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有除屑装置的数控铣床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987164发布日期:2021-05-11 14:30阅读:89来源:国知局
带有除屑装置的数控铣床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铣床领域,更具体的说,它涉及一种带有除屑装置的数控铣床。



背景技术:

数控铣床是一种加工功能很强的数控机床,目前迅速发展起来的加工中心、柔性加工单元等都是在数控铣床、数控镗床的基础上产生的,两者都离不开铣削方式。由于数控铣削工艺最复杂,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也最多,因此,目前人们在研究和开发数控系统及自动编程语言的软件时,也一直把铣削加工作为重点。

现有技术中,申请公告号为cn201610739458.8的中国发明申请文件公开了一种带热量回收装置的数控铣床,包括液晶显示屏、数控铣床主体、底座、防护窗、夹具、驱动轴和刀杆,所述底座上方安装有减震台,且减震台上方安装有数控铣床主体,所述数控铣床主体表面安装有防护窗,且防护窗内部安装有工作台,所述防护窗表面安装有防护窗把手,所述防护窗右侧安装有控制面板,且控制面板表面安装有液晶显示屏,所述液晶显示屏右侧安装有功能按键,且功能按键下方安装有工作指示灯,所述数控铣床主体上方安装有导轨,所述数控铣床主体内部安装有温度感应器。

现有的这种带热量回收装置的数控铣床在使用过程中,铣削所产生的废屑会与切削液形成混合物,无法使切削液与碎屑分别收集,会造成切削液的大量浪费,不利于切削液的回收利用。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带有除屑装置的数控铣床,其通过能够承载切削液与废屑混合物的履带将切削液与废屑一同运离切削位置,并通过带有过滤网组的收集盒将切削液与废屑分别收集,达到既能清理废屑,又不影响切削液的回收利用的技术效果。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带有除屑装置的数控铣床,包括床体、连接于所述床体内的卡盘以及连接于床体内部的刀具,卡盘与刀具共同确定了切削位置,切削位置下方的床体上设置有输送装置,输送装置包括一端伸出床体的履带,履带由数块履带板互相铰接组成,每一块履带板的两端均固设有竖板,竖板与履带板之间形成槽型;履带伸出床体部分的下方设置有收集装置,收集装置包括连接在地面上的收集盒以及与收集盒连接的过滤网组。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进行工件加工时,产生的废屑和切削液能够一同被具有槽型结构的履带转运至带有过滤网组的收集盒中,使废屑和切削液分别被过滤网组以及收集盒集中收集,便于切削液的回收利用。

较佳的:所述过滤网组包括第一滤网、第二滤网以及第三滤网,所述第一滤网、第二滤网以及第三滤网的截面均呈u字型,所述过滤网组的外侧可拆卸连接有外壳,所述第一滤网位于所述第二滤网内部,所述第二滤网位于所述第三滤网内部,所述第一滤网、第二滤网以及第三滤网均匀外壳可拆卸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能够提供较大的过滤网组与机油的接触面积,提高了过滤速度和效果。

较佳的:所述顶壳的顶面从顶壳边缘开始向顶壳的几何中心凹陷,所述过滤网组位于顶壳的顶面最低处,且沿竖直方向贯穿顶壳。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能够增加外壳对油屑混合物的承接面积,减小油屑混合物向外泄漏的可能。

较佳的:收集盒内部的底面向一侧倾斜,收集盒的侧壁与底面相交处设有用于倒出切削液的阀门。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能够使收集盒中的切削液集中到一处,便于切削液从收集盒内倒出。

较佳的:履带下方设置有一端抵接于过滤盒的侧壁的顶部且另一端位于收集槽下方的倾斜的引流板,引流板抵接于过滤盒的一端的高度低于另一端。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能够将从履带上泄露出来的切削液集中收集并通过过滤盒转运到收集盒中。

较佳的:切削位置下方设置有尺寸与履带配合的收集槽,履带位于收集槽下方,收集槽的侧壁相对于床体向外倾斜设置。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能够在减小履带尺寸的前提下还能将废屑和切削液的混合物集中收集到履带上,节省了成本。

较佳的:切削位置的一侧设置有相对于床体内部向外倾斜的挡板,挡板的底端与收集槽的一侧抵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便于将加工过程中飞溅的废屑和切削液的混合物集中收集到履带上。

较佳的:履带的传动方式为链条传动,链条的高度低于竖板的上沿,链条上方设置有一侧固设于床体上且底面抵接于竖板的上沿的盖板。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能够减小履带上的废屑对链条传动的影响,提高了设备的稳定性。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相比于现有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1.能够将切削液与废屑的混合物运离加工位置,并分别收集,减小了切削液的浪费;2.提高了履带传动过程中受废屑的影响程度,提高了稳定性;3.提高了加工位置处废屑的收集效果,提高了除屑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例的轴测图;

