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制管的智能成型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561687发布日期:2021-04-06 12:10阅读:63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制管的智能成型机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制管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是涉及一种用于制管的智能成型机。



背景技术:

管材就是用于做管件的材料。不同的管件要用不同的管材,管材的好坏直接决定了管件的质量。建筑工程、电厂、化工厂等多用此类管材,有执行标准gb/t5310;用于高压锅炉:有执行标准gb/t8163;输送流体用无缝钢管:有执行标准gb3087;低压锅炉用无缝钢管:有执行标准gb/t9948;石油裂化用无缝钢管:有执行标准gb/t14976;流体输送用不锈钢无缝钢管,常见材质有合金(15crmo、12cr1mov)碳钢(10#、20#、45#)不锈钢(304、316);

制管机在制管过程中需要开卷,成型,切割,打磨,定径,校直,定尺,切断等工艺,从而存在制造过程麻烦、制造效率低、生产成本高的缺点。传统的制管机在针对管材进行弯曲工序过于繁琐,并且无法快速控制弯曲角度的变化,所以需要提出一种用于制管的智能成型机,可以对管材进行不同角度的弯曲,还可以进行自动上料和下料,提高了设备实用性的同时提高了工作效率。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提供一种用于制管的智能成型机,本技术方案可以对管材进行不同角度的弯曲,还可以进行自动上料和下料,提高了设备实用性的同时提高了工作效率。

为达到以上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用于制管的智能成型机,包括:

工作台,工作台的顶部设置有引导槽;

物料移送机构,设置于工作台的旁侧,物料移送机构用于将管材移送至引导槽内;

弯折推进机构,设置于工作台上,弯折推进机构用于推动引导槽内的管材;

引导轮组,引导轮组的一端与工作台可转动连接,引导轮组用于对管材的弯折进行引导;

滑动组件,引导轮组的受力端与滑动组件的活动端连接;

弯折驱动机构,设置于工作台上,滑动组件设置于弯折驱动机构的输出端;

卸料机构,设置于工作台上,卸料机构的输出端位于引导槽的出料端。

优选的,物料移送机构包括:

支撑架;

直线驱动器,设置于支撑架上;

纵向移动机构,纵向移动机构位于直线驱动器的输出端,并且纵向移动机构与直线驱动器连接;

夹取机构,对称设置于纵向移动机构的输出端,夹取机构用于对管材进行夹紧。

优选的,直线驱动器包括:

底座,设置于支撑架上;

第一同步轮和第二同步轮,第一同步轮和第二同步轮分别设置于底座的两端,并且第一同步轮和第二同步轮均与底座可转动连接,第一同步轮和第二同步轮之间通过同步带传动连接;

工作块,工作块的受力端与同步带连接,并且工作块与底座滑动连接;

第一伺服电机,设置于底座上,并且第一伺服电机的输出端与第一同步轮连接。

优选的,纵向移动机构包括:

直角板,设置于工作块上;

第一气缸,设置于直角板上;

纵移板,设置于第一气缸的输出端,夹取机构对称设置于纵移板上;

限位杆,设置于纵移板的顶部,限位杆贯穿直角板并与其滑动连接。

优选的,夹取机构包括:

宽阔手指气缸,设置于纵移板上;

第一夹爪和第二夹爪,第一夹爪和第二夹爪分别设置与宽阔手指气缸的两个输出端。

优选的,弯折推进机构包括:

推进板,引导槽内设有纵向贯通的滑动槽,推进板的输出端位于引导槽中并与滑动槽滑动连接;

第二气缸,第二气缸位于工作台的下方,第二气缸的输出端与推进板的受力端连接;

气缸架,设置于工作台上,第二气缸的固定端与气缸架固定连接。

优选的,引导轮组包括:

轮架,设置于滑动组件的活动端,并且轮架位于引导槽的出料端;

第一滚轮和第二滚轮,第一滚轮和第二滚轮分别设置于轮架的两端,并且第一滚轮和第二滚轮均与轮架可转动连接,第一滚轮与工作台可转动连接。

优选的,滑动组件包括:

第一座体,设置于弯折驱动机构的输出端;

第一导向杆,有两根,两根第一导向杆均设置于第一座体上并与其固定连接;

滑动块,套设于两根第一导向杆上并与其滑动连接;

转动板,设置于滑动块上并与其可转动连接,轮架与转动板固定连接。

优选的,弯折驱动机构包括:

第二座体,设置于工作台上;

螺纹杆和第二导向杆,螺纹杆和第二导向杆均设置于第二座体上,螺纹杆与第二座体可转动连接,第二导向杆与第二座体固定连接;

移动块,移动块分别套设于螺纹杆和第二导向杆上,移动块与螺纹杆螺纹连接,移动块与第二导向杆滑动连接,滑动组件设置于移动块上;

