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子元器件生产加工用继电器浸锡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824124发布日期:2021-02-03 17:18阅读:76来源:国知局

[0001]
本发明属于电子元器件生产加工设备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子元器件生产加工用继电器浸锡装置。


背景技术:

[0002]
继电器是最重要的控制元件之一,通常应用于自动化的控制电路中,在电路中起着自动调节、安全保护、转换电路等作用。继电器是具有隔离功能的自动开关元件,广泛应用于遥控、遥测、通讯、自动控制、机电一体化及电力电子设备中。在继电器被生产加工出来之后,通常要对继电器进行浸锡操作,浸锡的目的是去除引脚表面的绝缘漆,保持良好的导电性,从而有利于工件在线路板中的焊接。
[0003]
市面上现有的继电器浸锡设备通常需要太多的人工手动操作去辅助完成浸锡加工,普遍存在不能自动拾取放开继电器、容易造成烫伤工人手部的问题。
[0004]
因而,我们发明了一种能够自动拾取并放开继电器、保护工人手部的电子元器件生产加工用继电器浸锡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

[0005]
为了克服不能自动拾取放开继电器、容易烫伤工人手部的缺点,本发明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能够自动拾取并放开继电器、保护工人手部的电子元器件生产加工用继电器浸锡装置。
[0006]
一种电子元器件生产加工用继电器浸锡装置,包括:底座,底座上对称设置有支撑块;工作台,支撑块之间设置有工作台;导轨,工作台上对称设置有导轨;收集框,工作台上一侧设置有收集框;装锡框,工作台上对称设置有装锡框,装锡框均位于导轨之间;拾取机构,工作台上设置有拾取机构;下压机构,工作台上一侧设置有下压机构。
[0007]
此外,特别优选的是,拾取机构包括:第一滑轨,工作台上滑动式设置有第一滑轨;箱体,第一滑轨一侧滑动式设置有箱体;第一弹性件,第一滑轨内对称设置有第一弹性件,第一弹性件的顶端均与箱体固定连接;第二滑轨,箱体下侧对称设置有第二滑轨;滑杆,第二滑轨之间滑动式对称设置有滑杆;滑筒,箱体内上侧设置有滑筒;连杆,滑杆上侧中部均转动式设置有连杆;第一连接轴,连杆另一端之间转动式设置有第一连接轴;轴块,滑筒内滑动式对称设置有轴块,两个轴块分别与第一连接轴两端转动配合;导柱,轴块上端均设置有导柱,导柱均与箱体滑动配合;第二弹性件,导柱上均设置有第二弹性件,第二弹性件位于轴块上侧与箱体之间;支杆,箱体上一侧设置有支杆;翘板,支杆上转动式设置有翘板;第三弹性件,支杆与翘板连接处设置有第三弹性件;凸柱,其中一根滑杆一侧中部设置有凸柱;卡杆,凸柱另一端转动式设置有卡杆;第四弹性件,凸柱上套接式设置有第四弹性件,第四弹性件位于卡杆与滑杆之间;第五弹性件,滑杆相对下侧均对称设置有第五弹性件;夹块,同侧第五弹性件之间设置有夹块;螺母块,箱体上设置有螺母块;第一轴承座,工作台上一侧设置有第一轴承座;丝杆,第一轴承座上转动式设置有丝杆;第一圆齿轮,丝杆一侧设
