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毛坯铸膜后自动去毛刺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036463发布日期:2021-02-23 15:07阅读:102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毛坯铸膜后自动去毛刺装置的制作方法

[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去毛刺,具体是一种用于毛坯铸膜后自动去毛刺装置。


背景技术:

[0002]
在毛坯铸膜完成后,毛坯上会存在铸膜残留的毛刺,目前毛刺是人工取出,而人工去毛刺作业劳动强度大,所需人工较多,浪费人工、效率低、工作环境差导致人员流失不稳定。


技术实现要素:

[0003]
为解决上述现有技术的缺陷,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用于毛坯铸膜后自动去毛刺装置,本实用新型品质稳定、工作环境改变、效率可保证、且只需要一人操作设备就可满足生产需求,投入设备后每天可节约3-4人生产。
[0004]
为实现上述技术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用于毛坯铸膜后自动去毛刺装置,包括,
[0005]
上料组件,所述上料组件包括转盘,所述转盘分为a半侧和b半侧;
[0006]
磨砂组件,所述磨砂组件上设有砂带;
[0007]
第一刀架,所述第一刀架上安装有若干个第一刀具;
[0008]
中转台,所述中转台上设有定位柱;
[0009]
第二刀架,所述第二刀架上安装有若干个第二刀具;
[0010]
第一机械手与第二机械手,所述第一机械手分别与所述上料组件、所述磨砂组件、所述第一刀架和所述中转台配合,所述第二机械手分别与所述中转台、所述第二刀架配合。
[0011]
进一步地,所述上料组件还包括设于所述转盘下方的支撑框架,所述支撑框架内设有旋转驱动装置,所述旋转驱动装置上通过旋转杆固定连接且驱动所述转盘。
[0012]
进一步地,所述转盘上侧面固定有分隔板,所述分隔板将所述转盘分为所述a半侧和所述b半侧。
[0013]
进一步地,所述去毛刺装置外侧设有罩壳,所述罩壳侧壁上开有用于安装所述上料组件的通孔,所述分隔板在上料时与所述罩壳侧壁平齐。
[0014]
进一步地,所述磨砂组件包括平台,所述平台上端固定设有外壳,所述外壳上设有电机,所述电机的输出端贯穿所述外壳侧壁且驱动连接有主动轮;所述外壳内壁上安装有第一从动轮、第二从动轮、第三从动轮、第四从动轮;所述砂带设于所述主动轮、所述第一从动轮、所述第二从动轮、所述第三从动轮、所述第四从动轮上。
[0015]
进一步地,位于所述第一从动轮和所述第二从动轮之间的所述砂带自下向上向外倾斜设置。
[0016]
进一步地,所述平台上设有灰斗。
[0017]
进一步地,所述外壳外壁上安装有灰尘收集框,所述灰尘收集框上端连通有风管,所述风管连接有抽风装置。
[0018]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刀架上设有四个横架;所述第一刀具包括分别安装于四个所述横架上的钻头、铣刀、平锉刀、第一圆锉刀。
[0019]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刀架上设有两个横架;所述第二刀具包括分别安装于两个所述横架上的钢丝刷和第二圆锉刀。
[0020]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取得了以下技术效果:
[0021]
1、本实用新型利用两个机械手代替人工,只需一个人工上料,即可完成所有的去毛刺操作,节省人工;
[0022]
2、本实用新型设置旋转式的上料组件,能够在转盘的外侧加料,在转盘的内侧为机械手提供毛坯物料,工作与加料同时进行,节省时间,操作方便;
[0023]
3、本实用新型设置磨砂组件,能够在第一步中将毛坯的进胶口打磨抛光,且磨砂组件配合有废料灰尘的收集装置,改善环境,减小污染;
[0024]
4、本实用新型设置中转台,配合定位柱,能够将毛坯定位,便于第二机械手的准确抓取;
[0025]
5、本实用新型设置第二刀架,能够将前面步骤中附着在毛坯上的废料刷去,保持毛坯的干净整洁;
[0026]
6、本实用新型设置传输带,在毛刺去除完成后,第二机械手将毛坯放置在传输带上即可传输至罩壳的外侧,收集即可。
附图说明
[0027]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装置俯视图;
[0028]
图2是上料组件示意图;
[0029]
图3是磨砂组件示意图;
[0030]
图4是砂带安装示意图;
[0031]
图5是第一刀架示意图
[0032]