第二伺服电机,设置于第二座体上,第二伺服电机的输出端与螺纹杆连接。

优选的,卸料机构包括:

支撑板,设置于工作台上;

第三气缸,设置于支撑板上;

气缸座体,设置于第三气缸的输出端,工作台上设有开口,开口位于引导轮组的下方,气缸座体与工作台滑动连接。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的有益效果是:首先工作人员通过上料机构将管材输送至物料移送机构的上料端,物料移送机构开始工作,物料移送机构的输出端将位于上料机构出料端的管材取出,并且物料移送机构的输出端将管材放置于引导槽中,此时管材的一端朝向引导轮组,管材的另一端位于弯折推进机构的输出端,此时需要对管材的弯折角度进行控制,弯折驱动机构开始工作,弯折驱动机构的输出端通过滑动组件对引导轮组进行转动,直至引导轮组转动至合适角度,弯折推进机构开始工作,弯折推进机构的输出端推动管材进行移动,管材穿过引导轮组的输出端,通过引导轮组对管材进行导向和弯折,此时管材已完成弯折加工,为了下一个管材的继续加工,需要使已完成的管材离开,卸料机构开始工作,卸料机构的输出端开始移动并脱离对已完成管材的支撑,工作人员将落下并已完成管材进行收集,或者通过送料机构对其进行输送;

1、通过引导轮组、滑动组件和弯折驱动机构的设置,可以对管材的弯曲角度进行调节;

2、通过本设备的设置,可以对管材进行不同角度的弯曲,还可以进行自动上料和下料,提高了设备实用性的同时提高了工作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立体结构示意图一;

图2为本发明的俯视图;

图3为本发明的立体结构示意图二;

图4为本发明的物料移送机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的物料移送机构的侧视图;

图6为本发明的物料移送机构的正视图;

图7为本发明的工作台、弯折推进机构、引导轮组、滑动组件、弯折驱动机构和卸料机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一;

图8为本发明的工作台、弯折推进机构、引导轮组、滑动组件、弯折驱动机构和卸料机构的侧视图;

图9为本发明的引导轮组、滑动组件和弯折驱动机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发明的工作台、弯折推进机构、引导轮组、滑动组件、弯折驱动机构和卸料机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二。

图中标号为:

1-工作台;1a-引导槽;

2-物料移送机构;2a-支撑架;2b-直线驱动器;2b1-底座;2b2-第一同步轮;2b3-第二同步轮;2b4-工作块;2b5-第一伺服电机;2c-纵向移动机构;2c1-直角板;2c2-第一气缸;2c3-纵移板;2c4-限位杆;2d-夹取机构;2d1-宽阔手指气缸;2d2-第一夹爪;2d3-第二夹爪;

3-弯折推进机构;3a-推进板;3b-第二气缸;3c-气缸架;

4-引导轮组;4a-轮架;4b-第一滚轮;4c-第二滚轮;

5-滑动组件;5a-第一座体;5b-第一导向杆;5c-滑动块;5d-转动板;

6-弯折驱动机构;6a-第二座体;6b-螺纹杆;6c-第二导向杆;6d-移动块;6e-第二伺服电机;

7-卸料机构;7a-支撑板;7b-第三气缸;7c-气缸座体;

8-管材。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描述用于揭露本发明以使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本发明。以下描述中的优选实施例只作为举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想到其他显而易见的变型。

参照图1至图2所示,一种用于制管的智能成型机,包括:

工作台1,工作台1的顶部设置有引导槽1a;

物料移送机构2,设置于工作台1的旁侧,物料移送机构2用于将管材移送至引导槽1a内;

弯折推进机构3,设置于工作台1上,弯折推进机构3用于推动引导槽1a内的管材;

引导轮组4,引导轮组4的一端与工作台1可转动连接,引导轮组4用于对管材的弯折进行引导;

滑动组件5,引导轮组4的受力端与滑动组件5的活动端连接;

弯折驱动机构6,设置于工作台1上,滑动组件5设置于弯折驱动机构6的输出端;

卸料机构7,设置于工作台1上,卸料机构7的输出端位于引导槽1a的出料端;

首先工作人员通过上料机构将管材输送至物料移送机构2的上料端,物料移送机构2开始工作,物料移送机构2的输出端将位于上料机构出料端的管材取出,并且物料移送机构2的输出端将管材放置于引导槽1a中,此时管材的一端朝向引导轮组4,管材的另一端位于弯折推进机构3的输出端,此时需要对管材的弯折角度进行控制,弯折驱动机构6开始工作,弯折驱动机构6的输出端通过滑动组件5对引导轮组4进行转动,直至引导轮组4转动至合适角度,弯折推进机构3开始工作,弯折推进机构3的输出端推动管材进行移动,管材穿过引导轮组4的输出端,通过引导轮组4对管材进行导向和弯折,此时管材已完成弯折加工,为了下一个管材的继续加工,需要使已完成的管材离开,卸料机构7开始工作,卸料机构7的输出端开始移动并脱离对已完成管材的支撑,工作人员将落下并已完成管材进行收集,或者通过送料机构对其进行输送。