置有第一圆齿轮;第二圆齿轮,丝杆靠近第一圆齿轮一侧设置有第二圆齿轮;第二轴承座,工作台上靠近第二圆齿轮一侧设置有第二轴承座;套管,第二轴承座上滑动式设置有套管;第一转轴,套管内转动式设置有第一转轴;第一锥齿轮,第一转轴一端间隔设置有两个第一锥齿轮;缺齿轮,第一转轴另一端设置有缺齿轮,缺齿轮分别与第一圆齿轮和第二圆齿轮相互啮合;第三圆齿轮,第一转轴靠近第二轴承座一端设置有第三圆齿轮;第三轴承座,工作台上靠近第一锥齿轮位置处设置有第三轴承座;第二转轴,第三轴承座上转动式设置有第二转轴;第二锥齿轮,第二转轴靠近第一锥齿轮一端设置有第二锥齿轮;伺服电机,工作台上靠近第二转轴处设置有伺服电机,伺服电机通过联轴器驱动第二转轴;第一顶杆,工作台上远离伺服电机一侧设置有第一顶杆,第一顶杆与卡杆配合;第二顶杆,工作台上靠近伺服电机一侧设置有第二顶杆,第二顶杆与翘板配合。
[0008]
此外,特别优选的是,下压机构包括:压板,第一滑轨远离箱体一侧设置有压板,压板与箱体固定连接;第四轴承座,工作台上远离箱体一侧设置有四个第四轴承座;第三转轴,第四轴承座上均转动式设置有第三转轴;偏心轮,第三转轴靠近箱体一端均设置有偏心轮;蜗轮,第三转轴靠近偏心轮一端均设置有蜗轮;第五轴承座,工作台上靠近伺服电机一侧设置有第五轴承座;蜗杆,第五轴承座上转动式设置有蜗杆,蜗杆与四个蜗轮均配合;第四圆齿轮,蜗杆靠近伺服电机一端设置有第四圆齿轮,第四圆齿轮与缺齿轮啮合。
[0009]
此外,特别优选的是,还包括:推杆,套管远离伺服电机一端设置有推杆,推杆与第一滑轨配合。
[0010]
此外,特别优选的是,还包括:拉块,靠近伺服电机一侧导轨上滑动式设置有拉块;拉杆,拉块一侧设置有拉杆。
[0011]
此外,特别优选的是,还包括:凸块,第一滑轨远离伺服电机一侧设置有凸块;第二连接轴,凸块另一端转动式设置有第二连接轴;转动块,第二连接轴中部设置有转动块;第六弹性件,第二连接轴两侧均设置有第六弹性件,第六弹性件均连接在第二连接轴的端部与凸块侧壁之间;异形板,工作台上远离伺服电机一侧滑动式设置有异形板;挡块,工作台上远离伺服电机一侧设置有挡块;限位块,工作台上远离伺服电机一侧设置有限位块;第七弹性件,异形板与挡块之间设置有第七弹性件。
[0012]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以下优点:1、工作人员启动拾取机构,从而使得下压机构带动拾取机构往下移动夹起部分的继电器,之后使得拾取机构往靠近收集框方向移动且依次通过两个装锡框,最后拾取机构放下已经浸锡完毕的部分继电器。这样就完成了继电器的浸锡加工。
[0013]
2、当第一滑轨移动到最靠近收集框位置处时,第一滑轨会与推杆接触,从而使得推杆带动套管往靠近伺服电机移动一段距离,进而实现了自动拉动缺齿轮及其组件的功能。
[0014]
3、当第一滑轨从距离收集框最远处往靠近收集框方向移动时,第一滑轨往靠近收集框方向移动会带动凸块移动,从而使得转动块拉动异形板往靠近收集框方向滑动,从而使得异形板带动继电器移动,进而实现了自动进料的功能。
附图说明
[0015]
图1为本发明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16]
图2为本发明的第一种部分立体结构示意图。
[0017]
图3为本发明的第二种部分立体结构示意图。
[0018]
图4为本发明的第三种部分立体结构示意图。
[0019]
图5为本发明的第四种部分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0]
图6为本发明的第五种部分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1]
