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数控压力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904575发布日期:2021-02-09 14:32阅读:96来源:国知局
一种数控压力机的制作方法

[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冲压设备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数控压力机。


背景技术:

[0002]
压力机,是通过对金属坯件施加强大的压力使金属发生塑性变形和断裂来加工成零件的设备。
[0003]
现有公告号为cn209189655u的专利其中公开了一种压力机,包括压力机底部安装、压力机上部安装座以及连接于两者之间的圆滑杆,在压力机上部安装座上端设置有液压缸,液压缸的液压伸缩杆穿过压力机上部安装座;工作时,启动液压缸,液压伸缩杆加压压力机底部安装上的原材料,并成型所需的工件。
[0004]
上述中的现有技术方案存在以下缺陷:
[0005]
但是当需要加工不同大小的零件时,则需要采购不同液压缸的压力机,不同液压缸能够提供不同直径的液压伸缩杆,从而满足加工需求,但是这种方式造成极大生产成本的负担。


技术实现要素:

[0006]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之一是提供一种数控压力机,采用可拆卸的压力头,根据需求选择合适的压力头,提升压力机的适用范围,降低生产成本。
[0007]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实用新型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0008]
一种数控压力机,包括机架以及液压缸,还包括用于挤压工件的压力头,所述液压缸的伸缩端固定有安装座,所述安装座背离液压缸的一端开设有插接槽,所述插接槽与液压缸的伸缩端同轴设置,且所述插接槽内臂上开设有限位槽,所述限位槽沿插接槽轴线方向延伸,所述安装座上且位于插接槽内同轴转动设置有螺杆,所述螺杆的上端同轴固定有蜗轮,所述安装座上转动设置有与蜗轮配合蜗杆,所述蜗杆的一端贯穿安装座,所述压力头上延伸有嵌设于插接槽中的插接杆,所述插接杆上延伸有滑动嵌设于限位槽中的限位部,且所述插接杆上开设有与螺杆配合的螺纹孔。
[0009]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将压力头固定于安装座上时,将限位部与限位槽对齐,推动压力头,嵌入插接槽内,直至螺杆与螺纹孔处抵接,采用内六角扳手插接于蜗杆的内六角孔中,驱动蜗杆带动蜗轮转动,使得螺杆伸出螺纹孔中,实现压力头的可拆卸固定安装。
[0010]
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安装座朝向液压缸的一端延伸有套环,所述套环与插接槽同轴设置,所述液压缸的伸缩端插接固定于套环中。
[0011]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套环套设于液压缸的伸缩端上,并且在套环和液压缸的伸缩端之间贯穿有锁定螺栓,并采用锁定螺母与锁定螺栓配合,实现安装座与液压缸之间的完全固定。
[0012]
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螺杆下端的径向两侧开设有嵌槽,所述螺纹孔内壁的径向两侧开设有安装槽,所述安装槽内设置有推力弹簧以及与嵌
槽卡接配合的嵌块,所述推力弹簧有推动嵌块卡接于嵌槽中的趋势,所述嵌块背离嵌槽的一端连接有拉片,所述拉片的一端从压力头朝向液压缸的一端贯穿伸出。
[0013]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安装压力头时,螺杆逐渐进入螺纹孔,通过拉片带动嵌块收回安装槽内,直至安装槽与嵌槽对齐时,松开拉片的拉动,推力弹簧推动嵌块部分进入嵌槽内,进一步锁定了压力头的旋转,避免由于震动螺杆处退旋转动或蜗杆转动造成的压力头安装松动。
[0014]
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拉片伸出压力头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拉环,所述拉环与压力头外侧抵接。
[0015]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松开拉环时,推力弹簧推动嵌块快速移动,使得拉片快速收回通槽内,直至拉环与压力头抵接,避免拉片完全收回避让槽。
[0016]
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压力头朝向液压缸的一端设置有用于套设拉环的挂钩。
[0017]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拆除压力头时,其中在拉片伸处通槽得有一端绑扎有拉环,并在压力头朝向液压缸的一端一体设置有挂钩,通过拉环将拉片向通槽外抽出,进而使得嵌块脱离嵌槽,并将拉环套设于挂钩上,挂钩限定拉环的移动,再反向转动蜗杆,使得压力头逐渐向下移动,直至螺杆完全脱离螺纹孔,完成压力头的拆除。
[0018]
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嵌块朝向螺纹孔内的一端设置有圆弧倒角。