如图3所示物料移送机构2包括:

支撑架2a;

直线驱动器2b,设置于支撑架2a上;

纵向移动机构2c,纵向移动机构2c位于直线驱动器2b的输出端,并且纵向移动机构2c与直线驱动器2b连接;

夹取机构2d,对称设置于纵向移动机构2c的输出端,夹取机构2d用于对管材进行夹紧;

物料移送机构2开始工作,纵向移动机构2c开始工作,纵向移动机构2c的输出端推动夹取机构2d下降,直至夹取机构2d处于上料机构的出料端,夹取机构2d开始工作,夹取机构2d将管材的两端夹紧,纵向移动机构2c再通过夹取机构2d带动管材上升,直线驱动器2b开始工作,直线驱动器2b带动管材移动至引导槽1a的上方,纵向移动机构2c推动夹取机构2d下降,夹取机构2d松开对管材的夹紧,管材落入引导槽1a中,支撑架2a用于固定支撑。

如图4所示直线驱动器2b包括:

底座2b1,设置于支撑架2a上;

第一同步轮2b2和第二同步轮2b3,第一同步轮2b2和第二同步轮2b3分别设置于底座2b1的两端,并且第一同步轮2b2和第二同步轮2b3均与底座2b1可转动连接,第一同步轮2b2和第二同步轮2b3之间通过同步带传动连接;

工作块2b4,工作块2b4的受力端与同步带连接,并且工作块2b4与底座2b1滑动连接;

第一伺服电机2b5,设置于底座2b1上,并且第一伺服电机2b5的输出端与第一同步轮2b2连接;

直线驱动器2b开始工作,第一伺服电机2b5的输出端带动第一同步轮2b2转动,第一同步轮2b2通过同步带带动工作块2b4移动,工作块2b4带动纵向移动机构2c沿底座2b1移动,第二同步轮2b3用于支撑同步带和配合转动。

如图5所示纵向移动机构2c包括:

直角板2c1,设置于工作块2b4上;

第一气缸2c2,设置于直角板2c1上;

纵移板2c3,设置于第一气缸2c2的输出端,夹取机构2d对称设置于纵移板2c3上;

限位杆2c4,设置于纵移板2c3的顶部,限位杆2c4贯穿直角板2c1并与其滑动连接;

纵向移动机构2c开始工作,第一气缸2c2的输出端通过纵移板2c3带动夹取机构2d下降,直角板2c1用于固定支撑,限位杆2c4用于对纵移板2c3的移动方向进行引导。

如图6所示夹取机构2d包括:

宽阔手指气缸2d1,设置于纵移板2c3上;

第一夹爪2d2和第二夹爪2d3,第一夹爪2d2和第二夹爪2d3分别设置与宽阔手指气缸2d1的两个输出端;

夹取机构2d开始工作,宽阔手指气缸2d1的两个输出端带动第一夹爪2d2和第二夹爪2d3互相靠近,通过第一夹爪2d2和第二夹爪2d3将管材夹紧。

如图7所示弯折推进机构3包括:

推进板3a,引导槽1a内设有纵向贯通的滑动槽,推进板3a的输出端位于引导槽1a中并与滑动槽滑动连接;

第二气缸3b,第二气缸3b位于工作台1的下方,第二气缸3b的输出端与推进板3a的受力端连接;

气缸架3c,设置于工作台1上,第二气缸3b的固定端与气缸架3c固定连接;

弯折推进机构3开始工作,第二气缸3b的输出端推动推进板3a沿滑动槽移动,推进板3a推动管材沿引导槽1a的引导进入引导轮组4的输出端,气缸架3c用于固定支撑。

如图7所示引导轮组4包括:

轮架4a,设置于滑动组件5的活动端,并且轮架4a位于引导槽1a的出料端;

第一滚轮4b和第二滚轮4c,第一滚轮4b和第二滚轮4c分别设置于轮架4a的两端,并且第一滚轮4b和第二滚轮4c均与轮架4a可转动连接,第一滚轮4b与工作台1可转动连接;

第一滚轮4b和第二滚轮4c用于对管材的弯曲角度进行引导,轮架4a用于固定和连接,整个引导轮组4沿第一滚轮4b为轴心旋转。

如图8所示滑动组件5包括:

第一座体5a,设置于弯折驱动机构6的输出端;

