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速轨端部弯曲补矫高精度控制操作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24561596发布日期:2021-04-06 12:10阅读:131来源:国知局
高速轨端部弯曲补矫高精度控制操作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结构尺寸变形测量矫正方法领域,尤其是钢轨弯曲变形测量矫正方法。



背景技术:

高速轨是指使用时速大于200km/h以上的高速铁路钢轨,高速轨的平直度精度要求高,尤其是端部平直度在现在生产工艺的情况下必须要通过人工补矫方式才能满足标准及用户的要求,目前尚无高精度的高速轨端部弯曲补矫方法。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高速轨端部弯曲补矫高精度控制操作方法。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高速轨端部弯曲补矫高精度控制操作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将平尺沿钢轨长度方向水平放置在钢轨的表面上,平尺的一个端面与钢轨的成品端部的端面重合,平尺的另一端位于钢轨上远离钢轨的成品端部处;

b.若平尺的两端均与钢轨的表面接触,且钢轨的表面与平尺的表面之间存在间隙,则判定为上弯;若平尺表面与钢轨的表面接触,且平尺的两端均与钢轨的表面之间存在间隙,或平尺的其中一端与钢轨的表面之间存在间隙,则判定为下弯;

c.测量上弯的钢轨的表面与平尺的表面之间的距离最大值,定义为上弯曲度;测量下弯的钢轨表面与平尺的表面之间的距离最大值,定义为下弯曲度;

d.测量上弯的钢轨的表面与平尺的表面接触点之间的距离,定义为上弯弯曲长度;

e.钢轨上弯时,若上弯弯曲长度≦1.2m,且上弯曲度不超过0.5mm,在钢轨弯曲部分的跨度的中点处做标记点;若上弯弯曲长度≦1.2m且上弯曲度>0.5mm或上弯弯曲长度>1.2m且上弯曲度≦0.5mm,则在钢轨弯曲部分的跨度的三等分点处做标记点;若上弯弯曲长度>1.2m且上弯曲度>0.5mm,就在钢轨弯曲部分的跨度的四等分点处做标记点;

f.钢轨下弯时,若钢轨的表面只与平尺的一端之间存在间隙,则在钢轨弯曲的最高凸点处做标记点;若钢轨的表面只与平尺的两端之间均存在间隙,则在钢轨与平尺接触的部分选两点做标记点;

g.对钢轨进行补矫,将钢轨放置于双向液压机中,标记点必须放在压头正中处,然后对钢轨进行挤压矫正;

h.补矫后按标准对钢轨弯曲情况进行判定,若不符合标准,对钢轨重复步骤a到g,直至符合标准。

进一步的是,在f步骤中,两个标记点为靠近钢轨弯曲部分最高点且关于最高点水平距离等距的两点。

进一步的是,在h步骤中,标准为:钢轨0~1m长度范围内上弯≦0.3mm,下弯曲度为0;钢轨1m~3m长度范围内,上弯曲度≦0.2mm,下弯曲度≦0.2mm。

进一步的是,在a步骤中,平尺为2米平尺。

进一步的是,在g步骤中,挤压矫正的步骤为先压下弯,后压上弯。

进一步的是,在步骤g和步骤h之间存在步骤i,步骤i为若钢轨存在旁弯,则挤压矫正后对旁弯进行点压矫正。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方法先通过测量钢轨的弯曲长度以及弯曲度,标记出相应的标记点作为矫正时的承压点,能够对钢轨上的弯曲部分进行精确、快速的矫正,矫正效果好,节省生产企业的矫正用时,提高生产企业的经济效益。

附图说明

图1是钢轨上弯,上弯弯曲长度>1.2m且上弯曲度>0.5mm时的标记示意图;

图2是钢轨下弯,钢轨的表面只与2米平尺的一端之间存在间隙时的标记示意图;

图3是钢轨下弯,钢轨的表面与2米平尺的两端之间均存在间隙时的标记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1至图3所示,高速轨端部弯曲补矫高精度控制操作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将平尺沿钢轨长度方向水平放置在钢轨的表面上,平尺的一个端面与钢轨的成品端部的端面重合,平尺的另一端位于钢轨上远离钢轨的成品端部处,在生产企业,有时钢轨加工完成后要将钢轨的一部分切除废弃,被切除的部分不属于成品钢轨的一部分,所述成品端部是钢轨交付给用户的钢轨的端部;

b.若平尺的两端均与钢轨的表面接触,且钢轨的表面与平尺的表面之间存在间隙,则判定为上弯;若平尺表面与钢轨的表面接触,且平尺的两端均与钢轨的表面之间存在间隙,或平尺的其中一端与钢轨的表面之间存在间隙,则判定为下弯;

c.测量上弯的钢轨的表面与平尺的表面之间的距离最大值,定义为上弯曲度;测量下弯的钢轨表面与平尺的表面之间的距离最大值,定义为下弯曲度;

d.测量上弯的钢轨的表面与平尺的表面接触点之间的距离,定义为上弯弯曲长度;

