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激光头焦距自动调节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967662发布日期:2021-05-07 20:10阅读:235来源:国知局
一种激光头焦距自动调节机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激光雕刻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是指一种激光头焦距自动调节机构。



背景技术:

激光设备在现代社会应用越来越广泛,主要用作激光切割,激光焊接,激光打孔,激光打标,采用激光束与待工作的工件相互作用,对工件的材料进行表面高温热处理,从而完成工业应用。

现有的激光雕刻机都是依靠工人手动采用尺子或者特定长度的量棒来测量工作平台的台面与激光头之间的高度来确定激光头的焦距。但是,由于受到工人手动调节误差的限制和工作平台平面度的公差因素,常常导致激光头焦距调节不准确,最终会影响激光雕刻机的切割和雕刻精度。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结构简单紧凑,操作简便,能够使激光头的焦距实现自动调节的激光头焦距自动调节机构。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激光头焦距自动调节机构,其包括支撑座、设置于支撑座上的激光头和设置于支撑座并位于激光头的一侧的对焦装置,所述对焦装置包括感应座、触碰杆、感应块、感应器和用于对触碰杆进行复位的复位件,所述触碰杆上下滑动设置于感应座,触碰杆的底部突伸至感应座的底部外;所述感应块设置于触碰杆的顶部,所述感应器设置于感应座上,所述感应块用于触发感应器。

其中的,所述感应座设置有用于供感应器滑动的滑动槽,所述感应器嵌设于滑动槽的槽壁内。

其中的,所述触碰杆的底部设置有触碰头,所述复位件为套设于触碰杆外的弹簧,所述弹簧的一端与感应座的底部抵触,弹簧的另一端与触碰头抵触。

其中的,所述支撑座远离激光头的一侧面转动设置有多个滑轮。

其中的,所述支撑座位于激光头的上方设置有激光反射组件。

进一步的,所述激光反射组件包括设置于支撑座上的反射支座和设置于反射支座上的反射镜片,所述反射镜片的反射面与激光头的顶面交叉设置。

进一步的,所述激光反射组件还包括滑动设置于反射支座上的滑动块和与反射支座螺接的调节螺杆,所述反射支座设置有用于供滑动块滑动的滑动凹槽,所述滑动凹槽的开口端的槽壁凸设有限位凸块,所述调节螺杆突伸至滑动凹槽内并与滑动块连接;所述反射镜片设置于滑动块靠近激光头的一面。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激光头焦距自动调节机构,现有的激光雕刻机的工作台面是可以升降的,触碰杆的底部位于激光头的底部的下方。在调节焦距时,激光雕刻机的工作台面朝激光头的方向上升,直至工作台面与触碰杆的底部抵触,工作台面与触碰杆抵触后推动触碰杆上移,上移的触碰杆带动感应器块移动,直至感应块移动至感应器的感应位置,此时,感应块触发感应器,感应器发送信号至激光雕刻机的控制系统以命令工作台面停止上升。停止上升后的工作台面与激光头的底部之间的距离便被控制系统设定为初始值(也叫归零值),然后控制系统便根据激光头的焦距值驱动工作台面下降至焦距值的位置,此时工作台面与激光头之间的间距便是激光头的焦距距离。当工作台面下降并与触碰杆取消抵触后,复位件对触碰杆进行复位,以便于下次的焦距调整。本实用新型通过触碰杆与激光雕刻机的工作台面的抵触,且结合感应器与感应块的感应配合,由此使激光头的焦距实现自动调节,整个过程自动化完成,无需人手操作,其结构简单紧凑,调节操作简便,且调节精度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视角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正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激光反射组件的结构正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

1、支撑座;2、激光头;3、对焦装置;4、激光反射组件;31、感应座;32、触碰杆;33、感应块;34、感应器;35、复位件;36、触碰头;311、滑动槽;312、滑轮;41、反射支座;42、反射镜片;43、滑动块;44、调节螺杆;45、滑动凹槽;46、限位凸块。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的理解,下面结合实施例与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实施方式提及的内容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的描述。

如图1至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激光头焦距自动调节机构,其包括支撑座1、设置于支撑座1上的激光头2和设置于支撑座1并位于激光头2的一侧的对焦装置3,所述对焦装置3包括感应座31、触碰杆32、感应块33、感应器34和用于对触碰杆32进行复位的复位件35,所述触碰杆32上下滑动设置于感应座31,触碰杆32的底部突伸至感应座31的底部外;所述感应块33设置于触碰杆32的顶部,所述感应器34设置于感应座31上,所述感应块33用于触发感应器34。

