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易于调节的带钢停剪储料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961263发布日期:2020-11-19 21:14阅读:76来源:国知局
一种易于调节的带钢停剪储料设备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钢板生产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易于调节的带钢停剪储料设备。



背景技术:

带钢的剪切,指的是对切头、切尾或剪切成规定尺寸或宽度,一般使用到的设备是剪切机,根据剪切机刀片形状、配置以及剪切方式等特点,剪切机可分为平行刀片剪切机、斜刀片剪切机、圆盘式剪切机和飞剪等。

钢板的生产一般需要使用的是横剪机,主要工序是将平整处理后的带钢剪切成定尺长度的钢板,设定好板材剪切尺寸后,在剪切瞬间板材在设备上停稳,不发生移动,剪切完成后再对钢板进行传输移动,但剪切过程中,整平设备对带钢进行不间断整平处理,因此需要储料设备,将整平后的带钢暂时储存在内。但现有的带钢储料设备在内部有带钢时,由于横剪机间歇性供料,牵引靠近横剪机一端的带钢晃动,晃动幅度较大时,易使储料设备内的带钢内折弯较大,从而导致带钢上出现横向折痕,影响带钢的质量。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易于调节的带钢停剪储料设备,可以对在储料设备内的带钢进行位置限定,降低因横剪机间歇性牵引造成的带钢晃动,减少带钢上出现横向折痕的情况发生。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易于调节的带钢停剪储料设备,包括两个固定连接的储料外架,两个所述储料外架前后并列设置,后侧的所述储料外架靠近上端一侧固定连接有调节基板,所述调节基板中间开设有调节转孔,所述调节转孔内设有中心转轴,所述中心转轴与调节基板转动连接,所述中心转轴前端固定连接有中转齿轮,所述中转齿轮的上下两侧分别设有入料从动齿杆和出料从动齿杆,所述入料从动齿杆和出料从动齿杆均与中转齿轮啮合连接,所述中转齿轮左右两侧分别设有限移扣环,所述限移扣环与调节基板固定连接,所述限移扣环内滑动连接有横动滑杆,左侧的所述横动滑杆与入料从动齿杆固定连接,右侧的所述横动滑杆与出料从动齿杆固定连接,所述横动滑杆远离中转齿轮一端转动连接有摆动转架,后侧的所述储料外架上端固定连接有定桩板,所述定桩板后端转动连接有第一传动轮,所述第一传动轮与中心转轴传动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转动中转齿轮带动两个摆动转架移动,从而对在储料设备内的带钢进行位置限定,降低因横剪机间歇性牵引造成的带钢晃动,减少带钢上出现横向折痕的情况发生。

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摆动转架上下两端均固定连接有夹辊转轴,所述夹辊转轴上转动连接有带钢夹持辊,所述带钢夹持辊通过夹辊转轴与摆动转架转动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带钢夹持辊通过夹辊转轴与摆动转架转动连接,便于使两个带钢夹持辊分别在带钢的两侧对带钢进行限位,移动两个摆动转架调节带钢进料端与出料端的间隔。

进一步设置为:所述中心转轴后端固定连接有第二传动轮,所述第二传动轮上套接有传动带,所述中心转轴通过第二传动轮与第一传动轮传动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中心转轴通过第二传动轮与第一传动轮传动连接,便于在储料外架上部对第一传动轮进行转动,带动调节基板上的中心转轴转动,进而调节两个摆动转架的位置。

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横动滑杆远离限移扣环一端固定连接有摆架转轴,所述摆架转轴与摆动转架转动连接,所述摆动转架通过摆架转轴与横动滑杆转动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摆动转架通过摆架转轴与横动滑杆转动连接,便于使摆动转架可以在横动滑杆侧边随带钢摆动而转动,减少摆动转架带动带钢移动时造成的带钢变形。

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调节转孔内设有内轴承,所述内轴承外端与调节转孔内壁固定连接,所述内轴承内端与中心转轴固定连接,所述中心转轴通过内轴承与调节基板转动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中心转轴通过内轴承与调节基板转动连接,减小中心转轴与调节基板上调节转孔的转动阻力,便于提高中心转轴在调节基板内转动的稳定性。

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入料从动齿杆和出料从动齿杆远离横动滑杆一端均套接有齿条限位环,两个所述齿条限位环分别与入料从动齿杆和出料从动齿杆固定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入料从动齿杆和出料从动齿杆上套接的齿条限位环,便于限定入料从动齿杆和出料从动齿杆在中转齿轮侧边移动的距离,防止入料从动齿杆和出料从动齿杆与中转齿轮脱离啮合状态。

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入料从动齿杆和出料从动齿杆上均套接有缓冲胶垫,所述缓冲胶垫与齿条限位环固定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齿条限位环侧面固定连接的缓冲胶垫,便于减少齿条限位环与中转齿轮接触时的冲击,延长中转齿轮的使用寿命。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技术效果为:

本实用新型通过转动中转齿轮带动两个摆动转架移动,从而对在储料设备内的带钢进行位置限定,降低因横剪机间歇性牵引造成的带钢晃动,减少带钢上出现横向折痕的情况发生。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a处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侧视截面图。