在图中:1、底座,2、支撑块,3、工作台,4、导轨,5、装锡框,6、拾取机构,61、第一滑轨,62、箱体,6201、第一弹性件,63、第二滑轨,64、滑杆,65、滑筒,66、连杆,67、第一连接轴,68、轴块,69、导柱,610、第二弹性件,611、支杆,612、翘板,613、第三弹性件,614、凸柱,615、卡杆,616、第四弹性件,617、第五弹性件,618、夹块,619、螺母块,620、第一轴承座,621、丝杆,622、第一圆齿轮,623、第二圆齿轮,624、第二轴承座,625、套管,626、第一转轴,627、第一锥齿轮,628、缺齿轮,629、第三圆齿轮,630、第三轴承座,631、第二转轴,632、第二锥齿轮,633、伺服电机,634、第一顶杆,635、第二顶杆,7、下压机构,71、压板,72、第四轴承座,73、第三转轴,74、偏心轮,75、蜗轮,76、第五轴承座,77、蜗杆,78、第四圆齿轮,8、推杆,9、拉块,10、拉杆,11、凸块,12、第二连接轴,13、转动块,14、第六弹性件,15、异形板,16、挡块,17、限位块,18、第七弹性件。
具体实施方式
[0022]
尽管可关于特定应用或行业来描述本发明,但是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将会认识到本发明的更广阔的适用性。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将会认识到诸如:在上面、在下面、向上、向下等之类的术语是用于描述附图,而非表示对由所附权利要求限定的本发明范围的限制。诸如:第一或第二之类的任何数字标号仅为例示性的,而并非旨在以任何方式限制本发明的范围。
[0023]
实施例1如图1所示,一种电子元器件生产加工用继电器浸锡装置,包括有底座1、支撑块2、工作台3、导轨4、装锡框5、拾取机构6和下压机构7,底座1上对称设置有支撑块2,支撑块2之间设置有工作台3,工作台3上对称设置有导轨4,工作台3上左侧设置有收集框,工作台3上对称设置有装锡框5,装锡框5均位于导轨4之间,工作台3上设置有拾取机构6,工作台3上后侧设置有下压机构7。
[0024]
当工作人员需要使用此装置时,工作人员首先需要把助焊剂和锡条依次分别放入两个装锡框5内,然后加热装锡框5,从而使得助焊剂和锡条变成熔融状态,之后工作人员需要把若干需要浸锡加工的继电器放在远离收集框一侧的导轨4上,从而使得靠近拾取机构6的部分继电器位于拾取机构6正下方,然后工作人员先正向启动拾取机构6,从而使得下压机构7带动拾取机构6往下移动夹起部分的继电器,随后控制下压机构7停止工作,持续正向启动拾取机构6,从而使得拾取机构6往靠近收集框方向移动,当拾取机构6移动到第一个装有助焊剂的装锡框5正上方时,拾取机构6停止移动,而下压机构7再次工作,从而带动拾取机构6往下移动,进而使得被拾取机构6夹住的继电器浸入助焊剂内,随后下压机构7再次停止转动,然后拾取机构6继续往靠近收集框方向移动,当拾取机构6移动到第二个装锡框5正上方时,拾取机构6停止移动,而下压机构7再次带动拾取机构6往下移动,从而使得被拾取机构6夹住的继电器浸入锡水内,下压机构7停止转动,拾取机构6继续往靠近收集框方向移
动,最后当拾取机构6移动到终点时,拾取机构6在下压机构7的作用下放开夹住的继电器,从而使得部分继电器掉在靠近收集框一侧的导轨4,然后工作人员再手动把浸锡完毕的部分继电器拨入收集框内,之后工作人员需要拉动拾取机构6,再反向启动拾取机构6,从而使得拾取机构6复位,之后再推动拾取机构6。在拾取机构6复位的过程中,下压机构7不会转动。工作人员重复上述操作即可对批量的继电器进行浸锡加工。
[0025]