[0019]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安装压力头时,螺杆逐渐进入螺纹孔,其中嵌块朝向螺纹孔的一端设置有圆弧倒角,螺杆的下端挤压嵌块的圆弧倒角抵接,使得嵌块收回安装槽内,进一步便于压力头的安装。
[0020]
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螺杆贯穿安装座的一端开设有内六角孔。
[0021]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六角扳手嵌入内六角孔中,进而能够方便的带动螺杆转动,即能够使压力头的拆装。
[0022]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0023]
1.液压缸的伸缩端固定安装座,安装座下端可拆卸安装压力头,根据需求选择合适的压力头,提升压力机的适用范围,降低生产成本;
[0024]
2.嵌块进一步锁定压力头与螺杆之间的相对转动,避免由于震动螺杆处退旋转动或蜗杆转动造成的压力头安装松动,进一步提升压力头安装后的稳定性。
附图说明
[0025]
图1是一种数控压力机的总装示意图;
[0026]
图2是用于体现安装座与压力头组装的结构示意图;
[0027]
图3是用于体现安装座内部结构的示意图;
[0028]
图4是用于体现螺杆与压力头组装结构的半剖示意图。
[0029]
图中,1、机架;2、液压缸;3、安装座;31、插接槽;32、限位槽;4、套环;5、螺杆;51、蜗轮;52、蜗杆;521、内六角孔;53、嵌槽;6、压力头;61、螺纹孔;62、安装槽;63、通槽;64、插接杆;65、限位部;7、嵌块;71、推力弹簧;711、圆弧倒角;72、拉片;73、拉环;74、挂钩。
具体实施方式
[0030]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0031]
如图1所示,一种数控压力机,包括机架1,在机架1的顶部安装有液压缸2,液压缸2的伸缩端沿竖直方向伸缩,并在液压缸2的伸缩端固定有安装座3,且安装座3上可拆卸连接有压力头6;在实际冲压作业时,选择符合需求的压力头6固定于安装座3上,增加了压力机的适用范围,降低生产成本。
[0032]
如图1和图2所示,在安装座3的上端一体设置有套环4,套环4套设于液压缸2的伸缩端上,并且在套环4和液压缸2的伸缩端之间贯穿有锁定螺栓,并采用锁定螺母与锁定螺栓配合,实现安装座3与液压缸2之间的完全固定。
[0033]
如图3和图4所示,在安装座3的下端开设有与套环4同轴的插接槽31,压力头6上一体设置有嵌设于插接槽31内的插接杆64,并且在插接槽31内同轴设置有螺杆5,螺杆5的上端转动连接于安装座3内,插接杆64上则同轴开设有与螺杆5配合的螺纹孔61,同时在插接槽31内壁的径向两侧均开设限位槽32,限位槽32沿插接槽31的轴线方向延伸,在插接杆64上则一体设置有限位部65,限位部65呈条状并沿插接杆64的轴线方向延伸,在插接杆64嵌入插接槽31时,限位部65滑动嵌设于限位槽32内,进而限定了插接杆64与安装座3之间的相对转动,并且在螺杆5的上端同轴固定有蜗轮51,在插接槽31内转动安装有蜗杆52,蜗杆52与蜗轮51之间啮合,且蜗杆52的两端转动嵌设于安装座3上,蜗杆52其中的一端贯穿安装座3,并在该端开设有内六角孔521;
[0034]
当将压力头6固定于安装座3上时,将限位部65与限位槽32对齐,推动压力头6,嵌入插接槽31内,直至螺杆5与螺纹孔61处抵接,采用内六角扳手插接于蜗杆52的内六角孔521中,驱动蜗杆52带动蜗轮51转动,使得螺杆5伸出螺纹孔61中,实现压力头6的可拆卸固定安装。
[0035]
如图3和图4所示,在插接槽31内壁的径向两侧均开设有安装槽62,安装槽62沿压力头6的径向延伸,并在安装槽62内设置有推力弹簧71和嵌块7,推力弹簧71有推动嵌块7向插接槽31内移动的趋势,在嵌块7背离插接槽31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拉片72,拉片72采用软性材料制成,并在压力头6朝向液压缸2的一端向安装槽62方向开设有通槽63,拉片72穿过通槽63伸出压力头6,同时在螺杆5下端的径向两侧开设有嵌槽53;
[0036]
当安装压力头6时,螺杆5逐渐进入螺纹孔61,其中嵌块7朝向螺纹孔61的一端设置有圆弧倒角711,螺杆5的下端挤压嵌块7的圆弧倒角711抵接,使得嵌块7收回安装槽62内,直至安装槽62与嵌槽53对齐时,推力弹簧71推动嵌块7部分进入嵌槽53内,进一步锁定了压力头6的旋转,避免由于震动螺杆5处退旋转动或蜗杆52转动造成的压力头6安装松动;
[0037]
当拆除压力头6时,其中在拉片72伸处通槽63得有一端绑扎有拉环73,并在压力头6朝向液压缸2的一端一体设置有挂钩74,通过拉环73将拉片72向通槽63外抽出,进而使得嵌块7脱离嵌槽53,并将拉环73套设于挂钩74上,挂钩74限定拉环73的移动,再反向转动蜗杆52,使得压力头6逐渐向下移动,直至螺杆5完全脱离螺纹孔61,完成压力头6的拆除。
[0038]
本实施例的实施原理为:
[0039]
安装压力头6时,将限位部与限位槽32对齐,并将插接杆嵌入插接槽31内,直至螺杆5与螺纹口出抵接,而后转动蜗杆52,使得螺杆5进入螺纹孔61,使得压力头6逐渐向上移动,直至嵌块7卡入嵌槽53中,完成压力头6的稳定安装;
[0040]
拆除压力头6时,将拉环73套于挂钩74上,拉片72带动嵌块7脱离嵌槽53,而后反向转动蜗杆52,压力头6逐渐向下移动,直至螺杆5完全脱离螺纹孔61,完成压力头6的拆除。
[0041]
本具体实施方式的实施例均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