图中,1、上料组件,101、支撑框架,102、转盘,103、分隔板,104、旋转驱动装置, 2、第一机械手,3、磨砂组件,301、平台,302、外壳,303、电机,304、灰斗,305、主动轮,306、第一从动轮,307、第二从动轮,308、第三从动轮,309、第四从动轮,310、砂带,4、抽风装置,5、第一刀架,501、支杆,502、横架,503、钻头,504、铣刀,505、平锉刀,506、第一圆锉刀,6、传输带,7、中转台,8、第二机械手,9、第二刀架,901、钢丝刷,902、第二圆锉刀,10、风管,11、灰尘收集框,12、定位柱,13、罩壳。
具体实施方式
[0033]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0034]
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0035]
实施例:
[0036]
如图1所示,一种用于毛坯铸膜后自动去毛刺装置,包括上料组件1、磨砂组件3、第一刀架5、中转台7、第二刀架9、第一机械手2与第二机械手8,以及设于其之间的传输带 6。
[0037]
如图2所示,上料组件1包括转盘102,还包括设于转盘102下方的支撑框架101,支撑框架101内设有旋转驱动装置104,旋转驱动装置104上通过旋转杆(未图示)固定连接且驱动转盘102,能够带动转盘102转动。
[0038]
进一步地,转盘102上侧面固定有分隔板103,分隔板103将转盘102分为a半侧和b 半侧,初始位置时a半侧处于外侧,将一个或者多个毛坯(未图示)放置在a半侧上,旋转驱动装置104驱动转盘102转动180
°
,将a、b互换,此时a半侧靠近第一机械手2便于机械手的操作,b半侧处于外侧,人工将毛坯(未图示)放置在b半侧,再进行旋转将a、b 互换,实现上料。
[0039]
更进一步的,去毛刺装置外侧设有罩壳13(图1示),罩壳13侧壁上开有用于安装上料组件1的通孔,分隔板103在上料时与罩壳13侧壁平齐,在上料时能够使得a、b两个半侧一个处于内部便于去毛刺,一个处于外侧便于加料。
[0040]
如图3-4所示,磨砂组件3上设有砂带310。具体的,磨砂组件3包括平台301,平台 301上端固定设有外壳302,外壳302上设有电机303,电机303的输出端贯穿外壳302侧壁且驱动连接有主动轮305;外壳302内壁上安装有第一从动轮306、第二从动轮307、第三从动轮308、第四从动轮309;砂带310设于主动轮305、第一从动轮306、第二从动轮307、第三从动轮308、第四从动轮309上。电机303能够通过主动轮305以及四个从动轮带动砂带转动,便于磨砂,能够将毛坯的进胶口磨平。
[0041]
进一步地,如图4所示,位于第一从动轮306和第二从动轮307之间的砂带310自下向上向外倾斜设置,平台301上设有灰斗304,灰斗304位于该段砂带下方,便于收集废料。
[0042]
进一步地,如图3所示,外壳302外壁上安装有灰尘收集框11,灰尘收集框11上端连通有风管10,风管10连接有抽风装置4,能够在磨砂时吸走废料。
[0043]
如图5所示,第一刀架5包括支杆501,支杆501上安装有若干个第一刀具;具体的,第一刀架5上设有四个横架502;第一刀具包括分别安装于四个横架502上的钻头503、铣刀504、平锉刀505、第一圆锉刀506,其中,钻头503用于在毛坯上开孔。
[0044]
如图1所示,第二刀架9上安装有若干个第二刀具;具体的,第二刀架9上设有两个横架(未图示);第二刀具包括分别安装于两个横架上的钢丝刷901和第二圆锉刀902。其中,第二刀架9与第一刀架5的结构相似。
[0045]
如图1所示,第一机械手2分别与上料组件1、磨砂组件3、第一刀架5和中转台7配合,第二机械手8分别与中转台7、第二刀架9配合。
[0046]
如图1所示,中转台7上设有定位柱12,定位柱12与毛坯上孔对应,用于定位毛坯,第一机械手2将毛坯定位放置在中转台7上,第二机械手8将毛坯从中转台7上抓取进行第二刀架9上的操作。
[0047]
工作原理:
[0048]
如图1-5所示,人工将毛坯(未图示)放置在转盘102的a半侧上,旋转驱动装置104 驱动转盘102转动,将a半侧旋转至罩壳13内部,将b半侧旋转至罩壳13外部;第一机械手2从a半侧上抓取毛坯,将毛坯的进胶口靠近砂带310,磨砂过程中的废料通过抽风装置 4或者灰斗304收集;在砂带310上磨砂完毕后,第一机械手2将毛坯移动至第一刀架5上,依次进行钻头503、铣刀504、平锉刀505、第一圆锉刀506的钻孔等加工操作;第一机械手 2将毛坯放置在中转台7上的定位柱12上,然后第一机械手2回复原位开始抓取下一个毛坯。第二机械手8抓取中转台7上的毛坯,将毛坯移动至第二刀架9上,依次进行钢丝刷901和第二圆锉刀
902的操作,将毛坯上附着的废料刷掉;之后第二机械手8将毛坯放置在传输带 6上输送出去。
[0049]
以上所述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方式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凡是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做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