实施例2如图2、图3和图4所示,在实施例1的基础之上,拾取机构6包括有第一滑轨61、箱体62、第一弹性件6201、第二滑轨63、滑杆64、滑筒65、连杆66、第一连接轴67、轴块68、导柱69、第二弹性件610、支杆611、翘板612、第三弹性件613、凸柱614、卡杆615、第四弹性件616、第五弹性件617、夹块618、螺母块619、第一轴承座620、丝杆621、第一圆齿轮622、第二圆齿轮623、第二轴承座624、套管625、第一转轴626、第一锥齿轮627、缺齿轮628、第三圆齿轮629、第三轴承座630、第二转轴631、第二锥齿轮632、伺服电机633、第一顶杆634和第二顶杆635,工作台3上滑动式设置有第一滑轨61,第一滑轨61前侧滑动式设置有箱体62,第一滑轨61内对称设置有第一弹性件6201,第一弹性件6201的顶端均与箱体62固定连接,箱体62下侧对称设置有第二滑轨63,第二滑轨63之间滑动式对称设置有滑杆64,箱体62内上侧设置有滑筒65,滑杆64上侧中部均转动式设置有连杆66,连杆66上端之间转动式设置有第一连接轴67,滑筒65内滑动式对称设置有轴块68,两个轴块68分别与第一连接轴67两端转动配合,轴块68上端均设置有导柱69,导柱69均与箱体62滑动配合,导柱69上均设置有第二弹性件610,第二弹性件610位于轴块68上侧与箱体62之间,箱体62上前侧设置有支杆611,支杆611上转动式设置有翘板612,支杆611与翘板612连接处设置有第三弹性件613,其中一根滑杆64前侧中部设置有凸柱614,凸柱614前端转动式设置有卡杆615,凸柱614上套接式设置有第四弹性件616,第四弹性件616位于卡杆615与滑杆64之间,滑杆64相对下侧均对称设置有第五弹性件617,同侧第五弹性件617之间设置有夹块618,滑轨61上设置有螺母块619,工作台3上左侧设置有第一轴承座620,第一轴承座620上转动式设置有丝杆621,丝杆621与螺母块619螺纹配合,丝杆621左侧设置有第一圆齿轮622,丝杆621左侧设置有第二圆齿轮623,工作台3上左侧设置有第二轴承座624,第二轴承座624上滑动式设置有套管625,套管625内转动式设置有第一转轴626,第一转轴626左端间隔设置有两个第一锥齿轮627,第一转轴626右端设置有缺齿轮628,缺齿轮628分别与第一圆齿轮622和第二圆齿轮623相互啮合,第一转轴626右端设置有第三圆齿轮629,工作台3上靠近第一锥齿轮627位置处设置有第三轴承座630,第三轴承座630上转动式设置有第二转轴631,第二转轴631前端设置有第二锥齿轮632,工作台3上靠近第二转轴631处设置有伺服电机633,伺服电机633通过联轴器驱动第二转轴631,工作台3上右侧设置有第一顶杆634,第一顶杆634与卡杆615配合,工作台3上左侧设置有第二顶杆635,第二顶杆635与翘板612配合。
[0026]
工作人员正向启动伺服电机633,伺服电机633通过转轴631、第二锥齿轮632和第一锥齿轮627驱动第一转轴626正转,从而使得缺齿轮628带动下压机构7转动,进而使得下压机构7压动箱体62,进而使得箱体62在第一滑轨61内往下移动,同时第一弹性件6201被压缩,从而使得滑杆64和夹块618往下移动,当夹块618往下移动到正对继电器两侧时,卡杆615远离收集框的一端会与第一顶杆634接触,从而使得卡杆615绕凸柱614转动,同时第四弹性件616被扭转,当卡杆615两端与第二滑轨63脱离接触时,由于第二弹性件610为拉伸弹
簧,从而使得轴块68在第二弹性件610的作用下在滑筒65内往上移动,从而使得导柱69往上移动把翘板612一侧顶起,从而使得翘板612绕翘板612与支杆611连接处转动,同时第三弹性件613被扭转,轴块68往上移动还会通过连杆66带动滑杆64在第二滑轨63内相向移动,从而使得夹块618相向移动同时在第五弹性件617的作用下夹住若干继电器,此时缺齿轮628与下压机构7脱离啮合,同时下压机构7转动复位与箱体62脱离接触,而箱体62在第一弹性件6201的作用下往上移动复位,从而使得被夹块618夹紧的若干继电器随着夹块618往上移动。