e.钢轨上弯时,若上弯弯曲长度≦1.2m,且上弯曲度不超过0.5mm,在钢轨弯曲部分的跨度的中点处做标记点;若上弯弯曲长度≦1.2m且上弯曲度>0.5mm或上弯弯曲长度>1.2m且上弯曲度≦0.5mm,则在钢轨弯曲部分的跨度的三等分点处做标记点;若上弯弯曲长度>1.2m且上弯曲度>0.5mm,就在钢轨弯曲部分的跨度的四等分点处做标记点;

f.钢轨下弯时,若钢轨的表面只与平尺的一端之间存在间隙,则在钢轨弯曲的最高凸点处做标记点;若钢轨的表面只与平尺的两端之间均存在间隙,则在钢轨与平尺接触的部分选两点做标记点;

g.对钢轨进行补矫,将钢轨放置于双向液压机中,标记点必须放在压头正中处,然后对钢轨进行挤压矫正;

h.补矫后按标准对钢轨弯曲情况进行判定,若不符合标准,对钢轨重复步骤a到g,直至符合标准。

为了使得钢轨的矫正效果好,在f步骤中,两个标记点为靠近钢轨弯曲部分最高点且关于最高点水平距离等距的两点。

为了提钢轨的补矫后的平直度的精度,在h步骤中,标准为:钢轨0~1m长度范围内上弯≦0.3mm,下弯曲度为0;钢轨1m~3m长度范围内,上弯曲度≦0.2mm,下弯曲度≦0.2mm。

为了方便判定和测量弯曲情况,在a步骤中,平尺为2米平尺。

为了使得挤压矫正效果好,在g步骤中,挤压矫正步的骤为先压下弯,后压上弯。

为了对存在旁弯的钢轨进行矫正,在步骤g和步骤h之间存在步骤i:若钢轨存在旁弯,则挤压矫正后对旁弯进行点压矫正,旁弯为垂直于钢轨长度方向的弯曲。



技术特征:

1.高速轨端部弯曲补矫高精度控制操作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a.将平尺沿钢轨长度方向水平放置在钢轨的表面上,平尺的一个端面与钢轨的成品端部的端面重合,平尺的另一端位于钢轨上远离钢轨的成品端部处;

b.若平尺的两端均与钢轨的表面接触,且钢轨的表面与平尺的表面之间存在间隙,则判定为上弯;若平尺表面与钢轨的表面接触,且平尺的两端均与钢轨的表面之间存在间隙,或平尺的其中一端与钢轨的表面之间存在间隙,则判定为下弯;

c.测量上弯的钢轨的表面与平尺的表面之间的距离最大值,定义为上弯曲度;测量下弯的钢轨表面与平尺的表面之间的距离最大值,定义为下弯曲度;

d.测量上弯的钢轨的表面与平尺的表面接触点之间的距离,定义为上弯弯曲长度;

e.钢轨上弯时,若上弯弯曲长度≦1.2m,且上弯曲度不超过0.5mm,在钢轨弯曲部分的跨度的中点处做标记点;若上弯弯曲长度≦1.2m且上弯曲度>0.5mm或上弯弯曲长度>1.2m且上弯曲度≦0.5mm,则在钢轨弯曲部分的跨度的三等分点处做标记点;若上弯弯曲长度>1.2m且上弯曲度>0.5mm,就在钢轨弯曲部分的跨度的四等分点处做标记点;

f.钢轨下弯时,若钢轨的表面只与平尺的一端之间存在间隙,则在钢轨弯曲的最高凸点处做标记点;若钢轨的表面只与平尺的两端之间均存在间隙,则在钢轨与平尺接触的部分选两点做标记点;

g.对钢轨进行补矫,将钢轨放置于双向液压机中,标记点必须放在压头正中处,然后对钢轨进行挤压矫正;

h.补矫后按标准对钢轨弯曲情况进行判定,若不符合标准,对钢轨重复步骤a到g,直至符合标准。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速轨端部弯曲补矫高精度控制操作方法,其特征在于:在f步骤中,两个标记点为靠近钢轨弯曲部分最高点且关于最高点水平距离等距的两点。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速轨端部弯曲补矫高精度控制操作方法,其特征在于:在h步骤中,标准为:钢轨0~1m长度范围内上弯≦0.3mm,下弯曲度为0;钢轨1m~3m长度范围内,上弯曲度≦0.2mm,下弯曲度≦0.2mm。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速轨端部弯曲补矫高精度控制操作方法,其特征在于:在a步骤中,平尺为2米平尺。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速轨端部弯曲补矫高精度控制操作方法,其特征在于:在g步骤中,挤压矫正的步骤为先压下弯,后压上弯。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速轨端部弯曲补矫高精度控制操作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g和步骤h之间存在步骤i,步骤i为若钢轨存在旁弯,则挤压矫正后对旁弯进行点压矫正。


技术总结
本发明涉及结构尺寸变形测量矫正方法领域,尤其是钢轨弯曲变形测量矫正方法;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高速轨端部弯曲补矫高精度控制操作方法。本发明先通过测量钢轨相应的弯曲数据,然后在钢轨上做相应的标记点作为矫正时的承压点,矫正后按照相应的标准进行验收。

技术研发人员:刘剑;曾富;冯伟;秦江洪;龚利军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攀钢集团攀枝花钢钒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0.12.02
技术公布日:2021.04.06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