附图标记:1、储料外架;2、调节基板;3、中心转轴;4、中转齿轮;5、入料从动齿杆;6、出料从动齿杆;7、限移扣环;8、横动滑杆;9、摆动转架;10、带钢夹持辊;11、定桩板;12、第一传动轮;13、传动带;14、第二传动轮;15、摆架转轴;16、内轴承;17、齿条限位环;18、缓冲胶垫。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参照图1和图2,为本实用新型公开的一种易于调节的带钢停剪储料设备,包括两个固定连接的储料外架1,两个储料外架1前后并列设置,后侧的储料外架1靠近上端一侧固定连接有调节基板2,调节基板2中间开设有调节转孔,调节转孔内设有中心转轴3,中心转轴3与调节基板2转动连接,中心转轴3前端固定连接有中转齿轮4,中转齿轮4的上下两侧分别设有入料从动齿杆5和出料从动齿杆6,入料从动齿杆5和出料从动齿杆6均与中转齿轮4啮合连接,中转齿轮4左右两侧分别设有限移扣环7,限移扣环7与调节基板2固定连接,限移扣环7内滑动连接有横动滑杆8,左侧的横动滑杆8与入料从动齿杆5固定连接,右侧的横动滑杆8与出料从动齿杆6固定连接,横动滑杆8远离中转齿轮4一端转动连接有摆动转架9,后侧的储料外架1上端固定连接有定桩板11,定桩板11后端转动连接有第一传动轮12,第一传动轮12与中心转轴3传动连接,通过转动中转齿轮4带动两个摆动转架9移动,从而对在储料设备内的带钢进行位置限定,降低因横剪机间歇性牵引造成的带钢晃动,减少带钢上出现横向折痕的情况发生。

请参阅图3,进一步地,摆动转架9上下两端均固定连接有夹辊转轴,夹辊转轴上转动连接有带钢夹持辊10,带钢夹持辊10通过夹辊转轴与摆动转架9转动连接,使带钢夹持辊10通过夹辊转轴与摆动转架9转动连接,便于使两个带钢夹持辊10分别在带钢的两侧对带钢进行限位,移动两个摆动转架9调节带钢进料端与出料端的间隔。

进一步地,中心转轴3后端固定连接有第二传动轮14,第二传动轮14上套接有传动带13,中心转轴3通过第二传动轮14与第一传动轮12传动连接,使中心转轴3通过第二传动轮14与第一传动轮12传动连接,便于在储料外架1上部对第一传动轮12进行转动,带动调节基板2上的中心转轴3转动,进而调节两个摆动转架9的位置。

进一步地,横动滑杆8远离限移扣环7一端固定连接有摆架转轴15,摆架转轴15与摆动转架9转动连接,摆动转架9通过摆架转轴15与横动滑杆8转动连接,使摆动转架9通过摆架转轴15与横动滑杆8转动连接,便于使摆动转架9可以在横动滑杆8侧边随带钢摆动而转动,减少摆动转架9带动带钢移动时造成的带钢变形。

具体地,调节转孔内设有内轴承16,内轴承16外端与调节转孔内壁固定连接,内轴承16内端与中心转轴3固定连接,中心转轴3通过内轴承16与调节基板2转动连接,使中心转轴3通过内轴承16与调节基板2转动连接,减小中心转轴3与调节基板2上调节转孔的转动阻力,便于提高中心转轴3在调节基板2内转动的稳定性。

请参阅图2,进一步地,入料从动齿杆5和出料从动齿杆6远离横动滑杆8一端均套接有齿条限位环17,两个齿条限位环17分别与入料从动齿杆5和出料从动齿杆6固定连接,在入料从动齿杆5和出料从动齿杆6上套接的齿条限位环17,便于限定入料从动齿杆5和出料从动齿杆6在中转齿轮4侧边移动的距离,防止入料从动齿杆5和出料从动齿杆6与中转齿轮4脱离啮合状态。

具体地,入料从动齿杆5和出料从动齿杆6上均套接有缓冲胶垫18,缓冲胶垫18与齿条限位环17固定连接,在齿条限位环17侧面固定连接的缓冲胶垫18,便于减少齿条限位环17与中转齿轮4接触时的冲击,延长中转齿轮4的使用寿命。

当储料外架1内存放的带钢逐渐增加时,工作人员转动定桩板11上的第一传动轮12,使第一传动轮12带动调节基板2中间的中心转轴3转动,进而使中心转轴3前端的中转齿轮4同步转动,中转齿轮4逆时针转动,带动入料从动齿杆5和出料从动齿杆6向相互远离一侧移动,进而使两个摆动转架9的间距增大,左侧的摆动转架9内的带钢进料端与右侧摆动转架9内的带钢出料端分离,摆动转架9在储料设备内对带钢进行位置限定,带钢受牵引时在摆动转架9内滑动,从而降低因横剪机间歇性牵引造成的带钢晃动,减少带钢上出现横向折痕的情况发生。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并非依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