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八辊轧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359450发布日期:2021-03-23 10:50阅读:来源:国知局

技术特征:

1.一种新型八辊轧机,包括机架,工作辊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机架呈等八边形构造;机架内腔上方设置气缸;气缸输出杆向下延伸,且下方设置两根推杆,输出杆能够推动推杆在上下方做往复运动;两根推杆呈八字形,每根推杆的末端安装推手结构;非工作时推手结构与工作辊组件有预设的距离;工作时推手结构在推杆的带动下能够推动工作辊组件;

所述工作辊组件为八辊结构,以被加工的带材所在面为对称面,分为上下两个棍组结构,每个棍组均为四辊结构;其中上棍组中四辊结构具体为竖直方向上从上往下依次为一个背衬辊、两个水平并列的中间辊、一个工作辊;背衬辊、两个水平并列的中间辊、工作辊依次紧贴;两个水平并列的中间辊彼此紧贴;所述背衬辊沿背衬辊延伸方向中心设置背衬辊轴;背衬辊轴位于推手结构的正下方;背衬辊轴能够带动背衬辊沿背衬辊轴上下移动;上棍组与机架接触的位置设置中间辊下滑装置;当推手结构下压推动推手正下方的上背衬辊轴时,上背衬辊向下推动上两个并列的中间辊;上两个并列的中间辊向下推动上工作辊;上两个并列的中间辊与下两个并列的中间辊两端伸出机架的两个端头均设置套头结构连接后与联动装置相连;上工作辊与下工作辊伸出机架的两个端头之间也设置联动装置连接,实现当上棍组进行下压动作时,下棍组能相应的进行上抬动作;

所述工作辊组件的底部与机架的底部之间至少设置两个伸缩气缸,用于防止下辊组中的辊脱落损坏下机身。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八辊轧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联动装置具体为:上辊与下辊两端的套头均与一个l形的连柄相连后,上下连柄之间设置的传递动作的联动装置外壳;上l形连柄的竖直下端贯通进入联动装置外壳内腔中,其尾部设置水平方向的冲击平板;冲击平板的下方左右对称的设置两个水平方向的桥式旋杆;其中两个桥式旋杆不接触;左桥式旋杆的右端与右桥式旋杆的左端位于冲击板的正下方;左桥式旋杆的左端与右桥式旋杆的右端均通过对应的扭紧装置固定,两个扭紧装置的底端连接复合链锁,复合链锁的另一端与设置在桥式旋杆的正下方的抬升平板相连;抬升平板的底面中间位置与下l形连柄的竖直上端相连;工作时冲击平板下移,能够推动左桥式旋杆的右端以及右桥式旋杆的左端同时绕着对应的桥式旋杆的固定扭紧装置旋转实现下压动作,左右桥式旋杆的不受下压力的一端均同时上抬,通过与扭紧装置相连的复合锁链拉动抬升平板,抬升平板带动下l形连柄进行相应的抬升动作。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八辊轧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推手结构包括倒u型槽,倒u型槽的中间位置向下延伸方向设置伸缩弹簧柱,伸缩弹簧柱的底部设置水平方向的垫板;伸缩弹簧柱左右两端、垫板的上端位置均设置安全立柱,安全立柱高度略低于伸缩弹簧柱;倒u型槽中腔设置抓手,所述抓手的上端通过螺栓固定在u型槽上的底部;抓手的左或者右两端设置有安全弹簧与倒u型槽的侧壁相连,抓手底端设置有锯齿。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八辊轧机,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间辊下滑装置具体为:中间辊两端与机架内壁相连位置均设置有齿轮,机架的相应的内壁安装下滑轨道,轨道的一端安装齿条,齿轮与齿条啮合接触传动,轨道的另一端设置防滑纤维层。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八辊轧机,其特征在于:背衬辊轴心所在竖直平面与中间辊两辊切线所在竖直平面与工作辊轴心所在竖直平面重合。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八辊轧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推杆末端安装过渡板,过渡板底端安装弹簧,弹簧下端安装推手结构;所述过渡板为高硬度钢。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八辊轧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气缸的左右两端均设置稳定气缸的双楔形调整机构。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八辊轧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工作辊组件的底部与机架的底部之间还设置安全柱;所述安全柱安装在机架的底部的上表面,比伸缩气缸升缩杆全部缩短时略低。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八辊轧机,其特征在于:每个中间辊的端头均套接一个窜动调整气缸后再连接套头结构。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新型八辊轧机,其中内部辊组件为八辊结构,机架内腔设置气缸组件,气缸组件与上背衬辊、上中间辊与上工作辊之间组成压下系统,下背衬辊与下中间辊和下工作辊组成上抬系统。气缸连接有推杆,推杆末端置推手,气缸周边设置有两个双楔形调整机构,上下背衬辊置于上下中间辊两辊之间,上中间辊两辊通过齿条滑动进行下压运动,上下工作辊设置于上下中间辊之间,上两根中间辊与下两根中间辊、上工作辊与下工作辊均通过联动装置连接,位于机架底侧安装有安全垫。本发明结构合理,运行平稳,保证了辊与辊之间的力传动;上下中间辊与上下工作辊的联动,提高了轧制效果,保证了轧制精度,使得产品质量提高,也使得生产过程更加安全。

技术研发人员:朱大胜;杜嘉豪;王云龙;张烽;马永明;张彬玢;赵钒智;李旭成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南京工程学院
技术研发日:2020.10.29
技术公布日:2021.03.23
当前第2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