图2是实施例中为表示收集装置结构的示意图;

图3为图2中为表示履带结构的a部放大图;

图4是实施例中为表示顶板结构的示意图;

图5是实施例中为表示外壳位置的示意图;

图6是实施例中为表示过滤网组结构的示意图。

附图标记:1、床体;11、刀具;12、卡盘;13、切削位置;2、收集槽;21、挡板;22、履带;221、履带板;222、竖板;23、引流板;24、链条;25、盖板;3、收集装置;4、收集盒;41、阀门;5、过滤网组;51、第三滤网;52、第二滤网;53、第一滤网;54、外壳;55、顶壳;56、通孔。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一种带有除屑装置的数控铣床,参见图1,包括设置在地面上的床体1,床体1内部连接有卡盘12,床体1内与卡盘12对应的位置处连接有刀具11,刀具11与卡盘12共同确定了切削位置13(以上为现有技术)。切削位置13下方的床体1内连接有侧壁相对于床体1向外倾斜的收集槽2。床体1内与切削位置13配合的位置处设置有相对于床体1向外倾斜的挡板21,挡板21的顶端高于切削位置13且其底端抵接于收集槽2的侧壁上。

参见图1和图2,收集槽2下方的床体1上连接有与床体1的长度方向同向且一端伸出床体1的履带22,履带22提供输送装置的效果;履带22伸出床体1的一端下方设置有收集装置3,收集装置3包括设置在地面上的收集盒4以及连接于收集盒4上的过滤网组5,过滤网组5上连接有顶壳55,顶壳55放置在收集盒4的顶端。收集盒4的侧壁上还设置有阀门41。履带22下方的床体1上固设有一端位于收集槽2下方另一端抵接于外壳54侧壁上的引流板23,且引流板23抵接于外壳54的一端高度低于另一端。

参见图1和图3,履带22上连接有链条24,履带22通过链条24传动;履带22包括互相铰接的履带22板以及固设于每一块履带22板两端上的竖板222,竖板222的上沿高于链条24,由于履带22板之间铰接,且每一块履带22板两端均固设有竖板222,所以每一块履带22板均呈槽型;床体1上沿履带22长度方向固设有抵接于竖板222上的盖板25,盖板25始于履带22位于床体1内部的一端截止于履带22伸出床体1的一端。

参见图2和图4,收集盒4内部的底面向一侧倾斜,且阀门41位于底面与收集盒4的侧壁相交处。顶壳55呈板状,顶壳55的顶面有顶壳55的边缘处朝向顶壳55的几何中心凹陷,过滤网组5连接于顶壳55顶面的最低点处,且过滤网组5竖直方向贯穿顶壳55,过滤网组5的一部分伸入收集盒4内。

参见图5和图6,过滤网组5包括第一滤网53、第二滤网52以及第三滤网51。第一滤网53、第二滤网52以及第三滤网51具呈筒状结构,且其三者的截面均呈倒置的u型。第一滤网53的直径小于第二滤网52的直径,第二滤网52的直径小于第三滤网51的直径,第三滤网51的过滤孔径小于第二滤网52的过滤孔径,第二滤网52的过滤孔径小于第一滤网53的过滤孔径。过滤网组5上连接有外壳54,外壳54呈圆板状,顶壳55的中心位置竖直方向开设有贯穿顶壳55的通孔56。第一滤网53的内径大于通孔56的直径,第一滤网53与通孔56同轴线。第三滤网51螺纹连接于外壳54上,第二滤网52螺纹连接于外壳54上、第一滤网53螺纹连接于外壳54上,第三滤网51与第二滤网52以及通孔56同轴线,第二滤网52与第一滤网53同轴线,且第三滤网51位于第二滤网52的内部,第二滤网52位于第一滤网53的内部,第一滤网53、第二滤网52以及第三滤网51的侧壁互不抵接。

该带有除屑装置的数控铣床使用时的工作原理如下:当数控铣床开始加工时,切削位置13的废屑会随切削液一同经过倾斜设置的挡板21或受重力落入侧壁倾斜设置的收集槽2中,由于收集槽2下方的履带22包括互相铰接的履带22板以及固设于履带22板两端的竖板222,所以履带22板呈槽型,故能够在与履带22连接的链条24传动下将废屑与切削液的混合物转运离切削位置13下方的收集槽2并运至设置在床体1外部的收集装置3中,从履带22上泄漏出的切削液会在设置于履带22下方的引流板23的导向和支撑作用下流入收集装置3中,经过过滤网组5的过滤后,废屑会留在过滤网组5中,切削液会落入位于过滤盒下方的收集盒4中,当收集盒4中的切削液积攒到一定量后,通过阀门41将收集盒4中的切削液倒出回收利用。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仅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凡属于本实用新型思路下的技术方案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前提下的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