电机411开关,第一电机411的输出轴带动双向螺纹杆412转动,双向螺纹杆412带动两个夹块413相向运动,放置台40顶部的凸形槽401对两个夹块413进行限位,从而两个夹块413将风电门框固定夹紧,接着操纵控制器3打开第二电机523开关,第二电机523的输出轴通过联轴器带动转轴524转动,从而转轴524带动其底部的端面车刀526转动,与此同时,转轴524带动蜗杆530转动,蜗杆530带动与其啮合的蜗轮531转动,从而蜗轮531带动外杆534转动,外杆534带动与其伸缩连接的内杆535转动,内杆535带动第一锥齿轮536转动,由于第二锥齿轮537固定不动,从而第一锥齿轮536围绕第二锥齿轮537啮合转动,进而第一锥齿轮536带动滑座520在滑移平台50上的椭圆滑道500内移动,此时滑盘525在两个滑槽501内旋转并呈椭圆滑动,内杆535上设有的卡条5350与外杆534内部的卡槽5340滑动配合,操纵控制器3打开放置台40两侧的气缸611开关,两个气缸611的输出轴分别带动对应的衔接块612向下移动,两个衔接块612带动整个滑移平台50向下运动,因四个滑柱601与滑移平台50均固定连接,从而滑移平台50带动四个滑柱601在两个搭载架60的对应滑孔600内向下滑动,同时对滑移平台50起到限位的作用,从而四个滑柱601也带动其顶部的顶架51与滑移平台50同步滑动,此时滑移平台50压缩两个气缸611两侧的四个复位弹簧614,四个复位弹簧614起到缓冲作用的同时也为两个气缸611输出轴提供支撑力,当滑移平台50带动端面车刀526达到预设车深位置时,进而端面车刀526对风电门框进行修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