之后缺齿轮628与第一圆齿轮622发生啮合,从而使得第一圆齿轮622反转,进而使得丝杆621反转,进而使得螺母块619在丝杆621上往靠近伺服电机633方向移动,从而使得箱体62及其上零件夹住若干继电器往靠近伺服电机633方向移动,当箱体62及其组件移动到正对装有助焊剂的装锡框5时,缺齿轮628与第一圆齿轮622脱离啮合,之后缺齿轮628再次与下压机构7发生啮合,从而使得下压机构7运动,使得下压机构7第二次带动拾取机构6往下移动,当缺齿轮628再次与下压机构7脱离啮合,拾取机构6则第二次在第一弹性件6201的作用下复位,在拾取机构6带动若干继电器往下移动的过程中,继电器会浸入助焊剂内,从而使得若干继电器为浸锡做好准备。之后,继续使得缺齿轮628转动,当缺齿轮628再次与第一圆齿轮622发生啮合时,从而使得丝杆621带动箱体62及其组件往靠近伺服电机633方向移动到装有熔融锡水的装锡框5正上方时,缺齿轮628再次与第一圆齿轮622脱离啮合,之后缺齿轮628第三次与下压机构7发生啮合,从而使得下压机构7第三次带动箱体62及其组件往下移动,进而使得被拾取机构6夹住的若干继电器浸入锡水内,之后缺齿轮628与下压机构7脱离啮合,从而使得箱体62及其组件往上复位,进而使得继电器从锡水内脱离出来,这样就完成了继电器的浸锡加工。然后,缺齿轮628继续转动,当缺齿轮628与第一圆齿轮622第三次发生啮合时,箱体62及其组件会在丝杆621和螺母块619的作用下移动到靠近伺服电机633一侧的导轨4上方,然后缺齿轮628与第一圆齿轮622脱离啮合,之后缺齿轮628第四次与下压机构7发生啮合,从而使得下压机构7带动箱体62及其组件往下移动,在箱体62及其组件往下移动的过程中,翘板612靠近卡杆615一端会与第二顶杆635顶端相接触,从而使得翘板612靠近卡杆615一端被顶起,进而使得翘板612远离卡杆615一端会绕翘板612与支杆611连接处往下转动,从而使得导柱69带动轴块68往下移动,同时第二弹性件610被拉伸,轴块68往下移动会通过连杆66把滑杆64撑开,从而使得卡杆615往远离轴块68的方向移动,当卡杆615移出两个第二滑轨63之间时,卡杆615会在第四弹性件616的作用下复位,从而使得卡杆615两端卡在两个第二滑轨63远离螺母块619一侧之间,进而使得滑杆64持续保持打开的状态,从而使得夹块618持续保持打开的状态,进而使得被夹块618夹住的已经浸锡加工完毕的若干继电器掉落在靠近收集框一侧的导轨4上。然后工作人员再手动把浸锡完毕的部分继电器拨入收集框内,之后工作人员需要拉动第一转轴626,进而使得第三圆齿轮629和缺齿轮628以及第一锥齿轮627移动,从而使得远离缺齿轮628的第一锥齿轮627与第二锥齿轮632脱离啮合,进而使得靠近缺齿轮628的第一锥齿轮627与第二锥齿轮632相互啮合,同时缺齿轮628与第一圆齿轮622和下压机构7脱离啮合,而第三圆齿轮629会只与第二圆齿轮623相互啮合。然后伺服电机633正传通过第二锥齿轮632和此时与第二锥齿轮632啮合的第一锥齿轮627带动第一转轴626反转,从而使得第三圆齿轮629通过第二圆齿轮623带动丝杆621正转,从而使得箱体62及其组件往远离收集框方向复位移动。当箱体62及其组件复位之后,工作人员需要推动第一转轴626移动复位,从而使得缺齿轮628及其组件复位。最后工作
人员重复上述操作即可对批量的继电器进行浸锡加工。
[0027]
下压机构7包括有压板71、第四轴承座72、第三转轴73、偏心轮74、蜗轮75、第五轴承座76、蜗杆77和第四圆齿轮78,第一滑轨61远离箱体62一侧滑动式设置有压板71,压板71与箱体62固定连接,工作台3上后侧设置有四个第四轴承座72,第四轴承座72上均转动式设置有第三转轴73,第三转轴73前端均设置有偏心轮74,第三转轴73前端均设置有蜗轮75,工作台3上左侧设置有第五轴承座76,第五轴承座76上转动式设置有蜗杆77,蜗杆77均与四个蜗轮75配合,蜗杆77左端设置有第四圆齿轮78,第四圆齿轮78与缺齿轮628啮合。