在实际应用中,现有的激光雕刻机的工作台面是可以升降的,触碰杆32的底部位于激光头2的底部的下方。在调节焦距时,激光雕刻机的工作台面朝激光头2的方向上升,直至工作台面与触碰杆32的底部抵触,工作台面与触碰杆32抵触后推动触碰杆32上移,上移的触碰杆32带动感应器34块移动,直至感应块33移动至感应器34的感应位置,此时,感应块33触发感应器34,感应器34发送信号至激光雕刻机的控制系统以命令工作台面停止上升。停止上升后的工作台面与激光头2的底部之间的距离便被控制系统设定为初始值(也叫归零值),然后控制系统便根据激光头2的焦距值驱动工作台面下降至焦距值的位置,此时工作台面与激光头2之间的间距便是激光头2的焦距距离。当工作台面下降并与触碰杆32取消抵触后,复位件35对触碰杆32进行复位,以便于下次的焦距调整。本实用新型通过触碰杆32与激光雕刻机的工作台面的抵触,且结合感应器34与感应块33的感应配合,由此使激光头2的焦距实现自动调节,整个过程自动化完成,无需人手操作,其结构简单紧凑,调节操作简便,且调节精度高。

具体地,所述感应器34为现有常规使用的传感器,如红外线传感器、接触式传感器等。

在本技术方案中,所述感应座31设置有用于供感应器34滑动的滑动槽311;滑动槽311的设计,可以限定感应块33的移动轨迹,同时也使得感应块33的移动更为稳定。所述感应器34嵌设于滑动槽311的槽壁内,具体地,感应器34的感应面与槽壁面齐平;该结构的设计,以防止感应器34与感应块33发生干涉。

在本技术方案中,所述触碰杆32的底部设置有触碰头36,所述复位件35为套设于触碰杆32外的弹簧,所述弹簧的一端与感应座31的底部抵触,弹簧的另一端与触碰头36抵触。工作台面上升抵触触碰头36以推动触碰杆32上升后,触碰头36压缩弹簧,当工作台面下降与触碰头36取消抵触后,弹簧恢复以推动触碰头36下降,由此带动触碰杆32复位。该结构的设计简单紧凑,运行稳定可靠,且利用弹簧的弹力推动触碰杆32复位,可以有效地防止触碰杆32被卡死而无法复位的问题发生。

在本技术方案中,所述支撑座1远离激光头2的一侧面转动设置有多个滑轮312。多个滑轮312与激光雕刻机的横梁滑动连接;多个滑轮312的设计,可以使得支撑座1能够带动激光头2在激光雕刻机的横梁上实现稳定地滑动。

在本技术方案中,所述支撑座1位于激光头2的上方设置有激光反射组件4。激光反射组件4用于将外界的激光发生器所发出的激光反射至激光头2上。

作为优选的,所述激光反射组件4包括设置于支撑座1上的反射支座41和设置于反射支座41上的反射镜片42,所述反射镜片42的反射面与激光头2的顶面交叉设置。倾斜设计的反射镜片42用于将外界的平行投射的激光垂直反射至激光头2的顶部(及激光头2的进光端)。

作为优选的,所述激光反射组件4还包括滑动设置于反射支座41上的滑动块43和与反射支座41螺接的调节螺杆44,所述反射支座41设置有用于供滑动块43滑动的滑动凹槽45,所述滑动凹槽45的开口端的槽壁凸设有限位凸块46,所述调节螺杆44突伸至滑动凹槽45内并与滑动块43连接;所述反射镜片42设置于滑动块43靠近激光头2的一面。在实际应用中,操作员可以选择调节螺杆44以带动滑动块43滑动,滑动的滑动块43带动反射镜片42在滑动凹槽45内移动,限位凸块46用以对滑动块43或反射镜片42的移动范围进行限位,防止滑动块43滑出滑动凹槽45外。该结构的设计,以使反射镜片42的位置实现可调节,从而保证反射镜片42能够精确地将外界的激光反射至激光头2上。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虽然本实用新型以较佳实施例公开如上,然而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任何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范围内,当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作出些许变更或修饰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但凡是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内容,依据本实用新型技术是指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