第一导向杆5b,有两根,两根第一导向杆5b均设置于第一座体5a上并与其固定连接;

滑动块5c,套设于两根第一导向杆5b上并与其滑动连接;

转动板5d,设置于滑动块5c上并与其可转动连接,轮架4a与转动板5d固定连接;

当弯折驱动机构6通过滑动组件5拉动轮架4a旋转时,第一导向杆5b和滑动块5c配合轮架4a的旋转对其进行拉动支撑,第一导向杆5b用于对对滑动块5c的移动方向进行引导,第一座体5a用于固定支持。

如图9所示弯折驱动机构6包括:

第二座体6a,设置于工作台1上;

螺纹杆6b和第二导向杆6c,螺纹杆6b和第二导向杆6c均设置于第二座体6a上,螺纹杆6b与第二座体6a可转动连接,第二导向杆6c与第二座体6a固定连接;

移动块6d,移动块6d分别套设于螺纹杆6b和第二导向杆6c上,移动块6d与螺纹杆6b螺纹连接,移动块6d与第二导向杆6c滑动连接,滑动组件5设置于移动块6d上;

第二伺服电机6e,设置于第二座体6a上,第二伺服电机6e的输出端与螺纹杆6b连接;

弯折驱动机构6开始工作,第二伺服电机6e的输出端通过螺纹杆6b带动移动块6d移动,移动块6d带动滑动组件5沿第二导向杆6c进行移动,第二座体6a用于固定支撑。

如图10所示卸料机构7包括:

支撑板7a,设置于工作台1上;

第三气缸7b,设置于支撑板7a上;

气缸座体7c,设置于第三气缸7b的输出端,工作台1上设有开口,开口位于引导轮组4的下方,气缸座体7c与工作台1滑动连接;

卸料机构7开始工作,第三气缸7b的输出端拉动支撑板7a移动,支撑板7a脱离对管材的支撑,工作人员将落下并已完成管材进行收集,或者通过送料机构对其进行输送,气缸座体7c用于固定支撑。

本发明的工作原理:首先工作人员通过上料机构将管材输送至物料移送机构2的上料端,物料移送机构2开始工作,纵向移动机构2c开始工作,纵向移动机构2c的输出端推动夹取机构2d下降,直至夹取机构2d处于上料机构的出料端,夹取机构2d开始工作,夹取机构2d将管材的两端夹紧,纵向移动机构2c再通过夹取机构2d带动管材上升,直线驱动器2b开始工作,直线驱动器2b带动管材移动至引导槽1a的上方,纵向移动机构2c推动夹取机构2d下降,夹取机构2d松开对管材的夹紧,管材落入引导槽1a中,此时管材的一端朝向引导轮组4,管材的另一端位于弯折推进机构3的输出端,此时需要对管材的弯折角度进行控制,弯折驱动机构6开始工作,第二伺服电机6e的输出端通过螺纹杆6b带动移动块6d移动,移动块6d带动滑动组件5沿第二导向杆6c进行移动,滑动组件5拉动引导轮组4使其进行转动,直至引导轮组4转动至合适角度,弯折推进机构3开始工作,第二气缸3b的输出端推动推进板3a沿滑动槽移动,推进板3a推动管材沿引导槽1a的引导穿过第一滚轮4b和第二滚轮4c,通过第一滚轮4b和第二滚轮4c对管材的弯曲角度进行引导,此时管材已完成弯折加工,为了下一个管材的继续加工,需要使已完成的管材离开,卸料机构7开始工作,第三气缸7b的输出端拉动支撑板7a移动,支撑板7a脱离对管材的支撑,工作人员将落下并已完成管材进行收集,或者通过送料机构对其进行输送。

本装置通过以下步骤实现本发明的功能,进而解决了本发明提出的技术问题:

步骤一、工作人员通过上料机构将管材输送至物料移送机构2的上料端;

步骤二、物料移送机构2开始工作,物料移送机构2的输出端将位于上料机构出料端的管材取出,并且物料移送机构2的输出端将管材放置于引导槽1a中;

步骤三、此时管材的一端朝向引导轮组4,管材的另一端位于弯折推进机构3的输出端;

步骤四、弯折驱动机构6开始工作,弯折驱动机构6的输出端通过滑动组件5对引导轮组4进行转动,直至引导轮组4转动至合适角度;

步骤五、弯折推进机构3开始工作,弯折推进机构3的输出端推动管材进行移动,管材穿过引导轮组4的输出端,通过引导轮组4对管材进行导向和弯折;

步骤六、卸料机构7开始工作,卸料机构7的输出端开始移动并脱离对已完成管材的支撑,工作人员将落下并已完成管材进行收集,或者通过送料机构对其进行输送。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本发明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发明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本发明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发明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发明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发明的范围内。本发明要求的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同物界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