[0028]
在缺齿轮628与第四圆齿轮78发生啮合的过程中,第四圆齿轮78会通过蜗杆77带动蜗轮75转动一圈,从而使得第三转轴73带动偏心轮74转动一圈,在偏心轮74转动到180
°
时,偏心轮74会通过压板71带动箱体62及其组件往下移动,从而使得夹块618把若干继电器夹住,然后当偏心轮74转动完一圈时,箱体62及其组件则会在第一弹性件6201的作用下往上复位。
[0029]
实施例3如图1、图2、图3、图5和图6所示,在实施例3的基础之上,还包括有推杆8,套管625右端设置有推杆8,推杆8与第一滑轨61配合。
[0030]
当第一滑轨61移动到最靠近收集框位置处时,第一滑轨61会与推杆8接触,从而使得推杆8带动套管625在第二轴承座624内往靠近伺服电机633移动一段距离,从而使得远离缺齿轮628的第一锥齿轮627与第二锥齿轮632脱离啮合,进而使得靠近缺齿轮628的第一锥齿轮627与第二锥齿轮632相互啮合,同时缺齿轮628与第一圆齿轮622和下压机构7脱离啮合,而第三圆齿轮629会只与第二圆齿轮623相互啮合。这样就自动实现了拉动缺齿轮628及其组件的功能。之后,当箱体62及其组件往远离收集框方向复位之后,工作人员需要手动推动第一转轴626移动复位,从而使得缺齿轮628及其组件复位。
[0031]
还包括有拉块9和拉杆10,左侧导轨4上滑动式设置有拉块9,拉块9左侧设置有拉杆10。
[0032]
当工作人员需要把浸锡完毕的部分继电器拨入收集框内时,工作人员需要握住拉杆10从而使得拉块9往靠近伺服电机633方向移动,从而使得拉块9把浸锡完毕的部分继电器拨入收集框内,这样就避免了手部直接接触浸锡完毕的继电器而造成手部的烫伤。
[0033]
还包括有凸块11、第二连接轴12、转动块13、第六弹性件14、异形板15、挡块16、限位块17和第七弹性件18,第一滑轨61右侧设置有凸块11,凸块11右端转动式设置有第二连接轴12,第二连接轴12中部设置有转动块13,第二连接轴12两侧均设置有第六弹性件14,第六弹性件14均连接在第二连接轴12的端部与凸块11侧壁之间,工作台3上右侧滑动式设置有异形板15,异形板15与转动块13配合,工作台3上右侧设置有挡块16,工作台3上右侧设置有限位块17,异形板15与挡块16之间设置有第七弹性件18。
[0034]
当第一滑轨61从距离收集框最远处往靠近收集框方向移动时,第一滑轨61往靠近收集框方向移动会带动凸块11移动,从而使得转动块13拉动异形板15往靠近收集框方向滑动,从而使得异形板15带动靠近异形板15处的导轨4上的没有被拾取机构6夹住的继电器移动,从而使得一部分的继电器重复位于上一部分继电器的位置处,以便让拾取机构6下次拾取,异形板15往靠近收集框方向移动回压缩第七弹性件18,当异形板15与限位块17相接触时,转动块13会在异形板15的作用下绕第二连接轴12旋转而与异形板15分离,同时转动块
13的转动会扭转第六弹性件14,转动块13与异形板15分离之后,转动块13会在第五弹性件617的作用下复位。当第一滑轨61再次复位到距离收集框最远处时,转动块13会重新勾住异形板15。这样就实现了自动进料的功能。
[0035]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发明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改进及替代,这些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发明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